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3-02-02 10:40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循序渐进一词在教育学的考试之中,不论在各教育家的思想理论中、还是在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过程的原则的考察中所出现的频率都居高不下。多以客观题中单选、多选进行考查。此文就教育学中有关于“循序渐进”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考点梳理
循序渐进意为,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循序渐进一词出自于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1.《学记》:
①“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年幼的学生只许旁听,不必提问,为的是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其循序渐进。
②“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施是指教师教学时,杂乱无章,不按教学内容深浅的一定次序,胡乱进行传授。“不孙”是指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和程度高低,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这样的后果只能“坏乱而不修”,把教学的条理和秩序弄坏搞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③“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陵,超越。节,限度。孙,通“逊”,指顺序。不超越(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这叫作循序渐进。
2.孔子:“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自于《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孟子:“盈科而后进”,盈:满。科:坑坎。意为像水一样,把窿下之处注满,然后再向前流淌。比喻人之治学,须有本末次第,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躁进,急于求成。语出《孟子·离娄下》。
4.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一步一步地积累,不能走出千里之远;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能形成长江大海。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
5.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习)要一点点来,熟读书本并要严谨思考。出自于宋朱熹《读书之要》。
6.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配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持征。
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8.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③例子:一曝十寒。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