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前身是1957年开办的一所市属普通中学。校名几度演变,初名为成都市第35中学。1997年,为适应成都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改变35中的薄弱现状,在成都市教育局领导下,依托百年名校全国示范性高中——成都七中办学,学校改名为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构筑起初中教育价值新高度,成为成都市初中教育第一品牌,四川省初中教育品质第一峰。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现有在岗教职工20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2名,省市教育学会理事及中心组成员9人,高级教师 56人、一级教师68人。自1997年以来,在以“以人为本,重在发展”为核心的成都七中“三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七中育才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思想,培植学校文化,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推行课程改革,为学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校风好、学风浓、师德高、管理优,深受成都市民的信赖。学校以突出的成绩和良好的声誉先后荣获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省市数十项荣誉称号。 十余年来,来自成都市各县区上百所小学的学生,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这个温馨的家园、和谐的乐园、高雅的学园里,学会了求知与创造、健身与审美,形成了“健康、高雅、聪慧、大气”的良好学风。自2000年首届毕业生始,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连年夺冠;育才学子参加全国数理化及信息学竞赛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获奖等级均位列四川省第一名;在艺术、体育和科技创新大赛风采尽显。学校管乐团多次受邀出国表演,学生排球队多次代表成都市及四川省参与角逐并获得佳奖,成都七中每年近百名学生保送进入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等学府,他们中约有 的学生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度过了三年初中学习时光。 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和培训制度,教师积极追求,不断进取,快速成长,获省市各类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日渐增多,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说课比赛和名师巡回讲学,承担国家、省、市新课程培训工作,同时积极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为新课程的积极推进做出了育才人应有的贡献。近几年,仅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的省市献课、录像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就达100多人次。2007年7月,学校“教师发展学苑”的建成,标志着我校教师发展迈上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在学习继承成都七中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教育的特点,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构建起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文化性”特征的“文化养校”管理体系,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七中育才学校还主动承担起 “支教”“扶教”工作,2005年9月始建的“远程直播教学班”,为推进教育均衡和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云南、贵州及省内100余所学校已经同步享用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2008年4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通过“优质教育链”建设联动区内的三圣中学、学道街中学分别成立“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三圣分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进一步助推了区域教育均衡,起好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开放的办学观不仅为教师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又将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辐射到各兄弟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引起了省内外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等10余个省市区上百所学校及教育团体到校交流学习。2008年1月,影响中国教育的主流媒体《人民教育》也在2008年3-4期合订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七中育才概况,并在第5期上以《让学校成为创造幸福的地方——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办学特色纪实》为题详细报道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办学情况。 “坚持‘占领制高点、在高处腾飞’,把七中育才建成‘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型校园、把七中育才建成人文与科学同辉、教师和学生共进的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思想先进,各项管理高效,课程体系完善,教师队伍精良,教研气氛浓厚,学生发展生动,办学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美的四川著名、国内知名的素质教育实验校、优质教育示范校”是今天七中育才人的共同目标。
成都市学道街中学座落在府南河畔、合江亭旁,是锦江区师资一流、设备最好的中学;是成都市校风示范校、锦江区窗口学校、成都七中辅导学校、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三力”教育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互动教育”实验学校。毕业优生率一直保持70%以上,中考重点率在区内一直名列前茅。在六城区公办初中中名列前十名。我们的教师师德高,业务精,爱心浓,管教严,效果佳。现有中、高级教师76名,其中省、市、区优秀教师57名,学科带头人和把关教师26名。学校以培养和造就“导师型和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接受七中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主研“三力教育”,积极参与“互动教育”实验,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学生要求 品德优,行为正,思想纯,学风好,后劲足。在“以德育促教学,以德育促成才”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学生从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入手,培养和发展“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学习”的品质;在教师的热情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涌现出大批身心两健、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佳的优秀学子。五年来有百余人在国家及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学有特长,在球类、田径、舞蹈、书法、绘画、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等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现。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管理 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奉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拥有一流的后勤管理服务设施。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好,质量高。毕业优生率均保持在70%以上,中考重点率在区内一直遥遥领先,被市教育局誉为“办得好的十所初级中学”之一。连续五年中考因重点率超过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和市内老牌初中而受到市、区教育局隆重表彰。办学目标 “教有特色,学有特长,高质普九,名校示范”,成为向国家级、省级重点,高中输送人才的生源基地学校。学校荣誉1、成都市文明单位2、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3、成都市德育先进集体4、成都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5、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锦江区义务教育示范窗口学校7、锦江区绿色学校8、教育部重点课题“三力”教育实验学校9、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互动教育”实验学校
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是一所2006年建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秋季,学校正式开办高中,重新定位为十二年制学校。学校地处高新区(西区)顺源北巷38号,毗邻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周边还有诸如英特尔(成都)产品有限公司等大批的高科技企业,所在区域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高科技园区和大学园区的集中区域。学校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高标准的塑胶跑道、人性化的室内体育馆、教工公寓、电梯等。学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全国和谐校园创建先进学校、英特尔基金会志愿者爱心教育基地学校、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实训基地、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安全管理先进集体、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 学校现有50个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15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74人;全国及省市区先进个人12人、优秀教师48人、优秀班主任29人;市、区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区学科带头人4人。近年来,随着北京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陕西师大等优秀大学毕业生及省级以上重点中学优秀成熟教师的加盟,学校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迅速壮大。 学校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意识,关爱每个师生、开发师生潜能”为办学思想,以“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为育人理念,以“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为工作作风,形成了“规范管理和养成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德育管理上构建起了独具一格的“四化”德育模式,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四三二一”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生学习目标跟踪教学法”。 学校办学三年来,其独具一格的管理模式和突飞猛进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令人惊叹的业绩:获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奖、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CIY)中国赛区创新大赛银奖、2007年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小学四级)一等奖、2009年“浩沙杯”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四川分赛区第二套大众五级一等奖、四川省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其作品被成都市教科所收藏)、成都市“百万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30人31足跑比赛小学组第一名、成都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个一等奖、成都市2007年中学主题班会赛课一等奖等。
成都高新和平学校是直属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的一所新成立的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学校地处规划中的成都市南城市副中心,南临三环路,西接天府大道,东连红星路南延线,学校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百余人 。 学校依托“省市校风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市重点中学、川师大外语实验学校”办学。形成“九年一贯、学段主管、目标整合”的特色。学校教学设施一流,建有3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和室内体育场以及现代化的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等,学校选聘组建了一支“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踏实、博学善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按照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品质立校、科研兴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依法治校、创建特色。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教师全面发展有特点,学校全面发展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围绕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健康、高尚、聪慧”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美好的道德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丰富的课外知识,积极的探索精神,一定的创新能力。学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了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管理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的教育品质稳步提高。在区、市、省、国家举办的学科竞赛中,共有47人次获奖。 和平学校是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