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3-02-02 10:30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这里所讲的制度,是指近代系统化学校出现以后建立的近代学校制度。中国近代化制度的开端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是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发展起来的。这就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我国在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之前,是否存在一定形式的教育制度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是在封建学校教育制度的规制下发展的。那我国封建学校教育制度的开端又是什么时候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西周时期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
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氏族公社末期,我国历史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积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使得生产活动和传递生产经验的教育活动逐渐分化开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史料记载,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的萌芽,也就是成均,这是一种出现在五帝时期的乐教机构。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养老兼教育的机构----庠,他们都是我国最早学校的萌芽。到了夏朝时期,又出现了分别设在王都(序)和郊区(校)的军事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机构的层次性。到了商朝,开始依据不同的年龄进行不同类型的教育,出现了大学和小学,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小学。
二、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
奴隶社会时期的生产力虽然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但是生产资料还是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只有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也就是官府才有条件办学和发展教育。这就造成了“学在官府”的重要特征,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唯官有书,而民无书”。此时的学校教育的基本结构是国学和乡学,其中,国学是由中央政府办理的,设在天子和诸侯的王都内;乡学是由地方政府办理的,设在郊外的地方行政区内。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德、行、艺、仪,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大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大艺,礼乐为主,射御次之。贵族子弟在经过小学和大学的教育和训练之后,通过考核便可以得到任用,作为统治阶级的接班人。
三、“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核心教育内容,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项基本内容。其中,礼又称周礼,内容极广,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全部包括在内,西周通过礼制表明尊卑上下的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乐包括诗歌、舞蹈和音乐,是当时的艺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感;射指拉弓射箭的技术;御指的是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指的是文字书写;数指的是算术,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六艺”中“礼乐”是核心内容,“礼乐射御”又称为“大艺”,是大学所学的主要内容,“书数”又称为“小艺”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
“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到了西周,发展完备,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核心教育内容,体现了“文 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之朱熹的教育思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