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盛小学系2004年2月由原龙潭乡两所村小(龙盛村小和付家店村小)合并而成,由成华区教育局直属管理,学校现有的2个校区共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31人,在职教师34名,长期代课教师8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2名,大专学历26人,本科学历12人。学校建设了微机室、图书室、美术室等多功能室,并修建了塑胶操场,配有电子备课室,移动多媒体,电视进班,学校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学校结合本校师生实际情况,确立了"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用心做好每件小事"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教师素质提升较快,学校现有校级骨干教师9名,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名,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教育教学质量进步较快,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要求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 "细节成就人生"的教育,学校教育工作针对性强,教育效果良好。在"用心做好每件小事"的理念引领下,规范师生的各种行为,重点做好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玩耍时的细节教育,关注教师在工作和学习的细节活动,重视学校各项管理细节,向师生灌输"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打造龙盛小学"细节教育"特色工作;认真抓好学校射箭普及和射箭队的日常训练,积极创造条件争创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并将射箭运动作为我校校本教材,纳入课时计划,普及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学校还注意提炼射箭运动的文化内涵,梳理射箭运动的传统理念,并结合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学校直属几年来发展迅速,硬件条件改善很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极大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种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效果明显,学生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家长满意程度较高,学校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学校已荣获成都市家长示范学校、成华区优秀文明单位、成华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践行城市精神,培养合格小公民"为办学目标,重学生养成教育,重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重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让学生充分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努力办成当地人民满意的学校。
成都市青龙小学,位于成都市青龙场云龙路,始建于20世纪中叶,历经50年的风雨历程,已拥有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34.33亩,校舍建筑面积13372.86平方米。有标准的运动场、体操室、游泳池,校园环境清幽,一年四季鸟鸣啁啾,鲜花不断,是理想的教育场所。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24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104人,是一支具有高学历、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四川省骨干教师1名,成都市骨干教师7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工作者5名,成华区学科带头人2名,成华区骨干教师9名,成华区优秀班主任18名,全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62人。 学校教育成就显著,被命名为: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校园环境管理先进学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基点学校、成华区体育艺术教育特殊项目学校竖笛、舞蹈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成华区新东方少儿艺术团分团合唱、竖笛、舞蹈分团、等称号;学校还荣获: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集体组织一等奖、成都市竖笛演奏比赛特等奖等荣誉。近年来,在各项科研和竞赛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共获得国家级奖76项,省市级奖30项,区级奖205项。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27项,区级奖40余项。 学校办学特色突出,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能力培养。青龙小学已经被列入“成都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示范校”,多次参与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受到市、区领导的肯定和鼓励。 随着教育内部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全校师生都将竭尽全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一个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乐园。
成师附小具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文明单位”首批“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一所具有一定示范性的省、市、区窗口学校。 学校建有多媒体阶梯教室、舞美室、书画室、语音室、乒乓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信息技术中心、红帆电视台和图书馆和电子音像馆,为现代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具有了以“情知结合”为鲜明特色的、稳定、优质、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情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使教师乐教、善教、创造性地教,学生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情知结合活动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情知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促进了管理的灵活高效。学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研究型教师队 伍,注重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并根据教师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创造各种机会,发挥所长,促其成长。学校大力推进“名师工程计划”,为名优教师向教育专家型人才铺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始终保持了学校师资的整体高水平态势。多年来,附小都是优秀教师与管理干部成长的摇篮。依托科学与情感相结合的管理,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多元化 教学风格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拥有了一支以特级教师、市教育专家、成都市劳动模范为首的优秀教师队伍。80%以上的教师受到全国、省、市、区不同级别的表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 “小学情知结合教育”研究在深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2001年举办的“傅先蓉情知教育艺术观摩研讨会”,较 为全面地展示了傅先蓉老师和附小全体教师多年来的情知教育研究成果.近两年,学校作为国家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的四川省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以校为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校本研修示范校多次承担国家级、省、市、区级示范课。2003年,学校主办了“小学语文新课程国家级骨干培训者研修班现场研讨会”, 展示了附小在构建开放充满活 力的语文课程中的丰硕成果。学校注重活动育人,德育工作成效显著,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的称号。学校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获全国一等奖。一个小队和一个中队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特色小队”和“全国特色中队”的荣誉称号。 学校从2002年起探索并全面推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实现学校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超前的一步。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改进”和“创新”理念。ISO的引进与创造性的运行,促使了教职工观念的更新,“提供优质教育服务,重视工作的持续改进”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理念。学校教职员工抖紧紧围绕提高过程质量、提升满意度而努力工作,学校持续改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坚持持续改进,对外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开放与合作,已与英国希尔托普小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学校在改革中不断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开拓出一条具有附小特色的发展之路,向创建现代化精品学校和中华名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奋进。
成都市马家河小学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金花街道办事处马家河村8组,是一所异地重建的新型城郊学校。学校现有班级28个,学生1416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85%以上。现有在职教师55名,100%为专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1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人。近年来,学校在武侯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本着以“成就一个学生,造福一个家庭”为理念,围绕“办一所老百姓喜爱的好学校”目标,按照“特色带动树品牌,整体推进谋发展”的思路,通过硬件投入、捆绑结对、师资调配等教育均衡措施,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是由中国青基会认定的中国第七家戴尔学习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命名的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成都市教育局、市科协命名的科技活动基点校、成都市妇联命名的新市民学校教学点、武侯区教育局确定的八所足球传统学校之一。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位于美丽的清水河畔,幽静的龙湾半岛小区内,占地12.5亩,现有教学班级19个,学生819人,教师52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省市骨干教师12名。 自学校建立以后,在整体移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生活教育研究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底蕴、着眼现实形态和把握未来规划,提出了“上善学校、若水教育”的教育追求。学校以创办“上善学校,学校尚善”为办学校的理想,以实践“如水教育,教育若水”为办教育的思想,将水的特性与教育的特性、师生的发展融合起来,通过科研兴校、文化立校,将若水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力求培养具有“质朴、灵动、勇敢”品质的人。 若水文化无声地润泽着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两年多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的才艺技能先后在全国、省市区获奖达2000多人次。若水文化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的快速进步,各大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在若水文化、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头奥比赛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被评为“成都市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迅速提升的办学品质得到各级领导、兄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高度赞誉。
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建于1938年,已有近70年历史。现位于城北川陕路与三环路交汇处,占地约9亩,属北新实验社区。2004年春,随着成华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由一所乡级学校转为区直属学校,农民工子女占80%以上,现拥有教学班17个,学生近900人,教职工40人,区学科带头人1名。 在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紧扣区教育局各项工作重点,围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整体优化”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的整体工作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学校发展前景良好。 近三年来,学校整体工作连续两年在三类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教学质量提升迅速,尤以语数学科成绩提高明显:2006-2007学年度,语文学科在全区毕业调考平均分达到或超过一类学校的标准;数学学科上升势头也很迅猛,已达到二类学校的标准。科技创新大赛、区级各项体育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55人次;舞蹈队、小百灵合唱团、广播操、自编操等集体项目比赛荣获区一等奖5次,二等奖8次。 成都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机遇;上级政府加大对我校的投入,使我校办学条件有了初步的改观;现成都市政府正在三环路以内兴建一所高规格、高标准、设施完备的新校区,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优质的硬件基础。全体教职员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奋进局面。 随着一名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十多名优秀大学生与2名优秀教师的引进。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整体学历提高,这对教育教学的改革、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青年教师们各有所长,为学校体育、科技、艺术等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南区)是由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都金苹果教育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本着“强强联合,更精、更强、更大”的战略方针投巨资兴办的一所充分体现“现代、国际、关怀、文化”的股份制学校。 学校位于大学路8号,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投资8000余万元,设施设备达到并超过国外一流名校的水平,人文关怀极为突出。 方形教室、错层结构、弧形黑板,让每一位孩子轻松看到黑板;电脑散落在教室、过道、功能室,它就是孩子们的工具与玩具;阅览室、功能室、手工吧、英语角、户外攀岩,孩子们的个性在引导下尽情张扬;百年银杏林、坡地绿化、空中花园,让孩子们在上课时春色满眼;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生活更方便;环保装修,实木墙面、防滑橡胶地砖,确保学生安全。恒温游泳池,室内体育场馆、开放式阅览室、陶艺馆、手工吧、电脑网络、家庭式住宿……无障碍的体能、生活、学习空间,引领孩子自由探索。
仲权镇中心小学校坐落于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和领导双石铺农民抗捐斗争的李仲权烈士的家乡——自流井区仲权镇,学校创建于1920年,原名双石铺初级小学,1951年双石铺人民为纪念李仲权烈士,将双石铺更名为仲权镇,双石铺初级小学更名为仲权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61人, 有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120人。 学校以“秉承遗志、着眼未来、张扬个性、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道路,初步打造了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敬业精神强的教师队伍;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实现了家、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过省先进少先队大队、市改水先进单位、区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区级教学质量等级奖。 目前,全体仲小人正上下一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朝着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学生热爱、家长满意、社会称颂的品牌学校迈进。
曾家岩小学位于自流井区东部,与蜀光中学为邻。学校于2002年新扩建后占地面积8389平方米,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拥有教室24间,办公室12间,5000平方米左右的运动场。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前班1个,师生500余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3 名,大专学历16名,中专学历8名;小学高级教师26名,小学一级教师11名。近年来,师生获得国家级奖108人次,省级奖46人次,市级奖63人次,区级奖59人次。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重德、增能、尚美” 的办学理念;以“常规加特色治校、达标加专长培师、合格加特色育生”为目标治校。要求教师“爱生如子,对孩子一生负责”,要求学生“立志、求远、学习改变未来”。全体师生追崇“诚信、勤奋、奉献、创新”精神,与世俱进,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市级教改课题《关于学生课堂自主性学习研究》获得自贡市第三届教研成果“一等奖”,形成了“看、思、议、讲、评”课堂五环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了素质教育。 近年来,学校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自流井区育英小学校创建于1943年,办学历史悠久。地处自贡市中心温州商城步行街,交通便利,前有釜溪碧水和绿叶环抱的富台山衬映,后有繁华似锦的五星大街倚靠,具有优良的办学优势。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学历全部达标。教师中取得本科学历的有21人,占32.3%;取得大专学历的有33人,占50.8%。小学高级教师51人,占78.5%。 学校拥有一个年富力强、团结奋发的领导集体,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情感激励人。在“乐学求真”办学思想的引导下,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突出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信息化教育、双语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教育创新的大旗下,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工作。我们作为全国“环境保护教育网络学校”、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四川省“篮球运动训练点”、自贡市“校风示范校”、自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大兴学习之风,创新之风,一直以来被喻为没挂牌的示范校。 学校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这支高素质,富有团队精神和坚强战斗力队伍的集团优势,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更提出以“质量兴校,品牌立校”为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校教师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我们虽有较久的历史,但却拥有一支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奋发向上的风采,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努力创造辉煌的业绩。 今后,育英人将满怀信心,踌躇满志,大步向前,努力地创造富有育英特色的灿烂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