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前身是“山东工学院子弟学校”,成立于1960年,当时只有4个教学班,8名教师。1984年随大学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子弟学校”。1991年经上级领导批准,学校正式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附中”。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后更名为“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90名教职工。其中附中有17个教学班,850余名学生;附小有13个教学班,近700名学生。在校专业教师中,中学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20人,中学一级教师2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多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来,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3名教师受到省级表彰奖励,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多人被评为区、大学的优秀教师。济南市实施教师素质工程以来,先后有6名教师获“区百佳教师”称号。有20多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区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在历下区举行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先后建起了较高档的多媒体教室8个、可视语音室1个、微机室2个。理、化、生等实验室各1个,仪器的配备基本上达到国家颁布的一类标准。各教室均配有高亮度的投影器、29寸彩电。学校建有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演播室、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可同时播放10套不同的节目,实现了“有线广播网”、“闭路电视网”、“计算机校园网”。购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光盘刻录机、数码摄像机,可制作模拟、数字影视资料和多种教学软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五育并举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历年的中考中我校考取省、市重点的人数均在60%以上,各项成绩均在济南市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历下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工大“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在历下区全方位目标管理综合评估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一类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计算机与各科教学整合研究基地》《山东省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2002年顺利通过专家鉴定,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尝试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学校重视文体工作的开展。在游泳项目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历下区第三届、第四届运动会上,中学获金牌总数第六、第五的好成绩。学校成立了合唱团、鼓号队。在济南市的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历下区鼓号操比赛中 获一等奖。新世纪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把“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做为办学宗旨,教育学生“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为把学校办成“管理高起点,教学高水平,队伍高素质,教育高质量”的现代名校而努力。
章丘市曹范中学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曹范镇城建路西首,占地面积446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202平方米,章丘市曹范中学拥有微机室、综合电教室、数字探究实验室等多口现代教学功能教室,班班配备多媒体,专任教师每人一台微机。学校校舍、场地、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教学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室设备、办公生活设备等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23名,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76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44人,专任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济南市教学能手1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3人,章丘市教学能手3人,章丘市骨干教师7人,10人曾获得章丘市优质课一等奖。
平阴县实验中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为平阴县第十三中学,1991年易名。学校占地4级248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人,在岗教职工162人,其中,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52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郁。 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15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有63人,专科学历5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略,树立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为生存发展奠基”的校训,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明确了“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长远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济阳县实验中学创建于1978年,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8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96名,专任教师7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33人。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优秀教师13人,县级教学能手15人,绝大部分教师会制作、使用教学课件,会使用多媒体上课。
学校创建于1953年10月,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占地面积5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800平方米,是市区中小学占地面积唯一达标的学校。建有教学楼2座、多功能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学术报告厅等建筑。新建全省一流的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和草坪足球场。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369人,现有教职工239名,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62名,高级教师66名,特级教师3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已有20名获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担纲教学、科研,成绩斐然。为解决教职工住房难问题,学校自筹资金建起了5座教工宿舍楼,较好地改善了教职工住房条件。
历城四中始建于1960年,1993年迁入现址,现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33486平方米,绿化、硬化面积达90%以上。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59人。36个高中教学班,2022名在校学生。图书馆面积600平方米,藏书97200册,报刊杂志140余种。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室内篮球馆1个,室外篮球场9个,网球场1个。学生公寓3栋,总面积8350平方米。食堂餐厅2个,总面积3400平方米。音乐、美术教室完善,设施先进,实验设备全部达到省一类标准。微机室配备126台高性能微机,一线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均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现有海佑广场、文化墙、镜心园、明德湖、思源亭等标志性建筑。海佑广场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由名士圣迹图、罗马柱、鼓浪喷泉等建筑群组成。整体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宽广、包容,又体现了现代中西文化的有机交融。 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推行民主化、人性化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学起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受到教育部赵晓雅、王敏勤等专家的肯定,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良好的校风、学风,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连年提升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几年来,学校始终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来抓。在抓好艺术课教学、艺术班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美术方面,重视搞好各种展览、评比,建好艺术长廊。还组织了各种校园艺术社团,形成了艺术教育人人参与的局面,为学校艺术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平阴县第三中学建于1958年,占地80余亩,地处平阴县孝直镇政府驻地。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600余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界限分明,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一应俱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加快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装备建设,一线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学校建立了教学闭路电视系统,充实了实验、音乐、美术器材、德育室、图书室,建设了微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发射台,升级改建了校园网。 学校始终按照“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要求,建设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树立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实践“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了“主动学习、自我管理、卓越发展”的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倡导教育科研,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实施导学案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收到了明显成效。 学校严格的教风、浓厚的学风、端正的校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1991年杜玲同学荣获济南市文科高考状元,2001年王瑞卿同学获县文科高考状元,2002、2005年学校荣获济南市教学质量进步奖。2003年宋来武同学获县理科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近年来,学校毕业会考合格率都在99.5%以上。 突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校风赢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规范化学校”“省级绿色学校”,连年被评为“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科研先进单位”。05年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平阴三中师生决心将以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激流勇进,把三中办成方向明确、治学严谨、管理科学、独具特色的一流学校。
平阴县第一中学,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城翠屏街73号。始建于1954年,是平阴县历史上第一所普通中学,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之阴而得名。其文明史可上溯至六、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是“中国平阴玫瑰之乡”。解放后,平阴县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身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党和政府狠抓教育,小学从恢复到发展,速度很快,小学毕业生离县赴外地(长清、济南、聊城、泰安等)上中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投资兴建“山东省平阴中学”。 建校时,学校西北面隔沟与邮电局、公安局相接,其余部分均为农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扩大,四周居民、机关、商店、工厂相继建起。目前学校已从城区的僻隅,变为闹市中心。当时计划占地74704平方米,实际占地54902平方米。现在学校东临五岭路、南接翠屏街、西与商业系统宿舍区毗连,北与商业街相连。学校前为教学区、后为教工宿舍区。 1954年初春破土动工,9月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当年招收第一届初中4个班224人。1956年省、地确定在东阿镇兴建“平阴二中”,本校定名为“山东省平阴第一中学”。1958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增设高中班,每级招收2个班。规模定为18个班的完全中学。同时附设师范班2个。区划调整,泰安地区撤消,平阴划归聊城地区,学校改为“山东省东平平阴中学”。1959年10月平阴划归济南市,12月东平王台中学的4个师范班并入本校,学校恢复“山东省平阴第一中学”。1960年春平阴划归菏泽地区,下半年师范班移交平阴师范。1961年下半年泰安地区恢复,平阴划归泰安地区,1962年平阴师范撤消,省教育厅行文,将师范校产划归平阴一中。1963年普通中学规定规模,泰安地区确定平阴一中为18个教学班(初中12个班,高中6个班)的完全中学。并定为地属重点中学。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初级中学,创建于1981年,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北麓,占地1.8万平方米,是济南市花园学校。 二十多年来,在各级教委和山师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学校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质量上乘、成果显著,处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认真、务实、勤奋、创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凝聚大家的智慧,大胆改革,干事创业,开创了学校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思想事一所学校的灵魂。我校根据党的方针,结合实际,确定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把“全面+特长+创新”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团结、创新、勤奋、文明”的良好校风。 先进的教学设施事培养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目前该校的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实验室配置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并应有一流的校园网络,配有三个高标准的微机室和一个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均可实现多媒体教学,我校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实现了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授课多媒体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该校荟萃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9名,专职教师91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3名、历下区名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63名、教师中本科学历达标率100%、另有教育硕士一名,还有36名教师取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我校有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11名。在各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有2人,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有6人,获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的有16人。这些名教师为学生搭建高层发展平台、培养名优人才奠定了基础。 该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全国、山东省中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学生,每年都达100多人次。在音、体、美等各项比赛中,获得的奖项更是难以计数,真正体现处素质第一、全面发展的特色。2003年我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新加坡招收公派留学生的重点学校,在济南市选拔的5名学生中我校占3名。学校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成为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基地,获得了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济南市初中首批规范化学校、济南市卫生先进单位、济南市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