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威三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857名学生,123名在校工作教职员工。历任校长为龚冰、吴棣华、徐赛英,现任校长黄华明,党支部书记王建萍。 1990年9月总部校舍得到了全面改建,使学校旧貌换新颜,新教学楼造型别致、设备齐全,教室、办公室外宽敞明亮,同时学校有与INTERNET网络相联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红外遥控闭路电视系统和卫星接收转播系统,设有配备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多个专用教室,整个校园美丽整洁。1999年7月静安区教育局又将原新群学校全部校舍作为扩充校舍之用,并进行全修建,恢复独特建筑风貌,增添一流教育设备,创设了新颖育人环境。 长期以来,该校以较高的教育质量而享誉社会,"开通民智,服务大众"是原学校的办学宗旨。提出了"让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素质"的办学目标,积极倡导"奋进 创新"的校风、"敬业 勤业"的教风和"求真 求实"的学风。在办学的实践中已形成计算机、艺术教育、国际象棋、排球衙"三模"制作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该校现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和上海市区活动课程研究基地,上海市育才教育联合体成员单位。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95年悠久历史的老校。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有图书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舞蹈房、音乐室、科常室、美术室、劳技室等教室28个。还配有多功能厅,室内体育馆等现代化场馆。学校现有教师5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9人,大专学历21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有33人,占教师总数的61%,。30岁以上教师47名,占教师总数的87、1%,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努力在传承中求创新,不断以崭新的姿态为创“品牌”教育,构筑徐汇基础教育新高地辛勤地探索着。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人文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教师的教学要精选、精讲、精练,从而使学生成为基础实,会思考、能力强的学习型人才。学校还依托科研促进教改,结合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科研特色。学校独立承担的市级课题《“多元互动校本研修”,共生教学智慧的实证研究》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江南丝竹,学校成立了民乐普及班和民乐队。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一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感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落实两纲教育精神。2006年我校的民乐队在徐汇区一校一品的比赛中获得民乐合奏二等奖, 2006年有70人通过了各种乐器的各级等级考,2007年共有82人通过了各种乐器的各级等级考。学校是全国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纲要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先进集体,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徐汇区文明单位、科技特色学校、法制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显著成效实验基地。
华东师大附小是一所实验性学校,一贯以华东师大老校长、著名教育家刘佛年题写的“求实、求精、求活、求新”八字校训治校。“求实”即求做人诚实、知识扎实、工作踏实;“求精”即求教学精彩、管理精细、质量精良;“求活”即求方法灵活、思维活跃、文化鲜活;“求新”即求理念更新、课程革新、办学创新。学校抓住“教育教学科研”这一准绳,依托华东师大的科研优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确保了学校在教学上的领先地位。1995 年至今,学校先后参加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面向21世纪新时期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试验、皮连生教授主持的“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改革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实验等。在参与大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还进行了“双休日综合主题活动”、“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健身”等小课题的研究。作为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由主要关注教师教的过程转变到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单一关注教学中显性目标的达成转变到同时关注学生隐性目标的达成。以教育科研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名校,学校始终以华师大前校长刘佛年教授提写的“求实、求精、求活、求新”八字校训治校,先后进行了较有影响的国家级市级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于2002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文化气息浓郁,教师自行设计的主体墙更让快乐校园充满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校不断改进硬件设施,拥有电脑房、电子阅览室、校园宽带网、广播网、电视台等设备。 目前,本着“以人为本,协同发展,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附小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以教学科研为先导,进而实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校创新计划”,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教育,形成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上、以校本课程和教学研究为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通北路一小创办于1928年,学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积极肯干的师资队伍,有一支规模较大的影视爱好者队伍,还有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排球队,历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科研工作等都有很大的起色,多次获市区各项活动的奖项。我们将继续面对现实,勇于开拓,不断努力,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蒸淀小学创建于1958年2月,学校具有作风踏实、真抓实干、注重教学质量的优良传统,拥有一支朴实勤恳、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全校以“求实、创新、奋发、进取”为校训,以“刻苦钻研、严教善教、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为良好教风。学校占地面积1118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4平方米,绿化为3600平方米。学校班级数为16班。其中一、二、三、四、五年级各3班,一年级为四班,二、三、四、五年级各为3班。全校学生数为680人。学校教职工有65人,其中女性18人,党员16人,共青团员有8人。学历状况:本科6人,大专27人,中师24人,满20年教龄2人,初中6人。职称状况:小学高级教师38人,中级职称候选人7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旁系列2人。专任教师状况:全校48人,平均教龄19年,平均年龄41.2,本科占6.2%,大专占50%,中师占39.5%,满20年教龄占4.3%,达标率为100%。"
上海市徐汇区平江路小学始创于1949年10月,是徐汇区教育局隶属的公办五年制小学。学校占地207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361平方米,布局紧凑,结构合理,为学生的各方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和保证。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300名左右学生,30名教职员工。拥有多媒体教室、阅览室、音乐室、乒乓室、劳技室、体操房、电脑房等专用教室12个,每间教室都配有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教学设施齐全。 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9人,占在岗教师数的71%,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6人,占在岗教师数的21%,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18人,占教师数的64 %,具有大专学历的9人,占教师数的32%。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学、自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不断发展。学校坚持从德育入手,开展多项系列活动。学校在注重夯实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小班化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作为区乒乓体育特色学校,在体教结合工作中,注重学生学好文化,锻炼身体,顽强拼搏,早日成才。 学校多次获得区、局文明单位称号,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教师个人在市、区各项评优中连连获奖,学生个人在全国、市、区级征文、科技制作等竞赛中取得成绩。
该校前身是1932年法租界公董局慈善会创办的“华童公学”,初建时名为中国第一小学,后改为萨坡塞小学。1943年8月改为上海特别市南通路小学,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于1945年10月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五区一中心国民学校”,此时共有24个班级,夜间有英士路小学两个儿童晚班上课,另设民众补习班2个,对象是失学儿童和文盲。那时的中心小学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管理在全市已颇有名气。 1949年上海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名称不变,直至1951年1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发出第509号通令:废除国民学校名称,一律改称小学。该校改称上海市嵩山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3月因并区关系,我校所在地划分为卢湾区,因此学校改称“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工农兵第一学校”,两年多后又恢复为小学,改用现名。 学校拥有图书馆、电脑专用教室、语音专用教室、科常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电化教室、业余电台等一系列专用设施。2002年在区“校校通”规划下,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
武夷路第一小学创办于1956年,校园占地面积3346平方米,拥有标准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合班教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和生活与劳动室。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了实施素质教育基本策略: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丽园路第一小学,位于上海卢湾区丽园路,是区素质教育实施基地,把小班化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 学校课题“个别化教学”被列为区、市教育科研课题。分层教学、作业面批、试卷分ABC等教育改革在区、市有一定影响。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和英语节。 丽一是市教委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在卢湾区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区教育局对“小班化教育”教学设施进行投资。实施五年以来,不仅一至五年级的学生班额都在25人左右,设施按小班化教育要求配置,而且都实施了小班化教育。目前有23个班,近600名学生。 书法是学校的特色之一。为推进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潮,每周一、五在校本课程中让学生练钢笔字。中高年级每班都有自己的小小篮球队,学生们会组织、会练、会赛、会判,低年级篮球兴趣队的基本功已是有模有样。学校的两支篮球队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篮球基本功技术。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市、区举办各级竞赛中,共荣获77多项奖项。学生也多次荣获全国、市、区比赛等奖。其中,在近年参加卢湾区中小学模型技能测试中有21人次获得“特长生”、有49人获得“爱好者”等证书,有15名学生进入卢湾中学特色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