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岩松中学座落于全国著名侨乡瓯海区丽岙镇。由旅法爱国华侨任岩松先生捐资兴办的公立高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现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基地、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会员学校、温州市省重点中学十校联合体主席学校。校园占地50亩,30个教学班。在校生1348人,教职员工14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占70%以上,学校硬件设施和软资源均按省一类标准配置。新校区投资1.2亿,占地172亩,规模54个班级,正在兴建中。 任中办学二十多年来,学校以务实、求真、博学、创新的校风,朝着现代化、高质量、示范性的目标,走在温州市教育阵地的前沿。学校教风严,学风勤,质量优。高考本科率达75%,高考上线率达99%以上,连续5年获得瓯海区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注重“潜力源于精神”的理念。多年来,自抓机制创新,增学校活力,树德育为先,铸优良品德,探教学新法,夯基础质量,建名师工程,塑名校品牌方面,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温州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25年(原瓯海中学),系浙南地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的历史名校,现为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单位。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九山湖畔,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设施先进齐全,科学人文精神并重。八十多年来,温州四中名师济济,学风谨严,八角亭前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九山湖畔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精英;他们当中有革命英烈、著名版画家林夫,有全国新闻泰斗赵超构、中科院院士张超然、中国原子弹之父南延宗、小灵通之父叶永烈、灰学理论创始人孙万鹏、一代词宗夏承焘,还有不胜枚举的教授博导、知名作家、世界冠军、实业家、发明家,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海"。 温州四中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育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任高级教师37名,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2%)。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市普通高中高考二等奖、高考文科平均成绩超省线,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立本求真、日新致远形成了四中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温州莘莘学子求知的沃土和成才的摇篮。 学校先后获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园丁杯"银奖、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温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温州市绿化先进单位、温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新码道学校是一所年轻的特殊教育学校,从1991年的一个教学班11名学生到今天的九个年级15个教学班210名学生仅仅经历了13个春秋。学校的生源来自温州的各个县市区及周边的县市,其中鹿城区的学生占了70%,其他县市区占30%;学生年龄跨度大,从6周岁到21周岁,三餐长期服药的20人(占总人数的10%),患突发性癫痫病的10人(占总人数的5%),患孤独症的10人(占总人数的5%),大小便失禁的7人(占总人数的3%)。 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已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敬业爱岗的学习型的教师队伍。现任27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2人,约占82%;高级教师9人,占33%;区级教坛新秀3人;获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三等奖的3人;省春蚕奖获得者2人。每个学科的任教老师中,均有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佼佼者,是温州市特殊教育的先行者和带头人。 我校立足教科研,坚持教科研兴校、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科研成果累累。仅1998年至2003年,学校教师论文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4篇,获全国、省、市区级奖38篇,省、市级课题立项8个、结题成果获奖率达100%。由此我校被评为鹿城区教科研先进集体,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填补了温州培智教育科研的空白。由我校负责编辑的《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科书(中度)语文》第3、4册已通过省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审定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还受到了国内特殊教育专家、同行的好评。学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文化教育、康复训练、职初培训三位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劳动技能为目标,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补偿学生缺陷,为学生早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几年来,由学生动手制作的"心系2008"获省特殊学校学生工艺品制作三等奖;《筷子舞》、《爱的奉献》、《天地喜洋洋》、《鲁冰花》等舞蹈获全国、省、市二、三等奖;在省第一、第二届特奥运动会中获集体道德风尚奖,并获得七枚金牌、八枚银牌,深受市区领导的高度赞赏。 几年来,我校作为温州市特殊教育的窗口,接待了国际奥林匹克官员、国家教育司领导及省市区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参观指导。同时,学校领导教师多次向省内同行开设讲座、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及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我校的带头示范作用。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年轻的新码道学校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日趋扩大。展望未来,新码道学校的全体教师将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不断地探索特殊教育的最佳方式,让特殊儿童在爱的乐园里茁壮成长!
温州八中是浙江省重点中学。学校秉承"崇德、尚礼、勤勉、求真"的校训,探索教育教学发展佳径。学校以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卓著的办学成效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是浙南地区学生向往、家长认可的品牌学校。"学生为本,教师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将引领八中迈向更加辉煌的"十二五"。 蝉街校区·紫藤长廊 学校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育人态度,培养注重生命发展,适应社会变革的社会各行业精英,全面推进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既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成长。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构建"教学新常规",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将特色办学理念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落实,在推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打造高效课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蝉街校区·甘泉秋池 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称赞,出现了德育、智育齐驱并进的好势头。高考成绩一直位居温州市前列,高考一、二批率保持在90%左右,仅次于温州中学与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中考成绩优异,重点高中及普高上线率一直名列市区前茅。学校先后荣获省首批文明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首批现代化学校、市深入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蝉街校区·实验楼 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创办温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在教学上与温州八中同步管理,资源共享,师资力量通盘调配。五十八中正以学校管理规范严格,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而获得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同肯定。 为适应学校上规模、上档次的发展需要,启动了温州八中高中部迁扩建工程。温州八中瑶溪新校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25亩,建设工程系市省重点工程,温州市三大民生工程之一。邵占维书记在瑶溪新校区建设的批示中指出:"应把迁扩建后的第八中学作为我市的一流中学来建办,一二期拟同步建设,满足省重点的达标要求,新校园启用时就应是省重点。"为此,学校按照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办学规模 60个班级,在校生数3000名,实行寄宿制管理,建成后的瑶溪校区将是一所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和现代化的高级中学。
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创办于1993年,现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示范性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拥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体育馆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设施,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为二十中人提供理想的求学场所。 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名,在职教职工120多人,一批在温州市乃至省里享有盛誉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已构成师资的核心力量。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承担国家、省、市级的多项研究课题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前提和保证。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与市教科所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承担了5个省级课题、18个市级课题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教科研兴校实践与研究》成果获浙江省1999年度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市二等奖;省级课题《初中与小学个学科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获市二等奖,市级课题《初中活动课程构建与研究》获市三等奖。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验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的研究也已在各教研组正常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开展课堂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并注重个体发展。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面广,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课改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并主动参与、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已脱颖而出,多人被评为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
瑞安市第二中学原名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于2010年正式改名为瑞安市第二中学。第二中学创办于1996年8月,于97年开始招收首届普高学生。学校坐落在瑞安市区,前接瑞祥大道、隆山大道,后靠隆山公园,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楼、田径场、学生公寓和食堂;配置有标准化的生理化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劳技室、500型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医务室等,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学校现有30个班级,学生1500人。教职员工137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5%,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1%,教育硕士6人。学校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师3人,温州市级先进个人10人,拥有省市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等30多人。
永嘉县瓯北镇第三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初级中学,创办于一九九一年三月,位于瓯北镇堡一村,东临瓯江三桥,西毗瓯江大桥,北靠104国道,南望温州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近60亩,宽敞舒适,绿草如茵。现有教学楼3070平方米,实验办公综合楼5200平方米,400米环形标准运动场,规划再征地近30亩,再建科技馆、图书馆、游泳池、风雨操场、食堂等配套设施。 学校现有17个班级、800多名学生,60位专任教师,教师学历结构高,本科占80%(学士学位10名)。学校教学设施完善,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广播室、团员活动室等。为适应新课改、学校已建立了完整的校园网系统。学校硬件设施达到省二类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下,学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舟共济、奋发进取,发展进入快车道。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注重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努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学校先后被县、市教育局命名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德育规范学校”,“文明学校”、 ”文明单位”等。2004年3月,通过县教育督导室组织的初级中学二级甲等学校等级评估;2004年5月, 被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生联合会授予“浙江省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 近年来,中考成绩更是突飞猛进:2002年重点上线12人,普高上线40人;2003年,重点上线19人,普高上线60人。2004年,四个毕业班,重点上线12人,普高上线近50人。 现在学校已具有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日臻完善的教学设施,并逐渐形成了严谨敬业的师风教风,文明勤奋的校风学风。学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立足新起点,展望新世纪,我们豪情满怀。在现任校长蔡正勇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沉舟”的教育魄力,坚持“文明、好学。严谨、创新”为校训,奋发进取、励精图治,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向着市、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的宏伟目标迈进。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五中学始建于1974年。学校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现已成为永嘉县的名牌初级中学。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教育思想,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学校管理,优良的敦育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浙江省一类标准化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示范初中、温州市首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学校、温州市校木教研示范学校等。
乐清市柳市中学,省二级重点中学,坐落在闻名遐迩的中国电器之都——乐清市柳市镇。创办于1956年秋,1971年春学校开办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学校从此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为“乐清县柳市中学”,1993年乐清撤县设市,校名“乐清市柳市中学”。1997年9月学校撤消初中部,改为高级中学并迁入现址(柳市镇黄七甲村)。 学校现有32个班级,1600多名学生,150多名教职工,专任教师110名,其中高级教师30名,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80%,省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教坛新秀等2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78.38亩(52254平方米),绿地面积占40%,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花园学校。 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努力创设“精业、乐教”教风和“善思、好学”学风。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根据柳市地区的实际,学校贯彻“德学兼修,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积极践行新课程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柳中人”——身心健康、学业优良、品行端正、大胆创新为核心。同时,学校提出“实力柳中、活力柳中、魅力柳中”的建设目标,师生上下同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高升学率;加强德育公里和思想教育,重视学生的时间能力和责任心培养;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保持学校蓬勃生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不断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柳市中学以人为本,反哺社会,化他山之石,纳百川之长,铸就了一路辉煌。 柳市中学正向着地区一流、省内知名的示范性学校前进。
苍南县求知中学(灵溪三高) 坐落于县城横阳支江江畔,是苍南县政协于1987年9月牵头创办的温州市首批民办高级中学。现为省一级民办学校、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学校以汇聚名师,打造名校,服务社会为办学目标。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学生的成就就是我们的成功”为办学宗旨,以“正身、精业、求知、健魄”为校训,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创新”的校风,“尚德、敬业、奉献”的教风,“勤学、好问、敏思、笃行”的学风。经过“求知人”十几年的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拼搏,求知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与壮大。 2002年2月,在县委、县府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与灵溪镇政府联合创办了民办公助的灵溪第三高级中学。学校通过自筹资金购买苍南中学原校址,并于2002年8月实现顺利搬迁。2008年9月,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建省级重点中学,盘活学校资源,学校决定将在原求知中学校址上创办求知中学蓝青校区。学校占地面积达60亩,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拥有四幢教学楼,四幢学生公寓,300米塑胶跑道,实现了小媒体进教室。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2926名学生,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140人,其中高级教师27名,中学一级教师69名,73人次获省、市、县名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建立了一支“素养高、能力强、作风硬”的行政队伍,形成了一支“以省市优秀教师为龙头,中高级教师为骨干”务实、高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了一支“敬业、爱生”的德育工作队伍,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和好评新建图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