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云龙王笙?z小学是1992年由港胞捐资建造的农村现代化学校,占地总面积20123平方米,环境优美,透发出勃勃生机。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总数的85%。全校教师团结进取,兢兢业业,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小学,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体育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宁波市最佳家长学校,宁波市捐赠项目先进管理等荣誉。 “制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建校”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乒乓和科技是该校的两大亮点。自94年5月开办以来,该校乒乓队向上级体校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也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编制了乒乓操,创编了乒乓校歌、乒乓校本课程,开展“合家欢”乒乓比赛等举措,普及了乒乓教育。学生在近年鄞州区小学生计算机编程中一枝独秀,几乎包揽了区一、二、三等奖,并代表全区参加市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科技组队员也不甘示弱,在省、市区机器人车模比赛中有五十余名学生获奖。 学校的《提高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探索》等12个课题被确立为省、市、区立项课题。其中市立项课题《普及、开发、创建――农村小学开展乒乓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在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类优秀课题评比二等奖 ,《以五自教育为核心 筑就健全人格长城》课题获得宁波市陶研会教科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学校狠抓教师素质工程,积极为青年搭建成才平台。在鄞州区第8、9届教坛新秀比武中有3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在市教坛新秀比武有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全校员工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鄞州教育书写最壮丽的篇章。
我校创建于1928年,在1992年6月撤扩并后被正式命名为“明港镇中心小学”,由于原校址受场地限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在教育局、明港镇人民政府等的支持下,新校舍的一期工程于1998年竣工。二OO二年由宁波旅港同乡会资助25万再加上镇政府的拔款完成了二期工程,,两期工程共投入140.2万元。面积为17244平方米,生均33.6平方米。在1999年元旦搬到现校址。目前有小学生530人(14个班),教师27人。师资合格率达100%,其中15人已取得大专学历,占46.9%;有5位教师正在参加大专学历进修,两项合计约占74%;小学高级教师13人,占40.6%;中共党员11人。(其中2人为女教师);共青团员10人。共有6位教师曾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工作者,两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 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文明求实、勤奋进取”为校风,“爱生重德,求实创新”为教风,“勤学、好问、善思”为学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我校在1987年被县教委命名为“文明学校”,1990年被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科、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各种好成绩。98、99、2000、2001、2002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分别获团体第二、三、五、六名;有4位教师获县教坛新秀称号。自98年度以来,有近20个教师的近百篇教学论文获县一、二、三等奖。两位教师获县教科研成果三等奖。我校的艺术特色,在宁海县第二届艺术节上我校《中国儿童心连心》荣获小学组三等奖;歌伴舞《小草》获三等奖;教师舞蹈《珠穆朗玛》获二等奖;在2003年“三独”比赛中金瑶瑶同学获声乐组二等奖。三年来,我校学生有200余篇作品在各媒体发表。我校小书法特色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多次获硬笔书法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江东实验小学原名四眼碶小学,创建于1913年2月,现座落在宁波市江东区新河路上。2003年9月,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江东实验小学新校舍落成,学校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40个教室,18个专用教室,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千兆网等全市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名,教职工近90名。学校素以教风正,学风盛,教学质量高而著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原浙江省省长沈祖伦、宁波大学校长朱兆祥香港实业家陈廷骅先生和闻儒根先生等多位名人在此就读,学校声誉名扬省内外。 实验小学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一支"格高、业精、务实、求新"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近80%。有60%以上教师获得省、市、区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教师等称号。校长刘光霞女士是市名校长、市劳模,市人大代表。多年来,实验人以人文底蕴滋教育之根,以和谐发展铸教育之魂,创造出既无愧于前人、更无愧于后人的辉煌。学校被评为"省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同时,学校也先后成为宁波市"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学术基地、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学校。刘光霞校长也被聘请为 "教育部中国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导师,省"领雁工程"骨干校长培训实践导师,市名校长带徒活动导师。学校共接待来自中央、省、市、区领导,及海内外香港、新加坡,省内外及各市、区的兄弟学校的代表团以及全国、省、市领雁工程、校长班、骨干教师班等来访与参观。共安排校长实践培训,省领雁工程各学科培训等活动几十余次。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对我校办学经验和做法进行专题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声誉与日俱增。 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经江东区教育局统筹安排,2011年9月,将在后塘河以北,樱花小区以东,新时代小区以西的宁穿路地块新建江东区实验小学樱花校区,该校区规模为24个班级。至此,江东区实验小学扩大为新河、樱花两个校区,实施管理、制度、师资等方面的完全统一。樱花校区将继续秉承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并在继承江东实验小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增强实验小学的教育力量,壮大实验小学教育队伍,繁荣和发展实验小学的教育文化,开创实小教育的新篇章!
宁波市范桂馥小学创建于1996年,位于海曙区白云街48弄9号。建校过程中,时任旅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的范思舜及其兄妹捐赠了200万人民币助建了学校,其中50万设立了范桂馥奖学基金,学校因此以他们先父的名字命名。
庄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前身为庄桥集成小学,书法大师沙孟海,外交名家李储文等曾就读于此。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是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运动场、88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和长50米宽21米的标准游泳池。学校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基本齐备。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一应俱全。学校拥有一支精良、干练的教师队伍。现有市名教师1名,市学科骨干教师1名,市教坛新秀4名,市首批模范班主任、区名班主任1名,区级教坛新秀19人。青年教师日臻成熟,逐步成为学校的骨干,他们头脑灵活,思想敏锐,热爱工作,善于学习,富有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希望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制定了《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评选条件和管理办法》,并评选出首批校学科骨干教师5名,骨干班主任4名。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童心在诗意中成长,生命在运动中勃发”,童诗和排球是学校倾力打造的两张特色名片。十年来学校坚持“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排球特色教育理念,营造以“排球”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排球队多次蝉联省市比赛的冠军。童诗教学活动从课题研究到全校推广,开展得如火如荼:已成功承办宁波市儿童诗教学年会,《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等课题在区市获奖,《一路阳光》诗集已经出刊三辑,师生诗作频频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童诗教学在创建诗意校园,陶冶师生情操方便,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团结、敬业的教师团队努力培养“基础实、发展全、素质优、心理健、有特长”的学生,走着一条“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
我校最早成立于解放初年,当时村里的祠堂就是学校。现在校舍建成于1995年,座落在藕池新村内,当时只有一幢教学楼(蓝色),98年又增建一幢教学楼(白色),占地5亩,计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3平方米。现在教职工19人,学生近500名,编制12个班级。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十,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依靠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通过了上级部门对我校的“双基”及“两高”验收。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体教师学历都已到大专,80%教师已达本科水平,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师资力量在全镇居上游地位。在重视学科质量的同时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书法和美术教学方面更为突出。学生获奖人次多、级别高。由于地处近郊发展较快,学校原有设施设备渐渐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的教学进程。学校规模地需进一步扩大,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现已成立方案,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宁波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22年,前身是鄞县私立鄮西小学、宁波市西郊路小学等。1981年改名为宁波师范附属小学,1985年同时定名为宁波市实验小学,隶属于宁波市教育局。2001年宁波市政府出资,港胞范思舜先生捐助,全面翻建了校舍。共有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安装了校园通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脑网络系统,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宁波市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目前全校有31个教学班,1296名学生。有教师78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4人,小学高级32人,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占47.4%;本科学历39人,大专3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6%;评上区、市及省级以上的“教坛新秀”和“教改之星”有29人,占37.2%。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在全省率先开展整体教育改革实验,相继进行“审美教育”、“数学建模”和“选择教育”等全国或省级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荣获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与日本的长冈井市和德国的亚琛市缔结友好关系,进行教育交流,是宁波市最早对外开放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整体教育效能,在德、智、体、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个性特长鲜明、学习潜力充足、具有一定审美情操的高素质学生。同时,为宁波师范学校提供了坚实的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曾经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和“绿色学校”等称号;荣获宁波市德育工作、艺术工作、群体工作、师训工作、图书工作和电化工作等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实验学校”,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目前,学校正朝着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和示范性的窗口学校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