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前身是省委子弟校。学校创造性的实施“一校多区”的新型办学体制,现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168名教师,实行2+4+6的办学模式。 自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对和谐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坚持不懈的践行“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校园(即蓝色海洋,魅力校园;知识海洋,书香校园;爱的海洋,温馨校园;信息海洋,数字校园),促进儿童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向往的学校。我们认为社会向往的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学校。 学校通过建一流的设施、施一流的管理、荟一流的师资、行一流的服务、育一流的学生,来创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先后培养出了2名成都市教育专家,1名青羊区教育专家,8名四川省特级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3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师资队伍有口皆碑。学校先后荣获省市两级校风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若干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项教育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主体教育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如今,教育信息化和家校共育已成为学校的显著办学特色,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学校。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泡小人将上下而求索!泡桐树小学这株繁盛的大树,在年轮的运转下刻画出一道道从优秀到卓越的印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泡小人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以高尚的师格,拳拳爱心,让泡桐树更加根深叶茂,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前身是省委子弟校。学校创造性的实施“一校多区”的新型办学体制,现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168名教师,实行2+4+6的办学模式。 自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对和谐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坚持不懈的践行“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校园(即蓝色海洋,魅力校园;知识海洋,书香校园;爱的海洋,温馨校园;信息海洋,数字校园),促进儿童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向往的学校。我们认为社会向往的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学校。 学校通过建一流的设施、施一流的管理、荟一流的师资、行一流的服务、育一流的学生,来创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先后培养出了2名成都市教育专家,1名青羊区教育专家,8名四川省特级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3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师资队伍有口皆碑。学校先后荣获省市两级校风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若干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项教育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主体教育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如今,教育信息化和家校共育已成为学校的显著办学特色,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学校。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泡小人将上下而求索!泡桐树小学这株繁盛的大树,在年轮的运转下刻画出一道道从优秀到卓越的印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泡小人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以高尚的师格,拳拳爱心,让泡桐树更加根深叶茂,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前身是省委子弟校。学校创造性的实施“一校多区”的新型办学体制,现有三个校区,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168名教师,实行2+4+6的办学模式。 自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对和谐教育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坚持不懈的践行“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校园(即蓝色海洋,魅力校园;知识海洋,书香校园;爱的海洋,温馨校园;信息海洋,数字校园),促进儿童主动、生动、活泼、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社会向往的学校。我们认为社会向往的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的学校。 学校通过建一流的设施、施一流的管理、荟一流的师资、行一流的服务、育一流的学生,来创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先后培养出了2名成都市教育专家,1名青羊区教育专家,8名四川省特级教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3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师资队伍有口皆碑。学校先后荣获省市两级校风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若干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项教育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主体教育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如今,教育信息化和家校共育已成为学校的显著办学特色,学校已经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学校。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泡小人将上下而求索!泡桐树小学这株繁盛的大树,在年轮的运转下刻画出一道道从优秀到卓越的印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泡小人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以高尚的师格,拳拳爱心,让泡桐树更加根深叶茂,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歌声悠扬......这就是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学校位于城西双新南路,紧邻青羊区教育局,占地面积26812平方米,建筑面积17638平方米,拥有高标准配置的教室、学术厅、实验室、运动场等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2008年附小成立以来,通过美丽教师,美丽课堂,美丽成长,美丽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起了校风优良,教学严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的自身品牌形象。附小拥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学生们能在学校中完成基本课程学习之余选择种植、木艺、非洲鼓、绘画、足球、排球、舞蹈等数十种校本课程;附小拥有异彩纷呈的校园特色活动,运动会、足球联赛、气排球及太极操表演、合唱展示等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在附小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我们将努力追求有特色,最优化的教育环境及模式。在附小,我们追求富有节奏的管理、教育、教学,"为学生富有节奏的生命服务"是附小人的宗旨;"做太阳底下最美好的教育"的是附小人的神圣追求。"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是学校的校训,附小人将努力使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遵循美的规律成就教师、家长、学生的美好人生。附小的教育不仅为美好的人生奠基,更要让学生的教育生活历程本身成为美好的一部分;不仅让学生的历程成为美好,也要让教师的生命成为"美的历程";不仅让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也要让家长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命得到美的升华。
成都市绿舟小学创建于解放初,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紧邻青羊区绿舟生态公园,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校占地18亩,有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32名教师,80%教师为本科学历,教师队伍作风优良、能力突出,多名教师荣获成都市、青羊区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学校教师在全国、省、市论文、教学技能比赛多次获奖。 2005年学校乘青羊区委、区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东风,青羊区教育局按照“两享受,两消除”的总体目标,修建了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新建了音乐室、美术室等各种功能教室和学生食堂,配齐了各类教学仪器.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标准化、现代化的建设。2008年因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学校教学楼拆除,学校将异地重建,计划2009年9月1日搬入新校区。 作为一所执着于“常规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发展中学校,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逐步探索出学校的发展之路:以“绿色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核,以“绿色教育”为学校教育发展的特质,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追求,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宗旨。同时,这也是我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 基本主张。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艺体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成都市红旗大队称号、成都市绿色学校称号、成都市家长示范学校、青羊区窗口小学称号、青羊区绿色学校称号、成都市青羊区2004-2005年度优秀年级组、青羊区优秀党组织创新活动案例奖、青羊区“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模型制作”比赛一等奖等。 成都市绿舟小学致力于创办成为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化发展、奠定终身幸福的地方;教师事业进步、专业化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地方!
百年实小名震巴蜀,不仅培养出了共和国总理,还成就了数以万计的社会名流、各界精英。随着成都市城区的扩大,为了让成都市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家长,由青羊区区委、区政府统一规划,青羊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成都市实验小学率先实现“名校西移”战略,在西三环光华大道旁新增一个校区——投资总额超过2000万元的西区。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实小西区优美的育人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一流的教学质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百年实小的教育积淀,将为每一个学生成功人生的起步做好各方面充分的准备,为学生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西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一万余平米,全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大气而厚重,园林化的校园环境美丽清雅,200米环形跑道围绕着铺设人工草皮的操场。学校还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36间现代化智能教室连通了国际互联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12间各学科功能教室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罗马议事厅、俄罗斯图书馆更为学校凭添欧陆古典风情。有别于本部的一点是,西区还设有宽敞明亮、温馨美丽的住宿部,营养配餐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精心照顾给予孩子最贴心的呵护。 西区致力于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除了成都市教育专家陆枋、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向尧,还有全国优秀教师周学静、成都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林川等一批名优教师加盟。目前,实小本部已抽调十余名各科骨干教师搭建起了西区一流的教师团队,下一步还将从本部、本区乃至省内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壮大西区的师资队伍。 西区虽然传承百年实小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的办学理念以及现代的管理模式,但决不是对本部简单的克隆和翻版,西区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和亮点。西区将以生命教育作为主线,倾力打造一所让生命更加美好的一流学校。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学校成立的“新星少年俱乐部”为学生们搭建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平台,活动项目纳入课程体系,保证课时,保证师资,还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指导。2008年11月,学校承办了以“为了生命的美好”为主题的青羊区新星少年俱乐部现场观摩活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等各级专家、领导莅临指导,对学校着眼于生命的教育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2009年3月20日,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一行视察学校,他们对学校优美清雅的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赞不绝口,对学校细致入微的文化建设也非常称道,而学生们昂扬的精神面貌与精彩的表现也让大家由衷地感叹优质的教育真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至此,实小西区与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比邻而居,构成了城西从小学到中学的优质教育生态链。 为了生命的美好,我们努力着,希望每个生命都能与众不同; 为了生命的美好!我们将更努力!相信每个生命都会与众不同!
成都是一座因水生因水兴的城市;成都人向来崇尚水文化。坐落在正通顺街旁的双眼井,至今受到青羊区人民政府的重点保护。因为成都人忘不了双眼井的玉泉曾哺育过生活在这里的多少代人,更忘不了双眼井“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曾潜移默化地陶冶过多少代的成都人。中国近代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就是喝着这口双眼井的水,望着双眼井“日日取之而不尽,日日不取而不溢,故往来井井”的情景,度过了他终身难忘的孩提时代。2006年,在这里诞生一所以古井命名的学校——成都市双眼井小学。学校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源泉上奋,水涌若轮”的古训,转化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润物无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因势利导”的办学理念。以“让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的家园,社区的学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用“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作为校训;倡导“启迪心灵、以学定教、由博返约、教学相长”的教风;培育“尊师乐学、知行合一、创新学法、劳逸协调”的学风,让学校成为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周围可乘公车介绍:37 106 64 1 5 99 16 101 3 154 45 61 53 7 80 73路。
成都市通锦小学北依府河,南邻树德中学,曾名为“树德三小”、宁夏街小学、新华西路小学,几易其名于2006年9月正式启用通锦小学的名称。该校座落于北较场西路1号,乃孙震将军孙德超创办,历史悠久,具有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敬业、宽容、创新、进步为教风,以爱为本,以生为本,让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区域的孩子们都能接受平等和谐的优质教育,都能全面、和谐且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以出人才、出成果为己任。学校的师资生机勃勃,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和学历达标、求实进取、敬业爱生、政治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占全教师总数的6.5%;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29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93.5%;小学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的51%以上。获得过全国、省、市、区各级优秀或荣誉称号的教师占全校教师90%以上,学校教师有上百项成果获全国、省、市、区级奖,有近百篇论文获奖或刊物上发表。学校在“平等和谐”的核心理念引导下,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教育网络,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家校协同、和谐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校园美、校风好、重质量、有特色,老百姓满意的学校,进而达到实力做强、品位做优,实现小而精。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健康成长收获不少,分获百科知识、航模、车模、船模、微机、排球、气排球、舞蹈、器乐等比赛的优异成绩。学校成绩也十分显著,荣获全国“十五”规划重点德育课题先进实验校、成都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四川省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学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基点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排球)学校、青羊区校风示范校,青羊区健康教育达标校、青羊区优秀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成都市培华小学是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地处绿树成荫的一环路东二段培华西路,创办于1959年,原为国营宏明无线电器材总厂学校,2000年7月经省市教育局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成都市培华小学正式成立。学校经过彻底改造,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现有教职工80人,在校学生1600人。校园环境优美,专用教室功能齐备,师资队伍精良,结构合理,有多名学科带头人、省市优秀教师和一批骨干教师。培华小学既传承老学校的优良传统,又焕发新学校的蓬勃朝气,学校领导班子锐意改革,求真务实,以科学管理为前提,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正沿着“高起点、快发展”的思路开拓奋进。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树美德、求真知、扬特长”为校训,以“内部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办学道路特色化”为办学目标,开辟一条科研兴校、课题育人的道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省、市三级重点课题子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区级课题“书法教育实验研究”等多个课题,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注重突出办学特色,被授予“成都市书法教育实验校”、“成华区写字教学示范校”,短期内已获成华区“文明单位”、“校风示范校”、“红领巾示范校”、“健康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如今,培华小学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之路,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按照成都市成华区区委、区府“全面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建设生态城区、活力成华”的战略,在2004年2月由原成华区杨柳小学、成华区大观堰小学重组合并成立成都市杨柳小学。目前含两个校区(杨柳本部:成华区杨柳南路10号;杨柳分校:成都市外东沙河堡大观堰街1号),25个教学班,学生近1300人,教职工72人。成都市杨柳小学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不断,是花园般的校园,是学生求学的乐园。学校两校区总面积15亩,教学楼、师生餐厅一应俱全。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学生计算机房、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同时还拥有一个100米环形跑道的土质田径场和一个100米环形跑道塑胶草坪操场。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建设社区化学校为重心”为办学理念,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成绩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跟踪名师学习,努力进修,不断提高。目前小学高级职称占49%;大专学历占60%以上;正在进行本科学习或已毕业的占30%左右;近两年,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 “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评价研究课题方案”被列入成华区十一、五科研课题。学校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合格加特长”为目标,学生习作、舞蹈、科技作品等多次在区、市获奖,校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多年在市、区各类比赛中名列前茅。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奋斗,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成华区文明学单位”、“成华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成华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成华区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成华区艺体、健康、环保、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成华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成华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成华区优秀团支部”“成华区田径、足球、篮球”体育传统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支部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和肯定。1、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服务学生、尊重学生观念;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促进、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建设社区化学校为重心,促进家长、社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学校发展。2、 办学目标: 学校确定了“以特色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用科研促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持之不懈努力,逐步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育人环境,把我校办成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特色突出、师资稳定、科研气氛浓烈、干部队伍过硬、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的学校。3、 培养目标 :(1)、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正直善良、艰苦朴素、志向高远、勤奋好学、思维活跃、善于合作、敢于竞争、主动发展。(2)、教师整体结构得到优化:结构合理、观念领先、关爱学生、乐于奉献、严谨治学、教学民主、团结协作、敢于创新。(3)、干部整体管理技能得到加强:依法治校、公正廉洁、善于学习、作风民主、业务精湛、勇于改革、规范管理、注重实效。4、 三风一训:(1)、校风:民主、合作、开放、自主。(2)、学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3)、教风:爱生、博学、务实、进取。(4)、校训:养体必先养志,正己而后正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