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是上海市和杨浦区的一所素质教育实验校,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是一所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群体、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流的办学质量的示范性、实验性学校。 杨浦小学有一支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精湛的业务技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为事业奉献的精神。多年来,杨浦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创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声誉。 在改革、发展、创新的时代进程中,杨浦小学全体教职工本着"以崇高的师德立身、以精湛的业务立足、以真诚的服务立信",努力实现"精细化的学校管理"、"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美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现代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杨浦小学全体教职工将以自强不息的民主精神自勉自励,开拓进取。
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创办于1905年。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2364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场,1600平方米的乒乓馆,8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训练馆,300平方米的学生种植园等。目前,学校(含西校区)有74个教学班,3600名学生。教职工209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 学校自1999年起同时加入由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及国家推行的二期课改试验,近年来又作为"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学校自主摸索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在传承百年明强文化的同时,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以"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为校训,以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逐步确立了"智慧管理、七彩童年、幸福教师、和美课堂"四项核心改革工程,使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发生了质的转变。 学校连年被评定为闵行区办学水平A等一级(最高等级),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中队"、"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愚一小学具有六十七年的办学历史。几经搬迁后现坐落于宣化路222号,学校分总部和分部,校园占地16亩,校舍9062平方米,大楼设计新颖别致、引人注目。 整个教学大楼外形方圆结合,错落有致,显得生动活泼,温馨舒适。大楼内部,走道宽敞,教室明亮,共有34个规范化的教室,还有电脑房、多媒体、语音室、舞蹈房、美术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许多设施一流的专用教室。 学校图书馆藏书3万7千余册,教学设备齐全,新建的校园网、体育馆和篮球运动场,不断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推崇“在合作的氛围中自主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中幸福成长,在和谐的校园中全面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德树人,以质立校,促进教师、学生实现“优秀+特长”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简称打一小学)是上海市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曾入选中国图片社编《中国名校》文献档案和上海市十大名牌小学,是华师大教育实验基地,是杨浦区“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学校”。学校被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列为全国素质教育定点考察学校,被香港新华社列为香港校长内地考察联系学校。打一小学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三学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学会实验基地,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学校目前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1000多名,教师中8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90%教师已修完研究生课程,是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学历最高的学校。教师中60%获得过市、区和全国的各种奖项,50%以上参与国家、市、区级等教育课题的研究。学校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10名,特级教师1名。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学校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努力做到注重学生道德、知识、技能、心理的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学校逐步探索出体现人文思想,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学校文化和主题周系列。近几年,又在校内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形成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十多个综合课活动课程系列。办学理念1、学生:人本教育:尊重人格,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培养兴趣。2、教师:人文管理:崇尚知识,崇尚理性,崇尚情感,崇尚奉献。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是上海唯一的一所从事3—18岁十五年一贯制教育研究的学校,以创新型、实验性、国际化为办学目标。如果把建青实验学校“三段一体”的办学体制比喻为“一条龙”,小学部是学校的龙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学部参加了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延伸了幼儿部学前教育的成果,致力于课程教材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学部的课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需要研究的方向。 学校的历任校长坚持“不加选择就近入学”的招生制度;以教科研为先导,推动课改,将课改中的难题转化为课题;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体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维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方式;着力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采取“加强德育、扬长避短、削枝强干、重组整合、纵连横道”的方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思考学校德育工作,做到“有机、有意、有情”,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反思性教学入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尝试——提升——优化——艺术”的发展。 依*“三段一体”办学体制的优势,学校率先在上海进行“低幼英语教学实验”,我们将英语教学做为建青小学部的品牌学科,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在听听说说中模仿英语,在唱唱跳跳中游戏英语,在讲讲演演中运用英语,在读读写写中掌握英语”为特色的建青英语。 在学科教学中,始终注重拓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我们采取了“引进”与“自编”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除了《快乐儿童英语》、牛津英语课后练习等。还有语文学科的《经典诵读》,体育学科的《手球》,美术学科的《剪纸》,科技学科的《航模》,艺术学科的《火花》。目前,正着手编写《小学英语阅读校本教材》来补充牛津英语阅读量的不足。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因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赠部分建筑资金,故学校以“逸夫”命名。2007年4月由公立转制小学转为民办小学。 学校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人代表为上海汇成集团董事长王力平先生;学校创办人为富有办学经验的戴舜琴女士,现任学校常务副董事长;校长为李川女士。学校现有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占地面积为13032平方米,26个教学班,学生1062人,在职在编教工7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82%,教师本科学历达72%,其中有3位中学高级教师。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学生、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园丁等市级荣誉的7人次,获得徐汇区“三八”红旗手、徐汇区园丁奖、徐汇区新长征突击手、徐汇区先进生产者、徐汇区青年岗位能手、徐汇区教育局“骏马将”、“育人奖”、“耕耘奖”等区级荣誉的43人次;获得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称号的11人次,获得全国教学评比特等奖、一等奖4人次,获得上海市青教评比一等奖的10人次。 学校以“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目标;以“尚德、益智、添能、立人”为校训;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学校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以及教育、教学特色。学校有书法、陶艺、电脑、思维训练等校本课程,有特色的科技、艺术活动。学校以其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高、管理好而在社会上声誉鹤起,成为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目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徐汇区素质教育实验校”、 “徐汇区艺术特色学校”、中国创造协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30年创办的,实践其“活教育”思想的基地学校。1954年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小学,十一位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先后担任了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工作,现任校长曾小妍。学校目前有28个教学班, 近千名学生,90余名教职工。其中教师8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42%;中学高级7人,占教师总数8%;区校学科带头人11人,占教师总数12%。学校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迅速,师资队伍不断被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是“一中心”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潜在”理论变为“现实”。学校牢牢抓住改革关键,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以科研为先导,研究“好课”标准,开展课例研究,以“练习设计”为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学科活动优质精彩,使课程新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发展提供新的学习平台;我们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现代小公民,学校德育工作围绕“现代小公民、创新小能手”的培养目标,以“两纲”文件精神为指导,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学做社会小主人,学做学校小主人,学做学习小主人,学做活动小主人;我们着力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有效开发课程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学校领导高屋建瓴开拓创新,使学校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平台。 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我们将语言文字工作有机地融合于我们的整体规划中,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常规管理,扶根固本,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我们加强对全员师资的语言知识培训;提出了每位教师写好字,著好文,说好普通话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三好”要求;开设《笔情墨趣》的校本研修书法讲习班;开设全员参与的《世博普通话100句》《世博英语100》等学习班,联系国内外大事、社会发展,提升培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还创设了能者为师特色的语言文字研讨班,通过专题研讨,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同时,试点开设《少儿口语交际》拓展型课程。我们通过教学展示,向区内外学校辐射,同时还摄成视频资料广泛传播,很好发挥了示范校的示范作用。 在学生艺术团和课外活动中,我们安排设计常规的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如“多多新闻中心”、“多多主持社”和“多多戏剧社”;流动阅览;课外诵读组以及课间二分钟预备诵读活动等。根据实际还设计了各类主题活动,如:书法展览、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汇演、演讲比赛、语文节、艺术节等等。 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学生搭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舞台,又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实践、运用课堂内所学的语言文字,拓展阅读量,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陶冶高尚的情操。2008年,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荣获“静安区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近年来,学校多次荣获上海市小学生各类现场作文比赛优秀组织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获奖人数多达千余人次。活动推动促进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学校现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市课改研究基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学会实践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普教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等。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市德育、艺术、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上海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三棋特色学校。历年来,由于全体教职员工的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学校几乎囊获了市区教育部门所设立的各类最高的荣誉称号;获得市、区表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学校所有教研组全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其中语文、数学、体育学科分别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和名学科;语文教师在全国教坛新星杯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学校机器人社团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艺术组的学生在全国比赛中获一等奖;OM头脑奥林匹克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冠军;上海市计算机比赛低年级组获第一名;船航模项目获上海市冠军;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个人项目及团体项目屡屡夺冠;学校获上海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团体特等奖。另外,在近四百人参加的上海市现场作文比赛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学生占获奖人数的10%。 多年来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学校的办学实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在“改革中求发展”,学校正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先行校、教育科研的示范校、基础教育的名牌校、国际交流的窗口校。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前身宝山小学,创办于1903年,1993年改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创办人是袁希涛先生,他是清末举人,著名的教育家。百年沧桑、百年育人,其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为早期学长,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在此任教。2008年4月,宝山区实验小学与宝山区进修附小(原团结路小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宝山区实验小学。学校现分为东林路校区(东校区)三、四、五年级和团结路校区(西校区)一、二年级。 学校现有教学班38班,学生近1300名,在岗在编教职工114名。学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区首席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教学能手3名。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7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0名。 百年校训:诚、敬、勤、朴 办学理念: 播撒快乐 传递友善 收获成长 育人目标:培养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办学目标: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首批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少先队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是一所由徐汇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办学的公立学校。 学校占地8280平方米,建筑面积6395余平方米,环境怡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650余名学生,69名教职员工。近20个专用教室。 学校在岗小学高级教师42人,占在岗教师数的76.36%,35岁以下青年教师30人,占在岗教师数的54.55%,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岗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3人,占教师数的98.1%。9.09%的中青年教师正在进修高一层次学历。 学校的教育理想——使每一个孩子得到理想的优质教育,使每一个孩子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社会的竞争。 学校坚持“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实验,在高质量地完成《小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根据课题实验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开设软陶、扎染、集邮、桥牌、纸艺、OM等特色课程。学校办学质量日益显现,受到广大家长的赞誉,取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座落在上海市西南角的上海市上海中学,创办于1865年,占地340余亩,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全国、享誉海外的著名学府。1993年6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教卫办批准,上海中学国际部正式成立。1995年,上海中学国际部加入IB国际文凭组织。国际部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各国。据统计,国际部至今累计已有美、日、韩、加、英、意、德、澳、波兰、伊朗、印度、挪威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现开设小学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课程,学校为高中学生开设IB和AP课程。国际部创建伊始,就提出“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为办学宗旨,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时代潮流,具备竞争实力和高度责任感的高层次国际型人才。上海中学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校园内湖波荡漾,植物园曲径通幽,满地芳草,花香鸟语,绿树成荫,满目葱茏,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乐园。90年代以来,上海中学经过全面的规划,改造了龙门楼、先棉堂、大礼堂、操场和办公楼等原有教学设施,又新建了逸夫楼(实验楼)、室内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50米标准游泳池、美术中心、音乐中心和网球中心。此外,学校还拥有18间新型现代化试验室:现代生物基础试验室、分子生物基础实验室、纳米材料基础实验室、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实验室、电机变频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基础实验室、音乐实验室、美术实验室、模拟驾驶实验室、烹饪实验室、天文台、地质陈列馆、机器人实验室、TI实验室等等。上海中学正在建构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化程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成为上海第一家完成校园无线网建设的学校,目前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校园内的主要教学区域。2002年,学校配置了以苹果电脑为主的网络虚拟实验室;2003年建成了MP网,使我校形成了固定网、移动网和视频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结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