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地处闵行开发区七宝古镇,是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满足教育意识超前的家长群体对优质教育的呼唤,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后备生而创办的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新型学校。学校于2005年秋季开办,现拥有规范的教学大楼、齐全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精通学校管理的名师校长和一支潜心专业成长的师资队伍。学校自开办以来,竭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推行管理精细化、教学精益化、教育精致化和学校精品化,为培养众多品学兼优、崇尚礼仪、善良宽容、自信耐挫、会学善学、生成智慧、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学生,为培养具备“国际意识的有教养的、有竞争力的世界公民”竭智尽力,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同。
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前身是中西女中附属小学,以“小中西”名闻海外。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八十年代中期,我校丛霖同学为邓小平、王震等国家领导人进行计算机操作表演得到了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当即,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如今学校非常注重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提升办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学校连续九届十八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实验基地、长宁区数学实验基地……成为一所具有优良校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教学的实验校。
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创办于1905年。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2364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场,1600平方米的乒乓馆,8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训练馆,300平方米的学生种植园等。目前,学校(含西校区)有74个教学班,3600名学生。教职工209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 学校自1999年起同时加入由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及国家推行的二期课改试验,近年来又作为"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学校自主摸索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在传承百年明强文化的同时,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以"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为校训,以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逐步确立了"智慧管理、七彩童年、幸福教师、和美课堂"四项核心改革工程,使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校连年被评定为闵行区办学水平A等一级(最高等级),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中队"、"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是卢湾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公办小学。它的前身为卢湾区丽园路第一小学,于2007年9月正式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 学校座落于卢湾区南部地区,与世博园区相邻。新校舍将于2008年11月正式启用,占地面积14579平方米,建筑面积20266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设有教学临床实验室、专业室内篮球馆、计算机园区等现代化专用教室,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共享空间。校园文化设计富有创意,有着独特、深远的教育意韵。 学校50年的发展历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小班化教育以及二期课改的过程中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的篮球、书法、创意设计、合唱、模型等特色教育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现在学校提出未来长期坚持的学校战略定位,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实验性、示范性的品牌学校”。并结合原有文化积淀和后续发展,初步确立了校训:拥有你足下的土地,放飞你心中的梦想。学校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国家课程,努力创建校本课程,构建“红、蓝、绿、橙、紫”五大系列课程,以全面、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培育拥有理想、充满智慧、富有灵气、热爱自然、乐于创造的学生。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由上海县人李曾柯、姚文楠等筹资,在上海南市半段泾刘公祠创办。前身名为二十二铺小学堂,后曾为龙门师范附属小学、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1934年开始独立,改名为江苏省立实验小学,学校迁址上中路。1945年复学并恢复了校名——江苏省立上海实验小学。解放后,学校改名上海市上海小学,上海市上海县上海小学。1984年学校随上海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划入徐汇区管辖,改名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 系徐汇区政府辖下的一所大型公办小学。一百多年来,学校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中科院于光远院士,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冯纯伯院士,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穆端正等都毕业于这座声望极高的学校。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现坐落于上海西南部的上中路200号,它与文明遐迩的上海中学毗邻。校园占地约 38亩,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校园内古树参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它是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创造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目前学校有普通教学班36个,教职工98人,学生1240多名。 近年来,学校注重为学生搭建各类展示个性及才能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展兴趣爱好,形成特长。目前,以田径为特长的学校体育工作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舞蹈书画合唱及少先队活动见长的艺术教育为形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电子制作,电子测向等为特色的科技活动成了“小小工程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的英语教学增加视听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纯正的语音语调,为学生能以更宽阔的视野了解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教育,学校不仅开设课程,让全体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并尝试有效地将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进行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还开通了学校网站,建立了每个班级的班级主页,为学校、班级和社会家长间的联系通道更为畅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7年来,学校的语文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被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列为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每年以“上小杯”冠名举办电子制作和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区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目前,学校启动“上达达德、海通通才”的文化引领工程,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其才能也得以充分的展示。多年来,学生屡屡在全国、市、区的各级比赛中获得团体、个人的等第奖,学校也连续荣获“区艺术特色学校”、“区书画特色学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体育特色学校”、“区文明单位”的殊荣。
上海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建于1988年,座落在东体育会路667号。学校占地8.3亩,拥有一幢教学大楼和一幢学生综合活动大楼。目前有35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88位教职工,其中青年教师占80%。建校十四年来,学校以创建市一流小学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建校15年来,虹口四小以创建市一流小学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三八红旗集体、市花园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认可的、具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特色: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学。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一小学位于虹桥机场南侧的航华新村内,它成立于1996年9月,旅美教授牛满江为学校题词。学校占地23亩,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近几年,航华第一小学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环境优美,布局规范,2002年被评为区花园单位,现正创建市花园单位。航华第一小学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多功能教室、操房、各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备了数码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打造数字化校园、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了基础。 全校教职工57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53%,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占52%。在校长和书记的带领下,航华第一小学以"追求优质共同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为宗旨,建立"和谐、合作、向上、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关注师生的生命状况和生命质量,培养会学习、善合作、能竞争和具有个性特长的社会主义小公民为办学目标,实行"科研领航"的策略,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EPD项目成员学校,几年来,成绩斐然,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学校被评为教育局文明单位。 少先队基地化建设以成为航华第一小学的办学特色。2002年,少先队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大队。航华第一小学以"一切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益智扬长为特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业余学习课程,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化发展为需要,突出电脑、英语、乐器、羽毛球为特色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的面临新世纪的人才。
1997年独立办学,2010年更名为"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学校现有银都和金都两个校区,各占地面积为12632平方米与16000平方米,办学规模55个教学班。现两个校区共有40个教学班,100名教职工,1700多名在校生。学校师资队伍优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涌现出了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4名,市优秀双语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全国、市英语展评课一等奖9名,区骨干教师近40名,学校呈现了扎实与创新并存、个体与集体并进,质量与文化并立的可喜局面。 学校以 "绿色田园、人文田园、现代田园"为办学目标,以"田园课程多元生态、绿色课堂灵动有机、智慧教师创新魅力、幸福学生健康快乐"为工作内容,以"双语教学"试验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大英语课程为抓手的外语特色学校创新之路筚路蓝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上海市双语教学试验学校"、 市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教研联盟成员校、市美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区英语学科教研训基地、区见习教师实训基地、区数字实验学校等荣誉。 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创建外语特色教学品牌,创设师生发展平台,创造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成就,办学水平达A级一等。 学校已经站在新世纪又一个10年的起点上,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要努力实现"开放创新,打造现代田园,宁静致远,成就百年伟业"的办学愿景,成就教师的教育人生,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主动发展的幸福童年,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
学校地位置邻虹桥开发区,茅台路625号。创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0亩,校舍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323名学生,91名教职工。学校师资实力雄厚,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就近几年统计,荣获全国、市级、区级教学比武等第奖前2名的有42名。 上海长宁实验小学对口中学:天山二中、天山初中、仙霞高级中学、娄山中学、西延安中学 学校于1991年被评定为上海市整体改革实验学校之一。学校数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载体,以市级课题"培养创造性集体"的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建设创造性集团,通过集体团结人、教育人、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创造性集体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提倡学科教育向素质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学校加强了活动课教学,增设了形体、现代儿童想象画、书法、电脑绘画等特色学科课程。并开设了35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现代儿童想象画、摄影、书画、车、航模、国际象棋、围棋、茶艺、民乐、京剧、影视等,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995年,结合工时制改革和学校工作面临双休日的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学校率先提出开展"快乐双休假日小队活动",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自动+后援"两轮联动的大转盘模式。 在全国雏鹰奖章活动中,学校支持少先队结合学校行为规范训练,首创了"雏鹰集体荣誉章",继而又首创了组织个人假期活动的自设章--五光十色的"闪光章"。 在富有创意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学生们有思想、有见地,思维极其活跃、敏捷,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大大增强,个性特长进一步发展。就近几年统计,学生围棋队连续三次获市级中小学围棋赛男子乙组团体冠军。女子手球队连续四次获市、区团体冠军。95届毕业生倪华获世界男子国际象棋快棋赛少年组冠军。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类竞赛的获奖人次达300余人。 学校注重探索与寻找小学实施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学校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逐步形成学校工作科研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少先队工作自动化,科技教育普及化,艺术教育特色化,校园建设童趣化的新格局。 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90余项全国、市、区级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被定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等八个实验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公办小学。目前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900人,教职工63人。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塑胶运动场、趣味学习园交相辉映;电脑房、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设施成龙配套;校园宽带网、广播网、电视台融为一体,勾划出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美丽画卷。 自学校创办以来,一直以教育科研领先著称。目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实习和示范基地。“综合整体改革实验”,“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知识分类和目标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国家级、市级课题先后成功结题”。学校还承担了上海一期课程改革和二期改革的实验任务,成绩显著。 在面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中,学校继续遵循“求实、求精、求活、求新”的校训,本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唤醒并激发教师的潜在能力,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们都获得丰厚的回报,结出了累累硕果。近两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类学科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年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整体风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02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获“少年队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和“团支部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等称号。 出色的成绩激励着学校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目前,学校实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校创新计划”,制定校本教学准也只因开发微短型校本课程和组建合作共营小组等新的举措,让华东师大的教育专家称为了学校的发展共同体,也建立起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机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