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文小营实验学校一贯秉承“皕年传承,发展宗文,九年服务,幸福终身”的办学理念,传承“质朴、耐劳、诚实、不欺”的百年校训,倡导“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教风和“自强、自信、有恒、创新”的学风。
杭州东园集团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创新、健美的校风;在教师中鼓励创新和改革、倡导敬业和奉献、提倡合作和竞争,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点。东园小学创始者是:丁立中。 2004年东园小学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百年老校东园小学,创建于1909年,原名“观成学堂”。 学校地处城区东部,南宋时,曾辟为皇家御园,故称“东园”。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如戏剧家洪升、历鹗,文学评论家袁牧等都曾在此居住或生活过,留有许多与东园有关的诗词、文章和市井生活写照。 东园地区是杭城丝绸业的发祥之地。学校的创立,亦与杭州丝绸有关,且渊源极深。 杭州丝绸,唐宋时期,即有盛誉,元明以来,更是民间丝绸作坊的集聚地。史称旧时东园有“三多”:寺庙多、水荡多、机坊(纺织机作坊)多,有“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之说。解放后的杭州丝绸,十之八九亦集中在此一带。 学校原址机神庙,供奉丝织之神,也是杭州丝绸同人祭祀丝绸祖师的议事场所。据《杭州府志》载:“轩辕黄帝庙即机神庙,建于雍正年间,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因额圯,而里人重加兴建。咸丰毁,同治重建。” 1909年,为解决丝绸业子女的读书,由丝绸行业公会出面举办学堂,地点就设在机神庙,名为“观成学堂”。当时称为向神灵借校舍。 解放后,学堂转为公办,更名为东元巷小学。是区重点学校,曾培养出以浙江省第一批特级教师林湄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2000年原树园小学并入本校,更名为东园小学。2002年命名为第三附小。2003年新配套的流水苑小学纳入东园小学统一管理。2004年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2008年,流水苑校区整体划归京都教育集团。 现在学校下辖东园、树园、流水苑三个校区。 东园校区 0571-85181989总机转 树园校区 0571-85185742总机转 流水苑校区 0571-85451921总机转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是依托采荷二小开办的国有民办小学。学校创办于 2002 年 9 月,师资配备上均为市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 学校在办学思路上以培养自主、现代的学生为理念,开展小班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学校将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等先进设备引入课堂,丰富了学习资源,教学效果显著 , 同时积极开展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为全区首批课改的试验学校。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提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还引出了外籍教师承担英语课教学,并以书法教学等传统文化培养人、影响人。 在这所学校每年的4月会推选出一部分同学赶赴新加坡进行游学活动。 校容校貌 走进大门有一个四季常青美丽的大花园,花园中有长椅供学生休息,中间有一个用石子铺成的世界地图,整幢教学楼美丽,每个教室都有空调,学生在此学习非常舒适。 在教学楼内的的花园里,有一条三岔口的石板路,嵌有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校的班级:学校一年级5个班,其余年级只有4个班级,每个班均有30名学生,标准的小班化。 前几年:采荷三小又多了一个新校区,江锦校区,已经开放,新学生将会在那里读书以便分流。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位于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翠苑四区内,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由省教研室直接进行业务指导、教师培训的附属小学。学校已成为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省教研室专家的教改实验基地、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 学校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教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齐全,已经实现规模办学。现有8个教学小班,640余名学生,44名教职工。拥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2人为全国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4人为市学科带头人,12人获得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关怀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面贯策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学校的两张金名片。一是小班化教育金名片,2000年起学校开始潜心小班化教育研究,并成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骨干学校,承办了西湖区首次小班化教育研讨会,2007年11月学校正式命名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二是打造学校书法教学金名片,连续两次承办省级写字研讨会,2009年成为浙江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经过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学校办学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历届毕业生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上一级学校的赞赏,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全面、团结向上、和谐文明、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学校的校风是“勤奋、进取、和谐、向上”。
杭州市大关小学是绽放于古运河畔的一朵艺术奇葩。学校建于1910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坚持“育人为本,素质第一,全面优质,美育特色”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是杭州市的“十大名校”。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全校38位教师中,拥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市级劳模、市教坛新秀、市十佳“轻负高质”教师10余名。 学校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已创作并排练节目600多个,尤其是民乐《逗趣》获“全国蒲公英大赛创作、演出两项最高荣誉金奖”。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作为省重点涉外单位,学校接待了美、英等30多个国家的友好代表团,并八度应邀出访,载誉而归。 学校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致力于学生幸福童年的建设,承担国家十五期间重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科研先进单位,省科研200强学校。 在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校将为争创全国一流强校而不懈努力。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是由原艮山路小学和原闸弄口中学合并而成的。学校位于机场路里街39号。 根据区教育局的规划,2010年7月将两所学校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迁入新址,改名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采用“科研机构+新校”的办学模式,树立教师信心,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打造一所精致、和谐、优质、开放的学校。 学校办学规模为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建设用地约21102㎡,建筑面积11340㎡,按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二类标准设置建设。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级,教职工97名。学校有标准的室内外体育活动场地,多个专用教室,设施齐全。建有目前先进的闭路电视系统、校内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数控广播系统、安全报警系统和家校通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所有班级均配备多媒体设备(背投或投影仪),教育技术先进。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校园的建筑风格、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柔和雅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理念,营造出在纷繁的周边环境中追求宁静的学校氛围。学校内形成较为集中的绿化中心,以达到学生与自然的对话、融合。整个学校充满校园文化氛围、是开放型的现代校园。 学校通过和省教科院合作,力求用人本管理、生活德育、意义教学和满意服务等策略,来建设一支“科学、民主、理性和开拓”的高效型管理队伍;营造一支“博学、协作、奉献、进取”的勤巧型教工队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为把学生培养成“想学、能学、会学和乐学”合格公民奠定牢固的基础;努力把学校建成净化、绿化、美化相结合的花园型校园。从而形成和谐、求真、精致和创新的校训,达到多元融合、差异发展、精致和谐、活泼幸福的宗旨,实现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位于复兴南苑12号,背靠玉皇山,坐拥钱塘江,鸟瞰校园,犹如上城教育东南部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教卫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社区共建先进单位、杭州市雏鹰红旗大队、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先进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4616平方米,绿化面积4387平方米。优雅的校园环境,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了有利条件。学校建成校园网,配备了较先进的网络设备。教师人人拥有办公电脑,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信息传递更为便捷,交流增添新的平台。学校所有班级配齐由背投电视、视频展示台、电脑组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更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共有教职工40名,其中2名教师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名教师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名教师荣获市教坛新秀称号,13名教师获区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秀支教教师,1名教师为杭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被评为区“十佳师德楷模”,2名教师被评为区“十佳辅导员”。 学校重视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领域,近三年来学校共有40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学科论文或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师们在研究中提升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研究。 教育人才培养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在学生身上,周晓馨、徐佳伶、张心怡、胡华慧等学生先后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少儿华罗庚数学竞赛中获奖;陈艺苗同学擅长小提琴演奏,获上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杭州市二等奖,2007年5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张佳蕲同学自幼喜欢绘画,曾获区、市小学生电脑绘画比赛一等奖,省二等奖,首届杭州市少儿原创动漫设计大赛获二等奖。谢永喆参加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获浙江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足球队在市、区比赛中一路争冠,扬名杭城。
西湖小学始创于1933年,位于曙光路143号。学校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全国雏鹰红旗大队”、“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杭州市最满意单位”、“西湖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西湖区首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秀等级学校”。最近又喜添荣誉,集团网站获得:浙江省一等奖(第一名)。 2002年9月,西湖小学创办了第二所学校——西湖(府苑)小学。学校以培养“全面、大气、和谐、发展”的富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现代人为目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04年9月,西湖人又把目光聚焦于第三个学校——西湖(文新)小学。西湖文新小学占地面积近25亩,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高规格的建设标准不仅配备了各类完善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专用教室,更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 2005年5月,西湖小学正式成立了教育集团,更名为“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提出了打造“集团五大‘教育公园’——成长乐园、人才田园、温暖家园、网络e园、现代校园”的口号。让“西湖”成为杭城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全体西湖人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标!
杭州育才中学俯瞰杭州育才中学属民办公助性质的初级中学,校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南三苑12号。 2000年学校董事会改组,重新恢复招生。育才人发扬“样样落实、天天坚持”的精神,狠抓教学质量,通过几年的努力,以绝对优势一举取得03、04、05、06连续四年中考重高上线率的第一名,成为杭城第一所连续四年整体发挥最为出色的学校。成为了一所广受学生和家长肯定的热点中学。学校现有19个班级,1094名学生,85名教职员工。 2005年初,我们又创办了杭州市锦绣中学,首次招生即喜获丰收,同样受到了家长的热捧。我们把当年创办育才的精神和干劲,全部投入到了新的发展中,立志用三年时间在城西打造出杭州初中又一精品学校。我们还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在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经费收入略有结余的时候,05年8月,捐赠了两万元左右的教学、办公设备给建德市姚村乡中心学校,9月8日,又捐赠25万元在该地建了一所希望小学。06年三月份又捐资25万元在建德市大同镇建第二所希望小学。 我校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初级中学,学校校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南三苑12号。学校现有21个班级,1094名学生,85名教职员工。师资在学历结构上,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年龄结构上,我校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我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带来了各校优良的作风和教学方法,对于我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 目前教师队伍稳定,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通过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行师德建设等活动,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向上良好态势,大家对我校跨越式发展和我校在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杭州市师范学院附小)位于西溪河下46号,杭州市文教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比邻杭商院、电子工业学校、省委党校等多所高等学府。她创办于1951年2月,优越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办学历史,为今日的文一街小学奠定了丰厚的教育基石。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11个月艰苦奋战,学校于2001年8月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校园整体改建工程,被评为“西湖杯”工程。学校环境高雅优美,设施设备完善,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程控电话系统,积极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劳动、学会共处”的培养目标,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命”的改革思路,团结全体教工,同心合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使学校建设成一所能适应小康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布局合理、设施一流、师资优良、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现代化城市小学,使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整洁美丽的花园。 目前,学校占地7586平方米,有25个教学班,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学校致力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她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同时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各级荣誉,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区实验研究课题30余项,被评为全国“我心中的21世纪”读书活动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省市优秀家长学校、省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市区卫生、文明先进单位、校风校貌最佳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关工工作先进集体、市雏鹰红旗大队等,被授予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实践基地、杭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