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浦沿小学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西测,钱江一桥南端。学校创建于民国16年(1927),时称浦沿小学。校址在蒋家桥坂。学校设本部和东冠、新生、山二三所分校,学校占地61633平方米,藏书65503平方米册,计算机489台。全校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局域网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大型多媒体阶梯教室、学生计算机房、语音教室、标准实验室、师生餐厅、塑胶环形250M跑道。现有班级67个,学生3078人,其中本部29班,学生1327人。专任教师14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7人,40周岁以下教师104人,大专以上学历11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是一所设施先进,环境幽雅,质量优秀,“学园、花园、乐园,三园合一”的杭州跨江发展的窗口学校。
千岛湖镇第三小学是淳安县千岛湖镇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创办于1988年,占地面积13949平方米,建筑面积有8535平方米。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82名。学校发展至今,条件优越,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学校座落在繁华新安北路7号,北邻县政府,西靠绿城五星级公寓,美丽的千岛湖就在窗外。1988年建校时为千岛湖镇中心学校, 2000年布局调整,初中部迁出,将千岛湖第四小学并入改为现名,成为淳安县上规模的小学之一。今年来,随着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学校当初仅有的一幢“M”型的综合楼,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教育需求,为此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关注下,学校开始加大投入,深化发展。2006年以来,抓住“创省教育强县”的契机,学校扩地3.8亩,兴建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大食堂,完成了旧楼的翻新改造,新建了200米标准的塑胶操场,建设了艺术长廊和文化小广场,配置了39个多媒体教室,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总投资800余万元,使学校办学条件步入先进行列。学校硬件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走进三小新校门,火红的塑胶跑道,蜿蜒的艺术长廊,耸立的雪松翠柏,宽敞洁净的校园处处给人美的享受。 校园北角文化小广场上矗立着“书海扬帆”的校标雕塑,主楼正中镶嵌着鲜红的校风——“明理,好学,求实,创新”;“求真,至善,达美”的校训镌刻在新校门的内墙上,一幅幅生动形象、艺术浓厚的师生书法绘画作品张贴在走廊上,处处彰显着三小的文化追求和教育品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楼走廊、楼道过道,都悬挂名人名言、教育目标、学生获奖的书画作品,形成独特的三小“文化长廊”。 2007年以来,学校完成了多媒体教室和专用教室的建造、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2个电脑教室、校园局域网,发布了学校网站(www.qdhzsx.com),购置了摄相机、录像机,39个教室安装了背投设备,建成了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
淳安县中洲镇樟村中心完全小学成立于1992年已有17年历史,淳安县中洲镇樟村中心完全小学位于人杰地灵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主要经营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员工人数约为壹拾玖名。
富阳市场口镇中心小学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学堂山,学堂山是富春江畔的一座小山,高虽无百仞,但恰是35平方公里场口平原赖以安澜的三大砥柱之一。场口镇中心小学现由镇小、真佳溪完小、叶盛完小、马山完小、青江完小、华丰完小6所学校组成。镇小有小学班7个,在校小学生213人,在职教职工17人:附属幼儿班1个,在校幼儿31人,在职幼儿教师2人。5所完小共30个小学班,在校小学生717人,在职小学公办教师40人:完小附属幼儿班5个,在校幼儿139人,自聘幼儿教师5人。场口镇小和5所完小的学生来自于化竹、场口、大庄、木排、前溪、红溪、后溪、叶盛、周家、闻家、青江、华丰、曼头山等13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区。履盖人口13000左右。场口镇小于1984年新建现教学楼,华丰完小于1989年新建现教学楼,叶盛完小于1992年新建现教学楼,马山完小于1994年新建现教学楼,青江完小于1996年新建现教学楼,真佳溪完小1997年新建现教学楼。现场口镇小教学楼占地面积1082平方米,操场1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和计算机房各1个,学校有大屏幕多媒体1套,由场口镇党委政府从杭州“49100”工作中争取资金10万元,配备每套价值2.1万的简易多媒体6套,6所学校各校1套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场口镇小学创办于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当时在场口有两所学校:一所名为“富阳县公立景山初等小学堂”,另一所名为“富阳县公立西南区两等小学堂”,到1911年两所学校合并成一所,更名为“景山初等小学校”。 1928年由著名乡绅李宝濂为首在场口亭子山,筹建景山小学,1929年9月开学,学校名称为“富阳县第三区立景山小学校”,学校聘认了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办得很出色,全县统考成绩及体育成绩都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成为当时富阳四所有名的高等小学之一。国民党委员何应钦在学校大门上题写“美秀所锺”四个大字,浙江省参议长余绍松为学校礼堂题写“纪念堂”三个字。 抗日战争爆发,景山小学迁至常安乡小剡村,场口又办起了“县立战时临时场口小学”,由富阳县县长陈学评任校长。1941年2月景山小学迁回场口。1944年临时小学改名为“场口第一中心学校”,校长冯柏材。1949年解放后场口小学办在场口徐家祠堂,校长宣光钟,教师7名,6个班级,150名左右学生。1951年王贤才任校长,搬到学堂山,1951年起成立少先儿童团、共青团、教育工会。1958年大跃进、学校开展“大普及”、“大炼钢铁”,种试验田等活动。1960年校长李向荣。场口区中心小学建立党支部,许志营任文卫支部书记,徐修忠任副书记、兼副校长。1966年文革开始。1969年6月教师改变四队任教。场口学校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冯志超,公社教育干部徐洪玉。1970年学校改为场口“五·七”小学业校。1977年9月—1978年2月校长孙友富,1978年校长周荣根、叶润丰、李水兰,1979年小学校长叶润来、李水兰。 1979年场口小学办起两个初中班,后又办了一个高中班,1977年中学、小学分开,更名为“场口公社中学”,“场口公社小学”,建制乡镇后“场口公社小学”又更名为“场口镇小学”,学校一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 1989年场口中小学合并为场口中心学校,孙德其任校长、书记,1993年场口中心学校中小学又分开,朱富生任校长、书记,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孙士法任校长、书记。2000年8月方银梅任校长、书记。
杭州市大关小学是绽放于古运河畔的一朵艺术奇葩。学校建于1910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坚持“育人为本,素质第一,全面优质,美育特色”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是杭州市的“十大名校”。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全校38位教师中,拥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市级劳模、市教坛新秀、市十佳“轻负高质”教师10余名。 学校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已创作并排练节目600多个,尤其是民乐《逗趣》获“全国蒲公英大赛创作、演出两项最高荣誉金奖”。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作为省重点涉外单位,学校接待了美、英等30多个国家的友好代表团,并八度应邀出访,载誉而归。 学校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致力于学生幸福童年的建设,承担国家十五期间重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科研先进单位,省科研200强学校。 在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校将为争创全国一流强校而不懈努力。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杭州市安吉路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新型小学。学校先后成为浙江省重点小学、浙江省实验小学。1989年学校被列为“全国百所名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九年一贯学制改革,改名为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市安吉路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新型小学。学校先后成为浙江省重点小学、浙江省实验小学。1989年学校被列为“全国百所名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九年一贯学制改革,改名为杭州市安威坪镇希望小学的优质教育集团,同时形成了无法用数字表达的名校品牌效应。 50多年来,作为对外开放单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来校参观考察访问,学校先后有26批师生到10个国家和地区访问。通过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学校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她敞开胸怀接纳四面来风,她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嘉宾,因开放而灿烂,因包容而多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正以更新的思想和观念,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大的气魄和手笔,更强的决心和力度,展现安吉路的生机,释放安吉路的活力,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名校。 学校设施齐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校聚集了一大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书园、花园、乐园。根据示范性、超前性、现代化实验学校要求,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始终站在教育教学前沿[1]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前身为杭州市西湖小学。集团现下属三所学校,分别为西湖小学、西湖(府苑)小学、西湖(文新)小学。 西湖小学始创于1933年,位于曙光路143号。学校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全国雏鹰红旗大队”、“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杭州市最满意单位”、“西湖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西湖区首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秀等级学校”。最近又喜添荣誉,集团网站获得:浙江省一等奖(第一名)。 2002年9月,西湖小学创办了第二所学校——西湖(府苑)小学。学校以培养“全面、大气、和谐、发展”的富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现代人为目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04年9月,西湖人又把目光聚焦于第三个学校——西湖(文新)小学。西湖文新小学占地面积近25亩,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高规格的建设标准不仅配备了各类完善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专用教室,更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 2005年5月,西湖小学正式成立了教育集团,更名为“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集团提出了打造“集团五大‘教育公园’——成长乐园、人才田园、温暖家园、网络e园、现代校园”的口号。让“西湖”成为杭城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全体西湖人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标!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成立于1925年,1957年更名为杭州市卖鱼桥小学,1986年被确定为拱墅区实验学校。2005年1月,成立了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目前集团有湖墅、文澜、霞湾两个校区,2008年桥西文澜街新校区将开始招生,集团目前有教学班32个,教师中有省名师培养对象3名,市教坛新秀11名。 学校秉承“以生为本、多元发展”的治学主张,进行多项教育改革实验,多项课题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树立了促进儿童个性多元发展,培养丰富多彩的儿童的“光谱教育”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像世界冠军罗雪娟、陈刚那样的优秀人才。 学校是浙江省、杭州市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杭州市科研先进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浙江省书法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示范小学、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基地、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目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学校正在建设以“琴棋书画”为主干的学校课程,营造适合儿童个性和能力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构建追求儿童个性和能力的多元发展的“光谱式”学生评价体系。让校园成为促进儿童个性多元发展的乐园是学校的办学目标。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杭州市师范学院附小)位于西溪河下46号,杭州市文教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比邻杭商院、电子工业学校、省委党校等多所高等学府。她创办于1951年2月,优越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办学历史,为今日的文一街小学奠定了丰厚的教育基石。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11个月艰苦奋战,学校于2001年8月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校园整体改建工程,被评为“西湖杯”工程。学校环境高雅优美,设施设备完善,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程控电话系统,积极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劳动、学会共处”的培养目标,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命”的改革思路,团结全体教工,同心合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使学校建设成一所能适应小康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布局合理、设施一流、师资优良、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现代化城市小学,使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整洁美丽的花园。 目前,学校占地7586平方米,有25个教学班,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学校致力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她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同时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各级荣誉,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区实验研究课题30余项,被评为全国“我心中的21世纪”读书活动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省市优秀家长学校、省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市区卫生、文明先进单位、校风校貌最佳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关工工作先进集体、市雏鹰红旗大队等,被授予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实践基地、杭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