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一小创建于1988年,自开办以来,学校依据章程,依法治校,自主管理,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办学宗旨,同时借助“两纲”教育带动美育,坚持“以人为本、以美育德、以美育智、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学校正逐渐稳步发展,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立志成为一所具有美育特色的优质学校。 我校现有班级15个,学生约440人,教职工40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0%学历达标,其中24名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27人。教师队伍总体呈年轻化趋势,由青年教师组成的“智联社”让丰一的课堂与校园更加多元、更加精彩。 在办校20多年的时间里,丰镇第一小学始终以德育为核心,以美育为辅助,同时以打造“温馨、情趣、有效”的课堂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品德、学习、才艺、创意四方面俱佳的良好少年。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拓展型课程和兴趣班,编写了校本课程《绘画天地》、《古诗文诵读》、《少儿口语交际》,开设了美术、舞蹈、轮滑、象棋等社团,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既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展现其个人风采和潜力,也提高了学生在科学、艺术和技艺上的综合素养。
江海第一小学几年来旧貌换新颜。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大胆改革,求新求变。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主体性发展为抓手,改变教育评价方法,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社区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先后获得市行规示范校、区文明单位、区师德先进集体、区B级学校、常规管理先进校。科技艺术类比赛屡屡在市、区获奖。 2002年,学校在区的教学质量抽查中名列前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明天的江海一小,将绘出更加辉煌的蓝图。2001年,江海第一小学被评为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近几年,我校的科技教育也是异军突起。科技和艺术成为我校两大特色教育。市OM擂台赛上,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车模航模在市、区比赛中连获金银擂奖。每年市、区、镇的艺术节少不了江海第一小学孩子们的身影。《做糕糕》、《恰恰》、《小雪花》、大合唱……获奖颇丰,特色教育起了成效,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素质教育在江海一小结出硕果。
东门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青浦区城东新村内,占地13亩,建筑面积4590m2。现有20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73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58名,区名优教师4名。建校以来,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教育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东门小学办学二十年,学校领导和教师勇于创新和探索,使影视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亮点,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以及校本课程相继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东门小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人本”精神出发,提出“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学生充分发展”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竭力实现品牌学校,以优质的教育服务社会。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地区的一个普通巷子里,就有这样一所小学——宝山区同泰路小学。它创办于1958年,九十年代初与本市25所重点学校共同承担了课改实验任务,对全区的课改工作起到了辐射作用,得到了市、区级的认可。学校早在九七年校长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玩”,“玩”出好身体、“玩”出好精神、“玩”出好本领、“玩”出水准。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学生在校园中学本领、展个性、磨意志,健康成长。同泰路小学的“小能人教育”名闻遐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研究课题。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德育“实、活、新、特”的特点倍受瞩,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功能也在向更宽泛的领域发展,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时也是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场所。从校园中的小能人街、小能人苗圃到新建落成的小能人广场,处处为孩子们开辟了体验与活动的场所;从2000年市级“少先队雏鹰争章与活动课程一体化研究”现场会到2002年大型的“第三届小能人游戏节”,时时为孩子们搭设实践和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使这里的“小能人”层出不穷。校训:勤、俭、智、恒教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学风:认真踏实、勤奋向上
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位于罗阳路800弄225号,座落于莲花路地铁站西南。学校始建于1999年,属闵行区教育局、梅陇镇政府双管单位,占地面积17亩,主体教学楼具有24个教学班的规模,每个教学班均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学校配有电子化的图书馆、功能独特的科技港、设施一流的公开教学馆。学生专用教室齐全:电化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实验室、手工劳动室、体操房、舞蹈房……罗阳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工57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70%,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近69%。学校拥有区级骨干教师7人,校级骨干教师9人。学校以“和谐共存、主动发展”为办学理念,在“特色领引、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指导下,将人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最高追求目标。目前,学校科技、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两大特色。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活的学生。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我校教师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多项市、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学年,我校经过上级部门的督导评估,确认我校办学水平列入A等二级。 教师在自我主体意识的熏陶下,纷纷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共同学校发展!
双阳路学小学座落在双阳路190号,是一所有50余年历史的小学。是区29所素质教育实验校之一,区小班化实验校。学校占地面积大,有7620.25M2。学校有三幢大楼,其中有一幢教学大楼,专用教室楼以及公共设施楼,图书馆、多功能室和宽敞的餐厅。专用教室楼有音乐室、形体房、电子阅览室、电脑房、体操房、会议室等。教学设施齐全,可供师生们广泛使用。目前,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模式。学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氛围,有一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学校坚持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教育思想来塑造学生的灵魂,以真诚服务为职责意识,以师爱情感履行职责,构建了我校发展的朴素、文明、和谐、进取亲切的师风;守信、合作、追求、创新的校风。
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始建于1874年,是一所几经搬迁、拆并、改建和更名的百年老校,现位于上海市“一城九镇”之一——浦江镇的中心镇区,有35个教学班,1423名学生,教职员工93人。黄炎培先生曾于1933年为本校题写校训“学做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智慧育人。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师生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文明、奋进”的校风、“民主、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的学风,让校园成为师生共欣赏的花园,同创造的乐园,齐成长的家园。 学校的战略定位是:一所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教学探究与实践氛围浓郁、具有龙文化教育品牌的城乡结合区百年新校。 学校以龙文化特色教育为抓手,引导师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发扬龙的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主动求知、学做真人。学校历年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先进教育工会、全国百佳特色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上海市模范教工之家、市诚信建设单位、市保护野生动物特色单位、闵行区文明单位、区优秀家长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区新长征突击队、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另外被吸收为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被市小语会定为“语文教学实验基地”。
新浜小学地处松江区西南端的新浜镇,全镇行政区域44.74平方公里,有11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常住人口2万7千余人,东濒茹塘江与五厍镇、石湖荡镇一水之隔,西沿白牛塘、南至三秀塘与金山区毗邻,北接青浦区,与浙江省西眺相望。 学校前身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甪吊湾的一所私塾, 学校占地18301平方米,建筑面积6865平方米,绿化面积34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8.7%,是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至今已逾百年。现行建制始于1978年8月,现有学生5个年级15班级543人,总计在岗教职员工65人。 学校领导班子充满着活力。校级班子人员是通过区教育系统内竞聘上岗的,中层以上行政班子6人,平均年龄38.5岁,全部小学高级职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校有6人获得区“浦南政策”骨干教师奖励政策的支持,6人被聘为镇学科教学带头人,6人被聘为镇教学能手。教职员工纯朴、善良、团结,对学校工作的凝聚有着归属感,对学校文化的氛围有着认同感,他们顺应学校发展趋势,提升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宽阔视野和崇高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学校“二期课改”已有一定的基础,为今年向一、二两个年级的更大层面推进,并向全校幅射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坚持课堂主阵地,坚持课程改革,坚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相当明确。学校有着清晰的办学目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稳步推进“二期课改”, 以“文化立身,素质全面”为办学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育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师生队伍,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适宜的发展,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成为素质全面、身心两健、具有开放、民主、创新精神和良好学习态度、行为、情感、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合格小公民。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办一所质量上乘、“古诗文教育”特色鲜明、师生满意、家长信任、社会赞誉的农村小学。 附:新浜小学校史 新浜小学校史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小学前身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甪吊湾的一所私塾, 1920 年向松江县教育局备案,成立私立公助学校,校名松江县甪吊湾小学校,创办人不祥。抗战胜利后,校名甪河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徐惠珍。1974年有4个班,学生150人,教师6人。 1948年,校名甪茹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金顺鑫,校址在甪吊湾小镇。1951年称吾茹乡中心校、甪吊湾中心校。1957年,撤区并乡后始称新浜乡中心校,辖新石、长浜两辅导中心校。建立公社后称新浜公社中心小学。1964年,学校迁至新浜镇南端的沈家埭,新建教室8间448平方米,设三至六年级4个班。一至二年级设在新浜镇北端的粮管所附近,借用民房2间做教室。是年学生220人,教师11人。 20世纪70年代曾附设初中班。现行建制始于1978年8月,1978年8月起,中小学分开,小学改名松江县新浜中心小学,又扩建7间420平方米。1979年建造职工宿舍两上两下。至1982年底,学校占地3035平方米,建筑面积1096平方米。全校10个班,学生419人,教师45人。全乡下设甪杨、三村、赵旺、许家草、胡家埭、香塘、泾圩、文华、鲁星、彭楼、新中浜、黄家埭、南贺、林吉、陈堵、三秀、林家埭、方家罅等 18 所村校。全乡共有98个班,学生3170人,教师170人。1991年扩建四层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有14间教室。1994年新建标准运动场1块,面积7254平方米,包括250米环形跑道。1997年扩建综合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有14间教室,其中专用教室4间。 1998年新建食堂1所,建筑面积818平方米。2000年又新建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2141平方米,有教室19间,其中专用教室6间。至此,学校占地18301平方米,配以2970平方米的绿化。2000年9月,全镇所有村校撤并至中心校。上级政府赠送2辆大巴士,用于接送边远地区的学生。2005年10月20日,学校综合性校刊《希望的热土》正式创刊,学校网站也全面开通。2006年3月14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视察我校;2008年8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视察我校。至2008年9月,全校有学生700人,其中外省市籍学生约420人,教职员工61人,学校被定址为新绿路655号。学校从1992年起连续被评为松江区(县)文明单位。1999 —— 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定为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技特色学校。历任校长徐惠珍、金顺鑫、吴一飞、诸伯兴、施勇为、陆跃辉、徐琴云、周跃良、雷黎光、沈志平、沈建君、夏莹等。历任党支部书记周跃良、杨盛叶、沈卫平、沈志平、沈火金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