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边村是南村镇16个乡村中的一个较小的自然村,早期人口较小,1950年才办了乡立小学,教师只有3人,校舍在村祠堂内,学生课桌由学生自行解决,办学经费由村负责,在60-70年代取消初中,学生读初中到员岗村小学就读。后来,村出部分经费把校舍改造为一层的砖瓦房小屋六间。到90年代初,村委对校舍进行了一次维修。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工作拨乱反正,教育重新走上正轨,质量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当时教育需要。1986提,村出资10万元,把学校改建、扩建,学校课室改建为六间水泥结构的两层楼房,加建了两层水泥混凝办公楼四间,在学校开办了小学、幼儿园,计有幼儿班一个、小学1-6年级班各一个,共有幼儿30人、学生80人。从1986年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成绩在全镇16所小学中稳居前二名,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好评。到了1990年,由于学生人数较小,学校实行隔年招生,共开办三个小学班,教学质量开始下降。1993年后,由于村经济发展较慢,而教学教育飞跃发展,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办学条件较差,硬件设施跟不上,被上级教育部门划为薄弱学校,并多次检查、研究改善,但由于村经济落后,始终没有得到落实和解决。部分学生宁愿到外地就读,导致学校学生人数不断下降;近几年,由于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村每年投入部分资金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改善,添置了一部分教学仪器,配套了各类的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外流的学生又回到本村的学校就读,教学质量才又重新上了新的台阶。镇、村委领导曾立下决心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计划改造学校,选址重建,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实施。成为本镇中唯一的一所薄弱学校。陈边小学从过去一直到现在,由于村较小、学生人数相对少,而当地经济相对落后等原因,村对学校的经费投入较少,教师都不愿到本村本校任教,教师生活设施一概没有,很多教师只工作一、两年就离开,例如:1993年,全校教师有七人,其中公办教师只有2人,其它代课教师由村出经费聘任,因此,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校一切工作虽然按上级教育部门开展,但成绩较差,到98年以后村经济有所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上级教育部门也加大力度扶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同其它学校一样正常开展,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到了2000年,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优秀的档次,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办学单位和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师生人数虽然较少,但师生们共同努力,按常规教学一样地工作和学习,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公办教师6人,代课教师3人,学历都达到了中师水平,大部分教师还在进行学历培训、深造等,努力达到大专学历水平。现在,上级部门按现代化教学要求,计划撤并学校,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陈边小学将完成它的使命,成为了历史,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我校成立于1974年9月,至今将近30年历史,它地处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新村,位于105国道旁,现有教学班7个,教职员工13人,学生270人,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我校办学宗旨是:承担小学教育,让每个学生发展潜能,提高素质,适应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花树巷小学创办于1965年,一座四层高的混合结构教学大楼在60年代无疑具有相当规模,为解决二龙地区儿童入学难的问题立下汗马功劳。 学校地处内街,教学环境相当幽静。校园内广植白兰、大叶榕、紫荆等富有特色的树木,称得上绿化、香化。学校周边有邓世昌纪念馆、状元井、将军亭等古迹,与南武中学、33中学为邻。 几十年来,在李彩霞、龙锦行、钟顺满、吴曼荷、谢礼成等历任校长率领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学校以“团结、好学、坚韧、进取”为校训,以“琴棋书画”作为学校的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十多年来,一大批学生在书法、美术、象棋的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然而,由于学校场地小(只有1000多㎡),场室少,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局限,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上级部门专门投入巨资,扩大学校场地,增建专用场室,增置教学设施。而这综合整治的工作将于2003年完成。 一所有几十年办学历史的黄花树巷小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清水濠第一小学位于德政中路清水濠,原是清水濠四川会馆内私人开设的求是小学,始建于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2003年8月,根据教育综合改造工程的需要,清水濠一小、清水濠二小、丽水坊小学三校合并,取名为清水濠小学。综改工程前,学校的占地面积只有1426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是一所典型的麻雀学校。2000年政府开始实施的东山区教育综合改造工程,我校成为综合改造工程的最大受益者,政府通过拆迁、征地、合并学校、新建教学楼、更新设施设备等,一共投入资金5千万,用来全面改造我校。综改工程后,学校占地面积达到7988平方米,建筑面积10010平方米,新增了两座教学楼,并新建了两个标准塑胶篮球场和两个羽毛球场;15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和80米直跑道;一个20米*8米的游泳池和一个400多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室。课室与教辅室之比为1:1.4。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电教平台,并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现有教师65人,27个教学班,共1100名学生。
佛朗小学前身是南龙小学,座落在九佛值的东面,学校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6个教学班,272名学生,17个教职工,建筑面积1300平方的教学楼。佛朗小学是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在毕业班的统考,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时,在师资的培养方面也做了在量的工作。
东风东路小学创建于1948年,原名广州私立金巴仑学校,六十年代初曾作为广东师院附属小学,1984年改名为东风东路小学。学校是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广州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近三年来,我校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誉,获各级各类奖励2017项,其中国家级896项,省级163项,市级273项,区级 669项。 从2006年8月起,学校为一门三校,分东风东校区、锦城花园校区、东风广场校区。三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为17132平方米,其中东风东校区7303平方米,锦城花园校区5200平方米,东风广场校区4629平方米。学校有59个标准课室,7个实验室,38个功能室,并设有图书馆3个,运动场3个,游泳池 2个。学生共有2510人,现有57个教学班,其中锦城校区为1-3年级,东风东校区为4—6年级,东风广场校区为1—6年级。三个校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现代化、集群式的创新发展办学规模。
黎家塘小学位于广州北部,距市区约三十公里,地处105国道旁,学校创建于1953年。三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现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逐年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稳居镇的前列,区的中上水平。
广州市天河区志成小学创办于一九九八年秋,学校环境优美、清静,教学设施先进,交通便利,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思想正,能力强,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雄厚,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爱心重。
南基小学创办于1949年,学校毗邻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的花园式学校。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60平方米,绿化面积230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完善,设有标准的网络计算机电脑室、图书室、队部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体育室等专用室场。现有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以上达70%,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近三年里,学校整体水平又上了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学校”和“黄埔区一级学校”。 2003学年,广州市黄埔区南湾小学与墩头基小学合并,成立广州市黄埔区南基小学。 电话:020-82210126 地址:黄埔区穗东街南基社区南湾公园大街28号
广州市泰康路小学创办于1949年,2002年与原高第街小学合并,继续沿用广州市泰康路小学之名。 泰康路小学位于广州市泰康路,是广州市越秀区属下的一所规范化学校、园林式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080平方米。校舍环境幽雅,功能室齐全。目前学校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0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49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素质第一、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方针,注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重、以教学为中心、科体艺见长的办学方向,走科研兴校之路,凸现“以电化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办学特色,形成“爱国、勤学、文明、进取”的良好校风,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全面提高,一大批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区评比竞赛中获奖。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充分更新,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内积极学习,教师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进行教学,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社会人士、家长的好评。学校的合并工作、“两基”工作均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特别是在市、局领导到校检查用地特困学校改造工作时,市领导对我校的管理工作更是给予高度评价。现在,泰康路小学的全体师生正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工作推上新台阶、为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新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