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徐教院附中)是一所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一起走来的公办初级中学,向世人展示着她自强不息、敢于拼搏、勇于超越的精神风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下,我们牢固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育人宗旨,实施“以优质、多元的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以学术性、专业化的服务为教师的发展铺路,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护航”的办学策略,致力于以课程教学为中心、队伍与管理为支撑的三大工程建设,构建了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形成了以激励为核心,提高效能为宗旨的校本管理发展机制,建立了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共同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积淀了合作、进取、严谨、创新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上海市宛平中学于2001年5月由原宛平中学和原龙山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整合重组的新兴学校。曾荣获 “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连续十届“区级文明单位”、“德育先进集体”、“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棋牌和艺术教育、科学环境教育、双语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和开展校本课程改革。是一所教育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办初级中学。在徐汇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于通过“达标工程”后,又加入了“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的教科研主课题《实施“主体教育”研究初中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校本培养》,此课题被列为区级重点科研项目。三年来,全体教职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投入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之中,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创建地区信誉良好的公办初级中学”的办学目标和率先基本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均衡化而努力。在“课题统领、专家引领”下,以提升教研组建设为契入口,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领导、专家的报告会、案例指导,定期的教师论坛、读书学习会等校本研修模式,组建一支教科研的骨干队伍扎实推进学校的主课题的研究实践。在教科研实践中,确立了各学科按年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订了学生各年段的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系列目标,以及教师教育教学策略;改革家校教育模式,成立“家长学校”,针对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系列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报告,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启动“每周家校直通车”和“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形成学校是家庭教育辅导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新局面;聚集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差异情况,引入目标-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培养评价的研究,建立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过程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的策略。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该课题已获徐汇区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搭建平台促使教师专业发展顺利进行,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使得教师对教育的事业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充分体现,通过“耕耘奖”、“骏马奖”和“育人奖”等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已有多名教师获市、区园丁奖、区“骏马奖”、“金爱心奖”,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和服务之星,形成了良好育人氛围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与市示范性实验性高中南洋中学衔接、贯通,与英国诺福克郡尼特赫德中学以及福瑞德尼科尔森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校友中有文学泰斗巴金,国际摄影大师朗静山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上海市健康促进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无烟学校;区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等光荣称号。目前学校逐步形成了“勤奋求实、合作竞争”的校风,“敬业爱生、务实高效”的教风,“自主踏实、刻苦进取”的学风。学校将继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学校占地总面积1028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395平方米。学校有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厅、体操房、乒乓房、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11间。校园环境整洁美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施养成教育,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校风正,学生行为规范。目前一位教师荣获上海市金爱心教师评选二等奖,学校被推选为区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被评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通过开展行动教育,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理论引领、立足课堂的科研教研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目前学校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有市级课题2个,区重点课题2个,4项研究课题分别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学校现有全区较知名的教育教学特色项目四个,分别是桥牌、鼓乐、足球、工艺美术;艺术体操、科技也已形成一定教学特色,近年来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成绩显著。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创办于1962年,1997年冠现名,成为与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重点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资源共享、特色衔接的初级中学。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师生协调发展,学校和谐发展,全面持续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探求教学适合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追求师生协调持续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区里有名气、市里有影响的“市二”品牌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62名,教师51名,高级教师占16%,研究生3人。 学校制定了“以德看人、以质用人、以绩奖人”和“启用年轻人、重用有为人、厚待老年人”的用人机制以及多项激励方案和举措,促进了教师师德和师能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有近20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标兵,优秀园丁、少先队十佳辅导员,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徐汇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好党员等荣誉称号。青年教师集体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即原位育中学(曾名五十一中学)系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学校之一(全市仅两所中学),是地处市中心的历史名校,1943年创办,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我校题写了校名。近七十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培育出无数社会精英而享誉沪上。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为培养未来型、发展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目前,学校共4个年级34个班级,学生1276名(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200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的玛利亚维尔中学结成姐妹学校,2008年又与英国诺斯格特高中结成姐妹学校。 位育初中素有脚踏实地、注重教学质量的传统 。学校在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开设了天文、摄影、科普英语、机器人与发明创造、夏威夷吉他演奏等20多个种类的校本课程,获奖无数。 学校被定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排球、桥牌)学校”,男排始终保持全市前二名;桥牌四次获全国冠军。学校还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红十字模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称号。 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地区、代表上海、影响全国、融入世界、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名牌学校。”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地处市中心,是一所高质量的精品初级中学。向明初级中学原属上海市向明中学。向明中学是上海市重点中学,目前已通过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评审。向明中学历史悠久,是沪上百年老校,她的前身是震旦大学男、女附中和晓光中学。震旦附中由清末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建。1996年6月,向明中学初中部由于高、初中脱钩后组建为公办转制学校——上海市永明中学。2004年2月经上级领导部门批准,永明中学又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校长由向明中学副校长刘进丁兼任、郭秀英为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仍为公办转制的初级中学。向明初级中学依托向明中学,传承向明的“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创造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以信息化推进学校的现代化;通过两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目标,承上启下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推进、共同卓越。向明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20个,各年级设有2个创新教育试验班,在校学生数837人,学校师资大部分来自于原向明中学初中部,任职教师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43左右。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室,并设有美术、音乐、打字、劳技、计算机等专用教室,新建学校图书室有14000册各类藏书和几十种杂志报刊。向明初级中学秉承向明中学“创造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凸现“创造教育”的特色,进行“中心城区智优儿童创造实验能力培养”的试验。使学生在计算机、数学、英语和科技等学科的学习上领先一步,在完成统一教学进度的同时,精选其他教材,加深、拓展。有序开发智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启秀实验中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启秀女中。学校地处环境高雅的思南路,毗邻孙中山故居、复兴公园,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百年老校。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8年就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中华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烈士曾就读和任教于本校。学校现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卢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卢湾区体育传统学校,曾获市、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卢湾区文明单位。校风纯正,办学质量稳定,连续数年被评为区教育教学质量表彰、表扬单位,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英语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学校通过聘请外籍教师上口语课、在部分学科开展双语教学、举办英语节等多种途径,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各年级英语教学质量位居区内同类学校前列,英语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区示范教研组。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主和谐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学校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开设的含科学、人文、艺术、体育四大门类的拓展课、探究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头脑奥林匹克小组成立近两年来,参加市、区各项比赛获得多项殊荣。学校还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广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男子篮球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参加国家、市、区各级比赛屡获佳绩。
兴业中学是卢湾区教育局领导下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相当于科级单位。学校创办于1963年7月份。学校地址变迁:创办时学校校址为自忠路455号,此处解放前为山东会馆,现是卢湾区教育学院。1964年8月校址迁至重庆南路258号,该处原为法国味增爵会坟址。1978年1月至1980年8月,思南中学、东方中学、新兴中学、建中中学、建申中学先后全部或部分师生并入本校,1988年五十五中学部分教职员工并入本校。1994年2月为配合市政工程成都路高架建设,本校动迁至重庆南路268弄10号。1997年7月本校迁至建国东路518号,同时重庆中学并入我校。2000年7月卢湾区教育局、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兴业中学创办二医附中。1997年初区政府拨款建立四个教育小区,兴业是教育小区中的龙头学校。是区文明单位,区教育质量管理成绩显著单位和区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她以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而在卢湾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兴业中学有一支事业性强,教育经验丰富,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校每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多年来,学生在国际、全国、市、区的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学校有较完善的设备配置,教学大楼内有标准的教室和辅助教室,有理、化、生实验室,机房及语音室,学校有完整的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校园内环境优美,是师生学习工作理想的场所。学校自1999年开设双外语,即英语课和法语课,许多家长为子女能学习两门外语而感到欣喜。学校于1999年组建弦乐队,让学生在艺术培养方面提高一个层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艺术修养指导,组织参加市、区、校艺术节活动,并且取得成绩。
上海市卢湾中学位于卢湾区南块的打浦桥商业中心,毗邻2010年世博会会址,是卢湾区四大精品小区之一。卢湾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航空(航天)重点单位、上海市航天科技特色学校和卢湾区科技特色学校、优秀体育传统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800名学生。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教职工100人,其中教师76人,大本学历达90%以上,中高级教师占80%。有一批优秀的区、校骨干教师。 学校拥有11000平方米教学大楼,可容纳32个教学班,教学设施先进。除配备电脑房、语音室等12间专用活动室外,还拥有多功能电化教室多间、电子阅览室、智能机器人和航模等专用室。学校闭路系统、校园网络设备齐全。 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2008.3——2011.3),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人文立魂,科学树人”的办学理念,基本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文见长”的学生发展目标,培养“知做人道理、明发展方向、具科学精神、显卢湾底蕴”的现代中学生。明确了将学校建设成为卢湾区高品质的初中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校逐步形成了航天航空模型、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头脑奥林匹克等特色项目。2000年10月23日,卢湾中学航模队代表中国参加在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航模锦标赛,荣获团体第二名。智能机器人队在历年上海市、全国智能机器人比赛中成绩突出。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团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屡获佳绩。此外,该校还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创造发明人才,2003届的赵俊华同学设计的"智能棋赛纪录系统"获上海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称号;卢湾中学又是体育特色传统学校,主要以女子排球和田径为主。该校历届的女子排球队,是一支优秀的示范群体。几年来,在历届的市级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得冠军。
三好中学地处卢湾区南块。其前身是1947年7月著名学者、教育家蒋维乔创立的“常州旅沪中学”。学校秉承“爱国、崇德、求真、奋进”的校训,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基本形成了以全国模范教师雷绮梅为代表的师德高尚、教学严谨的教师群体。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创设平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在治学严谨、师生勤勉的学校氛围中,学校德育工作以“以德树人、和谐校园”为核心,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先后荣获“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卢湾区文明单位”、“卢湾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出“以小班化为契机,重建初中课堂”,全面开展小班化教学试验。同时,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力”为核心,强调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彻教育教学始终,努力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这一切的变化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也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近两年学校初中毕业合格率达到100,连续四年被评为“卢湾区中学教学成绩显著单位”。2007年,学校加入向明联合体,实行教师的柔性流动,向明初高中优秀教师不仅任教,还担任语文、英语学科教研组副组长工作,给我校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学校定期举行科技节、艺术节、教学展示周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初步形成口琴教育、绿色环保等特色项目,学校口琴队参加国际和全国级比赛,获多项殊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