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51年的今典小学,至今已走过了59年的历史,学校现有学生近1100名,3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92名。"把学校建成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敬业、爱岗、高水平的两支队伍,改革、创新、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全体今典人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今典人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在张校长的带领下,今典小学正以明确的办学思路,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抒写着素质教育的经典。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为此,我们大力投资进行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提高执教能力;"今典杯"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以德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成为"今日之典范,明日之栋梁" ,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2003年起我校相继开设了《美德伴我行》、《弟子规 三字经》等校本课程;在德育教育上大胆改革,改变班主任辅导员制,在全员参与德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创新。 小学阶段是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塑造健康、活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孩子是今典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工作,除了传统锻炼项目外,学校还成立了乒乓球队和轮滑队,其中乒乓球队获中心学区首届竞赛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二名,轮滑获海淀区团体第二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些年来,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了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鼓号队、科技小组等团队。优秀的成绩展示了今典的老师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今典杯"数学竞赛、作文大赛、书法作品展、美术作品展、科普知识展、英语口语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挖掘出了孩子们的潜能,也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双榆树中心小学是隶属海淀教委的一所普通公立小学,学校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西三环四通桥东北方向。学校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当你漫步在校园楼宇间,一定会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带着满腔的激情,怀着美好的梦想,双榆树人同心携手,历经二十载,赢来了学校今天的蓬勃发展 。2006年起,学校先后夺得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德育管理先进校”,最终跻身“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行列,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口碑。“全国基础教育百佳特色学校”、 “学校发展最具增值力小学”、“学生发展最具增值力小学”、“北京市十佳新锐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海淀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一项项殊荣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师生拼搏与奋斗的汗水,学校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双榆树中心小学是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集体,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善于思考、乐于奉献,一线教师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8名,专任教师4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4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人、海淀学区骨干教师12人,连同校级学科骨干,学校已经形成过硬的教学梯队,满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人才需要。目前学校有教学班20个,学生600人,生源主要来自海淀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一切皆源于爱。学校力求给孩子最广阔的空间求学、探索;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学习、求知;给孩子更优越的设施嬉戏、欢娱。在这里,每位教师为了孩子的成长甘当人梯,乐做铺路石。“提高质量、培育个性、铸就品牌,创办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受益、家长放心、上级认同、社会满意”是学校的的办学承诺,也是双榆树人梦寐的理想。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座右铭;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技、博大的师爱换取学生们的快乐成长,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
知春里小学坐落在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近几年学校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与德国友谊校的交流互访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开阔视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学校成为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乐学的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位于海淀区双榆树东里32号。学校成立于1980年。现有少先队大队1个,中队21个,小队130个,少先队员710人。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少先队自主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促进队员间的和谐相处。学校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努力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少先队结合形势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队员的校园生活。少先队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建设扎实,能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的作用。开展活动注重从小处着手,如节约每一滴水、节水妙招、弯腰拾起一片纸、文明用语天天用、我是守纪小标兵、擦亮行动、赈灾大捐款、手拉手共成长等等,让队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一次次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少先队读报用报先进单位称号;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被评为海淀区手拉手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重大活动优秀组织奖。
西颐小学地处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地带,毗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家知名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60年,前身为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子弟小学,1970年后,划归北京市教委。现在,直属海淀教委领导管理,是北京较知名的以国际化办学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
万寿寺小学地处西三环总政歌舞团东侧,在紫竹园街道范围之内,隶属二里沟中心学区。学校有计算机房,电子备课室,电子显示屏,校园监控设备以及闭路电视,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话系统和多功能的卡拉“ok”,图书阅览室等。每位教师配备专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个专业教室都有其不同的布置和特色,如音乐、美术、科学这些专用教室。学校各教室、各办公室都已接入光纤教育网络,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排球队、体训队、合唱队、轮滑队、跆拳道队、独轮车队和管乐队等各种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活动21个。为学生全面发展搭设成长的平台。2003-2006三年中,学校有10名同学获国际级银奖、铜奖和优秀奖;有31名同学分别获得国家级各种竞赛的一、二、三名;有101名同学获的区级竞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之多,参与人数之广,让每个孩子都闪光,让每个孩子都成功,就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所在。 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已编写出《古诗文经典诵读》、《潜能开发与训练》、《珍爱生命,幸福成长》等若干校本教材丛书。校本课程开发是适合学生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着重学科多元化,追求广博与均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前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办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教育。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发展而改革。创建学习型学校。校训: 诚实、文明、勤奋、体健
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创建于1950年,地处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毗邻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学校占地11000 多平方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获得“北京市红旗单位"、“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学校”、“海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艺术项目传统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校”、“海淀区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校园文化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昨日硕果累累,明日任重道远。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育人环境、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建校于1953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670名学生,70%为教职工子女。 面对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基础为重,兴趣领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技教育为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持立足课堂教学,重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班教学是我校的特点。由于校舍条件的限制,几年来,我们一年级招生均以每班30人为标准,最多不超过35人。从一年级开始,即实行分科教学。教师得以精心钻研,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长期坚持科技教育是我们的特色。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理工大学的资源优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精神。由于科技教育效果明显,富有特色,我校连续六年获得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校”的荣誉称号。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集体体育活动外,我们利用我校特有教师资源优势,开展了学生喜欢的轮滑运动,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课堂教学。现在,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轮滑,这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轮滑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市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经过数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学生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较宽,思维敏捷,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每年都有数人获得优胜奖。2002年1年,我校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共获得各种奖励580多项,其中市级以上奖励91项。毕业生去向较好,2002年的140多个毕业生,只有30人参加了电脑派位,其他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测试,以各种特长升入理想的中学。 党的十六大,将为人民服务写在了教育的旗帜上,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