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中学梅县区新城分校是一所民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位于梅州城区梅州大桥西侧燕子岩。学校由全国知名企业——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兴建,由广东梅州东山中学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开创了名企与名校联合办学的梅州教育新模式。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齐备,设备先进,教室、宿舍安装了中央空调,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广播听力设备,宿舍还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专职教师151人,一部分是东山中学选派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更多的是从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教师中绝大多数是30-40岁的年富力强的年青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6个年级53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我校高三复习班学生:2003年高考录取率为93.5%,2004年高考录取率为98%,2005年高考入围率为98.8%,初中一年级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中, 2004年,9人参赛,8人获一等奖,其中6人位居一等奖前六名,1人获二等奖,2005年,全市共有38人获得一等奖,其中我校有9名学生获得一等奖,陈凯以全市最高分获第一名,另外还有15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
五华中学位于长乐古城(华城)紫金山南麓,创建于1902年。其前身为师范传习所、官立初等模范小学堂,1911年改办为长乐官立中学堂,后易名长乐县立中学校、五华县立中学校、五华县立第一中学校、五华县立第一中学,1950年定名五华中学,文革期间一度更名“华城中学”,至1980年省政府批准复名为五华中学,迄今逾百年。学校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规模由小到大,设施由简陋到完善,设备由落后到先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梅州市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8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302平方米。拥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器械场等运动场地;拥有高标准的朱云开图书馆一座,藏书达12万余册;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一大批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物园、地理园、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室一应齐全;拥有综合电教楼一栋、实验大楼一栋;拥有公寓式的学生宿舍三栋;拥有教学大楼三栋,实现了每个年级独立教学管理,尤其是百年纪念楼,由校友古建筑学专家邓其先教授设计,巍峨素雅,极富文化气息,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巩固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质量,认真落实我县“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创办优质高中”的部署,2001年晋级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并转制为高级中学。办学规模得到飞跃发展。在校生逐年增加, 由2005年的3441人增加到目前的4703人,由2005年的45个教学班发展到目前的84个教学班,教职员工也由2005年的252人增加到现在的329人。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精良,有高级职称教师37人,中级职称教师13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学校既有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校长”称号的佼佼者,也有荣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坛精英,更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行家里手,市、县学科带头人。 五华中学素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早在1925年,周恩来率领东征军驻扎华城时,亲自指导华中学生成立“新学生社”,领导师生开展革命斗争,播下了革命种子。在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五华中学又是粤东地区最早成立中共学生党支部的革命学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革命干部,被誉为“干部摇篮”,饮誉东韩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五华中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和发扬固有光荣传统,遵循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的培养目标,强化德育管理和特长生的培养,启动科研促教工程,走实验创新的道路,锐意改革,逐步形成了“立德育才,学有专长”的办学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来,有15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奖励,26篇获市奖励。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高考3A上线466人,本科上线255人;2007年高考省3A上线596人,本科上线318人。2008年高考省3A上线735人,二本上线387人,包揽县总分前四名!2009年高考再创新高,省3A上线859人,本科365人,2人的单科成绩得满分。连续五年多项统计数据居全县第2,在梅州市面上高(完)中排名第1。被誉为“梅州市面上高(完)中的一面旗帜”。学校还荣获了“高考优胜奖” 、“先进党支部” 、“先进学校”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五华县美丽校园”等称号。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五华中学传统与时尚并存,求真与创新互动,兴学与爱国相映,以光大民族教育事业,铸就众多民族精英为己任,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奉献”的校风,“爱、勤、严、实”的教风和“文明守纪、博学善思”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三万多各类人才。如中国影视艺术硕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其生教授,现任梅县县长张文广同志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老领导、老校友王明达、梁威林、曾天节、郑群、王屏山、卢钟鹤以及张日和、陈景文等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关心华中的发展。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副市长陈卫平等也曾先后多次亲临指导。 现在全校师生正豪情满怀,秉承百年老校的光荣传统,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发挥整体优势,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办省一级学校为目标,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昂首前进。
梅县丙村中学是一所具驰名誉革命传统的黉舍,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其前身叫做三堡书院,创办于1905年,由爱国志士谢鲁倩、江柏坚、丘燮亭等人在晚清迷信救国、兴学救国的高潮中创办,已有九十九年汗青,已生长为一所颇具范围的乡村完整中学。 黉舍现有41个讲授班,2260论理门生,此中初中生1161人,高中门生1099人,教职工149人,此中党员35人,民主党派4人,其他为无党派人士。兼任西席136人,有中、初级职务的西席41人,占西席总数的30.2%,大专以上学历130人,中专(含高中)学历6人,高中西席职称和学历达标率90%以上,初中西席学历达标率100%,此中本迷信历达71%,黉舍带领设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3人,中层干部11人,职称别离为中学初级西席和中学一级西席。 黉舍占空中积71980平方米,生均占地31.7平方米,修建占地10911平方米,修建面积27332平方米,生均修建面积12.05平方米,绿化面积2555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83%。 校园团体打算公道布局,讲授区、活动区、糊口辨别隔,讲授区有5栋讲授楼、1栋办公楼、2栋综合讲授楼、1栋迷信馆,有图书室和阅览室7间、音乐美术室10间、汗青地理公用课室2间。有理、化、生尝试室6间,仪器室7个,通例讲授仪器设备按省一类标准建设,电教东西根基按省一类标准配齐;6个年级及全数课堂装置播送体系;守旧校园宽带网;电脑室3间,门生用电脑204台、讲授机3台、办公用电脑12台;语音室1间,多媒体门路电课堂1间,简略单纯电课堂5间。校内生物园、地理园各1个。活动区面积达29080平方米,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蓝球场2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1个(室内4个)、乒乓球室3个。 黉舍通例讲授仪器配套齐备,根基完成二机一幕进课堂,藏书69320册、期刊136种、体育、卫生东西根基配齐。办公用房齐备,有标准的课堂45间,总面积2908平方米,讲授帮助用房总面积3959平方米,课堂与讲授帮助用房的比例为1:1.36,西席糊口用房根基处理。 比来几年来,我校以叶选平省长题词“谦善好学,朝长进步务虚”为校训,提出“向办理要质量”的标语,狠抓校风、学风、教风、使中考、高考持续几年获得好成绩,在98年高考入省线围18人的根本上,1999年高考达到35人,2000年增至62人,2001年增为68人,2002年再创新高,入省线为81人,2003年冲破百人大关,增为110人。
梅县南口中学是一所比较大型的乡村完整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44年的梅县县立二中,当时由热情教诲的乡贤潘君勉、陈栢粦 林芾棠、温克威、林藩元、黄济川等建议筹建。1949年10月与原私立安仁初级中学归并,改名为南口中学。创办至今已有59年汗青,为故国培养运送了多量优良人才。 黉舍现有30个讲授班,门生1500多人。教职工113人,此中党员31人,民主党派8人,兼任西席105人,此中初级西席7人,壹级西席43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00人。高、初中西席学历达标率为71.56%。 黉舍占空中积60834平方米,生均占空中积40.56平方米.修建面积13947平方米,生均面积9.18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5%。 校园团体打算布局公道。讲授区、活动区、糊口辨别隔,讲授区有4栋讲授楼、1栋办公楼,1栋迷信馆,1座会堂,2栋藏书楼。藏书楼藏书2万多册。迷信馆内设有电脑室二间,有120台电脑;说话室一间;多媒体讲授平台室一间;尝试室四间。活动区内有大型足球场一个、篮球场一个,校内篮球场一个及一座可包容1500人集会和体育活动的多服从会堂。糊口区有 饭堂1栋,西席宿舍5栋,门生宿舍1栋。校园绿化、丑化、污染警惕,环境美好,是梅州市“斑斓校园”。 在近60年的办学过程中,黉舍一直以培养高本质人才为目标,对峙以报酬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黉舍订峙以当代讲授实际为先导,重视以通例打根本,向教改、向科研、向办理要质量,重视扶植高本质的西席步队,深化教诲讲授鼎新,强化教诲讲授办理,优化讲堂讲授,构成了“连合、勤奋、务虚、朝长进步”的良好校风。教诲讲授质量持续进步,持续五年高考获得新冲破,构成了“低进超出超越”的办学特性。前后被评为梅县“文明单位”“梅县德育树模黉舍”。目前黉舍订尽力建立“梅州市一级黉舍”。
丰顺中学创办于1928年秋,是广东省国度级树模性浅显高中黉舍、梅州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在下级带领和教诲主管部分的体贴支撑下,2005年9月,丰顺中学从老城区的汶水河边搬家到县城新区市政小道,新校按天下树模性浅显高中要求打算设想,总投资1亿多元。新校占空中积132亩,修建总面积61668.7平方米;讲授区、活动区、糊口区布局公道,设备设施较齐备。黉舍环境美好,讲授设施完美。2006年12月黉舍顺利经由过程广东省国度树模性浅显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8年4月高分经由过程广东省高中讲授程度暨广东省国度树模性浅显高中终期验收确认。黉舍现有86个讲授班,门生4356人;教职工328人,此中特级西席1人,广东省名西席1人,中学初级西席92人,中学一级西席101人,兼任西席步队布局公道,学科配套,团体本质好。比来几年来,丰顺中学对峙“创办可持续生长的黉舍,培养可持续攀高的门生,办群众对劲的教诲”的办学理念,对峙“人文·务虚·创新”的办学思路,对峙“正视根本,强化本质,持续生长”的讲授理念,把“科研强校、打造特性科组和备课组;以报酬本,存眷门生综合本质的生长”作为办学目标,在寻求生长中不竭创新,主动实施课程鼎新,全面推动本质教诲,讲授质量稳步晋升,社会影响不竭扩展,阐扬了树模感化。2010年高考再次获得好成绩。2010年我校高考参考人数1297人,比2009年减少73人,600分以上人数达120人,比2009年增加94人,罗俊富同窗总分659分获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黄玉蓉同窗总分629分获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名列梅州市理科总分第36名;在全市上重点耳目数比客岁减少394人的环境下,我校第一批上重点耳目数仍有所冲破,达到69人,比客岁增加1人,入围率5.32%,比客岁增加0.36%;本科上耳目数678人,入围率52.3%,比客岁增加2.6%,此中应届生上耳目数606人,比客岁增加69人,入围率52.5%,比客岁增加5.3%;3A线以上人数998人,入围率77%,比客岁增加2%,此中应届生上耳目数888人,比客岁增加67人,比客岁增加4.8%。比来几年来,我校前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黉舍”、“广东省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广东省绿色黉舍”、“广东省传统体育项目黉舍”、 “广东省安然文明黉舍”、“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贯彻实施《黉舍体育事情条例》和《黉舍卫生事情条例》先进单位”;“梅州市建立斑斓校园先进单位”、“梅州市先进教诲练习基地”、“梅州市树模家长黉舍”、“梅州市文明单位”、“梅州市先进工会构造”、“梅州市先进职工之家”;团委前后被授予省、市“五四红旗团委”和“全省中学共青团扶植先进单位”的名誉称呼等。获得这些成绩,与我们在办学中对峙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峙走特性生长之路是密不成分的。多年来,黉舍订峙面向全部门生,安身于培养门生的全面本质,生长门生的本性特长,慢慢构成了光鲜的办学特性,在内强本质、外树抽象的生长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服从,为我校的生长奠定了坚固的根本。但是,跟着经济、社会的生长,群众大众对优良教诲需求的敏捷扩展,高中办学体制鼎新的进一步深化,我校的鼎新与生长面对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应战。新的情势、新的任务对加快我校鼎新与生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所省一级黉舍,我们安稳建立忧患认识、合作认识和品牌认识,大力弘扬连合拼搏、争创一流黉舍的精力,以黉舍生长为主题,以讲授鼎新为主线,以深化外部办理体制鼎新和教诲科研为动力,全面进步黉舍教诲讲授质量。
百侯中学坐落在百侯镇的廓岭之麓,梅河之滨,她的前身是联益中学,由杨德昭先生等热心人士创办于1923年,学校借“丘氏别业”为校舍,由于经费困难,仅办了一个学期。而后便由杨德昭先生等人在南洋、上海等地募捐,得到杨虎臣、杨富臣、杨昭臣等诸乡贤的赞助,筹集一笔资金,在古榕树下建校舍。1925年改名为百侯中学,1933年新校落成,师生迁入上课。 1933年,日寇加紧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聘请由陶行知先生推荐的一批晓庄师范师生来校任教。是年秋,潘一尘校长到校后,团结本地人士成立了“百侯乡村教育促进会”,合并侯南原有四所小校为百侯中心小学,作为百侯中学的附设小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使百侯的教育面貌为之一新。百侯中学在实行生活教育期间,设有初中部、艺有师范班和民众教育馆。当时侯中实行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其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革命的青年,学校号召“革命的青年要有创造的精神、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体”;学校提倡“教、学、做合一”、“手脑双挥”、“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学校对学生进行民主、自由、爱科学、爱国家、爱劳动、与工农相结合等一系列的革命启蒙教育,侯中在不长的岁月里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风格: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具有民主团结,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精神,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赞扬的侯中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罗亦平先生(罗明同志)代任校长,1937年秋刚到侯中,他就根据学校实际,实施抗战教育,他任用进步教师,配好领导班子,加强管理,订立制度,在校内要求师生既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参加救亡活动,又要认真教学,提高质量。抗战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延伸。1941年秋侯中办起了高中,成为大埔县第一间私立完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侯中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为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大批人才,仅1949年先后参加革命队伍的师生达300余人。解放后,侯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私立改为公办,1952年又办起了高中,恢复了完全中学,学校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注意学习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提高较快,连年高考居全县榜首。侯中在解放前、和五六十年代,其办学质量之高,就已闻名于全县、全省,培养了大批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侯中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在华侨和港澳同胞和广大校友的支持下,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叶选平、王屏山、卢钟鹤等一批省、市、县领导亲临侯中检查指导工作。1981年得到省政府和华侨的支持,兴建了教学大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大楼各一栋;1988年梅县华侨曾宪梓先生兴建了“宪梓科学馆”;1992年肖畹香、姚美良先生热心捐资兴建了白侯中学礼堂;1997年旅印尼侨贤杨增蕴先生捐资兴建了“杨增蕴教学大楼”,“杨增蕴教师楼”;在广大校友和华侨的支持下2003年兴建了“校友楼”,2004年兴建了“杨增蕴学生公寓”;海外华侨在杨佐都先生和广州校友会的的发动筹集下,为侯中设立了一百多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用于奖励每年高考中考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侯中于198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施基地”,199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办学有特色的学校,1997年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0年被省陶研会评为“学陶师陶先进单位”,2004年升格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评为“先进集体”。目前,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交通方便。学校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合理。 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人数近1800人,学校聘任教职工158人(其中高级教师 9人)。物理实验室三个20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两间160平方米、生物实验室一个90平方米,64座语言实验室一个,计算机室两间(共有较先进的电脑120台),多媒体电教室一个,各场室使用合理,对推进电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考合格率、优秀率、高中毕业会考、高考的及格率、优秀率达到梅州市一级学校标准,办学质量迅速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需要教育,科教方能兴国。我们将继续发扬百侯中学的光荣传统,坚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同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就一定能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把我校办成一所风格独特的学校,为大埔山区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梅县畲江中学是梅畲片唯一一所完全中学,县一级学校、县美丽校园。畲江中学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座落于坳峰山下,梅江河畔,双水环绕,面朝笔架、背枕坳峰,堪为学府。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读书求知,培养人才的好地方。 学校自1905年创办以来,深受各级领导重视、关怀和广大校友、侨贤的大力支持,历任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为之奋发努力。九十八年多来,培养学子几万人,遍布海内外,形成了“今日我以畲中为荣,明天畲中以我为荣”的良好声誉。学校围绕“诚实、守纪、尊师、好学”和“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良好学风、教风,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成绩,使畲中办学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梅畲片一所令人钦羡的完全中学。 现全校有教职工136人,离退休教职工54人,设高中17个班,初中24个班,学生2316人。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一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在拥有3个电脑室,功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语音、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量5万多册,配有师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建有能容纳500多人,并装有多媒体电教平台的综合会议室。学校坚持求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原则,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近几年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创新高。2002年高考取得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上省线66人,超县下达目标数28人,超额率达70%。被各类高等院校一共录取135人,录取率达76%,在梅县同级同类学校中排前列。其中地理科的刘慎强同学以单科717的高分,并列全市第二名,梅州日报还专门作了报道。此外,中考成绩年年实现新跨越,上重点线和被畲中正取的学生年年有增多。 由于近年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县“五无”学校和县中考优秀考场等多项荣誉。目前,学校正以新的姿态向更高等级学校迈进,力争成为梅州市一级学校。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重点学校,创建于1913年,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1951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校,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学校,1993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3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被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称号,并确认为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在97年的办学实践中,东山中学以“勇俭爱诚”为校训,形成了“严勤细实”的教风,“勤奋好学”的学风和“团结进取”的校风,培育了一大批有功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元帅叶剑英、中将萧向荣、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中科院院士曾毅等就是东山儿女的优秀代表。 新一代东山人立身时代发展潮头,秉承优良传统,发扬东山精神,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和“注重能力,务求创新,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实践型教育、激励型教育的办学特色。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多次获得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广东省委等各级各部门的奖励表彰。叶剑英、胡耀邦、李铁映、李岚清、李长春、贺国强、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校视察。 2002年以来,学校借“文化梅州”的建设东风,以创建国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校友的热心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现占地500.3亩(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按可以容纳一万名在校生规划),现有7126位学生,形成了一校三区(高一、高二、高三校区)的格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24人,其中高级教师108人,一级教师78人,教师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校积极实施层级管理,明确职责,优化管理(创新实施校区负责制),努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多年来,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近年来,我校高考成绩节节攀升。除了继续保持整体上大面积丰收的传统优势外,高分层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继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得省高考总分状元、三人获得单科状元的好成绩之后,2005、2006年高考总分800分以上人数成倍增长;2007、2008、2009、2010年高考文理科梅州市前50名我校均占2/3强;2009年总分600分以上突破501人,本科升学率达78.7%;2010年我校夺得梅州市理科总分第一名,文科第一名(梅州市文科总分第二名)排省试卷总分第25名,梅州市文科前50名中我校有35名,前20名中我校占14名;梅州市理科前50名中我校有38名, 前20名中我校占16名,且前7名都是我校学生,另有4位同学获单科梅州市第一名,继续保持了东山中学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升学优势。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普及高中教育,创建教育强市,擦亮“文化梅州”品牌的宏伟目标。在新的教育时代,东山人将秉承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打造优质师资队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坚信,东山中学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