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报童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1938年由著名爱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现任校长余敏。 学校充分运用陈先生先进的教育思想、报童的校史资源和航天航空科技教育特色,并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贯穿在学校一切工作中,以德育为核心,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作为我校科技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班化教育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让学生继承报童光荣传统:爱国、爱人、爱学问;发扬火箭精神:团结、向上、奉献、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师学历都达到大专以上,中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占92。 目前学校拥有设施完备的专用教室10个,闭路电视、校园网、电脑房、电子阅览室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快捷的信息通道。七楼的科技城有实验室、车船模室、天象馆、摄影棚为孩子们提供动手、动脑的学习场所。 几年来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试验基地、上海市摄影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雏鹰大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系美国基督教南浸会副教士叔米士晏玛太会同奥籍教徒杨林于1911年创办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南浸会办的两所教会学校:进德小学和民德小学。 1951年两校合并,1952年秋成为公校,改名为“福建南路小学”。1956年成为黄浦区的中心校,1958年改用现名,学制五年。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小班化教育”试点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影视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摄影教学特色学校。 学校拥有一幢七层教学楼,设有计算机房、音乐室、图书室、自然常识实验室、会议室、演播室和多功能厅等多间辅助教室。现有中学高级教师7人,区学科带头人以及区、校级骨干教师16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2人。 目前在职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谢慧萍、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孙国菁、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倪鸿幸等一批素质好、能力强、业务精、善思考、肯奉献的教师。 学校有重点、分阶段开展多元校本培训,建立了“多方法、多时段、多形式、多内容、多渠道、多层面”的教师培训机制,构建了以理论为引领、课例为载体,教研为抓手的新课改实践模式,引导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学科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等来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通过计算机操作培训、技能比武和教学展示等活动,推进了二期课改的实施。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职工的人文修养、师德修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技能过硬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学校注重以教助研,以研促教,聚焦课堂,努力探索适应二期课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学校坚持将课堂作为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强调协作互助的教学氛围。 学校设立了教研组“三主讲制”,有主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学校加强了管理、督促和宣传的力度,在教学质量监控三级管理中,做到了人人有岗,层层落实;学校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修订“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小班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研究”,让师生对教学情况、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校积极构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宗旨,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在"以美育人、和谐共进"美育特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聚焦"管理之美"、"教师之美"、"学生之美"三大主题,积极开展"以美施教,以美育人,以美立校"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和谐美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快乐成长。 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254名。教职工有92名,其中高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60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6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75名(包括3名在读研究生)。 学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课程与教学工作,重视艺术、科技、体育、卫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逐渐形成了在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方面的特色。学校形成了以机器人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创造发明为抓手,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体验为主体的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并在区域内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学校机器人多次代表市、区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2010年6月还代表中国小学生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大赛。学校科技社团在第25届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成果非凡,在师生的共建中,学校小风车文学社获得"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荣誉称号,陶艺、动漫画、书法、锡剧等社团成为金山区民族技艺培训重点社团,锡剧小戏迷社团还曾登上了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学校的"陶艺"项目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中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合唱队曾多次代表金山区前往上海参赛,小组唱曾获市一等奖。美术社团在第13届、14届、16届上海市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书法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分别获蒲公英奖和日本商工俱乐部奖。2005年和2010年,学校两度被命名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学校关注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境界的全面提升,提出实验小学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美、优雅的气质美、广博的才华美、真善的行为美,呈现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四可形象"。为激励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学校构建了教师分层培养机制。对于0-5年的初职教师,重点是学做人学做事,学校按照"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新秀"的要求,制定了《第一实小新教师拜师学艺实施方案》,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从而缩短成熟期。对于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重点是学做好老师,争做专业化教师,学校制定了《第一实小骨干教师实施方案》,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比赛课等,引导教师主动投入教育实践探索,向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对于骨干教师,重点是学做特色老师,学校通过搭建舞台,鼓励他们参评各级学科骨干、名师评比等,使他们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向美育特色教师发展,向学科名师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十五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还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基地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科普示范工程"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美术特色学校、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涵盖了安全、文明创建、艺术、科技、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等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学校还是上海市动漫画创作基地、"十一·五"、"十二·五"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中福会少年宫首批"科技创新培育基地"、金山区小学教育整体改革试点单位。
奉贤区恒贤小学是这学期新开办的一所学校,它秉承南桥小学“敦品重学,文博雅美”的办学理念,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和谐教育”实践探索为主线,倡导“品牌化追求、优质化发展、和而不同特色、儒雅艺术熏陶”的发展战略
闵行区浦江第三小学位于闵行区浦江镇鲁汇地区,学校坐落在周鲁线、莘鲁线、鲁莘线的终点站旁。学校创建于清同治7年(公元189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所公办学校。2002年4月,在闵行区政府、浦江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区、镇两级政府共同出资1千万元,翻建了两幢四层的别墅式教学楼,建筑面积达5028平方米。2003年9月,镇政府又投资80万元,为学校建了塑胶跑道。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65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工61人,专任教师5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学历19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7.3%,大专学历2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9%,在职读研2人;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42人,占82.4%,初级职称4人,占7.8%;未评5人,占9.8%;专任教师中30岁以下的有9人,占17.6%,31~40岁以下的有23人,占45.1%,41~50岁的有13人,占25.5%,50岁以上的有6人,占11.8%。京剧艺术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学校的特色项目。近几年来,学校被闵行区人民政府授予“安全合格单位”、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平安单位”、“无吸烟学校”、“闵行区教育局文明单位”、“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优秀家长学校”、“闵行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先进称号。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地处奉贤西部边陲,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近百年老校。学校原名瀹智两等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校址褚泾庙。民国3年改称奉贤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民国17年改名为庄行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校舍被日伪军拆毁。民国28年在庄行西街汪宅复课。抗战胜利后,在原校址新建校舍,称庄行镇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改名为庄行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称庄二学校。在河的南面原民办中学设庄三学校,两校均设中、小学班。1971年2月,中小学分开,小学在河南新建校舍,恢复庄行中心小学,庄行中学。2004年7月,在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中,撤消庄行中心小学,将庄行中学更名为庄行学校。 庄行学校历任校长坚持以“瀹智”为宗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涌现一大批知名校长。如解放初期的曹祖母、汪金裕校长;八十年代的朱雅观、潭士良、梅菊芬、阮忠英、黄勤、范继霖等校长;九十年代的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庄正德、仇治平、徐琪士、徐国宪、沈伟峰、叶建新、袁水初、朱火昌等;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如朱权华、孙群英、施文龙、顾卫权、邱雪弟、冯伟、张建良等;还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如邹冠军--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有机化学系化学博士、教授,徐躬耦--原子物理学家,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教授,胡琦--华东纺织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刁正邦--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陈铭石--北京日报社副总编等。 庄行学校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以"以校兴人,树人以德,修德以规,立规以实"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自主教育整体改革",切实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等级达标、教师自主提高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创新教育"的三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激活力;以校为本,思源思进绘蓝图;以学生为本,立足教学抓管理;以发展为本,与时俱进创辉煌。 庄行学校的“剪纸”活动课在校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分阶段开设普通班及提高班,学生参与面广,几乎人人都会剪刻图样,并初出成果。其中,"喜花剪纸"活动课于97年2月由市电教馆作了六十分钟的活动课实录,向全国发行。剪纸活动也曾在东方电视台多次播出。学生的剪纸作品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多次在社会亮相,得到市县级领导的称赞,并多次在各类市、县级竞中获高奖。学生剪纸作品作为珍贵礼品送给了比利时首相阿德纳。97年,县教育局又正式命名为“剪纸特色项目学校”。现在,学校的剪纸活动正朝科目化、课程化、科研化发展,学校的剪纸课题获县科研成果一等奖、市三等奖。 庄行学校的环保生态教育也正萌动者勃勃生机。学校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研究,让生态观念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一个以"保护生态文明为荣,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获得了"上海市绿化合格学校"、"上海市第三届科技先进集体","奉贤区绿色学校",学生在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百余项奖。
普雄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1年、曾因在艰苦办学条件下创出优质教育而闻名与区内外的曹杨七中,1996年与曹杨路第七小学合并组建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004年本区域内的南海中学并入以后,扩大了办学规模。现有9个年级,28个教学班,近830名学生。105位教职员,各科专任教师96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绝大多数在职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以及研究生在读4名,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生7名。建校38年来,学校始终把宏扬民族精神、把握育人方向、拓展教育能力、注重内涵发展等作为办学重点,扎实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连续多次获区文明单位、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关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04年以来,学校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以及市、区级学生读书活动、学科类竞赛团体一、二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200多名学生荣获各类竞赛单项奖。 当今,学校认真思考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和教育的本质目的,解剖学校症结问题,探寻学校发展途径,提出了“遵循规律、规范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严谨规范的教学态度、勤奋踏实的敬业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长风地区市民满意的、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愉快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健康生活(个性健全、关注社会、善于合作、勤于健身);全面发展(德优、智慧、体健、趣雅)”的学生培养目标。带领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用公平、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在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还不定期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指导。与云南、浙江、湖南、广东等学校建立友好关系。 《温馨教室建设》、《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研究》、《互动技术的课堂运用》等是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市、区级重点课题;《蓝印花布》等校本课程受到学生欢迎;射击、乒乓等项目成为学校体教结合的亮点。与上海警备区第三干休所军民共建荣或市级先进称号。 学校拥有校园网络、多媒体演示、电子阅览、闭路电视、阶梯教室等先进教学设备,微机房、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乒乓房、劳技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新校舍的建设亦在规划之中,不久的将来,曹杨白玉地区将矗立一座与周边高档住宅小区相映成辉的新普雄学校。 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提升质量。简要诠释: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严谨规范的教学态度、勤奋踏实的敬业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长风地区市民满意的、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学校。 学校精神:在规范中谋发展, 在继承中求创新。简要诠释:继承原有的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办学精神,克服教育资源整合带来的困难与问题,坚持依法办学,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有序运行、讲究实效,不断创新,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校训:诚信 修德 笃学 健体 校风:淳朴 务实 奉献 进取 教风:严谨规范、勤奋踏实、和谐融洽 学风:愉快学习 健康生活 全面发展
白鹤小学现有教学班25个,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有学生近900名。全校教职工89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56 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为 100 %,专科以上学历81人,本科学历 39人,区学科示范教师1人,教学能手1人,校级骨干教师7人。 “沐风雨而自华,历寒暑以求成”,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在历任领导与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树立了“让每一个白小人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求真”、“慎思”的校训。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青浦区文明单位、青浦区“五好”党支部、青浦区“红旗“团支部、青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青浦区素质教育规范学校(A级)、青浦区少先队工作升等定级优秀B级等一系列称号,成为青浦区校本研修基地学校,这些成绩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杨浦区怀德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57年。学校建校以来,努力建设“向上、求实、严谨、高尚”的校风,已经形成了高尚的校园文化。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在编教工50人,任职资格符合率达100%;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含在读)为100%。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8人;后备干部2人,区级骨干班主任1人,校级骨干2人。 在改革中求发展,学校的办学事迹得到了社会认可,办学效果显著。学校现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十字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健康促进校、区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区绿色环保学校等。 办学特色: 学校形成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德育、文化知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办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办学目标: 重视德育、提升教学、加强美育、全面发展。
闵行区龙柏第一小学创建于1995年,坐落在欣欣向荣的人口导入区--龙柏新村内,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校舍面积7000平方米,并配有333平方米的体操房、2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3个电脑房及自然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设施。学校现有1-5年级17个教学班,学生近650名,教职员工62名。 学校在几年的办学历程中,在整体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以扎实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拓展课外,组织活动,实现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德为先,各育并举,和谐发展,整体提高,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科研兴校,《构建课堂教学民主化模式》等区级课题研究正向纵深发展;以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推广性研究呈现出勃勃的生机;“自主教育”系列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得到社会、家长的一致肯定。 学校花园式的校园中,鲜花常开、绿树成荫,校园的每个角落就是一道风景线。“民主、团结、勤奋、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创新”的教风、“刻苦、善思、乐学、创新”的学风,体现了龙柏一小师生的精神风貌。教学大楼里,教师、学生的布艺画、铜版画、国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布置在每层楼上,与绿化构成了浓浓的现代气息和人文氛围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努力奋斗,学校先后被评为区花园单位、局文明单位,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市雏鹰大队,共青团连续两年被评为“红旗团支部”,综合教研组被评为区“共青团号”,学校档案室被评为区“先进档案室”,学生、教师多人次在区、市、全国的多项竞赛中获奖。 目前,学校正从规范的管理向超越规范的管理发展,努力争创学校的特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