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浦区南基小学创办于1949年,学校毗邻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的花园式学校。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60平方米,绿化面积230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完善,设有标准的网络计算机电脑室、图书室、队部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体育室等专用室场。现有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以上达70%,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近三年里,学校整体水平又上了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学校”和“黄埔区一级学校”。 2003学年,广州市黄埔区南湾小学与墩头基小学合并,成立广州市黄埔区南基小学。 南基小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以上达70%,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师们时刻关心学生们的健康,努力为培养出具有好身体,良好心态,扎实的知识基础的学生而奋斗. 南基小学环境幽雅,教育设施设备完善,是一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近三年里,学校整体水平又上了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学校”和“黄埔区一级学校”。该校正为创市一级学校而努力。
珠江水利委员会子弟学校(珠委小学)坐落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旁。学校创办于1981年9月,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现有1~6年级共11个教学班,学生548名,教职工23人。
祝博士教育作为教育互联网+的践行者,素质教育的实践者,精心建设成为充满阳光让孩子成才的地方。祝博士秉承独立自主、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信念,始终保持着创新和学习的心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师资团队、规范管理和先进O2O教育辅导模式(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为支撑,建立起高素质的课后托管辅导中心,不仅轻松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托管,辅导功课,提升成绩,更加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素质培养,全心排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祝博士拥有众多现代化的实体教学品牌店、强大的教学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管理方法、海量的测试系统和题库,优质全面的名师教学课件和视频,实力强大,品质保证。祝博士以丰富的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经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全国优秀的中小学课外教育管家。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几年来,在镇委、镇政府、镇房地产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2500百多万元校园网等的教学设备设施,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建设了“科技长廊”等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让整个学校营造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几年来,沙湾中心小学共有3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黄小平校长既是省骨干教师,又是广州市名校长培养对象。有多位教学骨干到各兄弟学校任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职务。 沙湾中心小学构建了“开展创科学教育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的科研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与实施活动科研试点学校,现正开展《小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建立了以“校长——教导处——科级组”的三级教学管理,引导教师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沙湾中心小学形成了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为内容,发展校本课程的体系。 沙湾中心小学扎根乡土文化,学校建立了自然科学探究小组,围绕家乡历史文化环境,开展了如《“河”变“何”之谜》《巧制姜埋奶》等校本课程的课外探究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校运会、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的活动成为学生各展所长的大舞台。
在美丽珠江南岸的广州市海珠区中心地段、一个名为穗花新村的住宅小区里,有一所面积为11000平方米的配套小学。早年,小学因小区而被命名,至今仍然有许多人称之为穗花小学;如今,小区却因这小学的盛名而骄傲。这所小学,就是声誉不凡的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1988年创校至今,学校厚载着政府的殷切期望与扶持,厚载着全校师生的努力与自强,创下了办学的奇迹,在改建成为实验小学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踏步地走向了辉煌:成长为具有实验性、开放性和示范性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优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有着年轻美丽的梦——“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这一个梦,这一办学理念就是历任8位校长、老师为之而奋斗的理想。理想的追求使学校成为24个班级的孩子、教师发展的天地和快乐的殿堂。 有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因没有传统的桎梏,没有定势的束缚,使“海实人”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勇于创新。于是有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有了历经6年的“现代化小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实验结题的轰动,有了7个国家级、省市一级课题的立项,有了率先参与新课程改革胆色。近年来,在“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的指引下,扎实推进新课程。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题开展研究,着力构建了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设置了电影欣赏、油画等几十门选修课和学习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两门必修课。倡导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理想状态:民主的人际氛围;开放的教学过程;多元的参与状态;发展的效果呈现。个性化的课程,明确的价值取向,使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成为现实,造就出不同个性、爱好的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品格与智慧,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优质的发展。 有着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这里,校园幽雅宁静、阳光充沛、绿树环抱、鸟语花香;这里,设施很齐全,宽阔的运动场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多媒体电脑室、科技室、舞蹈室逾30多个专用场室一应俱全;这里,设备很先进,近300台计算机、软件开发室,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遍布校园……登高鸟瞰,这偌大的校园布局合理、色调协调,氤氲着和美之气。难怪,著名岭南派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欣然提笔,用他苍劲有力的笔锋,为这所毗邻他寓所的小学题写校名。 这就是“海实”的名字,让海实人骄傲,让孩子们爱恋、让家长们称道。“海实”一定能够以海洋一样的胸怀,以坚定踏实的脚步,追求更高的境界,实现更大的跨越。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一所有着极强生命力与蓬勃朝气的学校。
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现越秀区)地处东山商业步行街中心、旧东山公园旁,是培养学生文艺才能的重点学校,学校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宗旨,2006年3月9日被评省一级学校。 署前路小学创办于1943年,有60年历史。署前路小学的发展得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先生为该校亲笔提写校名。署前路小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各专用场室较齐全。校内树木长绿、鲜花盛开、鸟语花香、整洁优雅,处处显露以美育人的特色。 署前路小学学校特色:美术、艺术 教学工作以美益智,是教学工作的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发掘教材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视美,体现美创造美的培养,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技能,学生要提高学法的能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龙头学科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潜能,促进智力的提高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达到预期要求。
先烈东小学是一所有四十余年历史的传统名校,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95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同志特题词“整体优化,全面发展,力创一流”,学校其 “校风好、质量高、特色强”而驰名南粤。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兴校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州市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合唱活动先进学校、广州市“三八”标兵单位等各级各类集体荣誉奖励400多项。 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省、市、区重点中学输送的优秀毕业生不计其数。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有在国际羽坛上为祖国夺得37项冠军的羽毛球健将关渭贞,前国家女篮队长李晓勤,国家足球队队员彭伟国;全国曾代表中国在联合国音乐会上表演的小提琴手金力,旅美钢琴家赵胤胤,女歌手古璇,广东青年大使丁然等。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近1400人,教职工71人,其中高级教师48人,与总数的70.6%,基本实现学历大专化。学校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建起校园网,配置30多间专用室场,如:网络室、恒温游泳池、电子阅览室等。特别是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增添生机。
东山培正小学是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坐落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培正路五号之六,位于广州市新河浦文物保护区内,邻近美丽的东山湖泮。在近一个半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中,培正积淀极具个性的学校文化,校训、校徽、校歌、校旗、校色(红蓝)、校领带、校丝巾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寓意,学生对师长的感恩情怀,对母校念念不忘的那份自豪感,学校对校友的人文关怀汇合成强大的正能量,凝聚为校园独特的代代薪火相传的红蓝精神。爱国爱校的传统激励着莘莘学子博爱善学。二十年代就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之盛誉,三十年代初在广州及港澳等地开办分校,各地培正学校共同培育出十三位院士,不少培正校友成为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及国内外政界要人,培正同学会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举办校庆,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球培正同学日,群英汇聚,盛况感人。 从培正书院到东山培正小学校名几度变更,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880平方米,环境优美,古楼小亭,花园鱼池,红墙绿瓦的门楼和檐廊、开放式的生物园和德育壁画、掩映在绿树成荫的开放式生物园中,尽显百年老校深厚文化底蕴。学校拥有环形田径场和完备的体锻设施,40多个体艺科信教学专用教室及十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园地。100%课室和教学专用功能场室均配备多媒体平台,两校区架设高速网络隧道,拥有云计算服务平台,硬件先进,资源丰富的校园信息化环境,足够支持师生经常开展跨地区或国际性的远程视频连线教学互动交流,网络信息技术全方位应用于教育教学与后勤管理。当你步入校园感受到的不仅是这所历史名校浓郁的书香气息,而且还有高品质的校园教育生态和令人振奋的信息化浪潮。 学校师资精良。教职员109人,具有高级教师资格的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3.46%,其中在省市区、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近50%。新一代东培领导者,秉承“培后进兮其素质,正轨道兮树风声”的办学宗旨和“至善至正”的校训,在传承中发展“善正教育”,整合古今教育思想融汇为现代的“面向未来、润泽生命、追求创新、优质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人本治校”的办学方略,实施学校教育优质发展的三大工程:学校文化建设的“五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功促业”工程和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善正教育”工程,共建“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的育人愿景,体现基于生命价值的善正文化特征,变控制生命的教育为激扬生命的教育。依托教育科研,构建“树善正之风、立善正之道、推善正之行、建善正之业”四轮并进的新型育人模式,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统整的“善正品格培育”特色课程,成就了善正志愿团、校史教育、环境教育、电影课、经典诵读、书法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红领巾善正论坛等一批特色教育项目,以及红蓝测向队、田径队、合唱团、科学小实验、茶道社、校园邮局等十多个特色社团,形成“明德启智,文化育人、多元发展”的教育特色。学校评定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基地、全国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广东省首批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广东省未成年人德育创新案例奖。还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广州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消防宣传先进单位、广州市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等,荣获广州市政府颁发志愿服务“广州奖”。 目前全校47个班,学生共1986人。培正学子健康活泼、品德优良,自信好学,个性特长得到培养,信息素养迅速提高,学科文化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全国或省市的数学和英语智力竞赛中,无论是获奖等次或获奖人数均名列市区前矛。一大批多才多艺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无数。善正教育培养了众多出类拔萃的模范学生王子曰竞选当上“羊城小市长”,姚烨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韩清宇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沈鹤颖同学获得第10届全国宋庆龄基金奖学金奖励。 东山培正人在追求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一直勇当教育改革的弄潮儿,永不停步地致力于教育的创新,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高质量、高效益的,令人民满意和向往的“书香门第、现代学府”。
学校历史悠久,一九一一年美国碧卢夫人(Mrs Lear Biglow)城广州西关创立的"慈爱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为"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并于一九二二年加高小学,为私立协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九五一年献校,先后易名为"粤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广州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荔湾区西增路小学"、"广州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校一直以来是省市重点小学,一九九六年被评为省一级小学。二00二年五月一日学校复名为"广州市协和小学",并被广州市教育局定位为广州市的示范性、实验性的现代化小学。 协和小学今日的辉煌,深得广州市教育局的历任领导关怀和支持;深得协和历届校友的协力贡献;更仰赖于协和全体教师的辛勤浇灌。今天的协和,在继承良传统的同时,积极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以科研带教学,开展各项的教育教学研究,一切从学生未来出发,为中学输送"有教养",兴趣广泛,富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的健康儿童"而努力,为实现广州市教育局提出的把协和办成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化学校而奋斗。
学校历史悠久,创办于晚清末年(约1905至1906年),原名东关学堂。由当时地方政府与留学日本的社会知名人士谢菊荘、谢智涛等人创办。学校在民国期间改名东区第六小学,抗战期间,又叫东区五十二小学,抗战胜利后,再次改名为前鉴中心小学,解放初期又叫东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为东川路第一小学,在1998年改名为东川路小学。 学校特色:艺术、体育(科技)和英语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47人,教职工64人。分别设有多媒体专用室、电脑室、自然室、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直播室、管乐、舞蹈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等专用室近30个,各专用室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在区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2002年建成了校园网。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由多媒体电脑、网络接入设备、投影仪、功放等组成的多媒体平台,学校除了在所有办公室配有一定量的桌面电脑外,还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 1992年学校开展了全国“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课题中的子课题“小学自然多媒体结构剖析教学法”实验研究,获总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奖及1995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1999年学校启动的 “小学创造性教育”课题研究之《创造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被评为东山区优秀教育科研课题,学校还成功地承办了“广州市中小学创新教育研讨会”和协办了“全国中小幼创新教育研讨会”。2003年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启动了全国“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性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2005年建立"广州市少儿语言艺术教育特色实验基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