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原梅陇三小)2008年4月起由徐汇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管理,隶属于徐汇区教育局。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以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为主要任务的市级实验性学校,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上实附小)全面引入上海市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小学办学模式,其中"基础课程"使用上海实验学校语文教材和数学思维训练辅助教材;"拓展课程" 引入实验学校社会、人文系列校本课程。 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拥有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拥有"健身舞"区艺术特色项目,并列入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设点布局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808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名。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7%;小学高级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3%;教师10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多位教师荣获市、区、社区街道的优秀园丁奖及其他奖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 上实附小翻牌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综合奖、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区优秀少先队工作集体、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先进集体等。
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 上海市江宁学校是由上海市最早的26所实验小学之一的江宁小学延伸而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江宁学校素以治校严谨、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高闻名。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于1988年9月10日为该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址,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建成200米环行塑胶人工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设施6000平方米。 学校的教职工人数由1994年转制时的68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发展到现在的81名,专任教师63名。全校班级数由20个,学生1006名发展到现在的36个班级,1400余名学生。 江宁学校以一切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以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满意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于2002年10月正式申报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实验课题。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于2002年起独立办学,是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坚定一个宗旨”(为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设两支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三大工程”(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科研兴校),“突出四条主线”(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机制;以‘二期课改’为依托的教学改革;以科研、体育、科技为抓手的学校特色;以‘民主治校’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生命、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为工作的方向,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以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为办学理念,努力抓住二期课改机遇,全面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体育周活动”、“校运动会”等,学校组队参加闵行区“中小职校田径运动会”,获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八名的好成绩,团体总分列全区第五名。学校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以美辅德,获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团体舞和合唱获上海赛区比赛获优胜奖,并代表上海参加了华东地区的比赛,分别获两个单项比赛一等奖。闵行区文化艺术节汇演及七宝镇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节目类优秀编排、创意奖,初步形成了“体艺双飞的办学特色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有设备较完善的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脑教室、网络中心、室内操场、塑胶运动场,智能化网络覆盖全校,每个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校园网全天候免费开放,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上海市七宝黎明小学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建设成效显著,获“我做合格小公民”全国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小公民争做环保小卫士”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小哥百尼少先队“世博畅想”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争做合格小公民”儿童诗歌创编征集活动闵行区团体二等奖、学校少先队被光荣地评为“闵行区红旗大队”。
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在特级校长张人利同志带领下,学校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潜心于提高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2000年提出了“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并且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学校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研究并总结出了后“茶馆式”教学,以此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业效能。 2008年、2009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测试反馈,静教院附校学生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更多、更少、更好”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十年来学校多次承担教育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曾荣获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取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已成为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
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校址复兴东路949号。前身为护国义务小学,1956年改为公立邑庙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同年与孔家弄小学及4所儿童晚班合并,更名为复兴东路第二小学,1959年用现名。学校占地4.5亩,建筑面积3312平方米。现有班级21个,学生598人,教职工7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1人。 1960年为五年制新教材试点学校,1979年定为区重点小学,1984年改为中心小学,1985年定为市实验性学校。自1982年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一定成绩。市教育局局长杭苇曾带领小组在此蹲点调研。学校女排自1985年起获市小学排球赛一、二、三名,男排获市第二名。2名学生获全国作文赛二等奖。1991年校长沈菊英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武宁路小学是一所位于普陀区住宅与商业中心区域交集处的中心学校,该校具有48年的悠久历史,是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曾先后荣获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全国红旗大队,上海市健康促进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 该校在校长孙纳新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全国优秀辅导员,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市园丁,上海市“十佳”优秀辅导员等数十位优秀青年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达全校教师人数的60%。 学校多年来坚持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持续发展作为培养重点。近年来,实施了“开架式”教学。 它主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作为施教的前提,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该教学吸取了人们在开架式超市购物的轻松与自主,让学生不仅在课前参与备课,在课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尝试在课外自己布置作业,进行主动的自主学习。开架式教学把学习的选择权、决策权留给了学生。 实践证明开架式教学能够大力发展学生的能力。五年里学校对实行开架式教学的学生跟踪调查发现,92%的学生在中学语文考试中名列前茅,据他们现任老师反映,这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班集体中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明显优于同期毕业的其他学生,其它69.7%的学生能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 该研究成果也由此得到全国市上多位教育家、同行、学生家长与学生本人的充分肯定。目前,开架式教学的核心———民主和开放,已进一步延伸到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逐步构建成现代“开架式教育”的模式,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实验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校、全国少工委基地学校、二期课改实验校、愉快教育核心基地、市小语会和小数会的实验基地。 上海市一师附小,全称是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它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的,一贯为实验性学校。学校始建于1945 年,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实验性小学,被称为“名校中的名校”。上个世纪80年代起首创“愉快教育”,即从情感教育入手,实施德、智、体、美并重的整体性人格教育,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成长,求得发展,在成长发展中获得愉快。 一师附小占地14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一师附小设施先进,环境幽雅,有十大观赏景点。配备:250米的环形跑道;40间上课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等25间专用教室;500平方米的阅览室。另外还有占地1000 平方米的室内游泳馆和篮球馆,一师附小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5%。 目前有教职员工122人,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区学科带头人7人,小学高级教师62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逾80%,到2005 年大本学历可达到45%。 该校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愉快教育的改革,先后出版了8本教改经验文集。国家领导人赞誉“愉快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模式,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此检验愉快教育的指导思想、实质、要素、目标与实验途径,可以断定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整个基础教育质量的一种有益实践。
建襄小学始创于1958年,学校占地占地总面积为5415平方米,分为两个校区,总校位于岳阳路255号,分校位于永嘉路420号。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86名教职员工。 学校在编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占在编教师数的61.6%,35岁以下青年教师49人,占在编教师数的56%,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全校在编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77人,占教师数的89.5%。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63人,占教师数的81.8%。 办学五十二年来,学校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向上”的校风,“慈爱律己,严谨创新”的教风,“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学风。学校注重学生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扎实基础、张扬个性”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近年来,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区文明单位、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并连年获文艺、体育、卫生、安全等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随着办学声誉的不断提升,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在坚持传统办学思想的同时,不断丰富、充实办学目标,努力塑造“乐于奉献、精于教学、勤于反思、善于合作”的建襄教师形象,努力培养建襄的学生成为“知礼仪、会学习、勤动手、乐运动”的健康文明人。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功底扎实、富有敬业奉献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注意在继承传统的“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开拓。20世纪90年代,学校进行了“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致力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的情感体验,在区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学校正积极开展《知识管理视野下,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校本策略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襄小学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向前迈进,为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创新人才不断努力着。
上海市民办盛大花园小学,是由上海盛大房产有限公司于2001年投资创办的一所寄宿与走读并存的民办小学。建校五年来,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服务家长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学校师资精良,其中,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28名。几年来,在市、区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多名教师获奖,展示了学校的教学风采。 学校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学宗旨,秉持“以多元智能地开发闪亮学生智慧,以精美的艺术教育张扬学生个性,以信息化教育思想奠基学生未来”的教育理念,创建具有艺术教育和信息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一流的教育服务。 为实践教育创新,以信息化推动学科教学现代化,学校把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开展实践与研究。课程整合培养了具有自主学习精神的学生,现代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必将培育出未来优秀人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新发展,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民办教育、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学生的专科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加入我们的队伍。盛大花园小学 - 办学理念 1、尊重学生,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 2、发展学生个性,蕴育相亲相爱,彼此尊重、淳朴、善良、亲切的人际氛围,培育和建立学长、学姊关怀的人文环境。 3、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建立合适的群己关系,学会合作、学会相容。 4、加强良知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负责、分辩和抉择的能力。 5、倡导科学育人,注重人才和英才培育模式,让学生赢在起点。 6、注重特色发展,英语教学和艺术陶冶,使学生既有专长又富有艺术修养,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命的灵魂,力求“影响上海示范一方”。
徐汇区向阳小学,创立于1932年,现有向阳和永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381平方米,建筑面积9178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备齐全。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175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20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4%。大专学历61人,大学本科学历9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风气正、质量高、负担轻、机制活、有特色。 探索研究兴趣教育,通过富有情感的思想教育、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优美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活动等各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尊重理解学生,要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倡导教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 先后被评为全国及市的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区艺术教育特色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