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小学美术教育1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出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是一个量变--质变--新的量变的过程

1、萌芽阶段:主要有三个明显表现--模仿、好问、爱动手。

2、初步形成阶段(或叫质变的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初一、初二年级是一个加速或突变期,是一个质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考问题的敏捷性;二是分析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三是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四是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3、新的量变的阶段(或叫巩固、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爱钻研和争论问题;二是勇于质疑、解难和运用假设方法;三是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

美术教育本身的内涵较广,教师应根据绘画、工艺、欣赏这三种不同课业进行交叉再创造。例如:绘画创作与欣赏课相结合。绘画创作课是运用技法进行创作表现,勉强创造出来的效果也是很枯燥和不生动的画面,而美术欣赏教学课则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社会美、自然美的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进行分析与鉴别,任何美术作品总是真实地、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特点,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从而受到教育和鼓舞,而往往在受到教育和鼓舞的同时,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绘画创作的冲动,作为教师应正确地把握和引导学生及时地抓住思想的火花,使欣赏与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美的画面来。同时也力求开拓学生对美术视觉形象创造的视野,可将不同背景或不同生活经验中的现象、意象和抽象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并平衡学生创造能力的差异。

一节好的美术课,不光是简单的教与学或美术知识技能的输出与接受,还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乐趣,使学生在轻松、美好、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它首先要使教学的内容具有优美情趣,这就包括教具的式样、色彩的鲜艳美观、多媒体的运用,还有出示范画、模型、实物以及教师语言形成的表达等,只有融洽了学习气氛,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为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该学习独立地观察自然和他们周围客观物体的形与色并简单而清楚地表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求知、共同合作和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该起到一种把学生引向美的境界的桥梁作用。艺术教育内容审美化,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直观性强的特点,引导并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可使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自由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缺乏整体的包容性,只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学科的系统化,而且基础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模仿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某种既得的现成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一个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受到了较大的压抑和阻碍,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这是创新的大忌。所以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是始终要坚持的。

合理的教学环节,构成一节课的教学框架,它一般可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布置作业、辅导练习、展示作业、课堂小结等部分,把握和运用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环节之间的关系,就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美术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学框架的端点,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生动别致、引人入胜的导入教学,能为新知识的讲授奠好基、铺好路。讲授新课是教学框架的主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重点、难点上多下功夫,是新课教学见成效的必备条件,善练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理解方式,大量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技法、提高技能,而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体现也在练习过程中得以完成。

除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之外,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之中。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有十个: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高;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迅速地表达意见,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到事业上;观察敏锐,思辨精密,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坚定自信,执著追求,深信自己行为的价值;坚韧自制,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独立性强,从性少,遇事有自己的见解;献身事业,服务社会,时常产生革新创造念头。人格也是一个人的灵魂,教师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学习中外、古今的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在课外,教师更加要做学生的表率,在工作、生活、求知、创造中引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总而言之,让学生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力,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关美术创作活动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和技巧,引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增加自信心,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目的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方法、技巧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乐趣,发现、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创造打下基础。

创造性教育是一个极富诱惑的命题,要在美术教育中真正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在创造性教学原则、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方式等方面人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谢 方:《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尹少淳:《走近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5、《爱因斯坦文集》(1),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6、黄 梅:《德国美术教育》,湖南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425700 湖南省新田县一中)

《中外教学研究》2006年第6期

点击查看上一篇:小学美术教育12: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更多关于 小学美术教育 创造能力 的内容: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