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03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结构改革,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因此,新课改强调增加综合课程,而并非完全否定分科课程。
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的评价观。新课程确立新的评价观,重视发展,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8.√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国际理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的表现之一。国际理解意味着我国的课程体系应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9.√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师生观。新课改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1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或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从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1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场所主要是社会,而学科课程实施的场所主要是教室。
1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较早使用“学习经验”这一术语。
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组织的形式。泰勒认为,纵向组织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
1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为中心”是指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观点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并非让学生完全自学。
1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组织的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
1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潜在课程属于真正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学校中的名人名言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忽略。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下一篇: 没有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