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4217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72个班,在校学生人数达3696人。 学校拥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市区“优秀班主任”、省市区“教坛新秀”等组成的雄厚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在专任教师187人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硕士研究生有22人,中高级教师比例达到71.6%。 经十余年的开拓、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能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来引导人、以美好的情操陶冶人、以优美的语言感染人,并以此培养品格高尚、心身健康、求上进、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几年来,该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学校、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子课题“综合学习实践基地------海洋实验室”科研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国家、地方、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子课题为“体育探性学习研究”科研单位。
广州市第四十五中学是由广州市教育局于1963年9月创办的,是当时得到省市领导关心过问的两间新办中学的其中一间。校址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南泰沙路茶岗。 学校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32.86平方米,包括一幢四层楼的教学大楼,一幢三层楼的实验楼以及一幢三层学生宿舍。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共6个,另有藏书25000多册的图书室、体育器械较为齐全的体育室、医疗药物齐备的校医室及音教室各一个。还有一个650平方米的礼堂(饭堂)和一个近300平方米的学生厨房。 学校活动场地面积6256平方米,生物种植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一个标准200米跑道的足球场和四个标准的篮球场。其中足球场、篮球场是60年代第一批进校读书和工作的师生一镐、一铲、一担,铲平山地,担煤渣、沙石而建成的。学校北面山岗为二期规划用地。在60年代初期,45中学当时的校园设计所配置的起点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 办学初期,学校的初中部招生8个班,学生人数400多人。当时校长、主任、老师的配置都是比较齐全的。学生来自广州市的四面八方。 1966年至1968年学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到1968年8月止,三个年级20个班共1100多名学生初中毕业,除很少数升读高中的同学外,绝大部分同学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之后,学校开始招收初中和高中学生,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从1971年开始,学校每年都有大批高中生毕业。1976年8月达到了最高峰-------高中毕业生23个班共1150多人;1978年8月,我校考上大学的学生有16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5.4%,是海珠区升学率较高的学校。一个初中班考上重点中学就有28人,其中26人毕业后考上大学。学校考生历年来考上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的有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等。 1988年学生共1023人,其中高中11个班404人,初中15个班619人。教职工117人,教师85人,大专以上程度占84%。 1990年初中14个班419名学生;高中13个班401名学生;学校校舍面积扩大到9100平方米。 自1980年8月全市改变招生制度以来,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报考学校,而我校地处近郊,招生来源不足,依靠市招生办将本区或其他各区刚上线的学生调拨给我校,补足规定的招生人数。学校在教学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频繁和其他学校合并,其中1991~1998年期间一间学校一个校方两个校名,45中学、广州第二师范;至1999年45中学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随即成为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留校的教职员工包括退休人员全部划入该校。
广州市天秀中学是一所完全初中,成立于1999年7月30日,座落在广州市天河北路与天寿路交界的地段,学校占地面积暂为12000平方米,建有千兆光纤校园网,有220个信息点,各学科实验室配套以及多媒体设备齐备。目前是市一级学校,也是天河区英语实验学校;教职工8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 天秀人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发扬敬业、爱生、严格、善诱的教风,努力培养尊师、好学、多思、善问的学风,凸现 "实验性、创新性"的办学风格,突出教学强项,逐步形成英语特色、网络融入、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所有英语特色班均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口语强化训练,学生听力、口语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现拥有5个网络与探究特色班、2个英语特色班、1个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班还有无线电、管乐团、合唱团。 2001年的中考,学校有30多人考上了华附、执信、广雅等省一级一类重点学校,超过50%的学生考上第47中学、第113中学等省、市、区一级学校的高中(超过广州市的平均水平)。2002年的中考,被一类重点高中录取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17%,被省、市、区一级的高中录取的有98人,占总人数的52.4%,升上高一级学校录取率为100%,其中吴燕萍同学获广州市2002年中考数学单科状元,蔡菀宁同学获得2003年中考物理单科状元。建校以来,天秀中学在教育、教学、体育、艺术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天秀中学正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建绿色文明学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外语见长、网络融入的21世纪现代化一流的窗口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华南理工大学主管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以培养教育华工职工子弟为主,适量招收部分校外学生,是一所半开放性的学校。全校现有三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4人,教职工40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19人。 二十多年栉风沐雨,二十多年励精图治。华工大附中根植于全国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块沃土,环境优雅,学习氛围浓厚,吸纳人才力较强。为附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的领导集体,有一支崇德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环境美、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 二十多年来,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形势,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德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宗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基础。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方针,内铸师魂,外树形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明确了岗位职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理念现代化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活跃、友爱、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严格要求、精心备课、因材施教、讲究实效”的教风和“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讲究方法、持之以恒”的学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年180多名初中毕业生中约有25%达到华附、执信、省实等6所重点学校录取分数线,示范性高中上线率为65%左右。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屡屡获奖。我校毕业班工作也多次获得天河区教育局表彰:2000年以来,我校2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5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年荣获天河区初中毕业班工作特等奖。 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活动,努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和健康的心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特长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2000年学校合唱队获天河区校际合唱比赛中学组三等奖,并被选派参加了广州市"万众欢歌新世纪"大型灯火歌会活动。2002年,学校舞蹈队在广州市第八届学校舞蹈节天河区决赛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学校合唱队在广州市《走进音乐世界》教材歌曲演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改善教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实验室均按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配置,并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实施无粉笔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成为我校的鲜明特色。 当前,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为努力把华工附中建设成为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向往”,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学校而加倍努力。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又名华侨小学,创办于1955年,是华侨捐资建立的学校,有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一栋、教工宿舍一栋、体育馆一栋,当年华侨小学的建设是广州市最好的。学校占地21330平方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是难得的读书求学的好去处。最近几年随着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规模有了较大扩展。2003年为进一步发挥学校外语特长,在华侨小学基础上,加挂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牌子,2004年学校增办初中,成为广州市唯一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鉴于此,区委、区政府将我校的建设纳入了教育综合改造工程。一期综改于2000年启动,05年完成了两栋教学楼的建设,二期综改已完成两栋新教学楼,建筑面积已达到21135平方米。体育馆、运动场的改造也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将于2011年完成。唯一保留的澄溪图书馆是何厚铧父亲何贤捐建,具有历史价值,拟保留,并计划明年完成加固工程。目前学校已成为广东省档案管理特级单位、广州市首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广州市双语实验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校、广州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等。全校共40个教学班,小学部25个班,中学部15个班,全校1854学生,教职工134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3人,本科学历95人,全校本科率达到94.7%,其中中学部本科率100%。小学部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097人,小学高级教师42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中学部15个教学班,学生757人。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学校面向社会引进精干的教师力量,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引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年轻精干,教育教学能力强,勤奋朴实、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待校舍建设全部完成后,学校将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多优质教育的需求,中学部将扩至18个班,全校规模增至42个班,2000人左右。学校作为广州市教育局教学领域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之一,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发展,本着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加强科学管理,聚焦教学质量,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学校的综合素质在越秀区位于前列,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外语水平高,而且综合素质好,学业优秀,各科竞赛成绩突出。学校的外语特色日益彰显,近年来,教师与学生多次在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各年级英语统测成绩稳居越秀区第一,每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媒体报道。学生进入国家级示范校高中的比例高达72%并逐年提升,初中毕业班工作每年荣获区一等奖,近三年均以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办学成绩获得一等奖;小学各项成绩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连续五年被评为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广东奥林匹克学校(以下简称广东奥校)成立于1993年,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华南师大附中承办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己任。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大批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子,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为国为省争了光!大批学生还通过保送及自主招生等途径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学校特长班学制为初、高中各三年,课程设置与现行国家初、高中的课程基本相同,并针对学生的特长培养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特色课程和培养模式。
广州市第4中学初中部(原32中)的新校区位于康王路113号的原31中校舍。 广州市第四中学地处西关,是佛教名刹西禅寺(建于公元1181年)的故址。1917年在西禅寺原址上建起的广州模范学堂标志着这一片土地告别了暮鼓晨钟迎来了朗朗书声。其后30多年间,先后更名为广州市立第一高等小学、市立第五十一小学、市立师范学校。1950年,市文教局以师范学校初中部为基础,合并了附近的聚贤中学、导正中学、坚如中学、珠海中学等,正式定名为广州市第四中学。 今天的广州市第四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并获得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广州市青少年发明创造特色学校、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称号。 广州四中占地面积276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986.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4.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43平方米。四中校园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实验综合楼、体艺馆、游泳池、生物园、地理园、龟岗生态保护区、生物实践基地等,以及全区唯一的校属“科技环保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广州四中共有教学班36个,其中高中教学班20个。 广州四中以“打造华夏新锐”为核心理念,依据“以人为本,创新育人,质量强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具有四中特色的校园文化核心——“崇礼明德,日知日新;重道尊贤,亦师亦友;治文学理,求博求专;强体塑艺,且刚且柔”。近年来,广州四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初中毕业班工作连续多年获市、区毕业班工作一等奖,体育、艺术、科学教育、环境教育等逐渐形成特色和品牌。
从化中学创办于1926年,前身是明代从化学宫,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教育辐射力强,一直以来是从化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从化市重点学校,1995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2年启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同年原从化八中并入,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学校共有77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其中高中58个班,初中19个班。全校教职工277人,其中专任教师234人,中学高级教师72人。学校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激发师生的内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相统一"为办学特色,以"打历史品牌,建现代名校"为办学目标,把学校建成有特色有影响的示范性普通高中。"严、勤、实、活"的校训,促成了"团结、向上、艰苦、认真"的校风,"爱生、严谨、善导、奉献"的教风和"主动、勤奋、灵活、高效"的学风,艰辛的办学历程和喜人的办学成就,铸造了"笃厚务实、奋发有为"的"从中人"精神。学校占地面积11.0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校园环境优美雅静。校园内行政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四大板块",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古殿新楼,相映成趣;古树新枝,疏影横斜;绿草如茵,荔香浮动。历经沧桑的孔圣殿古朴庄严,是从化中学深厚的教育文化的泉源;繁茂遒劲的百年古榕绿意盎然,是从化中学昂扬向上的生命力的象征。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60多项省、市奖励,连续9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是一所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成绩优,在广州地区有影响的学校。近几年来,随着示范性高中建设的推进,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硬件建设不断加强。科学馆、教学楼、图书楼、体育馆、学生食堂等建筑,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专用场室均达到省一级标准;学校建有内部信息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局域网,有4间多媒体电教室,3间学生电脑室,71个多媒体电教平台,建有学校安全管理监控系统。我们在总结80年来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性高中创建冲刺阶段的主题,即"弘扬优良校风,以优异成绩向建校80周年献礼"。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提出了"三抓"、"三比"、"三变"的工作思路,"三抓"即抓校风、教风和学风,"三比",即比守纪、比干劲、比进步,争取达到"三变",即精神面貌变、工作学习效率变、校园环境变。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确立"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我校"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教学常规扎实,课堂教学优化,师生踏实勤奋,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连续9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近5年高考都有学生总分上800分,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上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的比例在25%以上,上本科线的比例在60%以上。近三年来,在学科奥赛中,获省二等奖15人次,获省三等奖21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广州市级以上奖励的共有300多人次;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50多项成果获奖。注重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用历史来激励师生,用文化来涵养师生,把学校建成有历史传统、有文化内涵的示范性高中。充分挖掘建于明代的孔圣殿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把孔圣殿广场它作为学校的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基地,用孔圣大师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去教育熏陶学生。孔圣殿侧旁的明伦堂,寓意"明白伦理,崇礼修行",学校凭此对学生进行"知理行礼"的行为规范教育。在文化长廊建设了长达80米的蕴涵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型浮雕,旨在指引师生沿着历史长河,透过风雨烟云,去感悟和体验异彩纷呈、华章迭起的中华文明。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在尊师重学行礼方面普遍又有了较大的改善,加快了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品质和审美情趣的形成,为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奠定了基础。积极扩大辐射示范影响,全面发挥示范创建效益。学校通过对口扶持市内薄弱学校,举办教育教学开放周,为区域教育科研提供平台等措施,积极主动发挥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作用,扩大示范辐射的影响力,为推动区域整体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契机,不断改革,积极进取,再创佳绩。
名校品牌 培育全面发展英才广州市铁一中学是一所“管理高效益、师资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的现代化发展型名校,是广州市高中招生提前批进场录取的重点中学之一,是首批省一级中学、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进一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创新提高”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打造品学兼优、才艺兼备的现代发展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构筑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开发式”现代办学模式,办学成绩和办学效益显著。设施先进 精心创设育人环境广州市铁一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是园林化的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内有绿草如茵的标准足球场与4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现代化的体艺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均配备空调,可供800名学生住宿)。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先进完善,每间教室均配备空调和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校园内绿树婆娑,鲜花争妍,雕塑与文化景点错落有致,相映生辉,是优美怡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名师荟萃 高考中考成绩辉煌广州市铁一中学重视校风和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实力雄厚、业务精湛、敬业爱生、认真负责、朝气蓬勃、富有亲和力的教师队伍。陈庆雯校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广州市中语会会长、广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学术部部长。高中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占教师总数49.51%。市各学科教研会会长、理事、中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特约教研员,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40%,学科覆盖率达100%。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构建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的开放、多元、选择三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师积极研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形成了“五步教学法”、“同题异教”等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严格教学质量管理,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卓有成效,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十三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培养出广东省高考状元张颖、广东省物理状元席倩、广州市中考状元单莎萱和清华大学保送生裴继升等一批排在省市前列的学科尖子。近年来,高考重点本科录取率40%以上,本科录取率90%以上,升学率100%。高考、中考各科成绩和总分均居同类学校榜首,列广州市前列。学校被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专家誉为“校风优良,人文浓郁,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因材施教 特色项目硕果累累学校高中开办了理科创新实验班,英语、数理特色班,常年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对有潜质的学生实行导师制辅导,聘请外籍教师上英语口语课。85%的高中英语教师到过英美等国进修。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共1428人次。无线电测向队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无线电测向”“程序设计”被评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信息学奥赛硕果累累,多人次取得国家级奖项,特别是2007年应届生裴继升同学,以省信息学奥赛一等奖的资格参加了2007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保送生考试,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录取。“铁一一三”组合荣获DI创新思维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初中组一等奖,于2009年5月参加在美国田纳西州举办的全球总决赛。全面发展 校园活动异彩纷呈学校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五大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青鸟文学社、情韵风扬诗社、校园电视台等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屡获奖项,被媒体广为报道,声名远扬;管乐团、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男篮女排等专业队连年取得优异成绩,“体艺双辉”成为我校的真实写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和全面的素质,赢得了“品学兼优,才艺兼备”的社会美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