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小学在解放前是由当地居民集资而捐建的一所学校。校名没“通德小学”。就读学生来自附近几个村。(象岩、岭下、郑家、长潭)学校办学经费主要靠学校校东对当地居民的募捐集资而来。解放后改名为“鄞县郑家学校”,包括小学部与中学部。到1986年由于师资、校舍等原因,撤消了初中部。变为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办学至今。 现学校为“鄞县区章水镇郑家小学”。占地面积4754平方米,剪除面积校舍2235.90平方米。自1985年来,逐步拆除原校舍,在原址建造新校舍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一幢教学楼由原村、乡、集资建造,于1985年竣工交付使用。为三楼9个教室。另一幢教学楼由当时县团委集资捐建,取名为“鄞县共青希望小学”教学楼,为三层9个教室。 现学校设有专用教室为“音乐室、图书室、美术室、电脑室、实验室、语音室各一个。电脑室配有学生用电脑20台。语音室有学生座位45座。学校设1―6年级6 个班级,全校共计学生173人。学校教职工10名。其中中级职称(小高)5名。一年级教师4名,其他1名。随着本地人口不断外流及自然人口萎缩,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现173学生中有52人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各种教学设施。不断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不断引进新的具有专科特长的年轻教师。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断创新,在新课改环境下,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家质量在当地受到社会的赞誉。学校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与处理的能力。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教育上,以学生日常规范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形象,及勤奋进取精神。 学校在教育改革春风下,会朝着现代化办学的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档次。
江花小学创建于2004年2月,座落于大闸路164弄80号(宁波大剧院旁),现有 18 个班级, 590多名学生,38名教师。学校坚持“和谐共生”这一办学理念,以“温馨、多元、健康、快乐”作为学校发展的愿景,努力培育“宽容大气,合作进取”的校风,积极营造“主动沟通,快乐共享”的人文校园。学校拥有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拥有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占70%。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是江北区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在“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通过四年多来的教育实践,已经形成小班生动活泼、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学期都举办“百生讲坛”、“百生艺坛”等让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增强成功体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还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定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经典阅读”、“亲子阅读”等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使书香满溢校园。作为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以“国球”——乒乓球为传统体育项目,开设了兵乓课。校内不仅拥有500多平方米的训练场馆,而且还配备了优秀的教练。经过短短三年时间,乒乓教学已取得了可喜的竞赛成绩。 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市市级治安安全单位”、“宁波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家长学校”、“江北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鄮山书院改建,定名鄞县县立高等学堂;1913年改为鄞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在1927年改称宁波市立第一小学校;1929年改称宁波市立鄮山小学;1931年改名鄞县县立鄮山小学;1952年学校名称改为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1986年,镇小被列为市重点小学。 学校总部占地9998平方米,实验校区占地15800平方米,学校不仅布置整齐、和谐、美丽,而且教学场地有保障,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全面达到学校现代化标准。校内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总控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等专用设施,拥有了250多个工作站的校园网、38个终端的校闭路电视系统和小能人电视台、智能音乐广播系统。配备电脑及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达36个。 目前学校共有33个教学班,1423名学生。在职的84名教师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46名,市级名师1名,区级名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教坛新秀3名,市教坛新秀11名,区教坛新秀32名。 学校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输送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而被全社会所称道。 近年来, 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海曙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导引》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和谐地共同发展为落脚点,先后开展“小学数学‘弹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新模式,构建了生机勃勃的新课堂,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新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新品位,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江东实验小学原名四眼碶小学,创建于1913年2月,将近90年历史,校名校址几度更改变迁,历任校长三十余人。学校历来以办学严谨、质量较高著称。沈祖伦、朱兆祥、陈廷骅、闻儒根等名人曾在此就读。学校从1985年开始,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生活能力,努力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适应21世纪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2003年9月,学校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40个教室,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千兆校园网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多年来,学校提出“崇文尚德,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示范一方”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以 “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通过打响学校管理的科学牌;队伍建设的和谐牌;教学效果的优质牌;德育工作的实效牌;科研兴校的特色牌;后勤服务的满意牌,来提升学校品位,走“品牌”学校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曾获全国红旗大队,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市教育先进集体。
海曙中心小学(又名吴剑鸣外国语学校),前身为星荫小学,是一所具有103年办学历史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名校。位于宁波市的政治、经济、化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554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76位教师的办学规模。学校“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传名扬省内外。学校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6.5%;小学高级教师36名,占47.5%,省、市级教坛新秀11名,区级教坛新秀34名,市区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师5名,获区以上荣誉或奖励者超过80%,中共党员占教师比例的30%左右。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长和老师的呕心沥血、辛苦耕耘下,积淀了海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和“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教育特色,因而赢得了全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信赖,学校现已成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又获得了中国600所名校之一的殊荣。 学校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设施,为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发展服务,为他们打下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海小办成在省内有重大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小学。 教育理念是“以诚为本,达成之的”。“诚”,即:诚诚恳恳搞好教育事业,诚心诚意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成”,即: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使教育成功,学校成名。
宁波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22年,前身是鄞县私立鄮西小学、宁波市西郊路小学等。1981年改名为宁波师范附属小学,1985年同时定名为宁波市实验小学,隶属于宁波市教育局。2001年宁波市政府出资,港胞范思舜先生捐助,全面翻建了校舍。共有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安装了校园通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脑网络系统,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宁波市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目前全校有31个教学班,1296名学生。有教师78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4人,小学高级32人,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占47.4%;本科学历39人,大专3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6%;评上区、市及省级以上的“教坛新秀”和“教改之星”有29人,占37.2%。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在全省率先开展整体教育改革实验,相继进行“审美教育”、“数学建模”和“选择教育”等全国或省级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荣获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与日本的长冈井市和德国的亚琛市缔结友好关系,进行教育交流,是宁波市最早对外开放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整体教育效能,在德、智、体、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培养 了一批又一批个性特长鲜明、学习潜力充足、具有一定审美情操的高素质学生。同时,为宁波师范学校提供了坚实的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曾经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和“绿色学校”等称号;荣获宁波市德育工作、艺术工作、群体工作、师训工作、图书工作和电化工作等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实验学校”,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目前,学校正朝着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和示范性的窗口学校迈进。
孩子们是一颗颗梦幻的种子,我们的爱与付出将为他们提供一片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地,让他们慢慢发芽,走向充盈和茁壮。 当人们说美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的时候,我们想说;美是我们的学校。江北实验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迎来了现代化的新校区!我们自豪,我们是实验人!我们以努力完成了过去,必将以努力开创实验更美好的明天! 新落成的校区占地面积3.08公顷,建筑占地面积470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8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风雨操场、室内游泳池、25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及篮球、排球场等设施。学校有计算机教室、自然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劳技室、多功能阶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类专用教室,还有电视演播室、导播室,以及闭路电视、校园音响系统,并实现了电脑、电视进教室,学校班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一所高标准、高 规格的现代化的小学。 学校长期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型、研究型、创新型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成效显著。学校有教师102名,大专以上学历81人,占80.02%,有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教师2人,市教坛中坚2人,区级名教师4人,区骨干教师5 人,省教坛新秀1人,市级教坛新秀14人,区级教坛新秀17人。 学校新时期办学特色的定位是:以“科研兴教,科研从教”为指导,突出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以超前的教育理念指导超前的教育行为,以达到示范性的作用。 从1983年起,学校先后承担了10多项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连续四届八年被评为浙江科研先进集体,成为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之一。《小学双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教育研究课题获省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应邀在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上作专题介绍,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发言。凝结学校科研成果的《双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书已公开出版发行。学校现有区级以上各类课题6个,每年有多个课题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地处东海之滨,三江河畔,现有28个班级,1164名学生,70余名教职工。建校六十多年来,素以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直以来,学校以“为每个孩子提供全面而适合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全国、省红旗大队,省、市足球、羽毛球传统学校,省群体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中期评估成绩突出学校,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文明示范单位,市级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首批“轻负担高质量”实验学校,市阅读明星学校。 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师资队伍,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现有市、区名教师8名,市、区学科骨干9名,市、区教坛新秀近60名。中学高级教师13人,占全体教师的近20%。2012年,由3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团队荣获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高效的德育工作。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学校开展了以十大传统节日、六大盛事(读书节、科技节、建队节、英语节、音乐节、体育节)和四大典礼(开学典礼、入学典礼、休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以“红领巾志愿者服务营”为载体的学生体验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轻负高质”的教学研究。学校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抓实备课、抓活课堂、抓勤辅导、抓精作业和批改,实行个性化备课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严格控制作业量,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探索出了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自主整理三点合一的“轻负高质”的有效途径。 鲜明的办学特色。艺术教育、阳光体育(羽毛球、游泳)、英语是我校特色项目。其中,《小学水墨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获宁波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校羽毛球队在省、市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学校开设了跆拳道队、舞蹈、乐器、水墨画、棋类、书法、编织等37个社团,参与学生达800多人次。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知识,也享受着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就和快乐。 今后,我们将怀揣着“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教育理想,不断探索,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
江东中心小学创办于1954年,99年移址新校于美丽的樱花公园之南(华泰街99号),2001年又新建华光分校(福明路757号)。现占地约2019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至2008年,学校共有47个教学班,约2000名学生,约114位教师,其中,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约40名。学校各类设施齐全,是第一批区现代化二星级学校。 学校根据"为学生未来"的办学宗旨,树立将"品位和形象融入教师,将科研和创新融入教育"的理念,提出了学校工作"以德为根"、教师管理"以理为主"、队伍建设"以导为本"、课堂教学"以学为本"、教育活动"以能为本"、教育研究"以质为本"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减负增效”、宁波江东中心小学中山校区“双主互长”、“小课题研究”等实验研究。 全校教师共同“改革学科课程、尝试实践课程、开发环境课程”,以教师的勤勉、探索、超越精神,培养快乐、负责、创新的学生。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始建于1964年,座落于宁波月湖景区近旁,是宁波市第一所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位于宁波市中心。1999年9月,由美籍华人陈绍华先生提议,美国FNT基金会和市、区政府共同出资改扩建的新校舍在原址落成,并附设哲英书画学校。2002年,FNT基金会和政府再次出资,在联丰世纪苑设立"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近2200余名学生,110名专任教师,现任校长为省特级教师王雷英。 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广济中心小学虽只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但在老一辈的努力下已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涵养。近几年来,新一代广济人继往开来,不断更新理念,在"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品质为本"思想指导下,倡导"厚积求薄发"的学习舆论,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坚持追求四个"有效":有效管理、有效德育、有效教学、有效活动。实行"一校两址、平行管理、适度竞争"的广济管理模式;开展广济学生阳光评价机制的德育培养模式;教科研引领突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教学;举办各种大型主题活动来引领广济师生核心发展的有效活动。 多年来,学校努力探索"品牌战略"的办学特色;"人本自主"的管理特色;"教师抓教研,学生抓活动"的教育特色,"教育议事会"的现代学校制度特色,逐步形成"和谐、快乐、发展"的广济校园文化氛围,赢得了较高的社会信誉,先后被评定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示范学校、全国班集体建设科学实验基地、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宁波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宁波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宁波市首批特色学校、宁波市红旗雏鹰大队、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