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和原合并,校名仍为“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原广州大学实验中学为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北校区,原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为南校区。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社会输送了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被社会誉为“校风良好、加工能力强的好学校”。2003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2006年、2007年、2008年高考分别以300﹪、362.5﹪、180﹪超额完成本科指标,以138.2﹪、213.5﹪、162.5﹪超额完成专A指标。
广东省电力一局职工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福建古田水电站。是为解决水利电力职工子弟读书难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水利、电力部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977年初学校由英德长湖水电站迁往广州市黄埔区南岗,东面比邻广州市开发区,西面背靠丹水坑风景区,环境优美,是育人的好地方。学校按(国发办[2005]4号)“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文件精神,于2009年1月1日起移交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管理。 广东省电力一局职工子弟学校现有办学规模为小学11个教学班,学生416人,中学为6个教学班,学生212人,全校合计17个教学班,学生628人。有标准教室20间,办公室21间。配备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体育的专门课室。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小学高级教师21人,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在黄埔区排名中上,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项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在黄埔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评奖中,先后荣获过一等奖、二等奖。 广东省电力一局职工子弟学校详细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3375号大院 联系电话:020-61015802
十六中学始建于1934年,原名广州培桂中学,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活动家,被周恩来誉为“一代宗师”马君武先生创建。1953年改为公办,当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题写校名。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已获得20年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学校以“把16中办成观念新、队伍强、质量高、校风好、环境美、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为办学目标,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为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和培养目标,并以“志、勤、美”的校风,“乐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勤奋、扎实、灵活、创造”的学风统一思想和步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培养个性特长。 于199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初期督导验收,2007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10年增设南校区(原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实现了大面积、高速度地提高办学水平的目标。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等称号。 在“整体优化、为国育人”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连续14年获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一等奖,连续12年获市、区初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一等奖,高考、中考多项指标位居广州市前列,越秀区第一。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品德行为良好,参加全国、省、市区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众多。 学校制定了“教育观念新、师德风尚好、教育理论和知识技能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队伍建设目标,在教职工中形成了“事业第一、工作第一、学生第一”良好风气。
流溪河林场黉舍,?位于广东省从化市北部山区,闻名的风景区流溪河国度丛林公园旁,只需5年多校史的林场黉舍是从化市独一的实施中学、小学、幼儿园、成人教诲一体化办理的“特别”黉舍。 黉舍设校总部和两间分校,此中校总部设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实施一套班子同一办理形式。目前,黉舍共有教职工75人,中小门生706人,幼儿(含学前班)97人。自99年4月建立以来,黉舍借鼎新之机,乘“改薄”和下品级之东风,主动争夺下级的大力支撑,发扬艰苦妥协、克意鼎新的精力,一方面努力改良办学前提,一方面努力抓好外部办理,充分阐扬资本共享的上风,充分依托泛博教职工,充分阐扬带领个人的聪明和力量主动摸索研讨中小幼成教一体化办理的经历和体例,并获得了杰出结果,黉舍各方面事情呈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场合场面,小学部完成“改薄”任务后继而晋升为从化市一级黉舍,幼儿园根基办成较标准的镇级幼儿园,中小学讲授质量稳步进步,中小幼成教调和生长……以究竟证了然从化市对流溪河林场中小学的布局调剂和教诲办理机构的鼎新是胜利的。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创办于1963年,位于广州市天河区,1986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被确认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3000多人。 前四十七中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五山本部、名雅苑 校区、天润校区(原天秀中学)和龙口西校区。 五山校区位于五山路贤韵街5号,校区主要是初三以及高中三个年级使用,周边交通方便,可乘坐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地铁三号线。名雅苑校区主要是初一初二两个级,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华文街10号,地铁三号线的D出口附近。天润校区以及龙口西校区均位于龙口西公交汽车站附近,天润校区包括初中新生及原天秀中学学生。龙口西校区仅有初一新生。
海地中、小学的前身地创办于1979年2月的“四海子弟学校”,直属南海地质调查局指挥部管辖。1980年初开办初中,1985年招收高中,发展为完全中学。当时中小学全合二为一(校内分中、小学部共有16个班,学生614人)。2001年9月,由于班级减少,为了便于管理,经单位主管部门同意,重新合并为海地学校(内分中,小学部)。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6295平方米,建筑面积3632平方米,拥有四层教学楼二幢,二层一幢,现有电脑室(九七年配置)一间,可视型语言实验室(九八年配置)一间,校内有包括篮球,70米直跑道的小型操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学校场地分别位于基地东西两侧,相隔100米左右,全称为:国土资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地学校。
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地处"萝岗香雪"圣地,位于萝岗行政中心区,是广州开发区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三星级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广州市优秀高考考场。学校占地121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初中、高中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280多人,教职工168人。是“广州开发区禁毒防邪示范学校,广州黄埔军校、广州高速公路北二环共建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广东省天文、气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设施一流: 全校有2个电脑室,拥有先进的监控设备和网络广播系统,43个教室都配置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实验室设备配置齐全,另有供学生开展活动的功能场室43个。学校于2001年建成设备先进、资源丰富的校园网,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一台办公电脑,可实现无纸化办公。学校有3个PU塑胶灯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俱乐部、健身室等,400米标准田径场和体育馆已规划,正在建设中。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高、中级教师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5人。获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称号的有58名;省、市、区骨干教师9人、名教师培养对象16人。一大批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活跃在国家、省、市、区的各学科学术活动之中。办学特色: 学校传承"爱、信、志、博"的校训,学校的办学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了"团结、求实、进取、文明"的学风,树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的办学宗旨,突显"实践性、艺术性、创造性、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特色。办学成绩:近6年来我校“以生为本,真抓实干”,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6次分别获市二、三等奖,受到广州市、萝岗区政府嘉奖。我校重视素质教育,近年来结下累累硕果。2005年我校罗晓邱辅导的滚动电刷装置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2006年龚桂波辅导的创意活动获广东省二等奖;2006年钟浩文辅导的机器人大赛获广东省冠军,2008年又与华师附中并列获广州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我们的美术作品参加国家、省市比赛,近三年获5个国家级一等奖、15 个省市二等奖。未来规划: 学校借创建教育强市东风,再接再厉,我们将在校园新增的8万平方米中规划建设400米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的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演艺厅、游泳池、科学楼、学生生活中心等。2008年我校将创建市一级学校成功,2009年将努力创建省绿色学校,2010年将创建省一级学校成功,我们将把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创建成最适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花园、果园、乐园”。今年为了进一步凸现艺术办学特色,将特招两个美术特长班,一个音体特长班,让更多孩子上名牌大学、上重点、上本科大学,彰显孩子们的个性,走艺术发展之路,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增城中学创办于1928年,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广州市25所 “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之一,学校为完全中学,初中部、高中部分区教学,高中部位于青山叠峦、绿水环绕的白花林畔,占地325亩,是目前广州市校园面积最大的学校,是莘莘学子修身明理、格物致知的好地方。 学校功能区域划分科学、简洁,以“山水校园”为主基调,“山水园林”为主骨架,绿化覆盖率达96.8%。教学、生活、运动互有联系却互不干扰。 学校设施先进、设备完善,建有体育馆、游泳池、400米环型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和200米环型塑胶跑道运动场各一个;有篮球场18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20个、网球场2个及宿舍区休闲健身场。 学校场馆齐全,有多媒体电教室和礼堂、电脑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主控室、语音室、美术室和理、化、生、史、地等专用场室,有藏书5万多册的图书馆和近200种报刊、杂志的师生阅览室,还建有能同时容纳3000多人就餐的标准化师生饭堂,行政办公室与教师办公室均配置了空调机和电脑,所有教室、实验室均配置了“电脑+大屏幕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用教育科研网专用网络和电信宽带网(ADSL)把校园局域网与因特网联通,一流的校园网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科研提供了现代信息化环境。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50年4月,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最后一所。追溯其前身,有如下三所设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最早是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同志任校长;1949年随军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渡江南下,学校也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50年4月该校正式命名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重点学校,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和广州市市属重点学校。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和200余名教职工。学校实行专家治校,由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邓云洲担任校长,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人数42% 。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突出优(教学质量、校风优)新(办学理念新)、高(品位高)三大特色。近年来我校高考突破历史最好成绩,重点大学上线率达56.1%,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5%以上,800分以上达20多人次,700分以上达300多人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2005年学科高考进入全省前100名达23人次。学校在教育科研、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均属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的实验工作。 目前,学校以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师资储备、物质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成为在广东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学校,成为有效落实“以生为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民办学校。学校创办三年多来,依仗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丰富的办学经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办学意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以高起点、高要求、高效率、高素质为指针,保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优质品牌和社会信誉,不断开拓前进,深化自身的内涵发展。2004年5月,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学校申办高中,形成完全中学建制。2005年11月晋升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7年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审,进一步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华南新城内,占地140亩,面向珠江,背靠青山,环境秀美,是华南新城的一颗明珠。学校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拥有初中教学楼、高中教学楼各一座共66间课室,每间课室都配有“多机一幕”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并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相联,师生可在课堂上随时享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建有三间大型阶梯课室、一间演播厅,用于讲座、演讲、学术交流等活动;有设备齐全的物理实验室9间、化学实验室10间、生物实验室6间,微机室6间(含数字语音室1间)、音乐室(含形体房、琴房)15间、美术室4间、陶艺制作室1间,建有闭路电视系统,全校装配计算机400余台。图书馆建筑面积2500㎡,藏书50000余册,师生阅览室报刊杂志300多种,电子读物20000多种,配有多媒体电子视听系统,供师生借阅。学生食堂2000㎡,学生宿舍6幢,可住宿2000名学生。多功能体育馆一座(含游泳池、礼堂、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1088㎡),8868㎡。有400m环形塑料8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室外篮球场3个,排球场3个,网球场2个(共计3662㎡)。学校教学、生活、体育设施堪称一流,为学校的可持续攀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