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初中是成都市成华区引进千年名校石室中学品牌,创办的公办全日制初中学校。石室初中直属于成华区教育局,由石室中学直接管理,是石室中学在成都市城区领办的唯一学校。2013年9月,石室初中青龙校区正式启用,形成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开创了石室初中发展的新纪元。
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中学创建于1908年,是一所不折不扣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科技·人文·创新”的学校特色,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先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成都市科技教育基点校”、“成都市环境友好型学校”等称号。学校围绕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正在积极探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新兴中学位于天府新区新兴镇正街二段100号,学校占地 近2万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42人。教职工69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2人;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38人。成都市优秀教师2人,县级优秀教师2人,县青年优秀教师10人。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力争形成“科技、人文、创新”的学校特色和“愉快工作、健康生活”的教师校园文化。
成都24中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高完中,市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成都市校风示范校。学校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办学传统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硬件设施优异。学校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有利于学生求学、成才。 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其中有高、中级教师82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近20人,市教科所学科骨干成员12人,在读教育硕士生2人,已结业和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教师18人。 24中作为成都市科创教育的窗口学校,始终坚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狠抓以科技创造发明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自1989年“成都市中学生科技创造发明学校”总校在24中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学生的科创发明作品获得国际、国内各级奖项600余项,其中有57项获得国家专利,创新素质教育走在西南地区前列,并在全国享有盛誉。在今年的“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24中代表团17件进入复赛的作品全部获奖,其中高一四班汪贻安同学发明的“开口销启拔器”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喜获保送重点大学的资格。由于科创方面的优异成绩,24中先后获得了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授予的“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 24中以“唤起学生主体道德意识、尊重学生主体道德地位、发展学生主体道德能力、塑造学生主体道德品格”为宗旨,健全德育领导班子,加强队伍师德建设,开展独具特色的德育科研,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的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经过近五年的一系列特色德育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2000年,学校被评为“校风示范校”、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和成都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2002年成为“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重点中学)”,从2002年起,连续两年获得市教育局“德育专项考核评估‘一等奖’”,深得社会、学生、家长的信赖和称赞。 进成都七中,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无数学生和家长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幸成为七中学子。为圆更多学生的七中梦想,今年,24中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成功地组建了网络实验班,幸运地成为七中网校首个双向网络同步教学点。双向同步,意味着不仅24中网络实验班可以看到七中现场教学,同时七中教学点也可以看到24中实验班的情况,七中的老师还可向24中的同学进行课堂提问。这样,进24中网络实验班也就无异于进了七中,享受了七中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创特色、争 一流、出名师、育英才,为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奋斗。 成都二十四中将热忱为莘莘学子架设希望之桥,铺就成才之路!
四川省双流县艺体中学,前身为双流县彭镇中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位于双流新城西旁的彭镇,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以音乐、体育、美术为办学特色的公办市级重点中学(学校不是职高、中专)。其特点为:它让学生在完成一般普通高(初)中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主修一门特长课程(或美术、或音乐、或体育)。初中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入本校高中部,高中三年学业完成后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凭文化和专业成绩在提前批录取。学校占地108亩,校舍4万余平方米。校园古木参天,四季花团锦簇,环境幽雅静谧,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离;设施配套完善:各类教室(文化教室、专业教室)、舞蹈训练房、多功能厅、展演播厅、师生餐厅、学生公寓、儒林广场、标准运动场等一应俱全;设备配置一流:理化生实验设备、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按Ⅰ 类标准配置;图书藏量丰富,并建有电子阅览室;音舞楼拥有钢琴13台,管弦乐器、电声乐器全套;画韵室配有美术教学的各种器物;练功房配有学生训练的多种器械。学校是莘莘学子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000余人,教师198人,其中音、体、美专任教师40人。学校通过“内培、送训、外引、优化、分流”的模式培养了中、高级教师95人,研修生和多学历教师74人,有132人次荣获全国、省、市、县、校名优骨干教师称号。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务本扬长”的办学思想和“以艺启智,以德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人无全才,个个有才,扬长补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走“小班化、低收费、优服务、高出口”的科学办学之路,对学生采取全天封闭、全程监控的管理模式和“纯文化”与“文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在历年高考中创下了斐然的成绩:1999-2007年高考上线2400余人,其中上国家“211”工程院校70余人,且有美术联考桂冠、“宝贝星”第二届全国新星选拔赛美声唱法金奖的获得者;历年本科上线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学校连续九年荣获县、市“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奖”并受到表彰。在2006、2007年全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中,学校分别荣居全市四十一所“市重”第二名、第一名,成为了全市、全省艺体特色教育的代表学校,成为了广大学子通过“普通中学+艺体特长”办学模式教育成才的最为理想的学校!
由望子成龙教育集团举办的全日制私立学校玉垒中学创办于1984年,是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住读式民办学校。学校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学府路634号,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个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于学习的园林式学校。 学校以“明德、博学、笃志、创新”为校训,秉承“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活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培养有使命感、责任感、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勇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五重四化”的办学方针,即重基础、重个性、重能力、重创新、重品德,课程素质化、教研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人才国际化,形成“厚德博学、求实奋进、敦笃励志、止于至善”的校风”“勤奋敬业、爱生如子、勤研善导、甘为人梯”的教风和“奋发进取、乐学善思、明礼修身、博采众长”的学风,经过玉垒中学师生共同努力,先后有3名玉垒学子考入清华大学,数百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近十年来,玉垒中学中考成绩连年独占鳌头:2011年,总分居市第一名、单科成绩市第一名,总评分比第二名高出近50分,市前10名的学生中玉垒中学占4名,62名学生考上成都4、7、9等国家级重点中学;2012年总评分仍居市第一名,五门学科中三科成绩获市第一名、两科成绩获第二名,升省重点高中的比例高达75%;2013年中考成绩总评分再获市第一名,中考五门学科中两科获市第一名,升省重点中学率高达51%,再获市第一名。2014年全市一诊考试,总分居市第一名,5门学科有4门居市第一名,平均分高出第二名39分。 玉垒中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011年“致公杯”科技活动中,三项获特等奖、两项获一等奖;上海第四届模型节,两个项目获一等奖(建筑模型和木结构承重)……为我市争得了荣誉,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凭借雄厚的师资条件、强大的教学实力、卓越的教学成绩,玉垒中学近十年中八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成都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和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备选学校。 2014年1月19日,由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会、中国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教育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科技强国•教育兴邦’•2013中国教育品牌年度盛典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经过30%网络投票、30%媒体评议、40%专家评议及八个阶段严格评选,玉垒中学在众多名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名牌中学”,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私立学校。 2013年11月28日,2013年新浪中国教育盛典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玉垒中学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骄人的教学成绩,经过20%网友投票、20%媒体投票、30%专家投票、30%微博影响力的严格评选,最终在众多私立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膺“2013年度最受家长信赖私立学校”桂冠,也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私立学校。 今后,玉垒人依然将自豪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祖国和社会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迎接时代的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都江堰中学目前占地80余亩,教学公用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44个,专任教师13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4人,成都市劳动模范2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8人,中高级教师83人),学生2600余人。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设施齐备。学校有实验室10间、仪器室5 间,面积2千平方米,实验设备按四川省2002年标准配备。图书室和阅览室总面积500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订阅期刊160多种,设有教师专用阅览室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室。 学校现有高档计算机160余台,内联局域网,外接Internet和国家远程教育网;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摄、录、编、播、字幕、特技设备先进,应用娴熟,可实现多机拍摄和实况转播;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达每一间教室,可同时承载多路电化教学节目;电子备课室、语言实验室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已初步搭建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平台。 学校非常重视美育基地建设,选调了足够的师资力量,配备了得力的管理干部,安排了艺体专用教室,兴建改建完善了系列美育训练场馆。艺术、体育专用设备设施不断扩充,为学校艺体特色教育提供了足够的条件。 学校为了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年已投入8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语言实验室、美育基地等。都江堰市政府已决定投资1亿多元对学校进行整体搬迁,现已征地270多亩,有关迁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学校创建于2000年6月,是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的、以外语为特色的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历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现有小学至高中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自有建筑面积31000余平方米。有独立的小学、初高中教学区域,特别是小学部,有独特的川西民居式的教学楼,彰显了石室佳兴的人文理念。所有教室全可多媒体教学,有高标准的微机室、形体训练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学术厅、会议室及标准塑胶运动场;男女学生公寓有空调、电话、大容量的低压锅炉供水系统等,设施设备完善,食堂和餐厅宽敞整洁。所有教师都配备了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学科教学;局域网、闭路视屏会议系统,校园监控系统覆盖了学校每个角落。学校呈花园式布局,有近50%的绿化面积,校园风景秀丽,绿草茵茵,景色怡人。校内曲径通幽、鲜花烂漫,是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 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宗旨、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建设、管理体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联谊、联培、联研、联考、联评",统一教学管理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学校终生认养大熊猫"佳兴",开创了中国学校认养大熊猫之先河;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武侯区三星级民办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全国民办先进学校";学校老师、学生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3276人次;各年级每期期末考试成绩,均在武侯区名列前茅。2012年中考,梁文静、赵文龙等12名初中学生直升石室中学高中部,还有104名优秀学生升入其他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高中及我校高中,升入重高及我校高中的学生达78%。2012年4月,泰国教育部组织教师来我校参观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就,使学校扬名海内外。
温江二中是一所有50余年历史的成都市示范性高完中,地处“国际花园城市”——温江区柳城镇柳台大道旁,东临清澈的杨柳河,西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优越的人文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 2003年9月,由温江区政府投资一亿三千万元,学校从凤溪河畔迁建于此,按国家级示范性高完中标准设计。校园规模宏大,占地150亩,有校舍52270平米,绿化面积达48%。呈弧形展开的校园大道,自然地把生活区、运动区和教学区相连,使校园浑然一体。运动区内,有标准的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完善。生活区内,学生公寓宽敞明亮,卫生设施配套。教学区有雄伟的教学楼、科技楼和实验楼,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楼网络教室有360台微机供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理、化、生各类实验室20多间,图书室藏书达13万多册。学校以一流的设施和良好的声誉吸引了省内外莘莘学子,现有79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 底蕴深厚,里程光辉 温江二中始建于1956年,原名抗大中学,后几易其名,至今已有54年历史。一代代二中人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汗水和青春,书写了一页页厚重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德育先进集体”、“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普新苗培训基地”。五十余年的沧桑路,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师资过硬,锐意进取 学教现有教职工300多人,有特级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四川省优秀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优秀教师12人、省市劳模3人、区名教师5人、区优秀校长1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区“十佳”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8人、区教学能手19人、区优秀教师60人、区师德先进个人3人、师德标兵5人、区教坛新秀90人。老师们不断学习,锐意进取,充实自我,学校有30人具备研究生学历,有近20名教师研究生在读。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享有良好口碑。 2000年7月学校开展了《成功教育在农村普通中学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01年正式立项为成都市“十五”科研课题,并于2004年结题,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以“成功教育课堂大赛”为平台,积极推广这项教研成果。二中取得的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正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体现。可以说,成功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灵魂。2005年,二中物理教研组独立承担了省级课题《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于2008年11月28日顺利结题。我校承担的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实施有效课前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于2009年7月20日开题,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花香温江》、《以德树人》、《薪火相传》等,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近几年,有1000余篇教学科研论文获得各级奖励,300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从校情出发,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科研之路,科研兴校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主要承担普及初、高中教育任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办学思想,逐渐形成了“志趣高雅、风清气正”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好学”的教风,“奋发图强、永不放弃”的学风。学校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员”的“三全”管理和“严管、严教、严考”的“三严”管理,严而有度,严而有爱,因而创造了“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佳绩,在成都市示范性高完中属一流:初中教学连续九年获区综合评估一等奖,是温江区教育界一张靓丽的名片,高中教学连续八年获得市教育局表彰。 为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2005年,学校加入了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开办了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网班)。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成都七中本部教师的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材料等课堂教学内容完整地实时地呈现在温江二中教室,我校“网班”学生与成都七中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时参与成都七中的教学活动,并与七中教师进行实时的双向交流。直播班的教学由七中特级教师把关,优秀中青年教师执教,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目前我校已开办了五届8个班,共有近400名优秀学生在“网班”学习,实现了“就在二中读七中”的愿望。 风雨沧桑五十年,奋蹄扬鞭谱新篇。热爱教育锐意进取的二中人将用勤劳和智慧,给每一个渴望飞翔的心灵插上翅膀,二中就是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是高新区管委会于2008年9月引进的第一所品牌公办初级中学,由具有百年文化积淀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成都七中领办。学校地处天府新城天环街199号,校园占地70亩,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511人。 学校致力于"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的教育。建校四年来,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获得了社会广泛的美誉。2011级、2012级两届中考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致力于"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校和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联系,携手开展"杰出人才引领工程"大型公益活动,上百名清华校友走进校园。目前,学校正在构建由清华等名校七中校友以及家长中的杰出人才为主体的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力争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发展需要选择2-3名社会精英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学校致力于构建"创生型课堂"。"创生型课堂"是独具我校鲜明特色的在全国学术届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旨在用创生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 的"创生型学习平台"基础上,学校引进数字移动终端设备ipad,组建云教育实验班,核心部分"电子书包"也已逐步推进。目前,学校的云教育实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培养学生领导力、创造力、生存力为主要目标,构建"七个模块、三个层级"的校本拓展性课程体系,厨艺课、陶艺课、工艺课、科创课及等近160余门选修课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即将建成的金融实验室、精工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学校注重为孩子们准备"国际通行证",在初一、初二开设英语口语课,聘请外交执教并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选修课。 近三年来,每年均有数百名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其中2011-2012年度获奖总人次达416人。奥赛实力初显,2013级22名学生获全国初中数学(初三)联赛一等奖,其中3人满分,占整个四川赛区满分的半壁江山(四川赛区满分6人)。2012级赵雪涵同学发明的"新型油水分离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4级刘淳皓获地理学奥赛"第三届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十一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选拔赛"一等奖,同时入选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中国国家集训队(也是四川省唯一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将参加于明年8月在俄罗斯举行的第十一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 学校将致力于用教育的人本化、科学化、信息化践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郫县一中前身岷阳书院,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学校地处国道213线和成灌速公路之间的郫筒镇,位于成都高心西区西侧,毗邻古望丛祠,占地151亩,是一所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布局科学,环境整洁优美,设施基本现代化的园林式生态学校。作为1998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的郫县一中,学校在251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承接传统,锐意创新,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以成为3000多名师生的共识,学校以形成了“校风正,班风纯,学风浓,管理新”的可喜局面。目前,学校以获得“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以及“郫县一中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成功实现了它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次跨越。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如今的郫县一中“四园一林一廊”如诗如画,住校学生食住宿无虞,学校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显著。现在,郫县一中在“明德达行,明体达用”办学思想指导下,正全面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塑校”方略,全体一中人正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在争取“国重”的征途中高歌猛进。真可谓是“千载书香荟萃八方名师时时绛帐竞风流,一片鹃声引来四海学子度度桃李绽奇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