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建于1995年9月,原名为烟台希望学校,1997年11月7日由烟台市教委正式批文准许成立,更名为烟台崇文学校,隶属芝罘区教体局主管. 学校办学性质为社会力量办学,招生权限为幼儿教育、1-9年级九年义务教育,招生对象重点为外来入烟务工从业家庭子女,是烟台市唯一一所无条件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民办学校。目前,在校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学校办学宗旨为“面向整个社会、面向普通百姓、面向子孙后代、面向祖国未来”.学校实行“低收费、严管理”的办学原则,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为校训,严谨治学,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学校现占地9000余平方米,校舍面积3800余平方米,活动场地6000余平方米,幼儿园4个教学班、中小学25个教学班,学生1400余人,学校一直坚持教学硬件的不断投入、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完善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不断配备.2005年投资近300余万兴建主教学楼、副教学楼、配备学生餐厅、后勤用房各一栋.配有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体育室、德育室等一系列教学设施,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学校配备了三辆学生班车、餐厅,为远途学生解决了上放学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校经过长期严格的筛选,目前已经组成了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3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0%,平均教龄在10年以上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体比例的30%。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一直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做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运兴衰,教育为本”。办学十五年来,先后为家庭贫困学生减免学费20余万元,学校著重把人文——化成精神——化成作为,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践行文化融为一体,着实渗透真正意义上的崇文文化。 正是由于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定位准确、宗旨鲜明、治学严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现已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多次获得民办教育区级“一类学校”、“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办学工作先进单位“、诚信办学示范校”、“市级一类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在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根据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性质,发扬独特的崇文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地走向辉煌的崇文之路.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把我校办成“环境优美、管理优化、秩序优良、质量优秀、效益优异”的五优+特色学校,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农科教相结合上。德育工作自成体系,学校树校训为“敬业、务实、开拓、进取”,确校魂为“培育英才、奉献社会”,并形成了“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校风,“学会做人、掌握技能”的学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 学校自实施“校长负责制”以来,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全员职工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和规范的量化措施,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学校短期内校容校貌有了明显改观,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突破,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 现在,我校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全体观水一中人将本着上水平、办特色、创一流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力争把我校办成实验型、示范型的农科教综合中学。 让我们拭目以待!
栖霞市实验中学前身是1945年创办的城关完全小学,1968年改为城镇联中,1985年更名为栖霞市实验中学,由一所镇办初中变成一所教育体育局直属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重点中学。 学校位于栖霞市文化路551号,有47个教学班,学生2850余人,教职工25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有高标准的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备课、上课。学校于1994年底经省规范化学校考核评估小组的考查评比,以烟台市总分前三名的成绩,在栖霞市第一个跨入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行列。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行为先;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办学理念,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用科研创特色,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校训,以“规范、高效、和谐、文明”为校风,“严谨、博学、简约、慎独”为教风、“刻苦、严谨、尊师、守纪”为学风,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形象第一”的办学目标。学校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实验点校、烟台市教学示范校、烟台市明星学校、烟台市教育先进单位、烟台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招远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52年7月,位于招远市毕郭镇三村,属省立中学。学校有教职工100余人,在校学生15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94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1991年成功地举行了建校四十周年校庆。 1998年再次进行校舍改造,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幢,28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一幢。 1999年,完成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建设。 为改善教职工的生活环境,2001年学校自筹资金140万建成1850平方米的家属楼一幢。 2002年投资90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餐厅一个。学校各项设施日臻完善。1997年实现了由市级普通高中向重点高中的过渡,学校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状态,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建校以来,有近15000名毕业生,近5000名合格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教书育人红旗单位”、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优生培养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招远市教书育人红旗单位。
世回尧中学坐落在烟台海滨南郊,四周青山环绕,气候宜人,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她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了教学观念现代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在改革开放30年间,她以先进的理念、开拓的魅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提升办学声誉,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高低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要发展,责任在教师。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腾飞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把“让每个教师都成才都成为有效教师”作为师训目标。 学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支持,打造平台,做坚强的后盾。(1)用网络建立网上交流合作平台,利用北京四中网校教师板的远程教育平台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2)利用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的研究》的研究任务,让每位教师自主确立研究方向,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3)建立学校教师专业社群,在合作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组成大文科、大理科教师研修共同体,组织跨年级、跨学科的教研活动,重点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学校领导清楚的认识到,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的产生,根本上是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理解它、认可它,然后才能去实践它,丰富它。学校领导利用每周的教职工例会多次组织学习教改理论,并组织教职工参观张裕工业园,学习借鉴企业“慎终如始”,“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文化内涵。 2006、2007年学校又多次组织教师参观学习永铭中学、烟台十中、十四中等,将他们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分层施教,合作达标”的教改新路。初二至初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还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由学生自行确定选择A、B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特色教育,坚持“管理为本,改革为魂,人和为基”的原则,牢牢扭住“育人”这个重点,实施“零距离”教育,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的多元化育人道路。建立充满理解与尊重、民主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摈弃训斥,远离谩骂,营造平等的氛围,真诚的去热爱学生,多给学生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教师在“严以导其行”的同时,更要注意“爱以导其情”,做学生的知心人。每位班主任与学生都建立了“爱心桥”,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学校外来务工家庭子女较多,往往缺少来自父母应有的关爱,学习上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欣,我们积极开展“送一个微笑、送一个评语、送一个心愿”的“情暖生心”的行动。积极开展以保护自信心和维护自尊心等为目标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以关爱别人和感激别人的“爱心之旅”活动以及“体验亲情、学会感恩”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了童年的欢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美化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一所学校万万不能缺失校园文化。我们恪守一种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为了所有的学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聪慧还是笨拙。将“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作为学校共同价值观,并将共同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核心。教师自己装点刊板,提出各自的目标、要求及教育格言,自觉提升精神品味。学生自办校园报《海澜报》,展示自己的作品,彰显新时期中学生风采;教学楼楼道内装饰着名言警句标志牌;教室外张贴着班级誓词、光荣榜等等。 学校实行了级部联绩承包制,推行主任包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管理实体,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组内合作,组内竞争,实现管理无空挡,管理出质量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管理做到制度约束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烟台艺校创建于1958年,1964年停办,1976年恢复办学,1979年正式批准为中等艺术学校,1993年被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估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烟台艺校位于芝罘区福山路35号,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4700平方米。拥有钢琴116架,各种民族、西洋乐器近百件;灯光、音响、服装等演出物资价值近百万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艺术门类齐全。有教职工140人,其中高级讲师40人,讲师31人,学生703人。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学生工作处、培训部、团委等六个正科级处室。设有京剧、吕剧、美术、声乐、中国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和钢琴,高中段歌舞表演、初中段舞蹈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等二十多个专业。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办学环境、办学水平、管理水平逐年改善与提高,多年来为烟台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多次在全国、全省的艺术比赛中获奖。 学校连年被评为“烟台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共烟台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被市政府授予“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被山东省文化厅、省人事厅授予“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委授予“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龙口市南关中学,是东莱街道中心中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位于东莱街道266号,占地面积8.7亩。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143人,教师88人。学校有标准教室24个,有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的实验室、准备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像备课中心、图书室,并配备了校园网和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德育、安全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烟台市语文双轨达标学校”、“龙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龙口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龙口市优秀中学生团校”等荣誉称号。
福山区第六中学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蓬莱市竞技体育学校成立于1959年,原名为蓬莱市业余体校,1995年更名为蓬莱市竞技体育学校,2009年6月搬迁到现址。 学校占地30余亩,现有武术馆、举重房、篮球场、健身室、柔道馆、摔跤馆,有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海上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学校现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是一个集小学、高中、初中于一体的规范化学校。学校共开设手球、帆船、帆板、武术套路、田径、篮球、举重、摔跤、柔道九个运动项目。 自建校以来,为烟台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000多名,所输送的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其中获得亚洲级冠军16名,国家级冠军230名,省冠军520名,其中优秀运动员李少杰、栾志丽等多次荣获亚洲比赛冠军。学校先后获烟台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运动会“贡献奖”。
学校创立于1984年,位于烟台市牟平区高陵水库北畔,环境优美, 分东西两校区,东校区占地30亩,西校区(原牟平五中校址)占地50亩,校舍建筑面积共12600平方米。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300余人。 建校以来,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陵一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成为一所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教育乐土,学校先后被授予“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 “烟台市花园式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初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