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是2008年9月1日经虹口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它是由原虹口初级中学和原运光学校合并而组建起来的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学校现有学生980人,教师近130人,31个教学班。1.学校理念:为民立校,为国育人;因材施教,各显其能。“为民立校,为国育人”是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因材施教,各显其能”是实现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教育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各显其能”是针对受教育者“人人有才”的共性和“各有其才”的个性,发展其不同才能,让各自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达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教育效能。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集注》),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本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培养人性、开发灵性,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达成“为民立校,为国育人”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2.学校发展的主题:以生命教育为纲,统领全校各项工作,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勤奋学习,愉快生活。以“因材施教,各显其能”为生命教育的重点,提高育人质量。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充实师生的生命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让即使是草根的生命也能焕发活力,发热发光。3.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永恒的追求:坚持公益本色,充实精致内涵,追求持续发展,打造精品名牌。三年目标:到2010 年建成虹口区公办初中行列里提高育人质量有所作为的学校,受市民欢迎,在区内有一定影响。长期目标:建成上海市一流公办初中。4.学生培养目标:有教养,爱学习,会健身,能合作。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可亲可爱的上海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本校外来务工子女高达90%)[有教养] 道德高尚,立志报国;明辨是非,严守纪律。有同情心,有责任感,有意志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母校充满感情,对社会充满希望。[爱学习] 兴趣盎然,才智萌发;基础扎实,发挥特长;动脑动手,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人文与科学互交融,基础与发展相适应。[会健身] 朝气蓬勃,热情似火;作风踏实,性格开朗;身体结实,心理健康。有合理的自尊心,有较强的适应力,有适当的自控力。[能合作 ]气量大度,心胸开阔;反应灵活,善于协调;学会适应,自信乐观。敢于正当竞争,善于协作交往,勤于进取求新。5.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修人品学问,求月异日新。校风:崇德、尚文、和谐、出新。学风:砺志、勤勉、求新、致用。教风:正本、博学、严教、爱生
安亭高级中学前身--安亭中学,始建于清朝道光8年(公元1828年),是为纪念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号震川)在安亭讲学、生活25年,由道光皇帝御批建造的震川书院发展而成,是上海郊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安亭中学历经百年沧桑,以其淳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家乡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安亭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稳定上升的良好态势。安亭汽车城的经济腾飞促使学校更好地发展,然而还有许多方面不能很好适应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2011年七月根据嘉编[2011]68号文和嘉教[2011]55号文,撤销上海市嘉定区区安亭中学,建制安亭高级中学和震川中学。嘉定区安亭高级中学地处嘉定国际汽车城中心城镇安亭镇墨玉北路868号,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2010年1月学校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有高中18个教学班,学生610人,教职工64人,专职教师61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31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创建于1959年,现有班级数为18个,在籍学生数600余名,教职工人数79名,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5%。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位于四川北路商业街北端,临近多伦路文化街。我校的教学大楼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不平凡的历程。抗战胜利后,该学校部分建为建国小学,大部分作为上海市市立博物馆;由熊佛西先生创建的实验戏剧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也于1945年12月1日在这里开学,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解放后,该处使用单位多次调整,至1959年建立上海市新力中学。1964年9月区教育局决定在新力中学初中部基础上,创建洪湖中学(初、高中完全中学),1986年5月改名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初级中学)。2004年6月学校与红军中学合并,校名仍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学校校址为四川北路1838号,占地面积9452平方米,建筑面积7329平方米,塑胶运动场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和教学辅助楼各一幢,另有室内体操房、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视演播厅、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练功房、实验室等专用配套教室;我校还拥有400个座位的大礼堂(蒙艺堂),供师生大型集会或文艺演出使用。学校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勇于探索;讲奉献、讲追求、讲协作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循序渐进的发展理念,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九年义务阶段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理,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我校自1992年起开展了京剧艺术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以京剧艺术为特色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2007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定为"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我校艺术特色班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艺术节演出并多次获奖,艺术特色公开课也受到好评。2007年1月被虹口区教育局评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特色学校"。2010年2月,学校京剧队的学生与梅葆玖先生率领的梅兰芳剧团在虹口区区政府礼堂同台演出,受到好评。
上海青浦区市佳信学校位于青浦城区青赵路952号。原属乡镇中心小学,2004年5月区域调整归属为教育局直属单位,改校名为青浦佳信小学。2010年9月,教育局根据设点布局的要求又将佳信小学改成佳信学校,现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校长为顾连方先生。校区暂分两处:小学部占地面积7780㎡,其中教学楼及辅助设施1768㎡,运动场地4748㎡,绿化场地450㎡,有23间教室,17间办公室(包括8间专用室及多媒体教室)。中学部在盈中西路2号原华锐小学校址。 佳信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共127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占6.3%;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93人,占84.5%。教师学历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76人,占69%。 佳信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200人。近几年来随着外地来沪务工人员的骤增,其子女入学比例也逐年增大,现在来沪务工者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96.6%。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教育和培养好面广量大的来沪务工者子女是佳信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学校认为,全体教工有责任、有义务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提供适切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 为此,校长提出了“适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结合;新知传授和旧知补偿相结合;公平教育和关怀教育相结合,并努力向少先队工作、德育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拓展,逐渐形成学校适切性教育的特色体系。 在广泛吸收来沪人员子女就读并实施适切性教育的同时,学校将切实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十二五”末,努力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关系和谐、持续发展的学校,争创青浦区办学先进集体和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师资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创立了独具一格的特色。 高境一中在著名科学家谈家桢院士“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校训的激励下坚持“全面发展,以英语和艺术见长”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康发展学生个性,辛勤耕耘,努力进取,形成了“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特色。高境一中拥有雄厚的英语师资,学校营造了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每年“星光杯”英语节的举办,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给全校师生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高境一中拓展了多个艺术教育渠道,成立了舞蹈、美术、合唱、剪纸、朗诵等等学生艺术社团,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艺术社团中施展才华,提高修养。校戏剧社团两次获上海市学生艺术节戏剧专场比赛一等奖;校合唱团、舞蹈队、美术班等多次在宝山区学生艺术节专场比赛中获一等奖;校朗诵社团在2010年宝山区学生艺术节朗诵专场比赛中获得中学组金奖。学校以管乐特色为先导,多渠道拓展学校艺术教育氛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1997年12月创建学生管乐团以来,校管乐团聘任了原上海芭蕾舞团指挥、上海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会长程寿昌出任乐团指挥、艺术总监,聘任了17位专业教师担任小课专业教学,它们的严格要求、认真指导为乐团演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校管乐团现已发展为一支编制齐全、设备良好、训练有素(从预备班到高三年级,每个年级都有管乐特色班)拥有三百多名学生的管乐团。 十几年来学校管乐团应邀参加了市区多项大型活动,并多次在市级赛事中技压群芳,力拔头筹。同时,学校与家长、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组建了校管乐队、爵士乐队、行进管乐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赛事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并呈现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境一中所参加的区级及以上赛事或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近90次。其中,校管乐队参加全国、市、区级的多次重大演出和比赛,连续多年在上海市管乐比赛中夺冠。如参加“上海市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海市国际旅游节”演出、“上海市迎新年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宝山区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宝山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二周年”演出等。参加上海市第四届“柏斯杯”吹奏乐比赛荣获金奖第一名,上海市第三届中学生艺术节西洋乐专场比赛荣获一等奖,上海市校园文化艺术展示会荣获金奖,应邀赴香港参加“2001管乐缤纷节” “上海市国际旅游节” 、世博号角——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周等艺术活动,2010年5月我校管乐团还代表国内唯一一支大陆队应邀参加世博园区管乐巡游活动。同时与挪威、英国、美国、芬兰、澳门、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管乐团队进行艺术交流。2010年5月,高境一中又在“全国第四届非职业管乐优秀团队展演”活动中获中学生组金奖。2011年荣获 “中华杯”全国非职业优秀(行进)管乐队展演银奖,荣获上海市学生音乐节行进吹奏乐专场比赛金奖。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学校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学校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一批批品学兼优的高三毕业生跨入了复旦、交大、同济、华东理工、外国语学院等名牌大学的大门继续深造。学校学校被评为十佳先进集体、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特色文化单位,校管乐团被宝山区教育局命名为“中学生艺术团”,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0年高境一中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11年高境一中管乐团顺利成为上海市学生管乐团联盟成员单位。
华东模范中学座落于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富民路口。曾以中国民主运动的堡垒而著称于上海。六十年来,形成了“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建校以来,学校以“团结、民主、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建设以“民主、严谨、科学、进取”为主要内容的校风。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为首任校董会主席。左淑东、姚晶等著名教育专家先后担任过学校领导。经过几十年努力,学校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学校发展迅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以科研为先导,提高了办学水平;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化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在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中独树“双通道”办学模式,初中部则以“市素质教育试验学校”为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智能合格、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特长发展”,成为基础宽厚,特长明显的社会有用之才,初、高三毕业班升学率连续几年名列静安区前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室、专用室、图书馆、实验室、闭路电视网和计算机校园网。学校配有多个标准化篮球场;塑胶环形田径跑道,室内体操房,室内击剑房。学校六次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七次被授予静安区文明单位称号,四次被授予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还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华东模范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南桥中学是一所公立初级中学,创建于1994年8月,地处奉贤区政府所在地本南桥镇。办学规模:4个年级,32个教学班,学生约1500名。现有教职员工110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70%左右。 学校占地面积68亩,建筑面积21672平方米。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草坪如毯,人文气息浓厚郁,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建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体育馆、大礼堂、专家楼、教工宿舍楼、师生食堂楼、3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学校有校园网,各类专用室齐全。学校现为:上海市中学行为规范示范校铜牌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先进集体,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区文明单位六连冠,区教育教学管理等级达标B级一等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法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区优秀家长学校。 学校热忱欢迎你的到来,学校将为你的成材提供广阔的舞台,学校将为你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工宿舍楼将为你的生活提供最大的方便。 现改名 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高中部。2002年9月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校区,改为现名并成为转制高中,转制期三年。至2005年6月,转制期结束,根据教育局的规划,从2005年9月起仍转为公办,为闵行区教育局直属的普通高级中学。金汇高中是一所由市教委批准的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立了“求真、求新、求发展”的理念精神,以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目标。以“求真”的精神为发展的基础,以“求新”的思维为发展的前提。在办学上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在教育上教学生学做真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求真求新的品质,具有现代意识,使他们成为国家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有用之材,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在管理上提出以“善待教师、善待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治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奋发进取”的学风。有一支团结协作、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业务的管理队伍,实行两级行政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基本形成了开放、有序、有效的办学机制。大力提倡“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金汇”教育品牌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确立师德是学校德育之源的思想,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具备个人高尚情操和鲜明时代特征”作为教师精神,构建学校完整的德育体系。在德育教育上,以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依托课堂、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实施德育,形成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竹文化”教育特色。从建校始,就设计我校“竹文化”德育课程系列,“以竹比德,以德铸魂”。通过“竹文化”这个载体,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整体地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学校本着求真务实、探究创新为先、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构建具有“金汇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学校课程设置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多样化、学科课程活动化、教学要求多层次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奉城高级中学坐落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现代文明气息浓郁,以西班牙风情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镇——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学校创办于1978年,2006年秋学校搬迁至奉城兰博大街规划区。新学校占地110亩,校舍具有西班牙风格。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在120名教职工中,中、高级教师53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6人。现任校长高继华。学校高考上线率及本科录取率一直稳居区普高的前列。学校是上海市高中课改研究基地学校,奉贤区学校管理等级达标唯一的B1级学校。1、办学理念:学校以“自律求真、活学求新”为办学理念,实施以“自主教育,多元发展”为特色的教育模式。“自律”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举止,使个人的言行符合社会的准则、道德的规范。培养“自律”的过程,即是学生培养自己意志、勇气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求真”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求真”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刻苦、勤奋、顽强等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活学”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求新”,对学生而言是学得活,用得活,有新意,有发展。“求新”,对教师而言是教得活,内容活,形式活,方法活。2、办学目标:基本形成具有“求实”特征的学校文化,成为质量理想、校园和谐的普通高中。求实:办学追求实效,教育注重实际,学习体现实践。校园和谐:校园环境舒适,师生关系融合,学校实现和谐发展。质量理想: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德育方面区内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学质量获社会认可。3、培养目标:“做人诚实,学习扎实,文化厚实”的社会建设有用人才。4、校风:奉高、求博。
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名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历任校长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中学形成了“团结、文明、刻苦、奋进”的良好校风,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杰出人才。2006年学校由普通完全中学晋升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现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质的飞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