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原名松江区泗联小学。前身为泗泾私立育才小学,民国6年(1917年)由泗泾天主教会创办。1953年7月由人民政府接受,定名为东市街小学,1959年改名为泗联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附设初中班,改名为叶星学校;1973年,撤销初中班,改名为叶星小学;1978年,复名泗联中心小学;1991年乡镇合一后改名为泗泾镇中心小学;2002年,改名为松江区泗联小学。2011年8月,泗联小学整体搬入大型居住区——松江泗泾新凯家园内,同时更名为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学校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居住区中心城区的学生和泗泾西部地区外省市来泗购房、务工人员子女。一、硬件设施1、校舍配置情况现学校占地面积25570m2,42亩。建筑总面积15374 m2。配套设施:200M塑胶操场,2块标准篮球场,2块羽毛球场,风雨操场(室内篮球场),食堂。绿化面积:9650 m2。现校舍配置情况:30个教学班,2012年已配备25个班级。专用教室16个。现已装备配置有:自然室2个,劳技室1个,音乐室1个,唱游室1个,舞蹈房1个,美术室1个,书画室1个,计算机房1个,科技活动室1个,学生阅览室1个,教工阅览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少先队队室1个,档案室1个。现办公设施配置:教室办公室12间,行政办公室8间,功能办公室4间:档案、文印、财务、资料,会议室5间。2、2012学年学校师生情况(1)班级数:25个班。其中一年级6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年级5个班,四年级4个班,五年级4个班。(2)学生数:1229人。(3)教职工数113人。在编人员84人,非在编人员29人 3、2012学年聘任专任教师情况:共计79人。二、办学思想1、办学理念:育智塑才、和谐成长、快乐生活 2、办学目标:“四个和谐统一” 把学校办成一所“师德敬业团队精神与师能专业发展提升相统一、依法治校与和谐建校相统一、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见长相统一、教育质量优良与特色教育品牌相统一”的松江区同类学校中先进小学和为“新泗泾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学校。3、培养目标:“明礼仪、善沟通、勤学习、爱锻炼、懂生活、学做人、夯基础、展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4、工作方针:育人为本、内涵发展、精细管理、改革创新、品质提升。5、工作作风:严谨、求实 6、工作精神:敬业、乐群 三、取得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单位、松江区文明单位、松江区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松江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松江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松江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教学质量近年来位于全区前列,督导综合考核多次为A级。学校形成了面塑特色项目品牌,新的特色项目逐渐形成。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创办于1946年,至今已有60年历史。现学校地处石泉路街道所属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老公房和私房棚户区地域,学校的办学硬件设施较原来校舍有了较大的改善。立足校情,以三年规划落实为要求,师生携力,规范科学管理,稳定持续发展,以德立校、质量立校。目前,学校有13个教学班,445名学生。学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实施二期课改,充分发挥学校的三大优势,即教育科研工作求实效,德育少先队工作求创新,排球、摄影、将棋活动求特色,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现任校长:黄悦学校占地面积5077平方米,校内有15个标准化教室,以及多媒体室、英语情景室、科常室、美术室、音乐室、阅览室、心理室、电脑房等8间专用教室。操场上体育设施齐全,室外有塑胶跑道和2个篮球场。教学大楼内创设行规养成文化、英语文化、科技新知识文化的主题墙,使校园充满童趣。按照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原则调整校内管理机构,着力培养一支具备团队意识和良好个人素养,业务实力强、合作精神足、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服务型”管理队伍。三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区园丁奖获得者2名,中、青年教师在“普陀杯”教学竞赛和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10人次,一个优秀备课组及一个拓展型课程方案三等奖。学校教师中还有近二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全国、上海市和普陀区的各级各类刊物上,并获等第奖。现有在职教职工39人,70%的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学历,25%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近几年来,学校有近10余人次的教师获市、区各级荣誉称号。在传统特色方面,我们作为区排球项目基层学校,近几年都代表普陀区参加上海市的同级比赛,排名前四位,每年都被评为区体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从2005年开始设置了将棋社团活动,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成效却相当大。学校在参加的各类各级将棋竞赛中都满载而归,填补了普陀区的空白。学校先后培养了多名选手获得上海市将棋比赛的第一名,被上海市将棋协会称为小小将棋奇迹。学校先后涌现了数名市区优秀少先队员和苗苗小能手,百余名有特长的学生在市、区各项比赛中获等第奖。学校先后获上海市小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雏鹰大队及全国雏鹰大队称号、2002-2006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称号、三次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四年获区假期工作先进集体、区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还被命名为的“上海市摄影教学特色学校”、“上海市航模特色学校”。
凤阳路小学前身为私立金业学堂,创办于1906年。1920年改为金业乙种商业学校,1924年改为金业初级商业学校,1930年迁入境内,1943年改为私立金业中小学,1954年金业小学与中学脱钩,1956年1月政府接管,改为新成区凤阳路第四小学。同年九月,北京西路第七小学并入。北京西路第七小学前身为私立孟贤小学,创办于1946年。1947年联珠民办小学并入。1958年新成区凤阳路第三小学(原建承小学)与凤阳路第四小学合并为凤阳路第三小学,后随市区规划,该校为静安区凤阳路小学。1994年北京西路第二小学一部分并入凤阳路小学。1997年大田路第一小学并入。1999年南京西路第一小学并入,现正在向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转制。
学校原名华阴路小学,创办于1966年。2000年、2002年先后与原宜川四小、延长路小学实施合并,并于2002年9月起更名为华阴小学。更名后的华阴小学分总分部(总部为原延长路小学校址,地址为延长西路189号;分部为原华阴小学校址,地址为华阴路200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05年9月为配合宜川社区学校建设,学校总分部再次进行合并,所有师生集中到总部(延长西路189号)进行教育教学。学校占地面积4660M2,建筑面积近5000M2。学校建有设施先进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泥塑室等各种专用室12间,功能齐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活动基地200M2。学校所有教室按小班化教学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每个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储物空间;学校12个专用室设计充分彰显实用、温馨与个性化特色,成为学生提高技能、展示才艺、发展创造力的自由空间。学校所有教室、专用教室均完成了“三机、三网、一台”(电视机、计算机、数字投影机,闭路电视网、因特尔网、广播网和实物展台)的配置,每层走廊还专门开辟了供学生课余学习娱乐的冲浪吧、图书吧。40多年来,学校以“乐教乐学乐出成果”为办学基本指导思想,以严谨规范为管理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创的“十分钟队会”被誉为少先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创举,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坚持近二十年的“小公民行动”成为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评为区十佳文明好事。学校更名后,学校确立了“让快乐的成长经历为明天奠基”的核心办学理念,提出将学校办成“教师尽显价值的乐土,学生锻炼才干的乐园”的办学目标,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风采校、市无烟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区教育系统特色党支部和“三八”红旗集体、区教育科研表彰单位、区绿色学校、区金钥匙科技特色学校、区健康促进校、区家庭教育先进校、区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单位、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区先进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
新虹桥小学1991年落成于长宁区水城路15号(原虹桥路三小校址),占地面积8671平方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是虹桥开发区工建配套学校。80年代因虹桥开发区及古北新区的规划建设,原虹桥路三小动迁至今安龙路5号,并异名为仙霞路第一小学。1991年,随着城市建设规划配套,原虹三小学的旧址又盖起了一幢新楼。为记录虹三小学校址的失实,又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虹三小学自新中国成立始就叫虹桥路小学),故取名为新虹桥小学
通河新村第三小学创建于1994年9月,坐落在宽广的通河路东侧。校园环境优美,春有花,夏有阴,秋有香,冬有绿,四季怡人;活动场地宽阔,有标准的篮球场和绿茵足球场,24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近十间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四楼为电脑信息教育中心,五楼为心理辅导活动中心。03年暑期学校进行了大修,外墙铺上了淡雅的瓷砖,地面漆上了洁净的油漆,专用教室、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修缮一新,还新装修了能容纳300多人用餐的师生食堂,使学校的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校共有40位教职员工,我们情系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精神、精湛的教育水平是不懈的追求。其中青年教师占76%(68%有十年左右教龄,有经验,有朝气),小学高级职称占60%,小学中级职称占40%;本科学历(含在读)占28%,大专学历(含在读)占60%。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学习型教师群体。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双休日活动”是德育工作中一大特色,曾在东方电视台等各类电视台、报刊杂志上报道过,有关科研论文也获得了市区等第奖。近三年,我校又积极参与了国家十五期间的重点课题《学校、社区、家庭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为了市教科院第一批命名的创建学习型家庭实践基地。去年,随着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的命名,学校又重新调整了德育的结构,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圆心,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半径,依托社区,拓宽德育渠道的通三德育品牌。十多年来,学校取得了一些荣誉,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先后被评为区督导先进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行为规范五星级示范校、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区体锻达标优秀单位、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区绿化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学校、市创建学习型家庭实验基地、市心理健康实验基地……学生外出参赛也多次获奖,尤其是学校的舞蹈队,屡次获区一、二等奖,市一、二等奖,并经常参加市、区、街道、武警部队的演出。学校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条件:书法、国画、舞蹈、电脑、英语简易音标、铜管乐器等,可任选一至二门学习进修。我们要让通三的孩子学得得法、学中取乐、学有特长,为幸福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奉贤区头桥中学创建于1969年1月,目前学校占地40亩,现有17个教学班,700多学生,教职工84人,中高级教师占全校在岗教师53%。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电脑房、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专用的音美劳教室、足球场、篮球场等。199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梅向明带领政协教育调查组来我校视察并题词:“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建设人才”。1997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龚学平就城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来校视察。 头桥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学校素质教育。以“勤学自律,求实创新”为校训,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勤奋、向上、严谨、守纪”的校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被命名为区“科技特色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市绿化合格单位。
真如镇有一所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的学校,这就是正在崛起的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学校创办于解放初期,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7873平方米,建筑面积6313平方米,具有20个教学班的规模。学校设有微机房、语音室、美术室、图书室等12个专用教室,且逐步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另设有2688平方米的人造草皮运动场地,教学设施齐全。学校以“师爱入心、素质着眼、全面育人、发展特长”为办学目标,建立了以“星级制——推进学校自主发展”为主渠道的学校发展理念,坚持“积累——迁移——运用”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为学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足球作为体育发展的龙头,与上海市体育宫联合建立了羽毛球培训基地,校足球队以“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为宗旨,荣获2000年、2001年、2002年上海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冠军。
学校于1999年开办,现有班级18个,学生650人,教职工53人。学校师资结构年轻化,上岗教师中73%以上达到高一层次学历,各科教学人员配置均衡。学校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以绿色活动为主线的师生公民道德教育,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学生电脑操作、科技制作、器乐、乒乓等学生课余活动。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是区花园单位。校园网联通学校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另有200平方米多媒体多功能活动室;学校有电脑教室2个,配有80台电脑供学生学习;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学校有200M塑胶跑道的运动场、400平方米乒乓训练馆和篮求场等体育设施。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师资保证学校实施求知、进取、博学、创新的办学目标.学校于1999年开办,学校师资结构年轻化,上岗教师中73以上达到高一层次学历,各科教学人员配置均衡。学校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以绿色活动为主线的师生公民道德教育,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学生电脑操作、科技制作、器乐、乒乓等学生课余活动。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是区花园单位。校园网联通学校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另有200平方米多媒体多功能活动室;学校有电脑教室2个,配有80台电脑供学生学习;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