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建于1988年,座落在东体育会路667号。学校占地8.3亩,拥有一幢教学大楼和一幢学生综合活动大楼。目前有35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88位教职工,其中青年教师占80%。建校十四年来,学校以创建市一流小学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建校15年来,虹口四小以创建市一流小学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三八红旗集体、市花园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认可的、具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特色: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虹口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学。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一小学位于虹桥机场南侧的航华新村内,它成立于1996年9月,旅美教授牛满江为学校题词。学校占地23亩,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近几年,航华第一小学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环境优美,布局规范,2002年被评为区花园单位,现正创建市花园单位。航华第一小学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多功能教室、操房、各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配备了数码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打造数字化校园、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了基础。 全校教职工57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53%,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占52%。在校长和书记的带领下,航华第一小学以"追求优质共同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为宗旨,建立"和谐、合作、向上、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关注师生的生命状况和生命质量,培养会学习、善合作、能竞争和具有个性特长的社会主义小公民为办学目标,实行"科研领航"的策略,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EPD项目成员学校,几年来,成绩斐然,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学校被评为教育局文明单位。 少先队基地化建设以成为航华第一小学的办学特色。2002年,少先队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大队。航华第一小学以"一切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益智扬长为特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业余学习课程,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化发展为需要,突出电脑、英语、乐器、羽毛球为特色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的面临新世纪的人才。
1997年独立办学,2010年更名为"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学校现有银都和金都两个校区,各占地面积为12632平方米与16000平方米,办学规模55个教学班。现两个校区共有40个教学班,100名教职工,1700多名在校生。学校师资队伍优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涌现出了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4名,市优秀双语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全国、市英语展评课一等奖9名,区骨干教师近40名,学校呈现了扎实与创新并存、个体与集体并进,质量与文化并立的可喜局面。 学校以 "绿色田园、人文田园、现代田园"为办学目标,以"田园课程多元生态、绿色课堂灵动有机、智慧教师创新魅力、幸福学生健康快乐"为工作内容,以"双语教学"试验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大英语课程为抓手的外语特色学校创新之路筚路蓝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上海市双语教学试验学校"、 市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教研联盟成员校、市美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区英语学科教研训基地、区见习教师实训基地、区数字实验学校等荣誉。 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创建外语特色教学品牌,创设师生发展平台,创造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成就,办学水平达A级一等。 学校已经站在新世纪又一个10年的起点上,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要努力实现"开放创新,打造现代田园,宁静致远,成就百年伟业"的办学愿景,成就教师的教育人生,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主动发展的幸福童年,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
学校地位置邻虹桥开发区,茅台路625号。创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0亩,校舍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1323名学生,91名教职工。学校师资实力雄厚,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就近几年统计,荣获全国、市级、区级教学比武等第奖前2名的有42名。 上海长宁实验小学对口中学:天山二中、天山初中、仙霞高级中学、娄山中学、西延安中学 学校于1991年被评定为上海市整体改革实验学校之一。学校数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载体,以市级课题"培养创造性集体"的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建设创造性集团,通过集体团结人、教育人、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创造性集体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提倡学科教育向素质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学校加强了活动课教学,增设了形体、现代儿童想象画、书法、电脑绘画等特色学科课程。并开设了35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现代儿童想象画、摄影、书画、车、航模、国际象棋、围棋、茶艺、民乐、京剧、影视等,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995年,结合工时制改革和学校工作面临双休日的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学校率先提出开展"快乐双休假日小队活动",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自动+后援"两轮联动的大转盘模式。 在全国雏鹰奖章活动中,学校支持少先队结合学校行为规范训练,首创了"雏鹰集体荣誉章",继而又首创了组织个人假期活动的自设章--五光十色的"闪光章"。 在富有创意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学生们有思想、有见地,思维极其活跃、敏捷,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大大增强,个性特长进一步发展。就近几年统计,学生围棋队连续三次获市级中小学围棋赛男子乙组团体冠军。女子手球队连续四次获市、区团体冠军。95届毕业生倪华获世界男子国际象棋快棋赛少年组冠军。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类竞赛的获奖人次达300余人。 学校注重探索与寻找小学实施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学校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逐步形成学校工作科研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少先队工作自动化,科技教育普及化,艺术教育特色化,校园建设童趣化的新格局。 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90余项全国、市、区级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被定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等八个实验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公办小学。目前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900人,教职工63人。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塑胶运动场、趣味学习园交相辉映;电脑房、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设施成龙配套;校园宽带网、广播网、电视台融为一体,勾划出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美丽画卷。 自学校创办以来,一直以教育科研领先著称。目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实习和示范基地。“综合整体改革实验”,“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知识分类和目标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国家级、市级课题先后成功结题”。学校还承担了上海一期课程改革和二期改革的实验任务,成绩显著。 在面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中,学校继续遵循“求实、求精、求活、求新”的校训,本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唤醒并激发教师的潜在能力,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们都获得丰厚的回报,结出了累累硕果。近两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类学科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年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整体风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02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获“少年队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和“团支部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等称号。 出色的成绩激励着学校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目前,学校实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校创新计划”,制定校本教学准也只因开发微短型校本课程和组建合作共营小组等新的举措,让华东师大的教育专家称为了学校的发展共同体,也建立起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机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安路第一小学创始于1955年,是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 学校现有康平、宛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36平方米、建筑面积8267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怡人。现有42个教学班, 1700余名学生,126名教职员工。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每个班级都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另有电子阅览室、书画室、舞蹈房、合唱室、多功能厅等23个专用教室。 学校在岗中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高级教师72人,占在岗教师数的74%。35岁以下青年教师48人,占在岗教师数的44.5%,这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大本、大专学历的103人,占教师数的96.3%。 学校始终以高标准的管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准。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主体性德育工作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拓展型课程的设置、特色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讲诚信、明礼仪、勤学习、爱祖国”。让学生在课堂上和校园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学校现拥有“向日葵”书画团、“金孔雀”舞蹈团、“小戏迷”京剧团、“布谷鸟”合唱团、“小红星”口琴团、“小风帆”海模组、“小燕子”韵操团和以校友篮球巨星姚明命名的“小姚明”篮球队等学生社团。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徐汇区体育特色学校,科技示范学校,学校师生在全国、市区科技、体育、艺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屡屡夺冠。学校还经常和国内外教学团体进行教育文化的切磋交流。 面对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全新社会,学校全体师生正共同努力,再创辉煌!
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第三小学建于1962年,是长宁区的一所中心小学,也是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以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做人”教育为重点,加强校本评价,深化各项改革,力求把学校办成管理现代化,教师专业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优质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现代儿童想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已成为学校环境建设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学校还把信息技术教育、生物科普教育与课程相结合,形成了相应的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尤其是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普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曾向全区进行展示推广,校本课程——“菌宝宝”篇和“鱼宝宝”篇也成为法三小学师生的亲密伙伴。学校近年曾获荣誉: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铜牌)、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无吸烟学校、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先进学校、长宁区文明单位、长宁区教学、德育先进单位、长宁区绿色学校、EPD项目学校、长宁区健康促进学校等。
愚一小学有着七十年的办学历史。几经搬迁后现坐落于宣化路222号,学校分为总部和分部,分部在愚园路1210弄86号。两处占地10658平方米,建筑面积9865平方米。1996年学校总部经过改建以后,格外引人注目。整个教学大楼外形方圆结合,错落有致,显得生动活泼,温馨舒适。学校教学设备全部更新,设有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室 、劳动教室、舞蹈房、多功能室、形体训练房、乒乓房等专用室。学校的闭路电视网络与各教室联网。新建的校园网站,不断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推崇在合作的氛围中自主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中幸福成长,在和谐的校园中全面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德树人,以质立校,促进教师、学生实现优秀+特长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徐汇区平江路小学始创于1949年10月,是徐汇区教育局隶属的公办五年制小学。学校占地207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361平方米,布局紧凑,结构合理,为学生的各方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和保证。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300名左右学生,30名教职员工。拥有多媒体教室、阅览室、音乐室、乒乓室、劳技室、体操房、电脑房等专用教室12个,每间教室都配有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教学设施齐全。 请勿采集 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9人,占在岗教师数的71%,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6人,占在岗教师数的21%,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18人,占教师数的64 %,具有大专学历的9人,占教师数的32%。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学、自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不断发展。学校坚持从德育入手,开展多项系列活动。学校在注重夯实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小班化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作为区乒乓体育特色学校,在体教结合工作中,注重学生学好文化,锻炼身体,顽强拼搏,早日成才。 请勿采集 学校多次获得区、局文明单位称号,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教师个人在市、区各项评优中连连获奖,学生个人在全国、市、区级征文、科技制作等竞赛中取得成绩。
华阳路第一小学现名为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原址在华阳路267号,根据改革的要求,九七年八月原华阳一小和华阳二小合并,九八年将旧校舍全部拆除重建,新校舍从九九年十二月正式启用至今,0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名改为长教院附小,现有教职工53名,教学班17个,学生数458名。该校行政班子成员六人,学历除后勤负责人高中之外,其余均在大专和大专以上。中层和校级人员中,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人,大本1人,现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岁,已形成老、中、青的梯队,人员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多年来在教育局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和关心下,在单位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学校在硬件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长宁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以"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夯实文化知识基础。从中所积累的一定实践经验及校本文化,为学校顺利实施新三年规划提供了可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教育特色也已基本形成,集中体现了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调动了社会、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长宁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供适合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机会,实施教育的均衡化。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存,力求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并获得成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