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第二小学是一所新校,因为它新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年。由于九亭发展的“土地过热”带来“房产过热”,导致“人口过多”。聚增的人口导致学校数量的迅速增长,九亭二小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九亭二小又是一所“老校”,因为它原本是九亭小学的分校。九亭小学是九亭地区的百年老校,近年来由于生源暴涨,政府于2006年期间投资亿元,在九亭的南部建了一所新校,成为九亭小学的分校。新分校于2007学年始招生,2009学年发展成规模庞大的校区,2010学年始自九亭小学中分离,独立成为九亭二小。 现有在编教师117人,其中男教师20名,中共党员48人,硕士生7人,本科生95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28人,1至5年新教师53人,30岁以下68人,35岁以下83人,松江区学科名师1人,松江区教坛新秀8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爱育人,文化兴校,特色亮校。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玉刚实验学校”)志在将世界先进教育引介到中国,创办一所学校。包玉刚实验学校对中、外学生提供12年一贯制教育,位于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优势是双语教育、全人教育和寄宿教育。 包玉刚先生的座右铭是“持恒健身”。学生们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团结,学会如何合作、遵守游戏规则,以及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包校将定期举办校内外竞技比赛,包括足球、篮球、游泳等。此外还将开设武术、舞蹈和溜冰课程。包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活动,每日锻炼身体。 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创造能力,是包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IB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提供的活动包括合唱团、交响乐队、绘画、陶艺及设计。 包校将根据学生兴趣组织辩论、学生报社、戏剧、园艺、国际象棋等社团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2002年8月,“为了适应松江新城建设发展的需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基础教育,经松江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同意合作办学,建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学校性质为公办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座落于生机盎然的上海之根——古城松江的新城区谷阳北路1355号,南靠沪杭高速公路,北依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东临松江出口加工区,西望松江大学城,近旁环绕、松江区行政中心、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距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新城站约600米。2002学年至2010学年,学校已有9届59个班2904名毕业生。 2008年7月,为了适应教育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满足更多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将原松江区中山小学茸北分校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资源整合,校名仍沿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依照义务教育就近划区归类招生的原则,学校在区教育局、区教育考试中心的统一安排下,以招收学校周边小区符合条件的居民子女入学为主,同时也接纳部分由松江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松江区人民政府大学城办公室和松江区人民政府双拥工作办公室协调,作为政策性安置的在松江的投资商、台港澳人士、华人华侨、大学城教师和现役军官或军转干部子女入学。 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在区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03-08学年连续6年被区教育督导室考核评定为办学质量A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活动‘优秀示范校’、中国校园健康行动优秀活动先进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少先队雏鹰大队、上海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健康单位先进”、上海市科教系统文明组室、松江区文明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松江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2004、2005、2007学年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2005学年度松江区检查评估免检单位、松江区教育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松江区教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被命名为“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试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实验校”、“上海市儿童阅读实验基地校”、松江区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松江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松江区二期课改基地学校、松江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松江区科技特色学校;成为上海市外语类及外语特色校教研联盟首批12家单位成员之一、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学校正在逐步形成英语(双语)教学、学校文化建设、快乐教育等特色,先后接纳了来自台湾、香港、韩国、日本、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学生197名,成为区内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最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小学之一。 新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1355号。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部校区在上海市松江区茸梅路127号,邮政编码201613;西部校区在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1355号,邮政编码201620。学校性质为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学制五年。主要任务是依法对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实施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两校资源整合后,学校占地近60亩,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教室和场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2011学年,班级数扩大至53班,学生数达到2678名,目前在职教职员工有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2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74.1%;具有中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有110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5.9%;区第三届学科名师及第二届教坛新秀19人,占11.2%;另外,还有退休教职员工98人。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个体坚持:不求人人优异,只求人人进取;不求人人完美,只求人人发展;不看学生昨天的不足,只求学生今天的提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办一所与新松江发展相匹配的“高标准、现代化、具有示范性和双语教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双全、外语兼优、自主创新、身心两健”的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奠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将按照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上海师范大学的联系与沟通,严格管理,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均衡提高,内涵发展。在育人为本、理解学生、学以致用、特色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教育思想新、管理措施实、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受社会关注、家长欢迎的与松江新城建设相匹配的优质学校学校”。 我们期望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家长一如既往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配合、关心与支持。
九峰实验学校原名民办九峰中学,由松江二中老领导、市劳动模范、化学高级教师孙承谟与市劳动模范、原松江县副县长、数学特级教师乔友超等一批松江二中退休教师为主干于1993年6月创办,正副校长分别由孙承谟和乔友超担任。当时只招收初中学生。建校以来,办学经验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严实结合、基础宽厚、文理兼顾、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届初中毕业生的中考成绩均明显超过区平均分,升入市、区重点高中的比例高达70%左右。 2000年上半年,松江区组建“松江二中教育集团”,九峰中学遂更名并扩展为“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成为集团的隶属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28057平方米。聘请原松江二中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胡仲威任校长,乔友超、钱民广(高级教师)、洪韵焘(高级教师)任副校长,孙承谟为党支部书记。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尤其重视它的两大支柱:现实性与前瞻性。从根本上说,办学的理念就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胡仲威校长认为:“素质教育应是融合成人与成才的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教育;是智力与能力同样重视的教育,基础与创造一样扎实的教育;是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是扎根于民族精神,强化世界意识的教育。”为此,学校除了与松江二中同样把学生成才指向定为“未来的人才,扎实的基础,充沛的后劲”之外,还追求办学个性,确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培养学生“读书、明理、报国”,懂得“把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国家,爱心献给同学,信心留给自己”的道理,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新一代接班人。 学校重视聘用优秀人才,要求教师严谨治学,以“扎实+灵活”的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凝聚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忠诚于教学事业的优秀教师,形成了师资实力雄厚的优势。现有专、兼职教师106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7人。近年来,学校还聘请了外籍教师上英语口语课,强化学生的会话能力和外语听力。学校领导在教师中提倡探索精神。认为现在有些人过于强调模式化,似乎什么都该有个模式,很容易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化。以不变的标准限制千姿百态。负责教学的领导更强调要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向45分钟要质量,抛弃题海式的大运动量,“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质量”。让学生腾出时间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学校还为此充分发扬民主,召开学生座谈会,并以“座谈会纪要”的形式向教师反馈信息,求得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进一步和谐与协调。这些年来,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之余,能主动活泼地参加校园艺术节,参与各类教育、教学的校外、课外活动,在区、市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奖。以及在多项的技艺考级(如钢琴、二胡等)中取得好成绩,决不是偶然的。 每年新学期开学,甚至期中阶段,九峰实验学校都吸引着从四面八方来就读的学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