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2004年9月的杭州滨兴学校,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现有学生1500人,教师100人,作为高新区(滨江)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5年来,学校一直在走文化立校之路,在“和谐、简约、人文、开放”的学校文化中,一种“求阙、自信、超越”的校风正逐渐形成。“建一所理想的学校,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是滨兴人共同的办学追求。 学校一直把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树立三大课堂观念,即有序课堂、情感课堂、高效课堂。有序课堂是基础,情感课堂是要素,高效课堂是目的。 学校要求教师始终关注课堂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六个方面,努力减少无效的课堂活动,以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基本的要求是:吸引学生的视线、激起学生的思考、力求学生的练习反馈;中高段年级要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每节课至少让30%的学生有发言或板演的机会。“紧张+愉悦=高效”是学校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的直观表述,紧张:即课堂内要让学生紧张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手脑并用,学生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练习与反馈;愉悦,即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师生之间合作的快乐,课堂要有笑声,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通过大量的学习和讨论,学校向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讲解答疑——练习检测” 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课堂“学生、教师”双主体作用,来尝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还依托杭师大的师资力量,加快对教师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对1—6年级的部分语文、数学教师进行着力培养;派出教师参加有关名师培训机构的中短期培训,以及派老师去名校挂职锻炼、结对拜师学习。为了集中优秀教师资源,滨兴学校特邀请区、市的优秀教师来学校与青年教师一起上课,即“精彩课堂”,请专家进行评课指导,在活动中找到与名师的差距,促进广大教师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温州市第十六中学,简称温州十六中或温十六中,系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直属公办完全中学,1964年创办,2008年有31个班级(初中14个、高中17个),学生1600多人,教职工117人。温十六中坐落在瓯江之滨,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杨府山脚下(黎明东路64号),并与其连为一体。校园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中学生修业求学的理想场所。2008年3月,新校园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园规划用地是老校园的4倍,总投资1.4745亿元,建筑面积25717平方米,并配备400米标准跑道等工程,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校园。
鄞州区龙观乡中心学校位于鄞州区西部,地处风光秀丽的四明山革命老区桓村村。中心学校是在1999年由原来的龙观乡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26680平方米,学校内设25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有篮球场三个。学校有教职工76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16人,小学高级12人,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28人。有教学班24班,学生1149人。学校设有图书馆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自然科学实验室三个、电脑室二个、语音室二个、综合电教室一个。学校装有校园音响、双向闭路电视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学校分别于1992年、1998年通过了国家、省、市教委的“两基”、“两高”验收,成为达标学校,2000年、2001年又分别通过了省、市的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学校工作欣欣向上,发展迅速。学校的布局、师资改良、教育特色日趋完善。 学校依章冶校,规范管理,积极偿试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特优生,发展特长生,帮助特困生,转化特殊生“的四特为目的,切实提高全面教育质量,注重办特色,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鼓励撰写教育论文,近年来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多名教师有近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八十多人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类竞赛中获奖,初中女子篮球队在1999年、2003年获得区乡镇篮球赛第一名,代表区出席市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学校是区女子篮球训练基地。在新世纪里学校已创建为文明单位,并正向更高层次昂首迈进。
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创办于2000年9月。2004年5月学校完成了新校区的整体搬迁工作。新学校位于萧山城区高桥南路,北靠箩婆河,西邻高桥路,环境幽雅,交通便利。 新学校按照浙江省重点中学的标准构建,占地150亩,共投资8000余万元,设计规模50个班级。学校现有班级50个,学生2800余人,教职员工近200人。由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馆、体艺楼等构成,作为一线学习区;还建有中心广场、学习广场和休闲娱乐广场,突出优美、舒适和精致的环境特点,是二线休闲娱乐区;宾馆式的学生公寓、高标准的学生餐厅,宽敞、明亮、整洁,作为三线生活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最优越的后勤保障。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国标400m环形8跑道塑胶田径运动场等高级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达到全省一流的水平。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省优秀教师、市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50余人。办学四年来,学校坚持“从严治校,科学管理,走特色教学之路”的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5年的高考中,文科上线率达到97.48%,理科上线率达到97.79%,文科本科率为47.9%,理科本科率为46.4%,高考重点率、文理科本科率、文理科上线率均位于同类学校第一。逐步形成了严谨、文明、刻苦、向上的优良校风。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得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绿化先进单位、萧山区文明单位等二十六个荣誉。
浙江省泰顺县第七中学创办于1970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座落于浙江省中心镇和旅游城镇,温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镇,泰顺县城镇发展体系中心和旅游中心——雅阳镇,距甬台温高速公路25公里,距苍南、福鼎和泰顺县城均50公里,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39996平方米(约60亩),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1400名学生,有108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92人,80%以上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有3位高级职称教师,有省农村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市师得标兵一人,市教坛中坚1人,县级骨干教师10多人,师资队伍年轻富有活力,爱岗敬业的教师骨干团队日渐浓厚, 学校以“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为宗旨,以“厚德、博爱、求真、创新”为校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推行“以人为本,制度规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如段长负责制,班主任考核聘任制,小班化教学等,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显著,中考、高考、初中期末统测,初中学科竞赛等均获得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去年中考再创历史新高,不仅上重高人数达63人之多,而且中考第一名,第五名第七名均在我校。紧抓创市教育强镇,省教育强县的契机,近两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绿化错落有致, 文化氛围浓厚,干净漂亮校园装饰一新。 目前,学校存书达2万多册,各类实验室9个,电脑房2个,多媒体室1个,小媒体教室29个,,乒乓球桌21副,灯光球场3个,拥有乡下唯一的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一个,学校的住宿条件得到显著改变,,三幢住宿楼每层均有洗浴卫生间,08年完工的二层食堂投入使用。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正以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几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雅阳教育发展基金会、当地村干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拼搏下,学校先后取得了泰顺县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泰顺县中小学德育规范校、泰顺县文明单位、县级先进团组织、县级绿色学校、县级筹资办学先进单位、县级乡镇独立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泰顺县示范性初中和温州市毒品预防教育五星级学校、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温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温州市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温州市推行体育健康标准先进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正以创建温州市农村示范性学校为目标,将学校打造为“让每位教师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成长的乐园”,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而不懈努力工作。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温州华侨中学)创建于1957年,1984年开始创办职业高中,有着20多年的职业教育历史,是一所拥有世界各地华侨校友和国内外技能人才的市直属公办学校,学校是“省烹饪专业教研基地”、“省绿色学校”、“省华文教育基地”、“省餐旅服务实训基地”、 “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同时是温州市唯一一所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三个“国”字号金牌的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紧紧依托地方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现已发展壮大成为一所总校拥有十几个专业、60多个班级、在校生3000多人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同时学校拥有三大校区、两大分校,包括分校区共二十几个专业、90多个班级、在校生5000多人。学校设有烹饪管理、旅游管理与商务、中西烹饪、饭店管理、双语国际贸易、电脑装潢设计、计算机应用、金融财会等专业,其中烹饪专业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双语国际贸易专业、装潢专业为温州市示范性专业。现校园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近3.4万平方米,可容纳住校生1400多人。图书馆藏书四万多册,已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学校建有烹饪、饭店管理系列实验实训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制图室、财会模拟室、闭路电视反馈系统等。师生在近几年参加的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在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热菜一等奖第一名,并取得数枚金牌银牌。学校以广大华侨为坚强后盾,打响“侨”字金牌,推动“出国带薪实习”工作,每年均有大批毕业生出国创业。学校不仅在国内,在海外许多国家的华侨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绍兴市稽山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地处会稽山北麓,取址于古绍兴八县最高学府府学宫,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学校东临沈园,西近秋瑾故居,南抱投醪河,北靠鲁迅故里。府学宫古朴端庄,戟门、大成门、泮池和重修府学碑等遗迹于今尚存。斑驳的雕梁画栋,依然掩饰不住它昔日的光华。参天古树,郁郁葱茏,荫庇下不尽的神韵。悠悠青史,文采风流。此处集稽山镜水之灵秀,蕴千年府学之精髓。 1932年9月,“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会同朱仲华、金汤侯、汤日新、徐柏堂等10位乡贤,出资创办了稽山中学之前身——“私立绍兴中学”,这是绍兴地区第一所完全中学。当时,正值国难严重时期,邵力子先生亲题校训“卧薪尝胆”以勉励师生。蔡元培先生题写校名。周恩来总理、蔡元培先生、何燮侯先生、马寅初先生、竺可桢先生等曾任校董。建校初期,邵力子先生对学生说:“中学生要极力的用心于学业品行,决没有其它的杂念。”首任校长徐柏堂劝勉师生应有“远大的眼光、坚韧不拔的精神”。先贤的大教育理念传承至今,使稽山中学成为一所别具魅力的学校。现代稽中,教育设施一流,教师队伍优良,教育质量优异。 学校现有42个高中班级,在校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近20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省高中新课程专家组成员2人,省高校师训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人。学校中现有高级教师72人,一级教师77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逾93%。近两年来,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比赛成绩市区领先,有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人,省优质课一等奖3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人数位居市属学校首位。稽中始终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勤施教化,敦品励学,泽润桑梓,英杰辈出。近8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各行各业的人才,杰出校友有中科院院士徐光宪、陶文铨、著名导演谢晋等。近年来,其中有省高考状元3人,市文理科状元12人。稽中人的奋斗,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如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省一级重点、省文明单位、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省教科研百强学校、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等。岁月荏苒,投醪河水依然碧波荡漾。她记录了越王勾践的忍辱复仇的壮志,也承载着百年稽中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学校上下精诚团结、锐意进取。2009年,学校提出“一切为学生发展,一切为师生服务,一切为教育质量”的工作理念,学校领导传承创新,勤勉务实,呈现崭新的局面。
郭溪镇塘下中学创办于1978年,前身是郭溪二中,原址在塘下山前下坦,1997年8月迁址,现座落于塘下山前公园南麓。校园占地面积55.6亩,建筑面积共13014平方米,学校背倚塘下公园南100米临温巨公路,依山傍路,环境幽雅,俨然一所花园式校园。 二十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逐年壮大,由原来的10来个班级发展到现在的30个班级,在校生共1552名,专任教师89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69.3%,平均年龄30.3岁,本科学历以上达93%,中学高级职称3人,一级职称28人,区级教坛新秀8人,区教坛新苗7人,区课改论坛获得者8人,市骨干教师1人,区骨干教师19人,区名师培养对象1人。这支队伍有很强的凝聚力,充满活力,业务精良,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辛勤奋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 学校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足基础教育初中阶段必修课程,七年级还开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每年都要举办一届体育节,艺术节,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学校还特地开辟了“素质教育实验基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激起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翱翔于理想的天空,陶醉在艺术的殿堂,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塘下中学的开设重要课题,体现了塘中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为此培养多位心理辅导老师。为了使青春期教育水平上台阶,塘下中学在区计生局、镇计生办的支持下,开辟了“青春期教育园地”,举办了“青春知识知多少”竞赛,作文比赛和大型图片展览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青春期知识,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情操,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其他各方面教育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建校20多年以来,学校始终遵循“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尚德、方正、博学、严谨”的师风,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管理,深化改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奖3人次,获市级奖22人次,区级奖223次。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机制,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以科研兴校为主线,大力开展新课改活动;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努力做到“校本研修主题化,主题系列化”,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近四年,先后承担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12项,课题成果获省一等奖1项、市级揭题12项,区级奖10项,教师论文有11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获省级奖4人次、市级奖12人次、区级奖71人次。获市优质课评比奖1人次、区优质课评比奖17人次,其它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书面评课、课题方案设计等各类评比中获省级奖3人次、市级奖8人次、区级奖198人次,共开出市、区级公开课22节,开创了学校教研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学校先后获得区中考先进学校、市《国家体育锻炼实施办法》先进单位、市级群体先进单位、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先进学校、温州市示范初中、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先进学校、区级实验教育先进集体、区先进总务处、区先进教研组等荣誉,学校还成为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验基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授予“国家外语实验学校”、同时设立了《温州晚报》学生记者站。 在成绩面前塘中人并没有自满,新时期全体塘中人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新的目标扬帆远航。热爱教育,有志于献身教育的塘中人必将勇立改革潮头,为这所年轻学校唱响与时俱进的新歌。
象山荔港学校创办于1999年8月,由原象山二中初中部和石浦五爱小学合并而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座落在新开发的石浦皇城小区内,占地六十多亩。2002年小学部迁并石浦延昌小学,2003年昌国中学并入,成为一所纯初中学校。 目前,学校共25个班级,在校学生数为1340人。教职工83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为35人。有较先进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清新优雅。 五年来,学校本着“团结、务实、开拓”的荔港精神,按照“合格+特长”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优异,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位列农村学校之冠。语文、数学、自然、外语竞赛多人多次获全国、省、市、县级奖,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作文、书法、绘画等数百件作品已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歌舞艺术表演已多次在县艺术节上获奖。 如今,象山荔港学校全体师生继续秉承荔港精神,与时俱进,为争创省农村示范初中而努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