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03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7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观。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反应。
7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改革。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课程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广的一次课程改革。
7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三维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由于良性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内容的质和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状况。
8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进展。新课程标准具有特点之一,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8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起源与发展。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8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指课程目标。
8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历史上最早的课程就是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内容。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课程内容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来源。
8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课程功能方面,要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8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设置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设置要层次化,纵向看来,学生所有预期的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级的要求来实现,一般都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横向看来,不同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具有个性差异,一个课程目标的设置也需要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层次划分是以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二者有密切联系。
8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估及命题的依据。
8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隐蔽课程等,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题干中表述更换了班主任后,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氛围及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体现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8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结构的内容。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
8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结构的特点。新课程结构有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其中,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一课程结构特征的实现,势必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客观实际地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9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知目标属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下一篇: 没有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