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疃郭家学校建于1984年,占地40.5亩,建筑面积3721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学校分中学部和小学部共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名,教职工59名。1998年以来,学校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校舍维修改造,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现有配套齐全的各类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教中心、备课中心和网络中心,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近几年来,学校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手段为突破口,坚持科研兴校,依法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物、英语、数学、体育等学科先后多次获团体奖;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经验多次在招远市、烟台市现场会上交流。 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学校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先后荣获“招远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校园经济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烟台市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直属于烟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所全日制新型职业技术学校。自1989年建校至今已有近20年的办学经验。2000年,在成功举办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烟台商务专修学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及各类高端培训。2002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直重点要办好的两所技工学校之一,2003年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被市政府确定为烟台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多次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7年又与烟台清泉学校成功合并,开创了山东省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先河;2008年,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2009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副厅级单位,隶属烟台市人民政府,并被确定为山东省船舶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4万余人从我校成功走向社会。 一、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烟台市莱山区,处在政治和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学校占地245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亿余元,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拥有配套建设的数控编程、数控加工、PLC单片机、数字电路、电工电子、电器维修、电气焊接、汽车维修、钳加工、烹饪、面点、西餐研习、餐旅演示、微机操作、多媒体演示、语音训练、形体训练等专业实验实训室60余个。标准教室140个。通过世行贷款采购的2000余万元的各类教学实训设备,将于2010年陆续到位。同时,学校还计划融资1.2亿元,建设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使该中心成为集中学生实训、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地为烟台市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数量充足、技术水平过硬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专业人才,成为烟台市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 二、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绩突出。拥有一支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一线专兼职教师22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9人,中级职称的72人,本科以上学历193人,一体化教师102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高级技师104人。近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编著教材20余种。学校师生在各级部门组织的历次技术比武、大赛中均成绩突出,名列前茅。他们当中不乏山东省、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烟台市未来岗位能手和全省优质课评比获奖者。 三、专业设置 多年来,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原则,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船舶与车辆工程系、应用设计系、烹饪管理系和商贸旅游系等涉及二、三产业六大类别的30余个中、高级技工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铸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电子装配技术、楼宇智能技术、汽车维修与装配工艺、焊接技术、船舶管系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工艺与营销、电脑艺术设计、口腔工艺技术、形象设计、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面点裱花艺术、面点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空港服务与乘务、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商务助理。烹饪专业和电工电子专业被2004年、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技工学校名牌及重点专业。 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先后与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轻工学院、中华女院山东分院等多所院校合作举办各类高等职业及成人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专业技术、拿高等学历两不误。同时放眼高端培训市场,注重创造性地开展培训业务,先后引进财务总监、国际职业经理人、市场营销总监、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指导师、营养配餐员、物流师等众多新兴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开辟了短期培训业务的新渠道,也提升了学校的培训教育品牌。 四、办学特色 1、明确思想定位,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定位,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教育的质量。自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践行“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成才先成人,立业先立身。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场面壮阔的体育盛会、振奋人心的技能竞赛、图文并茂的橱窗墙报、师生同台的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情趣高雅,熔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一系列尊师、尊老、敬业、乐群、明礼、守法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受到陶冶,得到教益。良好的教育也使得我校毕业生在众多学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不凡的职业素质,积攒了长久的发展后劲。 在能力培养上,学生在掌握好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选修第二专业,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同时拿到两个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扩展和提升,更好地实现就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改革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教学。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学校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线,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整合专业理论课,加强专业操作课,按照理论与操作1:1的比例设置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体化教学,真正以技能操作为主导,办出了技工教育求真务实的根本特色。 3、实行教考分离,以考风促学风。 改变了以前原有的考试模式,成立专门机构,针对各个专业建立相应的试题库,真正实现教考分离。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实行日常教学,最后从题库中选题进行考试。通过教考分离,改变部分学生散漫、目标感不强、不关注学习成绩和效果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形成比学赶超的气氛,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考分离,以考风促学风,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4、注重校企合作,加强培养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校努力把工厂的需求和教学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积极把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和生产、经营环境微缩或模拟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个别专业还将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让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先进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化工厂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5、注重后勤保障,打造无后顾之忧的高品质校园生活。 学校特别重视后勤保障工作,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切实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就餐实行统一配餐制,每周公布食谱,注重营养搭配和花样翻新,正餐为三菜一汤。学生每天排队统一在指定位置就餐,在这种就餐管理中,不仅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秩序和饮食习惯,获得了均衡的营养搭配,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乱花钱的不良行为。此外,冷热水供应、电视、电话、暖气、风扇、太阳能洗浴、日用品商店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自动计费洗衣设备也准备投入运行。学生们在校可以安心地生活,愉快地学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五、毕业生安置情况 学校践行“出口决定进口”的工作思路,在学生就业环节上下工夫,成立了烟台市首家“校企毕业生就业联谊会”,联合烟台市百余家知名企业为学校毕业生共谋出路。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东岳汽车有限公司、首钢东星集团、上海汇众汽车、正海集团、浪潮LG集团、深圳广州大型船务公司、莱佛士船厂、大宇造船、海尔、海信、山东航空公司、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及各大银行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教育。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连年达98%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技术骨干或走上管理岗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建校20年来,已有4万余人从这里成功走向社会。当前,学校紧紧围绕 “做精、做强、做久”的发展目标,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我们坚信,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的明天,必将迈着稳健的步伐,锐意进取,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烟台市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烟台三特外语培训学校作为烟台市一类学校,多年来做出了出色教育成绩,为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直以来受政府委托承办市级大型外语活动,在外语大赛、烟台市外语节及外语角的活动中,有力增强了烟台市民的浓厚的外语兴趣,也让三特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各种才艺展示能力。成功不是偶然,以三特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高,让每一位老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 我们的独特外语教育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目前,学校外语教学采用小班化,每班20人左右,师生之间零距离交流,外语教学过程中与中小学英语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与口语交流水平。另外,三特学校为感谢新老学生对学校的支持,每周二、四下午为小学生免费赠送的10次口语交流课,由资深标准口语老师授课。
烟台手机维修培训学校(烟台市芝罘区第二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是烟台市起步较早,专业从事手机维修培训的政府正规学校。专业开办五年来,历经风风雨雨,由最初3个学生到如今每期30多个学员,规模在一天天壮大。五年来,陆续毕业的400余名学员在各自领域发挥出色,其中更不乏维修界的佼佼者。近年来,为了让学员学成后有更好的出路,学校同中国联通公司各大营业厅、摩托罗拉、联想、TCL、天时达、波导等各大品牌售后服务中心及开发区浪潮LG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为企业输送优秀维修工程师,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2003年,我校被山东省通信管理局指定为“通讯终端设备维修培训基地”,“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基地”也是省通信管理局在烟威地区指定的唯一一家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已连续两次配合烟台市工商局成功举办“移动电话维修员”、“移动电话销售员”两个项目的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培训及考试,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目前,学校拥有教学面积500余平方米,各种维修工具、仪器完善。热风枪、焊台、电源、示波器、频率计、频谱仪、软件维修仪等可供30多人同时上课使用。另备有图书室及互联网等,可供学员随时查阅资料。本校除了设置有手机维修专业还另设有电工、建筑预算、造价师培训、成人高考培训等专业,本校长期开办白班夜班,欢迎广大学生及家长朋友前来试听、指导!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 1934年2月,改校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停办。1938年春,我党决定在黄县中学校址上建立“胶东公学”。从1940年冬开始,胶东公学举办过短期师范班,后来先后设有师范科、师范班及师范部。1946年9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老根据地建立“胶东师范学校”。1947年秋,因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于1948年1月停办。1948年11月,省教育厅在益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后,决定胶东师范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学校占地面积仅为18.5亩,有校舍104间,另外租用民房20余间。学生宿舍无床铺,全部打草铺。教学设备仅有图书2042册,少量简单仪器和挂图。 1950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胶东师范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是年3月,在莱阳城西关建立了附属小学。至1957年学校规模发展到在校生22个班,923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56人。附小规模发展到20多个班。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8月,地委将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原莱阳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划归莱阳师专,成立函授部。 1960年8月,专科班迁到烟台,成立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和函授部留驻莱阳,恢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名称。1966年,学校共13个班,学生550人,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42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6年未招收中师班。附属小学于1968年下放大队,成为民办小学。1972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培养初中教师,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于彬。1975年,学校下放莱阳县教育局领导,学校将地面20亩、房屋110间移交给莱阳县教育局办招待所和教师进修学校。1976年,在校学生343人,另有中学教师短训班3个,112人,教职工63人,其中教师27人。 “文革”结束后,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和初步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开始走上正规。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学校同全国其它各条战线一样,教育教学工作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1979年学校重归烟台地区教育局领导。1980年开始,学校根据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几点意见》的要求,就管理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治理和规范,1981年,根据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学校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山东省教育厅把莱阳师范学校列为省重点师范学校,在山东省第一次中师结构布局调整中被保留下来。1986年,学校成为正县级单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教委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及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在全省师范教育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师范教育“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省级规范化——中师教师现代化”。在“三步走”战略思想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199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00年4月,学校在全省中等师范学校由53所调减为29所规模较大的布局结构调整中保留下来。从2000年开始,改为五年制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大专学历的小学师资。
牟平区第六中学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德于心灵交融,育人于个性张扬,育师于科研反思创新,育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办学思路。坚持百学德为先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苦与乐、美与丑、是与非。德育工作经常化、细致化。在学校管理上,追求严、实、细、精、新、快的工作效率。使得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稳定有序,从而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全面丰收。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