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创办于1999年,是由乐成镇主办,乐清市教委直属领导的全日制公立学校。学校位于美丽繁荣的乐成镇乐湖路,拥有学科实验、信息网络、医疗保健、图书阅览和营养膳食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与生活设备,成功地实现了让学生在舒适有序的生活节奏中形成自立自理能力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学生管理模式,由学校、教师管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始终坚持 “一个核心、三条渠道”,即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通过学科渗透、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条渠道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并利用校集体、班集体和自然群体三个层面深化德育工作。设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文化节。德育规范化、序列化,具有科学性。学校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确定了“必修加选修,基础加特长”的教学模式。学校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以奥数、自然、文学、英语角、书画、舞蹈、体育、劳技等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形成第二课堂,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教学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努力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得到最佳发展。近年,学校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先导,倡导科研兴校。以“开放式备课活动”、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营造宽松教学和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快速走上“有特色、高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中考、会考及格率、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100%,并且中考平均分及重高升学人数历届均在全市第一。2004年中考平均成绩高达655.52分,其中1名同学考上全国理科实验班,30位同学考上温州中学理科实验班(居温州市第一),11位同学被乐清中学理科实验班录取,101人被省重点高中录取。2003-200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分别获浙江省团体第二、第三,均为温州市第一;2003-2004年浙江省第七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获奖人数均在温州市名列前茅其它各学科竞赛均为乐清市第一;2003年被命名为“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基地”。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规范建校、持续发展”的治校方针,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大胆摆脱传统教育的窠臼,实施“公有民营”的办学模式,办学资金筹集灵活制,教师公开聘任制,中层干部竞岗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有公立特色的办学模式。教学管理上,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学校在乐清市首先实施三制改革,激发教职工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另外,还施行了教师教学评估方案和班主任工作评估办法,为激励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办学无止境,乐成公立寄宿学校在现任书记、校长叶建新的率领下,锐意改革,正朝着“把乐成公立寄宿学校建设成乐清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学校、温州市同类学校中的高层次学校”的办学目标大踏步前进。
瓯北第一中学前身为清水埠中学,创办于1983年。学校位于瓯江北岸,罗浮龟蛇山麓。1999年被评为温州市首届示范初中学校,2010年评为“温州市现代化学校”。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97人。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硕士学位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91人,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65人;市“三坛”6人,市骨干教师17人,县首席学科带头人1人,县学科带头人8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8人,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共51人。 学校占地面积34194.6平方米,建筑面积15720.1平方米。所有教室都设有多媒体小平台,普通实验室、探究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书吧、书法室、心理咨询室一应俱全,各类设备均按浙江省义务教育城镇I类标准配备。体育馆内设游泳池、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室内体操房。行政楼1280.66平方米,食堂547.88平方米,操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
虹桥中学创办于1944年,座落在虹桥镇沙河畔。现为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温州市行规达标学校、温州市创安先进单位、温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等,正积极向省一级重点中学迈进。 学校占地面积 46690 m2,建筑面积 32700 m2。学校教育教学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33个班级,学生1774人,15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20人,中高级职称占75%,温州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5人。 学校以“科研先导,学有特长,教有特点,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风严谨、学风兴盛,教育成果令人瞩目,升学率逐年提高。2007年高考在历届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重点上线人数57人,应历届重点人数均居全市第一(除乐中),本科上线367人,本科上线率78%,上线率99.2%,所有学科平均分均超省线,在连续几年获得乐清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高考质量奖后,今年更获得了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各学科竞赛成果累累,居温州市前茅。 六十年的沧桑岁月已孕育出本校的文明与辉煌——为社会输送出一大批社会精英人物和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校友遍布九州乃至全球。 虹桥中学是莘莘学子就学成才的理想乐园。
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是由乐清市阳康投资公司与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创办并与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合作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外国语学校,地处乐清市中心区滨海片区,占地113亩,建筑面积60000余平方米,设84个班级(小学24、初中36、高中24)。学校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全封闭体育馆、游泳池、科技馆、天文台、宾馆式师生公寓。共投资1.8个亿,一步到位,使学校在硬件设施、校园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站在乐清的最高点。 学校将凸现外语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在高起点上,超越传统教育,建设具有教育理念新、课程组合新、运作方式新、师资结构新、管理机制新的富有国际视野和本校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寄宿制外国语学校。
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是浙江省乐清市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创办于2007年,位于温州雁荡山山麓乐清市区乐湖路。 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的前身是原乐成公立寄宿学校高中部,创办于二零零七年,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雁荡山山麓的温州市乐清市区。在校学生1000余人。 一九九八年,在宋湖西侧、小河北边辟地筹建乐成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招生授教,初成规模。 一九九九年,应乐清疏导寄读生之策创办初中部。累界更迭,贤才云集;桃李兴盛,名闻瓯越。此地不能容纳,遂于二零零八年移址于城南凤栖路。 二零零七年,秉承“唯才是举,助之高第”之宗旨创办高中部,广延全国名师,悉心相授初中部擢升之英才。立德师术,学风醇正。高等学府,喜讯频传。政府乡贤,奖掖赞誉。 二零一一年,据国家办学体制调整之规条,高中部升格为乐成寄宿中学。延师招生,机制灵活;文化积淀,名校雏形。 获得2014年“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个名额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2个名额。
位于龙湾重心区F03地块内,基地西侧为龙江路(灵昆大道),东侧和北侧分别为东区间道路和北区间道路,南侧则为水系。基地内现存的一条30m宽南北向的水系,把基地分为①号地块和②号地块,其中①号地块用地面积17290.64m2,②号地块用地面积11968.3m2。学校要求按省一类初中学校标准建设,办学规模30班,学生人数1500人,全寄宿制。 本项目基地位于龙湾中心区的西南角区域,相对于中心行政区的位置而言 ,本项目基地位置则稍显边缘化。这也意味着本项目基地拥有了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建筑定位上也可以不同于中心行政区上对建筑自身的表现和对建筑单体标志性效果的追求。相应的在注重建筑自身品质的同时,尽量处理好建筑与所处的场所环境的关系,便成为了我们对本项目基地解读之初的基调和设计态度。 由于①号基地西侧58m宽的城市主干道、②号地块北侧为大型商业区,对校区布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在布局中时确定①号地块及②号地块地块北端不适宜布置主要教学用房及宿舍。而基地中间和基地南侧都有水系经过,水体质量良好,则给本地块提供了优良的景观优势。景观的引入和利用成了本项目设计的重点,也使亲水建筑概念的引入成为可能。 规划总体结构呈“十”字形态:开设在东区间道路上的主入口至龙江路(灵昆大道)上的次入口之间为一条虚的横向轴线;连接教学用房和行政图书综合楼的交通连廊则为一条实的纵向轴线。这一纵一横的轴线在主入口广场处交汇,使得整个校园规划结构取得了动态的平衡。 规划形态上则在普通的平行式布局的基础上做了变异处理。三幢教学楼和一幢行政楼按各自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互相形成面向沿水系的景观的“斗口”的形态空间,意在形成建筑室外空间对景观的积极态度。景观设计主要考虑充分利用水系的景观渗透,地面架空层有利用景观与活动空间的结合,积极引水进入校园内部,调节校园景观。沿水系设置主要步行活动区。此外,方案设计利用景观的同时也要创造景观,形成建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关系,营造富于水乡特色的校园环境。
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坐落于秀丽的金山脚下,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山区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本着“立足农村,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办学方针,以“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教育目标,秉承以“刚健自强”的学校精神,以“明理、求知、诚实、和谐”为校训,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文明、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务实、严谨、进取、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改进。多年来,学校开源节流,多方筹资,先后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综合实验楼、师生餐厅、扩修了学生宿舍楼。2004年8月,投资600多万元、拥有34个教室(其中配备20个小媒体教室)的主教学楼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向现代化高级中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6年3月开始,学校投资100万元,用于添置教学仪器等设备,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1441人(其中住校生431人)。学校占地32921 M2,校园生均占地面积21.4M2(已减去住校生占地面积生均5 M2),2006年规划征地14200 M2。建筑面积20565 M2,生均建筑面积13.1 M2(已减去住校生建筑面积生均4 M2),绿化面积6000 M2以上,生均绿化面积4.2M2。学校环境整洁清幽,校园布局自然和谐,是温州市花园式单位,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永嘉二中座落于岩头镇屿山南麓,前身是“永嘉县私立济时初级中学”,创办于1938年7月,徐石麟先生为首任校长。学校董事会会员有徐甫、徐永轩、徐炯斋、陈修仁、陈云扉、李仲芳等人,陈修仁先生为会长。1941年12月31日,经原国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准予正式开办,并颁发校铃到校,校董事会决议以此日为校庆纪念日。学校现为“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学校”。 初创时,校址设在县立枫林小学内。1939年6月,渠口新校舍动工兴建,1940年8月,开始迁往渠口村。1950年春又迁到现校址岩头镇。 1939年4月,校长徐石麟让贤辞职,校董事会议决聘请瑞安金嵘轩先生为第二任校长。后继任校长是陈修仁、徐石麟、陈应如诸先生。解放后,永嘉县人民政府委任陈虹东先生为校长。1956年本校改为公立学校,继之以何经祥、周兆元、陈则顺、胡方瑾(县委副书记周春和兼校长)、李象宣、谢立新、郑继永、郑九娄、陈岩臣、陈鸿儒、毛光寿、金建武同志,为校长或党支部书记。本校校名屡易。1956年改为永嘉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命为永嘉中学。1960年又易名为永嘉二中学。(1970年2月至1972年8月改校名为岩头公社中学,校革委会主任由岩头公社党委书记郑洪福兼)。1977年5月本校易名永嘉县岩头中学,1991年撤区后,改校名为永嘉县岩头中学。1998年更名为“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