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学校是全省第一所由地方政府投资修建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始建于双水碾红花堰,2003年9月3日落成并开学。2005年9月,由于市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需要,学校迁建到荆竹三组,占地20余亩,30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名,其中初中16个班,小学14个班,教职工近90人。学校教学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备。学校原来的干部和教师全部从成华区公办学校抽调,经过6年发展,干部师资队伍逐步稳定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学校本着“让民工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思想,以“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实施“重育人,严规范”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首位,以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以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自落成开学至今,学校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基本做到了让每一个民工子女接受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经过几年来学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成华区文明单位、成华区和谐党组织、成华区示范家长学校、成华区校风示范学校、成华区绿色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小公民教育建设实践基地。学校教学质量连年受到区教育局表彰,特别是2009年中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获得成华区教育局授予的突出贡献奖;艺体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艺术教育方面,合唱舞蹈教育达到很高水平,其中少儿合唱连年在区中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并代表成华参加全市比赛,2008年学校少儿合唱团还代表四川参加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少儿合唱比赛,获得小黄鹂奖;体育教育方面,学校在田径、兴趣、广播操、韵律操、足跑等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少儿足跑比赛连年在区学生运动会中获得第一名,并代表成华参加全市比赛,并获得全市足跑比赛第三名好成绩, 学校的成长,一直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原省长张中伟、省委常委 市委书记李春城、省委常委李登菊、柯尊平、葛红林市长、原黄忠莹主席、何华章部长以及其它市区领导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并把学校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个典范向全市其他区县进行了宣传和推荐,成为社会和各级媒体关注的热点,被评为成都市教育十大新闻。 成华区红花学校的成功举办,是市区政府努力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自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探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有益尝试。作为代表政府办实事的学校,责无旁贷的应尽全力把学校办好,为民工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读书困难,2003年8月成华区政府斥资300万,在进城务工农民集中的红花堰地区修建了全省第一所全民工子弟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9月3日正式落成和开学。现占地20亩,2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班,小学15个班,教职工63人。学校收费与成都市民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收费政策,实行一费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减免。学校本着“让民工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思想,以“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实施“重育人,严规范”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首,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红花学校是全省第一所由成华区政府投资修建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于2003年9月3日正式落成和开学。该校位于成华区青龙街办荆竹三组,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名,其中初中16个班,小学14个班,教职工80人。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从成华区公办学校抽调。学校收费与成都市民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收费政策,实行一费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减免。学校本着“让民工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思想,以“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实施“重育人,严规范”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首,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自落成开学至今,学校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做到了让每一个民工子女接受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的热点,被评为2003年成都市教育十大新闻。学校的成长,一直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原省长张中伟,市委书记李春城,李登菊常委、柯尊平副省长、葛红林市长、黄忠莹主席、郝康理部长,吴平国副主任、副市长何华章、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市教育局局长杨伟以及其它市区领导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并把学校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一个典范向全市其他区县进行了宣传和推荐。成华区红花学校的成立,是市区政府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探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有益尝试。作为代表政府办实事的学校,责无旁贷的应尽全力把学校办好,为民工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成都市华建学校成立于1999年,坐落于蓉城之东。由原成都市第42中学和成都玻璃厂子弟校、成都157厂子弟校合并而成。2004年2月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经成华区教育局批准,又与附近两所小学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一校三区四点(分为本部、西区、东区;一个中学部,三个小学部)、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格局。目前,我校有在校师生230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11名,中级职称教师47名。在成华区委、区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事业成就教师,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立足于"培育特色,锻铸品牌,办好初中,争创新优质学校",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和先进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持续强化干部的管理能力;依托教育科研,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显著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天道自酬勤。华建人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校因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连续多次受到成华区教育局表彰奖励, 2009、2010年更是连续被成华区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在德体艺卫工作方面,我校被评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基地",先后获得"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校"、"成华区文明单位"、"成华区绿色学校"、"成华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华区校风示范校"、"成华区家长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科研队伍逐渐壮大,科研能力与水平日益提高,科研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报告及成华区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师生冲突教师化解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获成都市教育科研一等奖,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先进个人和科研骨干;在教师队伍方面,学科带头人3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30余人,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10人,市、区级先进德育工作者3人,区师德标兵2人;区优秀班主任6人。同时,我校学生有100余人次获得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有20个班级获得市、区"优秀班集体"称号。而今从头迈。小专题研究,促进教育科研常态化,锻造科研型专业教师队伍;"导讲评"课堂教学,关注课堂学习主体,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念......奋进的领导班子,专业的教师队伍,用铿锵有力的探索脚步,激情四溢的生动讲解诠释着华建人的奋进之志,激励着每一个华建人在"立德树人铸师魂,科学发展育桃李"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瑰丽篇章,追求教育发展的辉煌!
我校位于双林路189号,是全市第一所公立性质的九年一贯制双语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 2025人。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学校校园优美,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是净心学习的好地方。学校功能室齐备,拥有设施齐全的语音室、演播室、微机室(3个)、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图书室(2个)、科学实验室(2个)、音乐室(4个)、形体室等。全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虚心好学的科研型教师。在校教师121人,平均年龄 33 岁,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0 %。市、区学科带头人以及名师后备人选15人,校学科带头人5人。教师在省、市、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150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课堂教学发生了细微而深刻的变化。90余人次教师在各级赛课、教案设计比赛中获奖。学校以“点燃教师工作热情,激活教师创造智慧,关注教师精神需求”、“以智慧育人,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为宗旨。以教研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专家引领,名师为友,名校相伴,倾心打造“敬业、睿智、和乐、卓越”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勤奋、自律、博雅、仁爱”的学生群体。学校围绕“责任、感恩、成长”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追求和谐发展,学生在全国数理化、英语、生物、地理学科竞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省第六届初中生物学知识等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教学成绩显著,2006年学校荣获成华区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中考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市教育局的表彰。学校已经成为西南大学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四川省教育学院教科所实验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实习基地……3年来,在市、区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关怀下,在家长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中,通过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学校先后曾荣获“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 “成都市首批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省二级”等荣誉称号……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于2005年9月,在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背景下挂牌成立。学校位于成都市二仙桥北路31号(紧邻成都理工大学),这所标准化配置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54年的成都机车厂子弟校。2003年从企业剥离,移交成华区政府,2004年与圣灯乡人民塘村小学合并。学校占地20999平方米,共三个校区(其中一个校区位于理工大学校园内),校舍建筑面积8202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66人,专科28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高级教师48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现有学生1751人,41个教学班。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校奠定了发展基石学校传承企业办学的质量意识,倡导用文化的温存去激扬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追求有质量的生命,奠基有品位的生活。坚持"注重精细管理、积淀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品牌、培育和谐教师团队"的理念,以"有效、和谐、发展"为主题,扎扎实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认认真真办人民满意教育。一流的品牌合作为师生们开启了一扇门2006年5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成都市第一个挂牌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根主线,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目的。学校承研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于2009年1月通过专家组的结题鉴定,其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特色的艺术教育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学校以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为重点,激发孩子们热爱"天府之国"的情感,学校将极富巴蜀文化魅力的"川剧艺术"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又一亮点。学校自行创编的川剧舞蹈《满树桃花红似锦》多次被邀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出。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学校常年聘请"川西剪纸第一人"赵幼兵老师为学生们亲自授课,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草根文件的独特魅力。丰硕的成果彰显了生命质量的提升尊重生命,以和为贵;珍爱生命,以精为荣;润泽生命,以细为本。2005年校园集体舞《炫》在成华区第16届小学生艺术节中获特等奖,2006年校园集体舞《一起舞动》再次获特等奖,2006年舞蹈《森之灵》参加成都市第八届学生艺术节比赛获一等奖。作为全国首批生命教育实验学校,西南大学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二仙桥学校正以2个国家级课题引领学校全面工作,打造特色品牌。短短四年,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与石室中学等学校一起被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批准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校园管理先进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华区绿色学校"、"成华区优秀文明单位"、"成都市科技基点校"、"成都市平安学校"等。
双庆中学开办于1997年7月1日(校庆日)。原名九七中学,1999年11月更名双庆中学至今,地处沙河之滨的联合小区。校本部占地21.4亩,加上租赁的成华建设俱乐部,有近30亩校地。学校系单设初中(七—九年级)。在校学生1180人,分为23个教学班,每班平均约51人。教职工实际在岗80人,师生比为1:14.75。 (美丽的校园一角) 学校修建时按30个教学班规模设计。有30间教室、4间教师休息室、10间100㎡的实验室及相应的准备室和保管室。办公楼有大小不等的办公室和会议室27间。配套设施还有一个60m2左右的厨房和96㎡的新教师临时住房。总建筑面积约8000㎡,人均占有6.8㎡。 (先进的教学设备) 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诚信、求是、尚美、报国”的校训,倡导“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敢为人先”三种精神。经过全校师生六年的奋斗,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基本肯定和关注。较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目标(已达Ⅰ类目标)。学校的质量优势和严谨校风在周边地区树立起了良好形象。主要的荣誉和成绩有: 教育教学质量2000、2001、2002连续三年受市教育局表彰,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成华区特殊贡献奖。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是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讲究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队学生有全面的基本要求,又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学校的合唱团和美术教育已小有名气,取得成都市第六届艺术节合唱比赛第一名;田径队已捧回省、市、区多种奖牌,每年成都市的元旦越野跑都有双庆中学的学生进入前十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航空、航海、车模、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计算机设计、绘画等在成都市占有重要一席,6名同学获得“小电子技师”称号,学校获得成都市科协电子制作比赛特等奖。“快速搭建浮桥”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播出并获得一等奖。青少年智能机器人活动更是全国典范。2006、2007、2008、2009连续四年蝉联四川省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创新与实践活动初中组团体第一名;2007、2008连续两年荣获初中组全国一等奖,2009年更问鼎了初中组全国总冠军。中宣部等国家六部委共同开展的2007年“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调查活动中,我校同学收获了西部省市唯一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环境、海洋及领土署、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科学展板制作一等奖。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成都武侯金鹏科技实验学校是经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九年义务制学校。 我们坚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教育理念,立足基础,注重现在,着眼未来。 学校位于簇桥马家河村金航路49号(金花中学南侧前行200米) 学校占地20余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有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饭厅、微机室、交互式电视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 办学特色 我校实行双班主任制,每班选配责任专强、经验丰富的2名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 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武术、舞蹈、绘画等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办有《金鹏校园》报,开设了“校园之声”广播站; 我校设有“金鹏心语屋”、 “金鹏心语QQ”、“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心理服务。 联办普通高中班 为给更多的初中毕业学生提高升入普通高中学校学习的机会,本校计划联合邛崃市强项中学共同举办一期普通高中班,计划招收高一新生100名,学生入学后具备邛崃市强项中学的普通高中学籍,欢迎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学生报名。详细情况请到校咨询。 学生毕业去向 小学生毕业,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凡毕业考试合格者,可直接升入本校初中部就读,也可以自由择校。初中生毕业,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可升入本校与合作学校联办的普通高中班学习,也可以自由择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