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建于1907年,当时在洪家永思堂设立“当阳初等小学堂”,后改名为“香岩学堂”。民国元年(1912),在义溪北岸新建木结构两层楼一幢(即今址)。设初小4班,更名为“香岩学校”。民国6年扩为完小,学生200余人,36年改称“香山乡中心国民学校”。 建国后,称“县立香岩小学”。1961年起改名为“香山公社(乡)中心小学”。1968年增设初中班。1976年共16班(含初中4班),学生600余人。1984年中小学分设。时小学为10班,学生400余人。1992年撤扩并后,成为西店镇香山片的一所中心小学,改称“西店镇香岩小学”。从始建至今有近百年历史,现有12个班级,学生397人,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21人,师资学历合格率为100%,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10人,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达50%,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其中有5人荣获市、县教坛新秀称号,获宁波市第一届红烛奖和宁波市优秀班主任的教师1人,获宁海县优秀共产党员1人,当选宁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人。 1951年至1992年间,香岩小学校舍进行了多次扩建,至1993年,学校占地面积4477平方米,建筑面积1707平方米,1998年,拆除原7个教室的一幢平房,投资85万元,新建了一幢三层教学楼(现教学楼)1590平方米。现学校占地7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937平方米。之后,投入20余万元配置电脑30台,29寸彩电13台,1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学校教育硬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香岩小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向来以治学严谨,学风纯正,教学质量高而名闻宁奉,吸引了宁海、奉化大批学子,为国家和乡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乏革命者和出类拔萃者。近年来,学校在“求实、奋进”的校训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已树立了“团结、勤奋、文明、守纪”的良好校风,形成了“好学、精思、刻苦、灵活”的学风和“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新教风。一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树立教科立校,教科兴校观念。92年《农村小学国情教育途径探索》教研课题被评为宁海县优秀教科成果二等奖,同时又是当年全县唯一获宁波市教科成果三等奖的课题。95年《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课题获县教科优秀奖;2001年《农村小学环保教育的实践探索》获县级教科二等奖。同时,一直以来把“写字、体育”作为自己的特色教育,99年6月,在宁海县小学生写字比赛中,荣获二年级组团体一等奖,2001年6月,校小学生男子篮球队代表西店镇参加县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第六名。历年来,获县先进教师称号达30人次,1992年,香岩小学被县教委命名为“文明学校”,1994年被宁海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又于2001年被县命名为“示范性文明学校”。 香岩小学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高一级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优秀人才,是一所深受群众称赞的有较好名声的学校。
竹林小学前身是清末育英书院,院址竹林文昌阁(今已毁)。民国(1912)年,迁址到二房宗祠,改设为元峰小学。民国23年,更名为竹林初级小学,民国25年,迁至五份宗祠(即今址),扩建校舍,开辟操场。民国32年,改称竹林乡中心国民学校,1956年起相继称竹林乡、公社中心小学,1992年撤扩并后,改称前童镇竹林小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9265平方米,设有12个班,共有在校生388人。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高级教师有6人,小学一级教师有17人,小学二级教师有1人;大专学历有7人,还有部分教师正在进行高学历进修。我校是县第一批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学校以“重德、增智、健美、开拓”为校风,以“严教、善导”为教风,以“两大、两全”为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小学生男子篮球队2次获市冠军,2次获市亚军,4次获县冠军,2次获县亚军;1988年学校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0、1991年被命名为县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研究课题曾获市二等奖,县三等奖;奥数组学生曾获全国三等奖,省二等奖;绘画组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县比赛中获奖;市电视台“七色花”栏目还对学校泥塑组学生的作品作了专题介绍。
我校始建于1925年,原名学达小学,解放后改为下邵小学,1981年又改为下邵乡中心小学。1996年,扩乡并镇后,学校改名为小港镇第三小学。小港镇成立街道后,改名为小港第三小学,即现在的校名。学校原坐落在下邵村,1982年-1998年,华侨邵永财先生和张新章先生先后出资,学校先后建造了两幢教学楼。2003年10月,学校迁址五盟村(原下邵中学校址),另由小港街道出资,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和一标准化食堂。2004年9月,学校又对操场进行改造。现在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12班,每一年级设两班,下设一个完小,现共有学生549个。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的村子,另有民工子弟148人。学校现有200米标准跑道一个,各类仪器、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设有实验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微机室一个。学校现有计算机25台,藏书15262册,但还未建立校园网。
宁波市老庙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09年。老庙又名老涨浦庙。相传唐朝时,百姓为纪念西汉末年一位名叫梅福的官员建庙,明嘉靖二年,该庙宇更名为涨浦庙。清朝年间,梅墟村民又建了一座新涨浦庙,因此,将原来的涨浦庙更名为老涨浦庙,简称老庙。此地遂称老庙村。老庙小学因地名而起。 办学百年,老庙小学几易场地。从一所以民宅为校舍的私立学校起始,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漂亮新校,在这漫长的历史跨度中,广大师生风雨同舟,经过种种艰难曲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一百年来,变化巨大,硕果累累,成绩辉煌。 老庙小学占地11亩,建筑面积为6272平方米。一期教学楼2000年竣工,二期综合楼2004年竣工。2008年高新区社管局又投入近18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二次装修以及硬件配置。目前,学校拥有24个普通教室,12间专用教室。生均图书拥有量达35册。学校虽然不大,但处处都透着精致。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也声名鹊起,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学校获得了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先进团组织、市书香大队、区教师综合才艺银奖、区特色课间操一等奖等荣誉,2007年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基地。学校剪纸特色校本课程成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老庙全体师生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优质为特色,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求实创新,我们将一起开创老庙小学新的历史篇章。
北仑区华山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北仑区教育局创办、新碶街道管辖。学校地处北仑新区的中心城区,为浙江省示范性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北仑区文明单位。 校园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校园内绿草如荫,环境优雅,是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花园式单位。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30余名。教职员工80名,其中专任教师55名。 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办公形式。目前学校另有宁波市北仑区乒乓球培训学校和宁波市北仑区华山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两块牌子,对学校内外的乒乓球工作进行全方位运作。08年4月,通过区政府、区体育局牵线,与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冠军队——海天塑机集团下属的海天乒乓球俱乐部成为合作单位。海天俱乐部每年提供运动员训练、比赛、俱乐部教练员的各项资金,学校外出比赛冠名宁波海天乒乓球重点学校队。08年7月至今,球队已参加全国各项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如全国青少年7大杯赛中的“娃娃杯”、“新星杯”、“幼苗杯”等)十几次,获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建有600平方米高标准乒乓球馆1个,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乒乓球重点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乒乓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自聘专职乒乓球教练4名,有900余名在校生常年参加乒乓运动。 学校依托区域内良好的群众性体育发展氛围以及多支“国字号”队伍训练基地落户北仑良好契机,在北仑区体育局、北仑区教育局、北仑区域乒乓球协会等各级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历年来参加各项比赛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学校乒乓运动员先后参加浙江省第13、14届全民运动会运动会,累计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学校代表北仑区参加宁波市15届、16届全运会青少年乒乓球,累计获得9金4银。参加全国各类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获得冠军十几次。先后已有4名学生输送到省级球队。
象山县泗洲头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50年9月,1997年迁址新建。学校占地面积2580平方米,教学设施基本齐全,环境优美。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52人,教职工37人。下辖一所完小――墩岙塘小学。(全镇共有教职工51人,学生902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五育并重,弘扬个性。学校积极倡导“为增强智慧走进未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的校训;“严实、自信、发展、创新”的校风;“求实、探索、敬业、奉献”的教风;“勤学好问、开拓创新”的学风;“团结民主、廉政开拓”的领导作风。 学校现有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29人,师资配备合理,近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在改善,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2001年被评为县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学校,连续四届县小学生乒乓球赛都获得了较好较多的奖项,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海曙中心小学(吴剑鸣外国语学校)位于宁波市的政治、经济、化中心,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传名扬省内外。几十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育,先后获得了全国语言文字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市军警共建文明单位,省、市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省、市实验先进集体,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现在全校有28个班级,67名专职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35人,占教师总数的52.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教师总数的50.75%,有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4人,市区教坛新秀22人,市教坛中坚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有一支较为精良的教师队伍, 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几十年名列宁波市的前茅。海小毕业生分布宁波市各个中学,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这些学校的高度评价。 学校已转制,性质为全日制国有民办小学。 学校定位: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设施,为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发展服务,为他们打下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海小办成在省内有重大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小学。 教育理念:“以诚为本,达成之的”。“诚”,即:诚诚恳恳搞好教育事业,诚心诚意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成”,即: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使教育成功,学校成名。 硬件建设:学校将在2─3年内使硬件建设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扩大校园占地面积8亩,增建一幢教学楼(5000多平方米),新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建立校园网,并实施家校联网,新增多媒体教室、学生上网教室、电子阅览室。
该校1937年由范功臣创办,时称榧坑初级小学,以榧坑祠堂为校舍,学生数十人,均免费入学。1950年学校规模扩大,增设高小班,成为完全小学,迁入榧东祠堂,设3班,学生100余人,教师4人。其后,立为双峰乡(公社)中心小学。1967年增设初中班。于1972年新建一幢二层7间的教学楼。1978年又建一幢三层6间的楼房,其底层为公社工业经理部办公室用房,二、三层为学校用房。占地面积1581m2 ,设7班,教师16人,学生近300人。至1996年全乡小学撤并为一所,即中小学合并校,名称双峰学校(小学部),搬迁于榧坑村大庙上新校舍,有2幢,一幢是教学楼,一幢是宿舍楼,现6个班,学生200人,教师15人。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2011年9月创办,占地百亩,投资2.5亿,建筑面积43608m2,建有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体艺综合楼、科技实验楼、图书行政楼、田径运动场、室外球场等基础设施。学校设计规模72个教学班,九年一贯、外语特色。现有小学一至四年级各8个班,初中七至九年级各4个班,共有44个班级、1649 名学生。学校秉承“中西文化共育,现代传统兼容,科学人文并蓄”的办学理念,践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育使命,高标准投入、高起点定位。先进的理念、现代的设施、花园式的校园,“海外学子”在这里享受最优质的资源,接受最优雅的教育,铸就最高雅的气质。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 5人,本科学历125人,学历达标率100%,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3%以上,省特级教师2人,市名师1人,市骨干教师3人,区名师5人,区骨干教师16人,各级教坛新秀64人。这是一支充满智慧的精英团队,这是一支团结奋进的奉献团队,这是一支怀揣梦想的融合团队。他们以“放低身子,敞开心灵,激发智慧”为行动指南,以“发展自己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才能成就自己”为专业精神,集潜力、活力、魅力于一身,竭尽所能托举“海外学子”的高飞梦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