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因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赠部分建筑资金,故学校以“逸夫”命名。2007年4月由公立转制小学转为民办小学。 学校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人代表为上海汇成集团董事长王力平先生;学校创办人为富有办学经验的戴舜琴女士,现任学校常务副董事长;校长为李川女士。学校现有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占地面积为13032平方米,26个教学班,学生1062人,在职在编教工7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82%,教师本科学历达72%,其中有3位中学高级教师。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学生、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园丁等市级荣誉的7人次,获得徐汇区“三八”红旗手、徐汇区园丁奖、徐汇区新长征突击手、徐汇区先进生产者、徐汇区青年岗位能手、徐汇区教育局“骏马将”、“育人奖”、“耕耘奖”等区级荣誉的43人次;获得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称号的11人次,获得全国教学评比特等奖、一等奖4人次,获得上海市青教评比一等奖的10人次。 学校以“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目标;以“尚德、益智、添能、立人”为校训;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学校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以及教育、教学特色。学校有书法、陶艺、电脑、思维训练等校本课程,有特色的科技、艺术活动。学校以其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高、管理好而在社会上声誉鹤起,成为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目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徐汇区素质教育实验校”、 “徐汇区艺术特色学校”、中国创造协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实践其“活教育”思想的基地学校。1954年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小学,十一位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先后担任了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工作,现任校长曾小妍。学校目前有28个教学班, 近千名学生,90余名教职工。其中教师8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42%;中学高级7人,占教师总数8%;区校学科带头人11人,占教师总数12%。学校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迅速,师资队伍不断被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是“一中心”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潜在”理论变为“现实”。学校牢牢抓住改革关键,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以科研为先导,研究“好课”标准,开展课例研究,以“练习设计”为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学科活动优质精彩,使课程新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发展提供新的学习平台;我们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现代小公民,学校德育工作围绕“现代小公民、创新小能手”的培养目标,以“两纲”文件精神为指导,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学做社会小主人,学做学校小主人,学做学习小主人,学做活动小主人;我们着力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有效开发课程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学校领导高屋建瓴开拓创新,使学校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平台。 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我们将语言文字工作有机地融合于我们的整体规划中,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常规管理,扶根固本,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我们加强对全员师资的语言知识培训;提出了每位教师写好字,著好文,说好普通话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三好”要求;开设《笔情墨趣》的校本研修书法讲习班;开设全员参与的《世博普通话100句》《世博英语100》等学习班,联系国内外大事、社会发展,提升培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还创设了能者为师特色的语言文字研讨班,通过专题研讨,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同时,试点开设《少儿口语交际》拓展型课程。我们通过教学展示,向区内外学校辐射,同时还摄成视频资料广泛传播,很好发挥了示范校的示范作用。 在学生艺术团和课外活动中,我们安排设计常规的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如“多多新闻中心”、“多多主持社”和“多多戏剧社”;流动阅览;课外诵读组以及课间二分钟预备诵读活动等。根据实际还设计了各类主题活动,如:书法展览、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汇演、演讲比赛、语文节、艺术节等等。 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学生搭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舞台,又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实践、运用课堂内所学的语言文字,拓展阅读量,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陶冶高尚的情操。2008年,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荣获“静安区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近年来,学校多次荣获上海市小学生各类现场作文比赛优秀组织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获奖人数多达千余人次。活动推动促进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学校现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市课改研究基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学会实践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普教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等。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市德育、艺术、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上海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三棋特色学校。历年来,由于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学校几乎囊获了市区教育部门所设立的各类最高的荣誉称号;获得市、区表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学校所有教研组全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其中语文、数学、体育学科分别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和名学科;语文教师在全国教坛新星杯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学校机器人社团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艺术组的学生在全国比赛中获一等奖;OM头脑奥林匹克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冠军;上海市计算机比赛低年级组获第一名;船航模项目获上海市冠军;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个人项目及团体项目屡屡夺冠;学校获上海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团体特等奖。另外,在近四百人参加的上海市现场作文比赛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学生占获奖人数的10%。 多年来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学校的办学实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在“改革中求发展”,学校正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先行校、教育科研的示范校、基础教育的名牌校、国际交流的窗口校。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前身宝山小学,创办于1903年,1993年改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创办人是袁希涛先生,他是清末举人,著名的教育家。百年沧桑、百年育人,其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为早期学长,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在此任教。2008年4月,宝山区实验小学与宝山区进修附小(原团结路小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宝山区实验小学。学校现分为东林路校区(东校区)三、四、五年级和团结路校区(西校区)一、二年级。 学校现有教学班38班,学生近1300名,在岗在编教职工114名。学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区首席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教学能手3名。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7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0名。 百年校训:诚、敬、勤、朴 办学理念: 播撒快乐 传递友善 收获成长 育人目标:培养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办学目标: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首批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少先队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是一所由徐汇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办学的公立学校。 学校占地8280平方米,建筑面积6395余平方米,环境怡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650余名学生,69名教职员工。近20个专用教室。 学校在岗小学高级教师42人,占在岗教师数的76.36%,35岁以下青年教师30人,占在岗教师数的54.55%,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3人,占教师数的98.1%。9.09%的中青年教师正在进修高一层次学历。 学校的教育理想——使每一个孩子得到理想的优质教育,使每一个孩子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社会的竞争。 学校坚持“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实验,在高质量地完成《小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根据课题实验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开设软陶、扎染、集邮、桥牌、纸艺、OM等特色课程。学校办学质量日益显现,受到广大家长的赞誉,取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座落在上海市西南角的上海市上海中学,创办于1865年,占地340余亩,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全国、享誉海外的著名学府。1993年6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教卫办批准,上海中学国际部正式成立。1995年,上海中学国际部加入IB国际文凭组织。国际部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各国。据统计,国际部至今累计已有美、日、韩、加、英、意、德、澳、波兰、伊朗、印度、挪威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现开设小学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课程,学校为高中学生开设IB和AP课程。国际部创建伊始,就提出“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为办学宗旨,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时代潮流,具备竞争实力和高度责任感的高层次国际型人才。上海中学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校园内湖波荡漾,植物园曲径通幽,满地芳草,花香鸟语,绿树成荫,满目葱茏,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乐园。90年代以来,上海中学经过全面的规划,改造了龙门楼、先棉堂、大礼堂、操场和办公楼等原有教学设施,又新建了逸夫楼(实验楼)、室内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50米标准游泳池、美术中心、音乐中心和网球中心。此外,学校还拥有18间新型现代化试验室:现代生物基础试验室、分子生物基础实验室、纳米材料基础实验室、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实验室、电机变频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基础实验室、音乐实验室、美术实验室、模拟驾驶实验室、烹饪实验室、天文台、地质陈列馆、机器人实验室、TI实验室等等。上海中学正在建构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化程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成为上海第一家完成校园无线网建设的学校,目前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校园内的主要教学区域。2002年,学校配置了以苹果电脑为主的网络虚拟实验室;2003年建成了MP网,使我校形成了固定网、移动网和视频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结构。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原梅陇三小)2008年4月起由徐汇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管理,隶属于徐汇区教育局。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以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为主要任务的市级实验性学校,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上实附小)全面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其中"基础课程"使用上海实验学校语文教材和数学思维训练辅助教材;"拓展课程" 引入实验学校社会、人文系列校本课程。 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拥有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拥有"健身舞"区艺术特色项目,并列入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设点布局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808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名。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7%;小学高级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3%;教师10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多位教师荣获市、区、社区街道的优秀园丁奖及其他奖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 上实附小翻牌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综合奖、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区优秀少先队工作集体、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先进集体等。
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 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江宁学校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 学校的教职工人数由1994年转制时的68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发展到现在的81名,专任教师63名。全校班级数由20个,学生1006名发展到现在的36个班级,1400余名学生。 江宁学校以一切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以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满意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于2002年10月正式申报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实验课题。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于2002年起独立办学,是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坚定一个宗旨”(为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设两支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三大工程”(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科研兴校),“突出四条主线”(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机制;以‘二期课改’为依托的教学改革;以科研、体育、科技为抓手的学校特色;以‘民主治校’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生命、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为工作的方向,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以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为办学理念,努力抓住二期课改机遇,全面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体育周活动”、“校运动会”等,学校组队参加闵行区“中小职校田径运动会”,获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八名的好成绩,团体总分列全区第五名。学校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以美辅德,获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团体舞和合唱获上海赛区比赛获优胜奖,并代表上海参加了华东地区的比赛,分别获两个单项比赛一等奖。闵行区文化艺术节汇演及七宝镇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节目类优秀编排、创意奖,初步形成了“体艺双飞的办学特色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有设备较完善的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脑教室、网络中心、室内操场、塑胶运动场,智能化网络覆盖全校,每个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校园网全天候免费开放,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建设成效显著,获“我做合格小公民”全国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小公民争做环保小卫士”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小哥百尼少先队“世博畅想”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争做合格小公民”儿童诗歌创编征集活动闵行区团体二等奖、学校少先队被光荣地评为“闵行区红旗大队”。
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在特级校长张人利同志带领下,学校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潜心于提高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2000年提出了“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并且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学校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研究并总结出了后“茶馆式”教学,以此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业效能。 2008年、2009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测试反馈,静教院附校学生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更多、更少、更好”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十年来学校多次承担教育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曾荣获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取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已成为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
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校址复兴东路949号。前身为护国义务小学,1956年改为公立邑庙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同年与孔家弄小学及4所儿童晚班合并,更名为复兴东路第二小学,1959年用现名。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3312平方米。现有班级21个,学生598人,教职工7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1人。 1960年为五年制新教材试点学校,1979年定为区重点小学,1984年改为中心小学,1985年定为市实验性学校。自1982年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一定成绩。市教育局局长杭苇曾带领小组在此蹲点调研。学校女排自1985年起获市小学排球赛一、二、三名,男排获市第二名。2名学生获全国作文赛二等奖。1991年校长沈菊英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