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广州市外语综合高中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特色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志、励勤、求实、创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办学成绩。校园内繁花茂草,环境优美可人,充满中西文化融合的氛围。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功能室齐全,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广播三大网络系统。我校校风优良,教学秩序稳定。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年轻老师的培养,拥有一大批敬业爱岗、专业知识过硬老师。老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造英语特色,使英语特色实现正迁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2002年我校获得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2003年获一等奖,2004年获二等奖。2002年获得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03年、2004年获二等奖。近几年学生个人区级以上荣誉称号32项,学科竞赛获奖149 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文体竞赛98项。
广东华侨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广州市教育局直属唯一“侨”字号完全中学。学校前身为四邑华侨中学,于1946年由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爱国华侨集资创立。1950年政府接管后更名为“广东华侨中学”,由省教育厅直接管理,与广雅、省实、6中、执信等4所学校同列为省重点学校。 广东华侨中学目前拥有起义路和金沙洲两个校区。起义路校区地处市中心腹地广州起义路158号,临近地铁1、2号线公园前站,地理位置优越。金沙洲校区位于白云区金沙洲善贤路1号,毗邻地铁六号线首发站浔峰岗站。金沙洲校区在规划布局上借鉴了广东传统岭南书院的空间格局,将各组建筑与风雨连廊、广场连为一体,围合成一个个院落空间,组合出各具特色的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在步移景换中体味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感受时间的流动和四季的更替。其建筑风格表达出融合西方的“雅”和中国的“和”的诗化意境,是一座具有传统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岭南名校。
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归国留学生群体创建并管理的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加国际高中、加英澳大学预科于一体的全日制中英文寄宿学校;首家省一级民办学校、首届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2006年1月,学校正式被教育部公布为“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是广州市教育局下属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校。校园占地270亩,建筑面积逾12万平方米。 2004年以来,学校高考实现100%升学率,上重点分数和本科分数线的比例均远远高于广州市普通高中督导评估标准和广州市上线率。李静同学夺取了广州市天河区高考状元,并以82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天河区政治单科状元和广州市第二名,廖睿宁同学获天河区总分第四名,王帅同学获天河区总分第五名,严雪同学以总分813分的成绩首创天河区高考总分800分以上的记录,并有多名同学单科成绩进入广东省前100名。 多年来,学校在广州市初三高中统考中,成绩均居广州市天河区前茅,达到市前21所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比例均在50%以上。每学期中学部各年级参加天河区统考成绩均居前三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逐年提升。 到目前为止,学校逾1000名毕业学生升入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百所大学留学深造,并有近百人获国外大学奖学金。 英语作为华美突出的办学特色,学生在亚太地区国际英语能力竞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屡获大奖,在省市级学科竞赛和科技赛中千人次获奖。 在成功打造六年国内高考和十年预科的基础上,学校已有条件有能力让一些优秀学生同时获得国内外重点大学录取,学校于2005年9月隆重推出华美高一精英班项目,与加拿大优秀高中联合办班,招收优生群体,同时开设国内高考课程和加拿大重点高中英语课程,实现国内外名牌大学双升学。华美中学部设施齐全,教学设备设施完全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齐并部分超标。教师结构合理,教风严谨,经验丰富,中学部教师共有106人,特级教师四位,硕士三位,高中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90%,中级职称61%,高级职称占28%。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富于创新。
广州市育才中学,前身“广东省育才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在广州市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校址在越秀山镇南路。1953年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校名为“广东省育才学校”,校址迁往广州石牌(现华师附中校址)。 1954年迁址至福今路。1959年学校更名为“梅花村中学”,试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1961年易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实行十年一贯制。1968年秋,因文革之故,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二中学”。1978年,小学部与中学部分离,小学部校名为“梅花村小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2001年,在二沙岛办起了国有民营性质的“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2002年与广州市第48中学合并,统一冠名为“广州市育才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率先开创了广州市史无前例的“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
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重点中学广州二中创办的一所全日 制、非寄宿的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中轴线中心,坐落在地铁2号线纪念堂站出口处,背靠越秀山,毗邻中山纪念堂,附近是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广东科学馆、广东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医学院、广州市少年宫。绿树葱茏,环境雅静,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极佳,区域人文气氛得天独厚,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实行小班化优质教学,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创办于1963年,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1986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被确认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3000多人。 学校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建有主体大楼、艺术附楼、活动中心大楼、实验楼等一流的现代化校舍和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功能先进的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陶艺室等先进教育设施设备,为实施现代化教育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农业科学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为邻,人文环境优良,学习氛围浓厚。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十年来,学校在区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采取从全国各地、区内引进和自身培养等多种方式拥有了全国一流的师资人才,初步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理论基础深厚、科研成果丰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对象2人,高级教师49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 11人,近年来教职工获得全国、省、市荣誉称号获表彰的有9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研讨会上获奖的论文有190篇。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坚持"以学校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包括德育)和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为两翼" 的"一头两翼"办学思路,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合格+特长"、"全面+个性"的育人方向,为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参加高考成绩突出,2002年吴韫琳获得全省英语单科第一名,大批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近12年来共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9次,二等奖3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比赛,有289 人次获奖。学校被获得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 学校以创建国家示范高中为契机,继续实施学校总体改造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完善软件建设。展望未来,学校将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突出、教育科研一流、办学水平较高、教育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型、实验性现代化国家示范高中。现在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又在华文街设立了一个初中部,里面仅有初一初二两个级,共16个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华文街10号,地铁三号线石牌桥站的D出口附近。 四十七中08届的学生与肖建宇老师
广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广州49中)是广州市政府1964年创建的学校。文革前是初级中学,1969年9月开始为完全中学,1982年9月至2002年7月高中部分停办改办幼儿教育职业高级中学,名为广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广州市第二幼儿教育职业高级中学,一校两名,领导干部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2002年9月开始幼儿教育职业高级中学停办,改为初级中学。 广州四十九中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绿树成荫,鸟鸣花香,景物怡人,多次被评为广州地区绿化先进集体、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校园美先进单位和爱国卫生运动标兵单位、文明卫生单位,学校生物园、校园绿化建设验收是优秀达标单位。学校有教学大楼2幢、艺术楼1幢、综合楼1幢和教工宿舍1幢,有正规足球场(附有200米跑道)1个,篮球场3个。27个教室设备完善(每个教室有四机一幕: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投影机、投影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电脑室、电教室、音乐室、琴室、舞蹈室等专业教室齐全共有48个,钢琴45台,手风琴103台,电子琴92台。还有29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31000册和达省特级标准的综合档案室。 广州49中的校风是:文明、活泼、勤奋、进取。校规有十则,制定了学生在学校应遵守的各项规则。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并为高一级校输送人材。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德育管理有科学的量化标准,班级实行文明班评比。推行成功教育模式,是一所具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近10年以来,学生在市、区的各项艺术类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艺术教育的熏陶中,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教育置业网注:广州市第49中学于2013年上学期和江南中学合并重组,并改名为“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这是广州海珠区为着重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而采取的新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学校,也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华附拥有一支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广东省杰出教师4人,特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近百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 华南师大附中前身可追溯至1888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一百多年来,华附秉承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传统,是享誉岭南的著名学校。 二十世纪50年代,华附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改革,成为当时“全日制中学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后,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最早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90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对华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岚清、李长春、陈至立等领导同志也先后视察华附。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德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华附。 领导的激励,促使华附不断超越自我,跃上新台阶。1996年,华附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12468工程”,确立“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宗旨。新课改的实施,华附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再立潮头。 突显人本 追求卓越 华附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 围绕“立志成才”的主题,华附努力构建激励型、自主型的德育模式 华附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将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文明、思想品质教育和面向优秀学生群体的领袖才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达致“高素质”要求——集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活跃性、道德上的高尚性和学业上的优秀性之大成,形成牢固的深层意识,养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具有活跃的践行能力,孕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品质。 构建多学科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补互动的德育氛围。注重德育过程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教育。将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创造浓烈的校园艺术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组建各类学生体育俱乐部,增强了学生体质,也直接提升了学生的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品质。心育、美育、体育等学科的显性课程,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华附正气昂扬,“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构筑了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功能耦合的育人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加强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提高辨别、分析事物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了19年的清远乡村学农活动,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赏识和亲笔批示。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学生到国外参加各种竞赛、开展科研合作等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接触、了解世界文化。华附初步构筑起一个“一体两翼”的德育格局——以校内教育阵地为主体,以走向我省贫困地区、走向国际发达地区为双翼,深化学校的“立志成才”教育。 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华附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个适应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的“规定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任务同时,成立课程委员会,大力进行“选修课程系列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改革,初步构建起一个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四大模块、共80多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制定了《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条例》,引导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讨论式学习。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把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与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相结合。华附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效率,发展能力”的原则,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均衡编班,又在物理、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的不同程度实行分教。此外,还在英语口语、计算机课实行小班上课;建立个别辅导、导师制、跨级听课、免修制、等级认证制等多种分类指导的制度。 研究方法、策略运用,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学常规的三种策略:精讲精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主干,促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落实“六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标,以育人为主旨。 大力提倡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考核,让高新技术深度介入到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辟德育网络阵地,构筑数字化校园。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制订了“关注学生特点、特长差异,体现客观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制度。 培养可持续胜任的教师队伍,建立“效率效益型”的优质管理服务模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校园。以吴颖民同志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和管理风格。党委领导以师风、校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训折服人。 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建立起“以老带新制度”、“培养进修制度”,建立“科研基金申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交流资助计划”和“著书立说资助计划”。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效益型”后勤服务制度,和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工会作用,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新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优质教育,品牌凸显 多年的探索,华附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相长的发展道路。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省市的前茅,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85%左右,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华附学生。 “个别化”、“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华附有6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在国际摘取数、理、化、天文、地理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3枚。01~0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省一等奖48项。学生分别获得茅以升科学奖、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英特尔英才奖、柯达科学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万户创新奖等。先后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创新的、个性化的体育课程改革,群众性与尖子培养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称号。 教育科研造就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华附申报并通过立项的课题有“九五”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十五”国家级课题4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5项,广州市教育科研课题9项。学校获得了全国创新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6项;省教育促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9项;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14项。近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评选中有58篇获得全国一等奖。 华附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人,荣获“全国模范、优秀教师”称号10人,广东省“南粤杰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25人,特级教师19人,在职高级教师109人。有6位教师被华南师大聘为教育硕士导师,有8位教师先后担任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学科教研会会长、副会长,近年来,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教师达二百多人次。
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的国家级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广东实验中学初中校区坐落在越秀区中山四路51号,北朝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广州图书馆,南倚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鲁迅纪念馆。2004年8月建成的高中校区,坐落在芳村龙溪大道,占地188亩。建校以来,广东实验中学培养了七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实验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条件优越。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在职正高级教师 2 人、特级教师 7 人、博士 4 人、硕士 140 人。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国家、省、市各学科的专业学术团体及其活动中,成为颇具影响的名师、专家。学校名师荟萃,教师政治坚定,思想先进,学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与时俱进,实验创新。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科研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20位老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形成了 “ 一校五区 ” 的发展格局:初中校区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高中校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省实路 1 号,占地188亩,建筑面积 78000平方米,天河分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顺德分校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黄圃,南海分校位于佛山市南海里水中信大道中信山语湖。 正处于展式扩张和跃式发展期的广东实验中学,将遵循学生以教师为尊,教师以学生为友,学校以师生发展为使命的发展基调,以崇尚卓越,追求一流为发展的信条,以公办为主、公办民办相互协调为发展体制,把学校办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大阶段,实现一校多区的发展格局,凸显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成全国示范性学校和国际知名学校。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是1993年6月,由归国留学生群体创建并直接管理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含国际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中英文民办寄宿学校. 12年来,我校坚持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原则,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学校发展和素质教育之路.近几年的主要成绩如下: 1995年 首创的寄宿制一条龙学校办学模式---三全培育系统通过了中央教科所专家组的鉴定. 1996年 广州市政府破例奖励学校10万元,以表彰我校的办学成果,开民校获政府重奖之先河. 1997年 办学人参加全国优秀留学生成果汇报会,受到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8年 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 1999年 学校的教育储备金顺利改制成功. 2000年 我校作为全省唯一的民办中小学代表,光荣出席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材料在大会上交流. 2001年 先后通过区、市一级学校评估,成为广州市首批(仅两所)市一级学校.我校中考成绩人均再次名列全区第一,获得天河区三连冠;首届高三班毕业生100%考上大学. 2002年 成为广东省民办学校中第一家省一级学校.同时获得天河区委、区政府50万元奖励.办学人张克强董事长荣获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 2003年 创办中加国际高中项目,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和成材渠道.4月,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也是民办学校中的唯一一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受表彰.12月,荣获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中小幼)称号,并位居十佳榜首;同年华美被认定为广州市着名商标. 2004年 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报送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和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学生中考成绩第五次总平均分名列天河区前茅.高考再创新高,再次实现100%升学率,李静同学夺取天河区高考状元,王帅同学夺得第五名. 2005年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获广东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10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2005年高考廖睿宁同学夺得天河区高考总分第四名.在1997年至2004年连续八届中考中,我校均名列天河区前茅,并五次排名第一,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一级重点学校水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