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同济小学创办于1984年,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4年9月与佛山市花园小学合并,组建了新的佛山市同济小学,原佛山市同济小学仍称佛山市同济小学,原佛山市花园小学更名为佛山市同济小学花园校区。现我校一校两校区,学校占地总面积为218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7000多平方米。学校办学规模现为57个教学班,有学生2800多人,在编教师有13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98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名校、广东省优秀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佛山市文明学校、佛山市首批红领巾示范学校、佛山市直德育先进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 佛山市同济小学作为佛山市的窗口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设备先进齐全,拥有各类功能室,其中,“数字校园”已具规模,建成了主干为1000M、互连网为100M的校园网,每个教室与专用场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大平台,实现了“班班通”。 学校在管理上,构建了以“绿色管理”为核心的校本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科研,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施开放性德育为特征的德育模式,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赏识性评价体系,实现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变革。
佛山市建设小学位于佛山城区祖庙附近,建校于一九八八年六月,学校占地面积是:4926.1m2,建筑面积是:6783.4m2,现有教学班17个,教职工47人,学生831人。学校现任正、副校长:蔡郁英、刘小玲。学校的环境优雅,设备设施齐全,有电脑室、语言实验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多媒体综合电教室两间,开通了视频、音频系统、校园网。 一直以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格的管理,严谨的教风、优良的校风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九九五年,学校通过市一级学校的评估,九八年通过市一级学校的复评验收。同年,少先队大队评为全国雏鹰红旗大队。 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较好,两名教师分别获得南粤优秀美术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佛山市、市直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评优课中多次获奖,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我校的青年教师曾代表参加市直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获第一名及教学能手称号。我校教师制作的教学软件分别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学校艺术教育有声有色,学生参加美术、书画、棋类、钢琴等比赛,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目前,我校全体教师,继续发扬“开拓进取,严谨治教”的办学精神,以创建现代化新型学校为目标,以优质的教育,培育优秀的学生。
佛山市顺德勒北小学位于勒流镇的西北端,在勒北村的中心。一九五六年办,当时共有七个班,学生300多人。70年公民合并。并办起了附设初中,学校发展到十七个班。学生1100多人(小学14个班,初中3个班)。当时校舍简陋,一班近60人,挤在低矮的只有45平面的教室里上课。一九八七年港澳乡亲廖新源先生指资50万港币港币。当地政府投入30万元,改建勒北小学,建起拥有18标准教室的教学大楼。教室宽蔽,光线充分足,满足了学生活动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设施设施赶不上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一九九九年上半年村委会投入80万元,改造校园环境,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在上级及热心 教育的人士慷慨资助下,建起了电脑室、会议室等,完善了教学设施,九九年下半年顺利地接受了顺德市一级学校验收。2007年,村委投入60多万元完成运动场的改建,使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变。2008年,村委会又投入20多万元,增加了媒体电教室及电脑,高速上网。电脑台数由原来30台增至50台,满足学生上课人手一机。 现在学校环境美,教学管理严,设施齐备,师资素质好,教学质量高,学校有一支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教师中,高级教师有10人,一级教师13人,大专学历以上9人,全校教师学历达率100%。几年来,教师获市镇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有15人。连续多年受到教育办表扬奖励。“文明、康强、勤奋、进取”校风激励着师生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参加学科、文艺、体育、书法、美术比赛均获好成绩,受到上级及群众的赞誉。目前,全体教师坚持“打好基础、科研兴校,开发潜能,培养个性,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认真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水藤小学位于乐从镇的最南端,比邻325国道。学校始建于公元1921年,当时称为占麟小学,校址设在邓氏太傅词。1950年叫区立第三小学,1952年命名为藤中小学, 1956年改名为水藤小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54人,学生1164人,占地面积1975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0%。校园各种墙室设施比较完备,光纤网2003年进校园,一到六年级各个教室及功能室均建有课室平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良好,本科学历22人,大专学历31人,小学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22人。佛山市优秀教师2人,顺德区优秀教师9人,乐从镇优秀教师24人。良好的队伍建设为获得素质教育实践的优良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障。
朝亮小学是顺德区北滘镇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于2008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前身是原三洪奇小学、黄涌小学、槎涌小学和龙涌小学,随着教育发展的一日千里,原四校的办学条件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北滘镇委镇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本着为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的宗旨,大手笔谱写教育蓝图,斥资2390万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成了朝亮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为1189人,在编教师5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33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朝亮小学以“简朝亮”先生名字命名,旨绍其实学精神,承其教育德行。简朝亮穷数十年精力疏证儒学经典,以期“正人心、挽世风”; 一生以传经授徒为己任,再三呼吁“明正心修身之道,始可达于治平之阶”。“正心”一词来源于《大学》: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意思是指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而不存邪念,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端正心思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正心是做人之根基、育人之目标、现代公民之标识,所以我们博采贤智、审时度势,将“正心”作为特色化办学的核心理念,将“蕴朝阳正气•育亮拔英才”当作学校高位发展的神圣使命,将“正身、正心、正行、正人”作为学校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以正心引领和促进正身、正人和正行。
佛山市禅城区澜石番村小学座落在325国道旁的石湾镇街道番村境内,是在原澜石镇魁南小学解放后于1985年9月重建,于2006年9月扩建一幢新教学楼并投入使用,并于2004年7月被评为禅城区一级学校。历经几代校长与教师的默默耕耘,我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有教学班12个,在职教师28人,其中,参加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培训1人,佛山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名师3人,街道课改领导小组成员3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16人,在校学生500多人。学校配有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多媒体室等功能室,教学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实,在全面创建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焕发出无穷的生机。 建校二十几年来,我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特色强校”为办学思想,坚持实践“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深入探索“制度管理科学化、情感管理人文化”的策略,坚持校本教研,践行课改理念,倡导自主精神,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在教育实践中,明确一条主线(促进全体师生主动地得到全面地发展),主抓两个阵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开辟三条途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融、教科研一体化),凸显四个为本(以德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本),坚持走“人才强教”之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共建书香飘溢、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为把我校办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