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创办于2007年9月,地处上海南桥新城。学校占地面积达1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83.3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90名教师。
朱家角小学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现坐落在朱家角新镇区,占地18608.9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6276平方米,学校教育设施配置完备,专用教室基本配齐,是一所生态环境良好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全校现有学生1182人,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教师平均年龄39.96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91人,占65.94%。小学高级以上教师83人,占60.14%。自学校开办以来,学校老师积极工作,尽心服务,教学活力和学生的发展正得到逐步显现。一流的教育设施和管理制度更给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保障。学校以“三个面向”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办学目标,注重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向上、求实、创新的优秀品质。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青浦区文明单位,青浦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铜牌),上海市雏鹰大队等光荣称号。“童话先导”实验不仅在区内,而且在全市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为论文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学校“踢跳队”近十年来始终保持区领先水平,多次代表区参加市小运会及中小学踢跳比赛,获得数十个团体和个人冠军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开展学会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丰富多彩,并颇有成效,从校内到校外,从周一到周日,都有学生在愉快地活动。随着教育的发展而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全体师生正满怀希望,以古镇特有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正朝着一流学校的目标迈进。
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的漕开发实验小学坐落于徐汇区西南的虹梅路畔,毗邻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2010年9月,由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徐汇区教育局、虹梅街道三方合作共建的“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开发区内唯一的一所小学,这里是传播智慧的摇篮,陶冶情操的熔炉,强健体魄的乐园。学校拥有高标准的现代教学设施和舒适、人文的育人环境。占地面积共6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体育场地1957平方米。拥有专用教室11间,其中科学探究乐园“创智坊”拥有目前上海最先进的科学试验箱。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 400多名学生,教职工42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1人,已经占到学校教师总数的73.8%。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7人,占47.6%。学校围绕“崇真 致恒 探趣 尚美”的办学目标,紧紧依托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资源,将开发区内的高科技资源优势融入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实验小能手”为特色项目,积极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致力于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以提高基础型课程教学质量为基础,加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开发潜力的天地,达到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的目的。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体育先进集体、徐汇区文明单位、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区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上海市四川北路第二小学地处四川北路、邢家桥南路,是一所很不起眼、及其普通的小型学校。由于市政动迁等原因,学校先后由四所学校合并而成,学生来源绝大多数是农民工的孩子。 四川北路第二小学面对落后的硬件设施、较差的生源、很一般的师资,我们正视现实、立足校情,克服困难求进步,凝聚人心求发展。学校确立了“珍爱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促进教师自身转变”的目标。经过全体师生十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川北路第二小学连续两轮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虹口区文明单位,还先后获得虹口区“三八”红旗集体、虹口区工人先锋号、虹口区行为规范示范校、虹口区绿色学校、虹口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学校科研课题组——“朝阳”组,获得区“文明小组”的称号、区先进集体;学校的《小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荣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二等奖、虹口区第八届教育科研一等奖。《建设“生命教育”课内体系的实践研究》获虹口区第九届教育科研一等奖;《“生命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获虹口区第十届教育科研一等奖。学校大队部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大队”。 四川北路第二小学五年级“蓓蕾”中队、四年级“太阳花”中队、三年级“朝阳”中队,获区“雏鹰中队”称号。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均获得“区优秀教研组”的称号。22位一线上课的教师中有2位教师在市语文、科学与技术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2位教师在市拓展、心理教学比武中荣获二等奖;有5位教师在区的语文、数学、音乐、科学与自然、拓展课的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3位教师在区的语文、品社、计算机、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比武中荣获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获其他等第奖。教工得奖率高达73%。一名教师被评为区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在市的语文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虹口区参加全国四城区教学比武,也荣获了一等奖。更有一大批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脱颖而出,学生得奖百多人次,充分彰显了自己的才能,在各项比赛中为学校赢得了喝彩。 四川北路第二小学在硬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不仅获得了生存,而且创造了发展的空间,百年老校重吐新绿!
上海市光新学校于2006年9月由原光新中学(建于1956年)和光新二小(建于1955年)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几代光新人的不断努力开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先后涌现了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原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全国劳动模范徐虎等杰出人士。 学校以“用爱心点亮每盏心灵之灯,以智慧助每位光新人成功”为办学理念,牢记龚学平同志“学习徐虎精神,弘扬光新特色”的题词,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为途径,以实施有效教育教学为策略,以提升办学效能、引领师生走向成功、实现优质教育为目标,团结合作,主动发展,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回顾学校办学历程,以专家引领共同探索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筑高学校发展平台。 1990年,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绿色学校,后又成为普陀区科教育特色学校,以区少年城专职教师的指导为抓手,带动学校“科技、环保”特色发展;历经12年的“淮剧”社团活动,我们聘请了上海市戏曲学校的陈金兰老师为指导,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2010年我校又成为普陀区唯一一所书法教学高级指导基地,同时我们聘请上海市书协理事陈小康老师作书法指导,领悟“以书法育品德,以书法启智慧,以书法达审美,以书法助修身”,让每一个在光新学校读书的孩子拥有中国心、印上中国印;近年来,我们引进“典范英语”晨读,聘请外教为本校1至8年级学生上课,并指导本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2012年,学校以学生的健身强体为目标,开设小学2、3年级段腰鼓课程等。 发教育之光,创办学之新!学校已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功为荣”的光新校风。学校原校址属于普陀区旧城改造区域建民村地块,现已搬迁至临时办学点(石泉路39号),学校新建项目目前已被列入《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十二个行动计划之“教育资源建设行动计划”的教育公建配套项目,学校重建为这所老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今天,全体光新人将为光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再创新佳绩。
东安三村小学创建于1960年,学校占地面积3604m2,建筑面积3336m2。学校配有藏书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计算机房、舞蹈房、音乐室、乒乓房、美术室、心理咨询室、手工劳动室、多媒体活动室等14间专用教室,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学校以“勤学、求实、和谐、创新”为校风,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求善、求智、求健、求乐,具有时代精神、基础学力、健身意识和本领、有健康情趣。学校大力发展篮球特色,全力打造学校品牌。 学校占地5.4亩,建筑面积3336平方米,环境怡人。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 400余名学生,49名教职员工。近14个专用教室。 学校在岗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 23人,占在岗教师数的67%,3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占在岗教师数的25%,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1人,占教师数的86%,其中本科学历28人。 学校以"勤学、求实、和谐、创新"为校风,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求善、求智、求健、求乐,具有时代精神、基础学力、健身意识和本领、有健康情趣。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与竞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个性的发展。 学校大力发展篮球特色,全力打造学校品牌。经过多年的努力,篮球运动在学校普遍开展。学校连续向市少体校输送人才,组队参赛,多次夺得市级冠军。 学校被评为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徐汇区体育特色学校,徐汇区平安校园,上海市无烟学校。
唐山路第一小学位于丹徒路270号。 我校是一所地处新港地街道丹徒路上的老校。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和生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我校有教学班1——5年级共10个班,有学生218名,其中156名学生来之外省市进我区、我街道打工,做小生意者的子女。余下的30%左右的学生,虽是本市本地区户口,然而他们中的90%的学生母亲又属外来妹,外来务工者。生源的变化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年来,我校教师与领导共同努力。实施与落实“素质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校曾被命名为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校的学生在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活动中,提高了歌唱,舞蹈,绘画,运球,跳健身操等艺术和体育技能,提高了审美能力,提高了健康水平,逐步养成了活泼开朗、善于合作的良好性格与品质。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38人,教师队伍中中青年占主导地位,学历文化层次有明显的提高,大专以上学历有21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硕士学历1人,担任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小高职称的28人。小学一级职称的10人。
奉贤区西渡小学位于美丽的黄浦江河畔,1996年7月8日起独立建制。现有教学班20个,教职工62人。2008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舍。学校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体育馆、塑胶跑道操场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是一所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育”和谐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让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优质强校,改革创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办学目标。把西渡小学办成办学思想端正,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在奉贤区域有一定的社会声誉,有一定特色的学校。针对外省市学生多的特点,学校坚持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德育特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我校这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温暖和爱,使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已形成我校的一大亮点。 近几年来,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区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规范教育收费优秀单位,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全体西小人正在王剑峰校长的带领下满怀信心、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共富新村小学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蕴川路共富路共富一村,是一所公办小学,实行“六三制”九年义务小学阶段教育,招收6周岁-12周岁适龄少年儿童。共富新村小学环境优美,视野开阔,配套教育设施齐全,有标准的活动室、实验室、舞蹈室、微机室、语音室,以及400米标准跑道操场。共富新村小学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教学宗旨,注重孩子人生完整发展,在学业优秀的同时追求人格上、心理上、体格上的均衡发展;以及保障良好、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教学活动的接受,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的进行等,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活跃的思维,正确的判断,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只有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的孩子,才能面对学业和人生的挑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挫折和阻碍为社会、公众服务。共富新村小学以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建设为主要抓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重要载体;以各类专业化的校本培训为有效平台,各科教辅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外,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思想水平,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监控课堂的能力。能够处理各种突发紧急状况,在有效的范围内保障少年儿童人身安全。
上海市普陀区华阴小学创办于1966年。2000年、2002年先后与原宜川四小、延长路小学实施合并,并于2002年9月更名为华阴小学。更名后的华阴小学分总分部(总部为原延长路小学校址,地址延长西路189号;分部为华阴小学校址,地址华阴路200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05年9月为配合宜川社区学校建设,学校总分部再次进行合并,所有师生集中到总部进行教育教学。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多名,占地面积4666M2,建筑面积5000多M2。学校拥有设施先进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泥塑室等专用室12间,功能齐全的学生社团活动基地200多M2,全部教室按小班化教学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40年来,学校以“乐教乐学乐出成果”为办学基本指导思想,以严谨规范为管理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创的“十分钟队会”被誉为少先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创举,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坚持十多年的“小公民行动”被评为区十佳文明好事。学校更名后,学校以“让快乐的成长经历为明天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将学校办成“教师尽显价值的乐土,学生锻炼才干的乐园”为办学目标,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风采校、市无烟学校、区教育系统特色党支部和“三八”红旗集体、区第九届科研工作表彰单位、区金钥匙科技特色学校、区健康促进校、区家庭教育先进校、区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单位、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区先进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