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2。

二、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客观限度

道德行为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益痕迹的,而是基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个人自觉选择的行为。因此,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就成为如何划分道德行为类型的客观依据。

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道德行为;

追求社会利益为基础的道德行为。

两类道德行为反应不同的觉悟水平,表现出不同的道德品质,形成两种基本的行为类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选择,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思考题:为什么说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制约高校教师的道德选择?

一)心理机制

认识机制。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情绪与情感机制。人类道德是直接发生在情绪情感这一层面上的,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重要心理基础。(高强度,弥散性,持久性)

意志机制。将人的感知与思考,欲念与情感转化为外部实际行为,使主体沟通认识和情感。①自主,不是他人强加的;②自决,自行选择;③自控,意志机制的过程。

二)社会机制

市场经济观念延伸到高校及其影响

对功利价值的肯定;

对等价交换原则的认可;

对外部性的合理补偿。

影响:①物质利益需要成为教师行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②教师行为选择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包括:利益关系表面化与利益格局利益需求利益矛盾的冲突;单纯精神需要为主的无私奉献型;单纯物质需要为主的机会主义型;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相结合的等价交换型。

高校教师行为的道德选择

要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要求进行;

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进 行;

要考虑自身所处地位的立场。

受社会道德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制约;

受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制约。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