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隶属温州市教育局,是温州市重点中学,省A级普通高中。学校依托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2002年被列为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面向21世纪十所现代化名校之一。 学校位于市区温瑞塘河南塘河边,依水而建,独具江南水乡的空灵俊逸。学校布局合理,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创一流水平,占地面积近150亩(包括二期征地18亩),现有建筑面积40843m2,校园绿化面积达38300 m2,绿化率38.33%。教学设备按省重点高中标准配备。有400m国际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草坪足球场1个,网球场2个,篮球场7个。学校规模发展迅速,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提升快。现拥有5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2个,高中32个,在校生近2800人,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教室均配备多媒体平台。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人,温州市名教师(名班主任)3人,省、市教坛新秀8人,教坛中坚5人,学科骨干教师3人。高级教师占2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4.7%,教育硕士28人,长期任教外籍教师1—2人。学校从全国各省、市引进大批名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并从名牌师范院校录用优秀毕业生,组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拔尖、敢于创新、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三考成绩与学科竞赛成绩稳步提升。 学校遵循“为学日益、以正兴邦”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研兴校战略。2001年4月我校省级课题“英语直拼教学法”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同年8月结题报告荣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2001年10月学校又成为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与此同时学校还致力与墨尔本语言中心、斯道兹学院、兰氏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开创与澳洲合作办学之先河——温州第二十一中学中澳部。我校一至四届的中澳班学生已顺利出国,签证率达100%,多名学生就读于澳洲知名大学。两校还规定每年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执教、学习培训。目前,学校与澳大利亚托马斯学院合作高中课程项目(VCE课程)已经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不断扩建壮大的过程中,学校荣获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科研研究“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优秀实验学校、温州市中小学行规达标学校、市级群体先进集体、市级德育特色学校、2004年教育部命名的“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单位”、市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集体、学校生活后勤一条龙全面达标单位、2003—2004年度市级教科研先进单位、2005年温州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省A级普高、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评估、验收。2006年8月,学校已顺利通过温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的督导评估,被正式命名为温州市重点中学。2007年9月,被评为温州市文明单位。2008年浙江省绿色学校。目前,全体二十一中人正团结一心,为共创一所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着!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创办于1987年7月,是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生1200余人,专任教师95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学校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楠溪江路218号,紧邻市行政中心。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获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称号,2005年荣获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温州市首批“新课程实施工作样本学校”。管理特色 学校坚持“三全”、“三严”、“三让”的治校方针,秉承“求真、务实、树正、创新”的管理理念,实行教职工全员坐班制、班级管理千分制、住校生寝室星级管理制、行政教师24小时值班制;推行值周班制度、青年志愿者服务制度及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制度。师资力量 奉献、爱岗、敬业、创新是教师们的基本精神,学校现有省市劳模2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1人,市名师1人,区名师4人,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5人,市优秀教师13人,市学科骨干教师8人,有12人完成或正在进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近三年学校教师有100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多项课题成果获奖,出版了教育教学专著多本
绍兴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47年4月,直属于绍兴市教育局,是浙江省特殊教育先进教育学校。学校座落于绍兴市区缪家桥河沿9号,北与儿童公园接壤,东临军分区预备役团,南与著名的旅游胜地沈园遥相对应,西靠繁华的商业街中兴南路。闹中取静,环境宜人。学校占地542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4平方米。 绍兴市聋哑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绍兴县、新县、嵊州市和越城区境内的聋哑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有 10个班级,130余名学生,35位教职员工。是绍兴市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24位专任教师中有省、市级名师培养对象各1名,小学高级教师16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6名。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充裕,内有专职生活指导教师4名,专职校医1名,食堂人员5名。学生在校九年可享受优质的专业教育和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学校历受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怀,办学条件和教育装备优良。综合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律动教室、多功能美术教室及各种专业职技教室一应俱全。实为广大聋生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学校一贯重视聋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教育,持久实施"大德育工程",严格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效。针对聋生实际,强化身心缺陷补偿教育。遵循"口语为主,手语为辅,书面语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致力于形成和发展聋生的书面语言和有声语言,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积极探索聋生的扬长教育,着力于一技之长的培养和职业技术教育,初步形成了学科分层推进、第二课堂拓展、专业课程强化、短期培训提高、厂校挂钩延伸的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的文艺节目和书画作品及工美小制作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成了学校办学成果的又一亮点。近年来先后有10余位毕业生凭籍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突出的专业基础进入了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其中1人考取了中国美院,5人进入了华强职校大专班,1人进入上海青技校毕业后供职于东方电视台动画制作中心,其余毕业生就业率历年均达100%。多家新闻单位就此连续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多次为新办聋校培训师资,曾承办过全省聋哑教育师资培训班。 近年来,学校高扬"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优教"旗帜,在教育科研的大道上迈步开始了新的征程。目前,2个省级课题,l个市"十五•重点规划课题,1个市级2个市属级课题正在我校铺开实施,60余篇教师论文也在各级刊物和评比中发表或获奖,教育科研在我校正呈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也必将为我们聋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气象。 "全心全意为聋生服务"是我们一贯的办学宗旨。使每一个聋孩子成为自食其力,残而有为的"四有"新人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办学目标。跃身成为全省规范化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是我们当下的努力方向。绍兴聋校热请欢迎各界朋友莅临指导!
啸秋中学,象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素有浙南威尼斯美称的三垟湿地。她,在改革大潮中发展壮大。她,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已走过了五个春秋! 1997--1998年,起步 由著名的台胞何朝育先生捐资,瓯海区政府台办主办,瓯海区教育局主管,以何先生父名“啸秋”命名的国有民营全日制普通高中--啸秋中学,于1997年正式招生。当年招收高一6个班,初一2个班。适中的定位,灵活的机制,优美的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开了好头。 1998--1999年,大发展 良好的机遇,给啸秋中学带来了大发展。1999年学校班级数增至14个,东扩发展计划付之实施:育英桥竣工,实验楼、学生公寓、育英大礼堂、千人餐厅,拔地而起。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初具规模。何老先生夫妇参加竣工典礼,陈莲莲副市长对学校的发展和前景予以充分肯定。 1999--2000年,殊荣满载 累累硕果招客来。省、市、区领导和行家以及海内外客人频频来校考察指导。通过评估验收,先后获得了多项殊荣:首批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区先进学校、市文明学校、区《行规》达标学校。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的提高,“啸秋”在温州广袤的大地上深深扎根。 2000--2001年,再上新台阶 由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管理与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特别是2000届、2001届毕业生上大学人数,分别达到109人和137人,“啸秋”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一块“磁石”,该年秋季招生场面火爆,仅10天便招满8个班(超计划一个班)。学校各方面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2002年,稳定发展 2002学年,学校拥有班级24个,学生1200人,教职工100人,占地50余亩,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绿化已被命名为市级先进绿化单位,新建的第二幢教学楼及女生公寓楼也已竣工投入使用。下半年招收高一新生8个班,学校在稳步前进,蓬勃向上。“啸中”——令人向往的寄宿制全日制普通高中,为莘莘学子架起通往理想的金桥。 2002--2003年,众志成城 现有25个普高班,在校生1300名,教职工110人。2003年高考升学率为75%,艺术特长生升学率达98%。学校环境优美,师资精良,管理规范,校风严谨,深受好评。以“求实,求真,求新,求进”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是英华的学子,我们是未来的栋梁,华夏的甘露滋润着我们,柳川的沃土培育我们成长……”英华校歌唱响了乐清英华学校,使英华学校在瓯江江畔,中雁山麓,在乐清大地上家喻户晓。 乐清英华学校是一所2001年批准创办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寄宿民办学校,学校地处闻名全国的“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东临柳黄公路,北靠乐清大动脉乐清中心大道,西濒七里港进港大道,南望川流不息的瓯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63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566平方米,绿地率38.36%,总投资1.5亿多元。学校现有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2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是乐清市办学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完善、人文环境最优美的学校之一。学校努力实践“优质教育”的构想,从全国各地招聘了一支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平均年龄31岁,中学高级、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各地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占29%。 学校为了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对教育的要求,实行了小班制教学、寄宿制管理、开放型教学、全过程服务,充分发挥寄宿学校的育人功能。剑桥少儿英语、智力七巧板是我校小学两大特色,是乐清市市西地区唯一一个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智力七巧板代表乐清市参加温州市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计算机课。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成绩显著,建校以来共有50多人次在省、地、市中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中获奖。 学校教学质量初露锋芒,学科竞赛成绩突出,2004年有一位同学获浙江省自然科学竞赛一等奖,2005年有两位同学获初中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一位同学获浙江省自然科学竞赛二等奖,建校以来,全校共有256人次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第一届、第二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中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5年、2006年高考分别有13人、18人上本科线,上线率分别达52%和55%,学生分别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厦门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录取;2005年、2006年中考分别有19名、42名同学被省一级重点高中录取,普高正式录取率在70%以上。 办学四年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取得的业绩得到了广大家长和上级领导的良好评价,学校被评为乐清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乐清市绿色学校、乐清市三星级学校、乐清市文明单位、温州市花园式学校、温州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瓯海区三垟中学创办于197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承担着三垟街道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原校址在三垟街道沙河丹东村东垟,因校舍面积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于1998年8月迁入现校舍。学校现坐落于温州生态园北部, 位于三垟大道黄屿2号,毗邻温州大道、瓯海大道,交通便利。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810名学生,69名教职工[专任教师60人]。学校占地面积17266平方米,建筑面积8494平方米,绿化面积2429多平方米,建有一个250米标准跑道的现代化田径场和一个室内风雨操场。校园内环境优美,雕塑别致优雅,是一所既具有现代化气息又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化学校。 学校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劳技室、音乐室、科技室、微机室等专用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小平台,4个实验室和3个仪器室均按省I类标准配备。另外学校还有拥有300个座位大报告厅,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60人,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4周岁,本科毕业占88%,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3%。现拥有瓯海区专业技术人才1名,瓯海区名校长1名,瓯海区名师1名,区级及以上教坛新苗、新秀、中坚10名,市、区级骨干教师7名。 学校以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为办学理念,以“责任、尊重、求真、高效”为核心价值观,以“会求知、学做事、能共处、求生存”为育人目标,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的和谐发展,积极追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的学校管理目标。 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面向全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赢得了上级领导以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学校现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书法教育基地、温州市示范初中、温州市中小生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瓯海区示范性家长学校、瓯海区绿色学校、瓯海区平安校园、瓯海区农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瓯海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瓯海区首批教学管理规范达标学校、瓯海区先进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的优势,积极开发了《温州绿心》等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三垟湿地生态资源相结合,逐步形成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教育。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多次在区、市做经验介绍,受到了区、市教育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2006年7月温州电视台还专门报道了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学校在此基础上,现在正致力于实现从自然的绿色生态教育转向人文的生态和谐教育,积极实施“新生态教育”,运用生态学整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借鉴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并考虑到教育生态的特殊性,改革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规划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力求创生出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教育。“新生态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开放的教育,是一种整体和谐的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正致力于追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让每一个教师在这里诗意栖居”的理想愿景。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将我校办成“全市有影响、全区知名的品牌化、优质化、有特色的学校”,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光荣而崇高的使命!我们有三十多年办学积淀而成的优良传统,有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全体三垟中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铸造出新的辉煌,迎来新的腾飞!
温州市双屿中学创办于1965年,前称“双屿农业中学”,1969年更名为“温州市双屿中学”。1998年,双屿镇人民政府投资1100万元的新校舍落成,双屿中学迎来了新的发展。2003年,通过教育强乡镇的创建,双屿中学的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双屿中学与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组建城乡教育集团,成为温州市第十七中学双屿分校。2006年以来学校被评为温州市示范初中、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温州市首批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温州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Ⅰ类达标学校、温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先进集体、温州市科技实践活动先进集体、鹿城区学生优秀社团、鹿城区优秀学生会、鹿城区田径训练基地。 双屿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卧旗山下,北临瓯江,南接鞋都路,东面是中国鞋都文化广场。校园占地面积11253平方米,建筑面积6726.7平方米,绿化面积2036平方米。目前学校有24个初中教学班,976名学生(学校有一半的学生是非辖区学生),89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80名。
温州市新世纪学校经市教委批准于1994年6月创建,是一所规范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办学九年来, 学校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连年被评为温州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浙江省“一级民办学校”。 学校坚持“做真人,求真知”的办学宗旨,致力于“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发 学校占地4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装备先进,有功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电脑、语音教室,300m环形跑道的操场,全部教室装有多媒体电脑,全校形成多媒体校园网。 学生宿舍每间21m2 ,入住四人,配有立柜、电扇、卫生间和电话。食堂面积900m2 ,每餐供应饭菜品种20多种及各类点心,满足师生自由选择就餐需要。医务室设有门诊室、护理室和药房,全天候为师生身体健康服务。校园环境优美,四季鲜花盛开,绿化面积达760m2 ,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学校聘任全国各地和本市名师执教,其中特级、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40%以上,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专职为主、高职称为主的教师队伍,具有既教书、又育人、善管理的特色。敬业、爱生是本校教师的共同心声。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德育、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富有特色,班主任均住到学生宿舍中,工作做到“六到位”,行政管理每日做到“十检查”。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显现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激发了学习热情,加强了学习信 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和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住宿制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以来,师生共有230人次获得省、市、区(县)级奖励。近三年来,每年招收的高一新生,有近80%是公立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努力,每年高中毕业生中都有65-70%的学生成为高校的上线生(加上上高职、自考、民办学院,上大学达85%以上。),为培养四有接班人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现在一个“校纪严、校风正、质量高、环境美”的新世纪学校正在阔步向前迈进。
绍兴艺术学校成立于1980年,前身系浙江绍剧艺术培训班,1998年改名为绍兴戏曲艺术学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绍兴艺术学校,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绍兴地区唯一的一所艺术类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2003年学校迁建至亭山新校区,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教学设施一流,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设有戏曲、音乐、舞蹈、美术、幼儿教育、旅游表演艺术等六大专业,其中戏曲专业为传统特色专业,幼儿教育为市级示范专业,音乐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学校现有班级27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160人。教职员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4人,双师型教师18人。先后涌现了市级优秀文化拔尖人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优质课获得者等。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成绩斐然。近几年来,我校师生共获省市级以上奖项达60多人次。其中包括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公开赛民谣组和同声青年组2个金奖;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最具人气奖”;全国小梅花金奖;“越女争锋”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新秀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浙江省选拔赛声乐比赛银奖;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声乐大赛银奖;“蚁力神”杯华东地区戏曲大奖赛三等奖;第四届“虎山杯”浙江省青年歌手大赛金奖;第二届浙江省“长三角”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银奖;浙江省“群星奖”舞蹈大赛银奖;浙江省民乐比赛一、二等奖;浙江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节活动一、二等奖等。 同时,学校倡导“育人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把“突出专业、保证就业、促成升学”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先后为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以及省内外艺术团体输送了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学校办学思路开阔,对外交流活跃。先后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等院校、丹麦欧登塞安徒生青年交响乐团、奥地利柯伦纽堡市音乐学校等进行交流演出,多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访问演出。学校还积极参加市委市府组织的重大节庆活动,如公祭大禹陵典礼、中国“七艺节”、中国鲁迅文化艺术节、中国黄酒节等。 全体艺校人正将满腔热情化为不断进取的动力,努力拼搏,为把绍兴艺术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艺术学校不懈努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