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营中小于1978年4月建校,1993年10月搬入现校址,占地2.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4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563名学生。教职工60人,(男27人,女33人),其中党员16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高级教师38人,专、本科以上学历教师4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8.3%。专任教师中,区级骨干教师7 人,园丁新星1人。学校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发展、着眼学校发展、立足教师发展、落实学生发展”为目标,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生”的办学思想,努力打造:社会认可、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一流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课改先进校,市级花园式单位,北京市红十字会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校;连续五年打入区先进校行列,连年获区教学、德育、团队、体卫先进校,团队先后获得市红旗团支部、优秀少先队总队,校合唱团曾获北京市中小学生合唱节团体一、二、三等奖;学校管理、党务、教学、德育、科研等多项工作在我区交流。
北京市顺义区小店中心小学校,始建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一九八九年九月搬入现在的教学楼。现今的小店小学共占地面积40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32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6名,在校学生370名。教职工中,本科毕业的教师25名,占教职工总数的54% ;大专毕业的教师19名,占教职工总数的41%;中师和高中毕业的教师2名,占教职工总数的5%。学校围绕“求实、奋进、创新”的工作思路,遵循“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社会满意的校园。
顺义八中是区教委直属的一所普通初中校,1994年10月开始兴建1995年8月中旬竣工,同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位于顺义城区北部,东邻潮白河畔的减河公园,北距2008年奥运会水上比赛项目场馆仅1500米,周边环境林木葱郁,整洁靓丽。学校现占地面积1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室,13个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学校有完备的演播室和导播室闭路电视系统。2001年开通校园网,网络信息接口228个。有可容纳400人的报告厅,每班都装有多媒体正投。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04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43人,96位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93人,其中25人取得了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证书。有北京市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首席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21人。高级教师25人,中级教师职称63人,初级职称49人。 办学体系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研先导,自主创新,发展内涵,全面提高。管理理念:围绕“改革、发展、提升”的主题,坚持以德立校,形成办学特色; 质量兴校,细化内部管理;科研强校,全面提升质量;实施科学管理,营造和谐校园。通过“立足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深刻挖掘内涵,快速提高质量”的工作策略,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校 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八中精神:有一必争,有旗必夺奋斗目标:追求“四个发展”(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人才、一流质量),努力实现顺义区初中校对内外全方位展示的“窗口校”。
斋堂中心小学是一所革命老区学校。地处北京最高峰灵山脚下,风景秀丽的永定河畔。稳定的教师队伍,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使学校逐步走向成熟与发展。办学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发挥资源优势,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办学目标: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老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宗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训:爱校守纪 勤奋进取教风:艺高身正 教书育人学风:勤学善问 博学多才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职工自身素质,注重两支队伍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与校风。1993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百所特色先进校,2001年被评为门头沟区国防教育先进校,2001年被评为首都先进少年军校。2002年被门头沟区教委评定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二等奖。
学校历史沿革: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1994年10月由顺义县政府投资兴建,1995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名称为:北京市顺义县第八中学。1998年底,顺义县“县”改“区”,学校随之更变为“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 师资队伍:顺义区第八中学2010年定编129人,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特级教师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人,顺义区学科带头人3人,顺义区园丁新星1人。具有高级技师职称的26人,中级技术职称53人。 学生管理(含团队工作) 顺义区第八中学学生管理为三级网络式管理模式。 学校设有“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抓,“中心”两名主任主管。下辖三个年级,年级主管班级。 学校设有“顺义区第八中学团总支”主管团队工作。 德育建设:顺义区第八中学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立校之本,治校之策。德育建设是学校重点发展领域:他们以“创新、规范、显效”为目标,开辟了德育工作新局面。首先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强化实效性。建立德育网络,开展“数字德育”教育方式,创建“家校通”新的联系、沟通、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学生的空间不出现“盲区”。德育工作正向系列化、多样化、超前化、显效化的系统性上探索和发展,主题为:育感激之情,养儒雅之气,成绩突出,效果明显。被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信息基地学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联合命名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获得“顺义区养成教育示范校”、“顺义区文明单位”等多个 光荣称号 在主题教育活动上:顺义八中把常规主题活动系统化;专题教育系列化;节日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科德育教育多元化。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命名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明星校”,在2008年被第29届奥组委评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突出贡献校”。 在日常德育工作上,顺义八中贯彻“三抓、两放”的基础教育工作,即初一抓养成习惯,初二抓两极分化,初三抓人生观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在连续14年获得“顺义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的基础上,2009年12月被中国教育协会教育管理分会评为“2009年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学校”。 教育科研:顺义区第八中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和教师培训学习等工作。两项工作成绩十分突出,2006年4月被顺义区教委评为“六星级教科室”。从2004年至今,顺义区第八中学将每年的4月定为全校的科研月。2009—2010学年度承担的科研课题国家级一个,市级三个,区级六个,校级十六个。 校园文化 校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 校徽: ⒈徽标整体构成:徽标整体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 ⒉文字说明:文字部分为学校名称展示,分中、英文两种表述。 ⒊图形说明:图形总体由阿拉伯数字8、八中的汉语拼音的字头B、汉语“中”字、汉语“西”字变形几部分组成。直视效果为“顺义区第八中学”的直接体现,隐寓效果为学校校训“学汇中西秀,品达古今优”的表达。图形采用右倾风吹形式构图象征八中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攀登、追赶明天的八中精神。图形采用高音谱号的连接方式象征着八中人的青春、浪漫、高雅的艺术境界。特色活动: (1)、顺义八中成立有90名学生参加的“顺义区第八中学阳光管乐团”。天天训练,每周日都请专家指导。目前有40多名乐手能独奏演出,2009年乐团参加区级以上大型演出达9场,2009年 6月13日还在顺义影剧院举办“顺义八中2009夏之韵管乐专场音乐会”。莅临的专家、领导、家长对学生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顺义八中是体育田径传统项目校,运动员住校培训,天天训练,每年在市区级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每天一小时的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09年11月17日,顺义八中作为顺义区城区中学唯一的代表校,接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顺义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综合检查,每天保证一小时的学生体育活动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为顺义区人民政府和区教委赢得了荣誉。 (3)、顺义八中有1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6个科技活动小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科技教育校长负责抓,副校长亲自抓,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团委具体抓,年级组长配合抓的管理体系。筹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科技创作活动中心,添置了设备,完善了设施。在楼内走廊里增加了科普画廊,校园建立了科教专栏,开放了物理、生物实验室为学生科技活动站。图书馆购书时有五分之一为科普书籍,学生阅览室增添了科普杂志、科普报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专用场地、有专人辅导、有专用时间。活动突出教育性、时代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我校的“未来工程师”、“动物仿生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学生电子技术”小组每年参赛率100%,获奖率100%。2007年以来学生获区级奖115人次、市级奖11人次、国家级奖3人次;团体奖区级15次、市级7次;教师获奖区级奖60人次、市级奖23人次、国家级奖2人次。2008年学校被顺义区教委、科委、科协评为“顺义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现学校正争创“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4)、顺义八中是北京市41个中小学教师研修站顺义区唯一的分站,自2008年8月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精选培训导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提出了“高度重视、严格管理、系统培训,全面提高”的工作标准;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明确责任、精心设计、循序渐进、互相学习”的工作原则;对学员提出了“珍视机会、潜心学习、加强反思、提升水平”研训要求。明确了随班听课、参与教研、协助班级管理、自学整理与反思、集体研讨交流、集中听讲座、备课与教学设计、上研究课等八项任务。其中物理学科每位学员听课60节,数学每位学员听课达110节。学员的研修内容可以概括为:“精通四课、创过五关、掌握两技、提高一能”。(四课: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五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改课关。两技:实验技术、课件技术。一能:论文、课题研究能力。) 在区教委、考研中心、各研修学员所在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4期40多名学员的培训工作。2009年9月荣获“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先进工作站”。2009年12月22日,顺义八中中小学教师研修分站作为郊区县唯一的代表,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重大历史事件 1995年11月顺义县第八中学落成剪彩,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顺义县县长赵义等来校参加剪彩并视察工作。 1997年5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及市教委领导来顺义县第八中学视察工作。 2002年11月顺义区委、团区委在顺义区第八中学召开顺义八中刘宇同学“见义勇为好少年”光荣称号的命名暨表彰大会。 2004年12月,全国教学经验研讨会在顺义区第八中学召开,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顺义区第八中学参加全国教学经验研讨会,并视察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局)主管教学的领导参加了大会。 2006年2月,河南省滑县封丘20名优秀教师考察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考察学习。 2006年10月山西省阳泉市35名校长考察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考察学习。 2006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55名校长考察团来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评估、考察、学习。 2006年11月,美国“人民与人民”21名体育工作代表团来顺义区第八中学进行为期一天的体育专项考察。 2008年3月19日,中国民盟、北京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国家级培训进修班一行50人来到顺义八中进行学习考察。他们听了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了交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8年4月18日,由二十多名美国中学校长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顺义八中对学校进行考察。他们观看了学生课间操、体育课后,又参观了教师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各实验室、心理咨询室、荣展室、会议室等处,王长存等校领导与客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中美学校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顺义八中全体师生肃立操场,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面对着降下的半旗,伴随着撕裂长空哀鸣警报声,默哀3分钟。操场上饮泣声声。领导、教师、学生悲泣的发言,表达心中无限的哀思和悲伤。 2008年 9月25日,来自澳大利亚学校的20余位马来西亚师生来到顺义八中进行友好交流活动。王长存校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听了初一年级的一节英语公开课,客人们又相继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他们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双方互赠礼物、合影留念。 2008年4月8日,“警学共建迎奥运 普法守法促和谐”启动仪式在顺义八中隆重举行。顺义区公安分局卢勇副局长、内保处汤和平处长、教委领导韩文仁、顺义区公安消防支队、公安分局巡警支队、公安分局内保处、公安分局交通队、武警十支队、仁和派出所的部分官兵出席了启动仪式。 顺义八中刘长荣主任宣读了警学共建的实施方案,王长存校长与区公安分局内保处汤和平处长签订了警学共建协议书,又分别作了共建发言。会上宣布成立“奥运安全小分队”,教委、公安领导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范小天使授黄、红、蓝旗,为警学共建双方授旗。顺义公安分局消防支队武警官兵表演家庭消防灭火;武警十支队官兵表演擒拿格斗;顺义公安分局巡警支队表演了警犬训练。 2008年4月14日,顺义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启动仪式在顺义八中举行。顺义区安委会、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相关领导到会。顺义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杨海玉同志宣读了组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的工作方案。顺义八中的学生代表宣读了“和谐交通 平安奥运”倡议书,倡议全区中小学生在全区大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为奥运作出贡献。与会各部门的领导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队”授旗。 2008年6月14日,顺义八中初一年级英语组精心编排的《砸核桃》,以顺义区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代表顺义区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普英语竞赛团体表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以非常高的分数,获得北京市一等奖的第一名;同时也获得了最佳创意奖的第一名;曹佑彪、栗顺欣、柏奇、李想奇分别获得个人表演奖;柏奇表现出色,获得了最佳表演奖和最具潜能奖两项表演大奖。 2008年10月9日市教委、区教委领导莅临顺义八中检查信息技术工作,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高教处黄处长,基教处、科研处领导,市信息网络中心张洪波主任,区教委吴凤英副主任,区信息中心张自江主任参加会议。顺义八中何树清主任作了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概况和信息技术工作开展的三条线;软硬件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室、校园电视广播系统、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校园通信平台、备课授课平台、学生学习平台、网络安全平台等);教师信息能力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和我校师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会上各位领导就资源卡应用、同步课堂、资源库及教学资源及时上传、多媒体设备应用、家校互动平台等进行了讨论。市教委领导对顺义八中的信息技术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给予了指导。 2008年11月21日,北京市语文学科深化课堂改革研讨会在顺义八中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国民教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语组的刘宇新教研员和王彤彦老师,顺义区考研中心张海副主任,以及北京市各区县的语文教研员和部分初三语文教师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致欢迎词,与会同志观摩了顺义八中李爱军老师讲授的《点石成金与锦上添花》——作文结尾的立意与表达及沙岭中学王健老师的阅读课《心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语组的刘宇新教研员对中考语文的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郑国民教授,结合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改革情况阐释了《新课标》修订的意见及其必要性。 2009年2月25日,顺义八中代表顺义区教育系统,接受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察测评。参与考察测评的领导有市文明办副主任滕毅等市区测评小组18人,顺义区文明办主任沈凤田、区教委副主任陈成国等领导陪同。 考察测评组首先听取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做的题为《更新观念 改革创新 深化德育提高实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汇报。汇报详细介绍了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及具体做法。随后,检查团分三路进行调访: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参观学校德育教育建设成果展以及各专用教室配置及利用;查阅学校德育工作档案资料。 此次实地考察测评,对顺义八中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9年5月22日,顺义区初中建设总结暨小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区教研考试中心召开。顺义八中被授予顺义区“初中建设示范校”称号,这是顺义城区中学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王长存校长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他表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会总结既有的经验,继续加速学校建设,“初中建设示范校”荣誉的取得,凝结着全体八中人的激情与智慧。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学校进入了“锤炼办学特色,锻造学校品牌”的历史发展阶段,全校师生将上下同欲,励精图治,共同谱写顺义八中更壮丽的新篇章,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7月9日,国务院纠风办领导到顺义八中调研。国务院纠风办地方组组长、中纪委纠风室副主任刘牛,国务院纠风办三处李佳颖处长和宋广林副处长等领导,来到顺义八中进行“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教育行为”专题调研。 北京市纠风办副主任何群,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宋兰刚,北京市教育纪工委周燕书记,北京市监察局驻市教委监察处白保平处长,顺义区教委姜华阳、李莉莉等领导以及顺义区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的工作汇报,然后解答了调研组领导提出的问题。 调研组对顺义八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优质育人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打造教师基本功加强名优教师培养,遵纪守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给予了高度好评。 2009年9月10日,顺义区第八中学梁学军老师,由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委员会共同推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委员会审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9年11月17日,顺义八中代表顺义区初中校接受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检查。以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乔树平为检查组组长的一行四人,在区教委吴凤英副主任、张华礼副主任等区教委领导的陪同下,对代表顺义区初中校接受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检查组检查指导的顺义区第八中学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督导。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顺义八中王长存校长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汇报:1、科学规划,明确素质教育方向;2、机构改革,提供素质教育保障;3、人才强校,奠定素质教育基础;4、创新德育,增强素质教育实效;5、聚焦课堂,注重素质教育落实;6、科研引领,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汇报结束后,检查组人员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中层干部问卷调查、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档案资料,并对校园环境、专用教室进行了实地查看。 通过此次督导,顺义八中对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顺义八中“中学生科普英语表演剧‘砸核桃’”代表顺义区参加全国汇报展示演出。顺义八中科普英语表演剧《砸核桃》获得北京市团体一等奖、最佳创意奖、优秀剧本奖和优秀实验报告奖后,于2009年12月12日,代表顺义区参加全国汇报展示演出。 “砸核桃”是八中英语教师自编、自导,由学生表演而完成的。它将艺术性、趣味性融入到学生的英语应用中,做到了语言精炼。 其创意源于顺义区的现实生活,具有本土化特色。该剧巧妙地运用了物理热胀冷缩的知识,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实际生活有很大帮助。 12、学校荣誉 1998.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1998年北京市中小学百所课间操优秀校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 1999.6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 2000.2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2002.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 2003.4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7.7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评为“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和谐节能的城市第二名”。 2007.12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7年同心结交流活动先进单位”。 2008.1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评为“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按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校”。 2009、4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2009.7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评为“2009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2009、5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二00八年度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2009、10被首都综治办,市教委,市公安局,团市委评为“首都平安示范校园”。
木林中心小学,地处北京顺义区东北部燕山脚下。占地4000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一个特教班,720余名学生,95名教职工。其中硕士学历教师1名,本科学历教师32名,专科学历教师27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园丁新星1名,区级骨干教师8名。木林中心小学环境优美,师资雄厚,办学条件良好。学校以“高起点谋划,全方面育人”为标准,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精职业技能,展职业才华”为主题的基本功训练活动。近两年,有53名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论文在市、区获奖。有20多篇教师的论文和案例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在北京市首届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学校3人代表顺义区参赛,获得7个单项奖,一个全能二等奖。在顺义区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中,学校又有2人获全能奖,9人获单项一等奖。05年区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中5人获得单项一等奖,7人获得二等奖。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共成立了二十个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才能的舞台。近三年来,先后累计700余次在国家、市、区组织的学生艺术、体育项目中获奖。学校共获得“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管理示范校”“北京市绿色学校”等八十余个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普教系统先进集体”。
本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现有教师72人,学生403人,14个教学班。一、办学思想: 师生共享教育幸福,让学生带着幸福感成长。 让学校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让教师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校园文化特征:师生的心灵居所,精神家园,人才摇篮,青春校园。校园精神内涵: 同心向上 追求卓越 团结务实 拼搏争先 勤奋求学 成材报国办学特色: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学生自育目标:孝敬父母、争气要强二、办学目标:团结拼搏 与时俱进 建设一流校园校训: 勤奋求学 成材报国育人宗旨:坚持养天地正气,育智慧良心学生培育目标: 服务于社会进步、顺应时代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有社会责任感、有生存能力的劳动者,造就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世纪接班人。三、获奖:曾获国家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一等奖。还被评为市百所好家长学校、市科研先进校、市德育先进校、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市人民政府授予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等。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澳门日报》等报刊报道。
1.学校历史沿革 顺义区沿河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为顺义县沿河中学,原址在沿河村北,占地36亩,4个教学班,办学条件一般,设备简陋。1976年王家场农中并入沿河中学,1993年,在沿河村西筹建沿河中学新校,占地50亩,1994年,富各庄中学并入沿河中学,有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76名教职工,2003年,学校达到30个教学班,学生1650人,教职工110人,2004年后学生数量急剧下降,2008年8月,为适应新的布局调整要求,沿河中学迁入北河村南,原沿河中小校址。 2.学校师资队伍状况 学校现有教师61名,平均年龄39岁,男教师28名,女教师33名,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27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职员3人。全体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地区教育事业,他们当中90%达到本科学历,有6名教师已成为区级骨干,整个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讲钻研,讲实干,讲实效。 3.学校学生管理情况 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285人。面对社会大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思想,从教育、教学两方面入手,以教学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以教育为辅助,让学生知情明礼,在此基础上,配合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让学生明确管理目的,接受管理内容,支持管理条例,学会管理自我。 4.学校德育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思想,从沟通情感入手,以搞好五大关系建设为抓手,即: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深入研究,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多年来,德育工作始终是以知情、明礼、爱学习为目标。通过组织学习、参观、实践、情感交流、活动体验等为手段,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重视教研工作,始终把它作为提高自己,成就别人的重要手段来使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利用教研组,备课组,针对教学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推出了课堂教学学案法,学生评价分析法,综合素质展示法,情感交流促进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学成绩一直比较稳步上升,特别是2004年以来,科研探讨成功确定了和谐理念指导下,促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区级研究课题,并把它发展为市级研究课题,目前,研究效果显著。 6.校园文化特色活动 学校虽几经更换校址,但校园文化建设一直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真诚守纪、求实进取”是学校的校训,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自编的校歌始终传唱,而且在班级建设中,班班有班训,人人唱班歌,2004年以来,一直坚持开设“情感交流课”成为学校一项特色活动,这座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很好地改善了师生间逐步紧张的关系,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实效性。 7.学校重大历史事件 (1)1958年沿河中学成立。 (2)1960年3月,沿河中学高玉荣教师作为北京市劳模代表受到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接见。 (3)1979年至2000年,沿河中学中考成绩在河西片名列前茅。 (4)1983年,沿河中学高中班撤销。 (5)1994年,沿河中学迁入新址教学楼,富各庄中学并入沿河中学。 (6)2000年,沿河中学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顺利通过北京市中小学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 (7)2007年,沿河中学被评为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8)2007年至2009年沿河中学连续三年被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