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湛山脚下,她的前身是青岛湛山小学,始建于1934年,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创建的第一批公办学校之一. 伴随着青 岛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历经了六十年风雨的青岛湛山小学随着社区的规划改造,1994年,由市南区委、区政府投资1600万元,重新选址兴建新校,正式更名为市南区实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80余位教职工,近1500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教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实验学校,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师发展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南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称号. 新校建设之初就以“规范、发展、创新”的办学思路引领着区实小的每一个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学校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中国海洋学会的支持下,于1998年创建了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将海洋科普教育融入了学校的课程、课堂和学生实践活动之中.师生边研究边实践,在2002年自主开发并正式出版了《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教材的开发不仅改变了教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更促进了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学生在研究的状态下学习,为师生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以青岛市“十一五”立项的科研课题为统领,开启了区实小“书香致远”师生读书工程,旨在提升师生的生命内涵.学校投资建设的“教师吧”,为教师提供愉悦的读书场所;“爱书吧”,为学生营造舒心的读书环境,使读书成为每一个区实验人生命成长的必需!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探索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读起来”,用读书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人文情怀.在学生中开展了“大声朗读”、“亲子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用中国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使他们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传承经典 润泽心灵 开启智慧”大型师生读书汇报会,每月一次的教师读书沙龙,已经成为学校的长效机制. 2009年,我校的市级“十一五”读书课题的研究成果已通过成果鉴定.但这不是读书工程的休止符,而是视读书为本分的新起点,老师们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需要“读下去”,因为书给人气定神闲的旷达;更要“读进去”,因为书给人厚重质朴的真实,更期许明天的“读出来”,因为书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力量.近几年来,市南区实验小学的办学水平持续上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家长的认可度程和社会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今天的市南区实验小学,秉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立和共生”的意识和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广泛的兴趣、铸就坚定的自信;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夯实基础——健康的体格、良好的性格、优秀的品格.学校致力于“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教学的优质化研究”.探索创新“学术”和“行政”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的“二元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借力于山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智慧的不断的提升,以“学为基点,让有效教学走进活力课堂”为着力点,优化校本教学研究实效,探索各科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的高位发展,打造富有市南区实小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 展望明日,区实验人将一如既往地怀揣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怀揣对教育的热爱与理解,创建一个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和谐的温暖的学校。
青岛金门路小学始建于1984年,占地1.6万平方米,1987年9月接收并开始办学。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71人,教职工59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金门路小学已跃升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区市德育特色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中国儿童教育实验学校. 目前金门路小学正沿着“立足校本管理,提升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注入刚柔并济的人本化管理思想,尝试构建学校战略化发展和校本化管理体系;着力进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是以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反思引领做为载体,以与青大教授在“学习、交流、研究”三个牵手做为途径,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有效的支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以涉台教育为主线,在校园文化、德育工作、校本课程、校园网络等的建设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文化发展空间。尝试新型的中韩学生文化交流方式,建成市南体校金门路小学乒乓球训练基地。
青岛基隆路小学坐落于山海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区东部;位于通向青岛的"硅谷”、崂山旅游风景区的交通要道--香港中路,紧邻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场馆。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学校创建于1985年,总占地12666平方米,教学楼的总建筑面积为4234平方米,绿化面积3487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名,教职工62人。 学校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勇于探究、勤于实践、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四育”为办学目标。学校形成了“严谨、善教、求实、奉献”的良好教风和“勤思、乐向、合作、进取”的良好学风。 多年来,学校一直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青岛东部,是青岛市接受外籍学生的定点学校。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精神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54人,占教师总数的87%,高级教师29人,区、市级教学能手13人,41名教师分别获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等称号;23名教师获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一、二、三等奖。其中有的论文已被选入各级教育、科研刊物中…… 学校本着“德育为首,科研为导,素质为本,健康第一”的办学方针,凭着一套系统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学校各项教育名声雀起。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手拉手”十佳联谊学校、全国中小学(幼)科技实验学校、全国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杉杉杯”少先队体验教育课题展示一等奖。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青岛市德育先进单位、青岛市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市南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威风锣鼓队获市南区十六届鼓号汇奏优胜单位、市南区红旗大队、市南区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