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二十四小学是禅城区教育局属下的一所小学,座落在福禄路皮箱街24号。解放前,原名为私立修德小学,场地很小,学生仅几十人,教师只有四、五人。至1957年,由市政府和教育局接管,易名为“佛山市农械厂职工子弟学校”,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管理,教学条件有了初步改善。七十年代初,再次易名为“佛山市第二十四小学”,性质由民办改为公办学校。 市政府于1986年投资40万元对学校进行全面改建,新建一幢五层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550平方米,1995年为扩大学校用地,把相邻的佛山市塑料七厂两幢厂房划归学校使用,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也增加到4043平方米。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学校基建。其中,2004年2月,新教学楼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56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72.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4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19平方米。学校教室22个,设置多媒体室、电脑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26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室1个,60米四线跑道1条,课室与教辅室比为1:1.18,全校绿化覆盖率为90%。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关怀下,学校克服办学中的种种困难,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始终能围绕以“教学为中心,教研为先导,课程改革为动力,德育为灵魂”的办学思路,按照学校办学规律,紧紧地依靠全体教师,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去年被评为禅城区一级学校
佛山市第十三小学,在五十年代初定为国华小学,五十年代末由钢铁厂接管易名为钢铁小学。七十年代全市统编定为第十三小学。该小学1987年8月与第十小学合并,定名为佛山市第十三小学。此校名延用至今。 学校坐落在佛山市上沙东街15号(原市第六中学旧址)。濒临汾江大桥西南左侧、东倚佛山市汽车站,新建的交通大厦耸立在旁,是上沙东街、中街、西街唯一的一间小学。学校楼高四层,占地面积2632.8平方米,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学校活动场地1569.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4%。校门直进是一条近40米的校道。校道上铺着两条塑胶跑道至沙池,校道尽头的瓷砖围墙上镶嵌着醒目的校徽、学风图案,给入一种庄重自豪感。校道两旁栽上高大的乔木,覆盖着全跑道。绿树成荫,亲切舒适。左侧围墙上镶有8米长的不锈钢玻璃橱窗,内有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标志和文化长廊展影。围墙上挨次镶嵌着各种体育运动图案,它是活力的象征,激励同学们奋发进取。校道右侧是一个约250 平方米的操场。操场上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 操场北面围墙上绘有两幅巨大油画,一幅是“三个面向”、一幅是“五爱教育”。中部用瓷砖镶贴。‘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操场两北侧是学生生活区,有合符卫生标准规范的饭堂和学生用膳场室。操场南面是四层高的教学楼,教室明亮,光线充足,每层均有绿化花槽,梯间走廊挂名人名言和学生作品。整所校园营造出清新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 学校内设有校长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电脑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卫生室、图书室、藏书室、队部室、资料室、教具室、乒乓球室、广播室、教工之家、学生饭堂、学生膳室,烹调室,生物园和十二个班教室,符合等级学校规范标准 现在在编教师26名,平均年龄35岁。学生645人。教师学历、政治和职称:本科5名,大专19名,中师2名,共产党员8名,共青团员8名,高级教师10人,初级教师16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
佛山市第十二小学,座落在旧城区水安路衙前大街8号,四邻均是居民住宅区。一九六二年九月,由当时的市教育局利用旧民房创办,并命名为“佛山市第十二小学”至今(文革期间曾由市酒厂溶剂厂接管,同时称酒厂溶剂厂小学).学校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500平方米。当时有两幢两层砖木结构旧房,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学校规模为十个教学班左右,学生300-400人。首任校长何丽容。从开办至七十年代初是永安学区办公所在地。1976年,拆除其中一幢旧房,改建成四层(预制件)教学楼,共16室, 1977年竣工使用。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设有教室11个,及自然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教师办公室等,共11个教学班,教师20余人,学生400余人。现任校长张淑贞。我校立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按班人,并结合实际,努力创办自己的特色。学校致力于教学研究,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质量保持在相当的水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