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2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创建于1982年.迄今为止已有28年的历史.是一个拥有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是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试验中学,.校内环境优雅,学生素质普遍很高。老师很负责。是好学生向往的圣地。 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成都市教育局合格高完中的验收;2006年,学校成为全区9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地之一;2006—2007学年度,在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市教育局表扬奖;2007——2008学年度,在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市教育局表彰奖;2008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7-2008学年度,被区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同时被区妇联、区教育局联合授予“龙泉驿区示范家长学校”的称号。2009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 学校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方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贯彻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使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和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让改革出成果,以竞争求发展”的办学策略,坚持“科研促教,民主管理,开拓创新”的办事举措,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年年位居全区前茅,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科研氛围极浓,各学科的科研课题轰轰烈烈,成效显著。连续开办四届的艺体特长班已为国家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20人。学生在参加“巴黎国际手风琴比赛”、“布鲁塞尔中国节”、“中日文化交流书画展”等国际性活动中均获奖。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以改革求效益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思路。 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各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重视营造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确立并坚持了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即:以“发展”的科学理念,创新适应“发展”的学校教育,营造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建立适应“发展”的运作机制,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赋、潜能,通过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一所在本区有较大影响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单位。
【琢玉成器 育才成林】 成都市玉林中学建校于1988年,坐落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高新产业集中的成都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现占地103亩,师生逾4000人,拥有芳草、玉林、肖家河三个教学区。 【管理模式】 一校三区,线块结合;线上指导,块上落实。 【六个第一】 四川省第一所实行全面改革实验试点中学;成都市第一所实行校长招聘制的中学;西南片区第一所考取理科状元的普通中学;全国第一所有后援委员会的公立学校;四川省第一所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认证的省级示范校高中;四川省第一所被命名为十佳环境保护组织的中学。 【成就殊荣】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园林式学校,成都市十佳环境模范管理组织,成都市红旗团委,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平安学校”,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成都市科技活动基点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会员学校,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引领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308人,学科教师262人(其中芳草校区高中任课教师121人,玉林校区初中任课教师75人,肖家河校区初中任课教师66人);有驻校博士11人,有硕士研究生18人;中学高级教师135人,占学科教师总数的51.5 %,中学一级教师103人,占学科教师总数的39.3 %。全校共有名优教师35人:省市特级教师5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5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25人。四川省优秀教师5人,成都市劳动模范1人,成都市优秀教师31人,师德标兵17人,其他荣誉称号获得者200多人。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赛课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92年6月,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四段三友路135号,是成都市首批市级重点高完中。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招聘制和新型改制实验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实践历程中,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获得了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实验示范学校、成都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成都市数学奥校分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国家级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华区园林式单位等。 学校占地约20余亩,建筑面积12059平方米。为适应新时期对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一幢现代化的科技实验大楼,各项设施、教学设备均按一类高完中学校要求设计和配备,拥有一流的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系统、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图书馆、标准的200m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操场,并配备有多台移动多媒体、投影机、教学展示台等设施设备。 我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6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教师、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市、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区对口支援、区内薄弱学校及甘孜州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先进教师及先进工作者、市区中心教研组成员和高、中级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20多位教师已完成研究生学历进修,有十余位教师已获教育硕士学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优质课竞赛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5人,市级一等奖8人,区级一等奖10余人,200多篇教科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承担有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省级2项、市级课题6项。 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466名。办校十六年来,学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充分发挥改革学校的优势,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成效显著。我校学生参加省、市艺术节连续8届获“先进集体”称号,高、初中学生参加学科、科技、艺体等各项竞赛获全国、省、市级奖700多人次。自有毕业生的1995级至2009级,成大附中初、高中毕业、升学成绩均受到成都市教育局、成华区教育局表彰奖励,高2009级更获得“成华区高考突出贡献奖”。学校涌现的优秀学生汪杰、刘斌彬、况婷婷等200余人先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其中夏均等数十位同学先后考取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江华等数十位同学先后考取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学校立足于办成学生合格加特长、学校规范加特色,并且在市、区两级同类学校领先,有一定影响的市民满意的精品学校。秉承为师者“立范敬业仁爱奉献”;为学者“尚学厚德诚信求精”的办学理念。追求一种教育理想:每位师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位师生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树造一种学校品质:浓郁的书卷气,厚重的儒雅气,优良的党风,纯正的教风,浓厚的学风,严明的校风,办人民满意的精品学校。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生为本、德育先行;以师为本、依法从教;坚持改革,发展自我”。学校办学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由万达集团部分捐资新建,金牛区政府举办,成都七中领办。是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教育集团的一名新成员。是成都市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成都市城区西北片打造的一所名优中学。 学校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沙西线出城方向,距三环路约1200米,毗邻国宾馆——金牛宾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122.83亩,建筑面积7758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设计规模72个教学班,能容纳36 0 0名学生,可容纳学生3000人住宿的寄宿制学校。 学校按教育部新颁布城市学校标准,全新打造,超前配置:所有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体育馆、学生公寓,餐厅,一应俱全。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各种体育设施齐备。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独立成区,整个校园绿化面积达42%。 成都市政府对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定位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高素质。学校将以七中的管理团队领导,以七中的专家骨干引领,以七中的办学品位追求,着力建立一支充满爱心、富有激情、协作进取、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卓越追求、务实作风的杰出人才;打造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凸显的国际化、现代化名校。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由成都市国资委下属成都兴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国家全额投资举办.成都市兴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受成都市教育局业务指导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资产总额逾2亿元,持有成都市外国语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和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的国有股权。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按照全国著名省级示范高中盐道街中学办学模式,创建于2002年。是由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国有新机制的外语实验学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实行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位于成都市航空港开发区机场路189号,占地 100余亩,地处城南成熟社区,交通十分便利,学习环境美丽幽静,离尘不离城。校园内芳草茵茵,绿树成林,建筑布局合理,亭台楼宇交相辉映。教学设备设施均按一类学校配备,是学子们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 盐道街外语学校是由市教育局直接任命校长的学校之一,其全国有的性质决定了她有更高的可靠性与教育质量保障,拥有更雄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新机制使其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学校干部队伍年富力强,具有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又不失开拓创新精神,其中一名校级领导在盐道街中学任现职。教师队伍以省市重点中学教师为主体,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新的用人机制吸引一大批骨干教师到校应聘,既有教坛新秀,更有资深教师。其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职称的人数已占教师队伍的50%,可谓群星灿烂、人才济济。学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德识双馨、坚毅练达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和谐整合、整体提高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以尊师守纪、勤学好问、自尊自强、全面发展为学风,以爱生重德、严谨治教、刻苦钻研、勇于创造为教风,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实行小班额(每班不超过40人)特色化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突出外语教学特色,积极推进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以寄宿制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自主独立的品质与关爱和谐的团队精神。 学校源于名校的办学思想与管理经验,与总校盐道街中学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试要求,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校建立了广泛、深入和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与国际指名、国内一流的北京景山学校结为友好合作学校同步实施教学计划;与法国蒙特贝鲁左拉中学、美国崔尼特学校和新加坡法国学校建立了共识链,共享国际化、现代化教育资源。学校国际部还积极开展 中外合作留学预备教育。学校按照高起点、快发展、做精品的思路动作,从起步开始,这种新机制带来的良好教育效益便受到社会的关注。我校校风好、学风正、管理严,质量高为社会普遍认同。 目前,学校依托兴教公司雄厚的教育资源与资金支持,正与总校盐道街中学携手共创国家级重点中学,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必将再上台阶。盐道街外语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原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是一所由成都七中和四川嘉祥实业公司共同举办的、成都七中教育集团的第一所民办公助学校。由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并直接管理。学校于200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先进民办学校。 学校创建于2000年,占地260亩,是寄宿式的普通十二年制学校。学校发展飞速,仅建校五年,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3200人。2005年400余名初中毕业生中117名学生达到成都七中招生录取线,95%的毕业生升入成都七中、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原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和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中。截止2013年,中考重点率已实现全市八连冠。高2013级郭怡辰同学以理科707的高分勇夺四川省状元。现有三校四区,本部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校区、成华校区),分校为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郫县分校、北城分校(彭州)、另外2016年达州分校也将开学。 嘉祥更是在四川省率先实现了国际化教育,创办了初中英语衔接班和高中国际班,引进英国教材,聘请英国教师;开设中英远程网络课程,英国学校派老师来校执教和现场网络教学;出国的美国、英国、澳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游学的教师有百人次、学生有近千人。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前身系私立成都华英女子中学。1895年(清光绪21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英美会之女布道会创办,始为初小,学生7、8人。继添高小。1915年9月增设中学,1926年9月改为新制初中。1928年9月分设华英女子初级和高级中学,始由中国人任校长。1931年向政府立案。1938年9月高初中合并,定名“私立成都华英女子中学”。抗战期间,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疏散彭县坚持办学,9月迁回成都原址。1946年9月,受省教育厅委托增办高级家事职业班。1952年12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校”,一直为女子中学。1968年3月开始招收男生,实行男女合校,1993年3月,经市教委批准增挂"成都市科技创造(发明)学校"校牌,2000年加挂“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校牌。鉴于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成绩,1990年被列入国家教委主持编写的《教育大辞典》,是列入中、小学词条的成都八所中学之一。学校还是全国和省“创造教育实验基地”、陶行知理事会理事成员单位、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首批市级示范高中、市“游泳重点学校”。是四川省乃至西南片区唯一的一所女子中学。立案前,学校由基督教会的“华西教育会”领导,学生多由省内各地英美会所办女子学校选送。立案后,面向社会招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重视外语和音乐艺术的教育,家政和营养健康的实践教育,品德、行为的文明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的美的教育,曾两次获得当时省府的嘉奖。称赞学校“内务整齐”,环境“雅洁”,“学生庄重有礼”,“学行均著成绩”,英文采用直接教学法“尤为可取”。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各个时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并不断有所前进。1990年以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狠抓特色教育,以创造教育和女子教育为特色,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再上台阶。1993年学校在成都市率先开展创造教育,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塑造创造性个性的创造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学校增设科技创造发明课,各科教学渗透思维训练,德育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心理品质,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取得显著成绩,学生制作科技发明作品万余件,参加省市和全国发明展、亿利达、头脑奥赛、无线电、航模等竞赛获奖千余次。1997年开始办女子实验班,对女子教育进行研究,每年参加全国女子教育研讨会进行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突出的成绩,关注女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焦点,女学生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她们的语言和艺术天赋得以充分发挥。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厚德重育,承载着使命,孕育着新生,伴随着辉煌,培养出了众多的卓越人才,他们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共和国女将军之一廖文海;蜚声国内外的妇产科专家乐以成和眼科专家毛文书(连续五届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著名歌唱家,《白毛女》“喜儿”最早扮演者孟于(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著名演员赵亮;中央音乐家协会理事,法国文化艺术勋章获得者,新中国第一位音乐女指挥家郑小瑛;著名教育家,留美博士,对我校办学有突出贡献和在学生中有很高威望的郑元英教授;著名土壤学家,国际土壤学会副主席林伯群,她的名字已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美国ABI《世界名人录》、《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国科技大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人类首次从陨石中发现和测定碳化硅的留美学者唐明等;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管理干部、企业家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矛,1961年和1962年更是为全市第一,学校在各种竞赛中,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七十年代以孙传琪、巫方安为代表的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其行动响誉省内外;文革后,八十年代前期,教学高考成绩超许多省级重点中学;九十年代,学校工作全面发展,被列为市级“游泳重点学校”,游泳成绩突出,有专门的游泳场地,为全国、省、市各级输送出了大批的专业人才,1985年学校被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新形式下,学校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科研促校”的办学理念,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近年来承担全国“九.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和市级“十.五”规划课题,锻炼出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意识的师资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成绩突出,为社会信得过的学校,学校高初、中连续十多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近十多年来,初中教学成绩超同类学校和部分省级重点中学,高考成绩也一直位居市级重点中学前列,2005年中考平均分列全市第六名。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1个,校级课题结题107个。学校还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素质教育全国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模范教工之家”、市级“工会先进集体”、青羊区“青年文明号”,被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授予民主管理“先进集体”,获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秉承办学的历史积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争创特色名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争创省级示范学校,达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三满意”学校。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是经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集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 学校是成都天府新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将是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学校。学校由成都国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育北大青鸟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
成都市川化中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蓉城北郊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办事处[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东路28号 ,创建于1960年,199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6年成为“国家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校”,1997年成为四川省第一所GLOBE计划学校及中美合作动物多样性项目学校,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2000年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6月4日,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四川化工总厂子弟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属公办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隶属于青白江区教育局。2003年6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揭牌仪式举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揭牌仪式。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同年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2005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学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川化中学的办学声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校近年来,中、高考成绩年年上新台阶,连续十二年被评为“成都市大面积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并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先后荣获“四川省重点中学”、“国家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级绿色学校、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学校”。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示范性学校” ——崇州市蜀城中学,是一所1995年新办的完全中学,占地面积48864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2个,在籍学生3700余人,教职工272人。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6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2人,崇州市“十佳青年”9人,崇州市拔尖人才2人,崇州市级以上表彰的教师200余人。从1998年首批毕业生参加高考至今,共向国家高等学校输送大学本、专科学生5000多人,升学率按年均30%递增。特别是2004年高考,本校学生姚凯夺得全市理科状元(高考综合科291分名列成都市第二),上线总人数名列成都市重点中学第5位,向高等学校输送新生416名,是建校初的4.6倍。在成都市2004年学校工作综合评定中,名列当时成都市35所重点完中第四位。2005年我校学生丁莉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飞行学院录取,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后备人选。2007年我校学生王绪同学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 成为崇州市当年唯一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王晓璐同学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留学。2008年高考,我校克服地震影响,一次上线人数不降反增,上线增长率14.8%,成为四川延考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次受到成都市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坚持以体艺为特色,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十多年来,我校代表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荣获团体第一名33次,个人单项金牌148枚、银牌 132枚、铜牌90枚,98人次打破省市记录。学校先后向专业队、业余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余名,并培养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3名。我校射箭队李迅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射箭锦标赛冠军,入选2008年奥运会中国射箭集训队;我校高2006级学生李政荣获2008世界亚裔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爱心苑”、“同心苑”、“桂花苑”,“励志广场”等生机无限,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天地,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名校之门,圆名校之梦。我校2006年与成都七中联合办学,开设“七中网班”,共享名校七中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让那些梦寐以求但苦受条件所限的优秀学生终于可以轻松地圆梦七中,圆梦清华、北大。我校的高2009级网班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在全国80多个同级网班中,从入学时的第12名跃居至第2名(从高一上期末到现在一直保持第2名,仅次于七中本部)。该班入学时只有2人进入崇州市前183名。经过两年半的网班学习,已有12人进入了崇州市前50名。高2010级的网班向博妮同学入校时排名崇州市第57名,上期期末考试理科成绩已跃居崇州市第一。“七中网班”, 虽然学生身在远端,但完全按照成都七中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进度目标实施同步教学,异地同堂分享名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简直就像置身于成都七中本部就读一样。今年,学校与香港最优秀的中学培侨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并尝试开展英语和计算机特色教学,拟在初中、高中各开设两个实验班。由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崇州市蜀城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射箭重点学校”、“全国射箭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成都市示范性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崇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4年受到崇州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局的表彰。2005年还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单位”。 2008年初,崇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市学校2007年度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我校的各项总分名列全市75所学校的第一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