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第二中学位于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驻地,东靠蓬水公路,西临黄水河畔,始建于一九五二年,生源覆盖龙口市,学校占地面积733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180余名教职工,系省级规范化学校。 近年来,龙口二中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先后建起了科技综合楼,男、女生三座宿舍楼,行政办公楼,阶梯教室,餐厅礼堂、两座教学大楼,职工住宅楼等。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学校购置了2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和电教设备,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像备课中心、 教室视听系统皆配套成龙,图书馆藏书由1991年的2万册增加到目前的6万多册,标准化的阅览室,有200多种报刊杂志供师生阅览
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观水二中成立于1969年占地72亩,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 这所学校有三条二百余米的南北向笔直的甬路,把生活用房、教学用房以及校办工厂、花园绿地等分割得井然有序;三条甬路的两侧,齐腰高的冬青密密排列,被修剪得美丽齐整,其中,每隔十米间以松柏,高出冬青,更多出一份美感;六排路灯,把夜晚的校园,照耀得一片辉煌。三百多间红瓦房舍,外墙被粉刷得绿檐白墙黄基,格调一致整齐,甚为美观。 学校配有物理、化学二座实验室,设备齐全,可供二个班的学生同时做实验。面粉厂里的4名工人,为全校1400多名学生吃面而辛苦工作。学校有二十亩实验基地,近几年主要插植2524号杨树苗,既给学校植树提供了苗木,又为学校增加了收入。另外还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音体美劳器材室等各室,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建有篮球场3个,体操活动场1个,400米标准环形田径场1个,为师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年度在校学生1446名,设有33个教学班,共有169名教职员工。专职人员131名,其中语文教师27人,数学30人,英语15人,物理5人,化学4人,政治4人,历史3人,地理3人,生物4人,综合实践3人,微机6人,音乐4人,体育6人,美术5人,小学品德4人,科学1人,幼儿7人,前后勤服务人员38人。131名教学人员大都45周岁以下,二三十岁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本科学历73人。中学一级教师的职称是这所学校教师职称的主流,中学高级教师16名。 学校根据地方特点进行教学,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自编校本,安排课程教学。本地是苹果大镇,劳技教师顺应农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外,到实地学习果树的刻芽、拉枝、环剥、授粉、疏果、剪枝等管理工作,从中体会劳作的艰辛,树立努力读书的决心。劳技教师利用学校实验基地,带领学生插植杨苗:选枝、截芽、斜插、培土、浇水、划锄、打杈等,技术正确、苗全苗旺。 从1998年始, 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全区前茅,因此,学校连年获得区教育(体育)局等主管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
烟台市牟平区文化第二初级中学,座落在牟平城区东首,沁水河畔,学校始建于1998年8月,其原名为烟台市牟平区宁海三中,2001年更名为烟台市牟平区文化二中。学校占地78亩,校舍建筑面积10283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名。 三年规划,开疆扩土。十年前的这里,杂草丛生,瓦砾遍地,百废待兴。2000年8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面对名校崛起而文化二中相对薄弱的现实,校委会迅速确立了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和 “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只有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自筹资金、赊帐建设,滚动发展”的学校建设策略。三年时间总投入近3百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办公自动化系统、运动场、国旗台,校园之星、“腾飞”雕塑,完成了15000平方米的校园绿化。学校先后获得牟平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两主”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烟台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会员学校。2002年学校首次参加中考名列全区第二, 03年列全区之冠,祝文文同学获“中考状元”称号,基础年级文化课抽查考试,连续三年全区第一,超前实现了三年奋斗目标。 五年发展蓝图:抓机遇求发展,抓科研促提高,抓质量树形象,抓规范创特色,争创烟台名校。学校又相继获得市安全文明校园,山东省山东省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学校。。同时,学校还被批准为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实验学校、“差异教育”实验学校。多次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教学工作又有新的突破:04年中考名列全区之冠; 05年中考3名学生挤身全区前20名。06年基础年级抽查考试实现了自2001年至今的五连冠。07年张馨丹同学荣获全区中考状元称号,于心怡同学名列全区第二名,六名同学挤身全区前20名。08年我校升入牟平一中201人,书写了我校教育教学新的辉煌。音体美工作再添硕果:先后获区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区广播操比赛一等奖,男、女篮球队多次获区冠军,文艺汇演一等奖。 短暂的十年间,文化二中人所表达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薪火相传,像一支震撼人心的乐曲,记录了文二辉煌的历史,也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今天与未来。
学校始建于1994年的祥和中学,历经十多年的创业兴校之路,已成为一所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教育乐土,学校先后被授予“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芝罘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芝罘区德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学历经十多年的创业兴校之路,已成为一所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教育乐土,学校先后被授予“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芝罘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芝罘区德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0余人,在校学生2200余名。学校倡导德育为首、质量为重、科研兴校、突出特色的管理思想,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创设四个氛围,即健全培养制度,创设成长氛围;内部培养与外出学习结合,创设学习氛围;强化集体意识,创设合作氛围;课題引领,创设科研氛围,打造了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个性化学习指导”特色,在全国各科竞赛中,学校近五年有48名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特别是2006年,学校一举获得全国英语、数学、物理竞赛的三个烟台市第一,开创了祥和中学学科创优新的篇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责任编辑:黄海涛)烟台市祥和中学<正>始建于1994年的祥和中学,历经十多年的创业兴校之路,已成为一所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教育乐土
莱阳市第一中学是山东省重点高中、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高中协会常务理事学校、烟台市明星学校、首批面向全国开放的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推荐学校、国家级德育重点课题和省级教改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校区面积111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到2007年底,该校共有教学班84个,在校生5500多人,教职工445人,其中高级教师79人,中级教师169人。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设有校园网络系统、电教中心、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和体育馆等,为所有教师配备了微机,所有教室配备了大屏幕彩电,各类实验设施和音体美设施均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为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2005—2007年,新建1幢综合楼、1幢学生餐厅、铺设了塑胶跑道和篮球场,调入和招聘教师108人。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坚持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方针,坚持教学过程管理、学生合作教育及培养优生和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学生合作教育模式和优生培养模式。其中,“班教导会制度”、“三定五统一单元超周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和“导师制度”等,被誉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四把“金钥匙”,多年来,受到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蓬莱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864年,前身为“登州文会馆”,是《时代周刊》创办人卢兹二世之父狄考文来中国传教时所建,后分正、备两斋,正斋为高等科,备斋为小学。 1904年,正斋部分与青州广德书院大学班合并,称广文大学,迁到潍县,后迁到济南,改称齐鲁大学;备斋部分留在蓬莱,改办为文会中学, 1941 年停办,1945年恢复,改称为蓬莱中学,1952年改为蓬莱第一中学至今。 学校坐落在蓬莱紫荆山上,占地19729平方米,与驰名中外的蓬莱阁遥遥相望。校园堰台石阶,错落有致,三季紫藤覆盖,紫荆花开,四季绿草铺地,松柏常青。随着时代的变迁,蓬莱一中历经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规模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坐落于烟台市莱山区学院路。学校始建于1995年12月,按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199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校园占地260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有39个教学班,2122名学生,教职工201人。 学校以“办阳光教育,育阳光学生”为办学理念,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为校训,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办学宗旨,以教研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为依托,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建立起"12411"工作体系,确立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奋、高效、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以“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欢迎”为办学目标,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被授予“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涉外学校”、“山东省绿化先进集体”、“山东省绿色学校”、“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烟台市音体美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师德建设年先进单位”、“烟台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在连续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烟台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09年被授予“山东省文明单位”。 2003年12月学校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与澳大利亚以马内利学校结为友好学校。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地处开发区古现办事处所在地,座落在著名的凤凰山脚下,西与蓬莱接壤,北与渤海相望,交通方便,四通八达,206国道、302省道、烟黄公路、轸八高速、备战路、开发区号称亚洲第一路的长江路都由此通过,自然环境优雅,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经济及正在振兴的产业,为学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学校占地62亩,办公室和校舍共计261间,建筑面积为5610平方米,经过改造修缮,达到标准教室要求。现有初一至初四年级20个班,800名学生、120名教职工,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其中青年教师占了较大比例,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30岁以下的达68人,有利于教学中开拓创新。教师学历高,专科以上学历达114人,知识结构合理,各个学科特别是语数英理化等学科由师范类大专以上专业毕业生任教。学校教师职称层次高,有中学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的65人,这些为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成绩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学校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迁,1958年建校隶属福山县政府、福山教育局管辖,命名为福山三中,1959年福山划归烟台市,学校称"烟台十六中",隶属烟台市管辖,1963年福山划县隶属福山管辖,学校又称福山三中,1984年福山被划为烟台市区,该校称"烟台第十九中学",由烟台第十九中学,2002年9月古现被划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命名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 1994年经市教育局检查验收,被评为"解决四项薄弱环节示范校",1995年被市政府、市人事局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6年经验收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现有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理化实验室、美术室、音乐教室、教师备课中心各一个。 学校从创建到现在,先后有11人担任过校长,首届校长唐光为学校的创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带领师生运石搬土,整地砌墙,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经费,使学校在荒地上具有雏形。以后王黎然、车子新、马守诚、董永乐、于业来、谷祖岭、陶世英、林家琦、姜宏宝、于业奎同志担任过该校校长,现任校长是郭恩刚同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