荣成四中原名“荣成十三中”,于1960年8月创建于原黄山人民公社,2000年8月,迁至人和镇,并更名为荣成四中。学校现占地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教学班36个,在校生2000多人。 学校自搬迁以来,面临的困难较多:原校舍只有一座能容纳十二个班的教学楼,一幢面积为1700平米的试验楼,一处能容纳三百名学生住宿的平房,一个能供三百人就餐的餐厅,十二间的办公平房,只能安排二十户的家属住房,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基本空白,及其简陋的办学条件严重制约着四中的发展。七年里,学校先后建起了9000多平方米的教工住宅楼、5080平方米的教学楼、350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67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实验、学术报告综合楼、27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105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三幢,艺体馆已投入使用,学校总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建设了占地55亩的操场,硬化了八个篮球场地,重修围墙1000多米,铺设彩板路面7600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8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1500平方米,建设景点四个,重新铺设了全校的排水、供水、供电线路。 在内部设施建设方面,现拥有三个微机室和两个语音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视机、微机、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建成了校园网。新建和改建了8个实验室和10个仪器(准备)室,并且所有的设备全部更新。购置了8万余册图书,建起了三个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还新建了劳技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科技活动室,各室所有的设备均按国家的一类标准配备。 学校努力创造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校还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棋类、球类和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自我调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加强心理辅导,以教研教改为主体,以丰富的活动为纽带,以创新的精神为手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向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007年,学校本科上线率达57%。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培养合格性学生,建设规范化学校”的宗旨,加大规范化建设的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大步,年年新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威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绿色学校”、“荣成市教学示范校”、“荣成市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进步无止境,发展无限量,奋斗无尽头。荣成四中将不断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现代化的办学目标迈进。
嘉祥县纸坊镇第二中学,建于1997年,位于青山之麓,洙水之畔。学校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8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办公综合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一栋,体育场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建有篮球场两个,简易三百米环行跑道。 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6人,教职工65人,其中济宁市特级教师1人,嘉祥名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等荣誉称号的教师32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学校立足现实,加强内部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县级规范化学校,县级实验示范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获得了县督导评估进步奖,县文明单位,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被确认为山东省15重大课题实验基地。校委会一班人认清形势,励精图治,团结务实。管理上科学化、制度话、规范化,以模范的行为带动人,以务实耐劳的精神感动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影响人,全校教职工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升入县一中7人,县三中正取86人。2006年升入县一中8人,县三中免费生16人,正取80人,2007年升入县一中14人,其中奥赛班3人,县三中免费生8人,正取94人,连续三年来升学人数突破200人大关,升学率达到了76%以上,深得学生的信赖、家长的称赞、社会的认可。 现在全校教职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力争2008年中考再创辉煌。
学校位于黄河岸边,学校占地61亩,建筑面积1.1万千平方米,体育用地13600平方米,教学用房527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两幢,学生实验楼一幢,学生公寓楼三幢。教职工49人,男教工24人,女教工25人,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756人,其中初一8个班,406人;五年级6个班,350人。2008年合校前,有教职工86人,五个年级,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60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借鉴洋思、东庐及杜朗口中学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先后组织两批48人到杜郎口中学学习参观,努力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抓常规,搞课改,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模:占地面积近100亩,总建筑面积42000㎡。在岗教职工225人。在校生1242人。特色:素质教育.荣誉:1999年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济宁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进步学校”。
烟台二十中自建校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烟台二十中始建于1958年7月,当时校址在高疃镇古上村北,称"高疃农业中学",建校舍7间,占地300平方米,当年招生80人,分为两个教学班,有教职工9人。后因校址面积狭窄,无发展前途,遂于1959年移至本镇松岚村东高地上,采用各大队包干的形式重建校舍。7月竣工,占地10亩,有校舍六七十间。学校迁入后更名为"烟台第十一中学",招收新生104名,教职工增至14人,从此校址至今未动。 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烟台第十七中学"。1962年4月改为"福山第四中学"。"文化大革命"中改为"高疃五七红校",开始时招生200名,分林水、红医、机电等专业班,分科讲授专业知识,不按正常课程设置进行教学。1976年7月又改称"五七"大学。这期间,先后套院墙602米。 1977年,学校恢复"福山第四中学"称号。1981年开始招收初中生,成为完全中学。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校舍成为当务之急。1977年至1978年,又新建校舍50间。 1983年11月,因福山区划归烟台市区,学校更名为"烟台第二十中学",沿用至今,当时直属烟台市教育局领导。1984年夏,复归福山区教育局领导。1981年至1984年翻新校舍4间。至1985年校舍240间,占地40亩,在校学生831名,有教职工81名,其中教学人员62名,编为6个高中班,10个初中班,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中学。 根据福山区统一规划,自1986年起学校停止招收高中生,只招收初中生。1992年高疃镇政府又投资35万元,为学校翻新校舍50间,使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变。2001年又新建校舍9间,2002年重建校舍8间,至今共有校舍168间,占地50余亩,校内甬路500多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学校招生人数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近年随着独生子女渐居主体以及不正当择校行为的频频发生,学校生源锐减,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及学校本身的稳定性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学校近二十年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修订完善各方面工作制度、规范,优化内部工作机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不少优良传统。在教育改革的新潮中,学校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扬长避短,迎接挑战,为开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利津县利津镇三中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市薛庄中学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市张山子中学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市中区永安乡黄庄中学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黄庄, 是一所从事中学教育,自建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学校现有职工人数90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